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级在脚下倒退,健步如飞,与他并肩而战,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冲动而又果敢的身姿。
转眼间,便已来到高处,距离拴铁链的石桩不过几步之遥,然而,城下的叛军也发现了他,凌厉的羽箭向他飞去,箭簇打在厚重的砖石上,发出叮叮当当的钝响。
守军兵士皆调转弓向,竭力驱散下方的人群,为他做掩护。
来自四面八方的箭雨,在他周遭织出一张巨大的网,他的身影落在其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斑点。
磷火,在他周围燃烧,他在灼火之中向前迈步,鞋靴被烧出孔洞,裸露的皮肤撩出深红色的灼痕,双眼被灰尘蒙得一片浑浊,渐渐看不清前方的路。
距离塔顶仅有一步之遥。
他将剑柄上的锁销挑开,将隐藏在其中的暗器扬手释出。深黑色的箭簇驰至高空,像花苞一样绽开,抖落出银色的丝雨。
那竟是一簇葬花翎。
此时他不知道,卓英怜已不在人世,这是卓氏工匠留在世间最后的绝唱。
不为救命脱险,只为玉石俱焚。
城下的人群惊呼着四散,躲避从天而降的毒针,借着片刻的机会,柏云峰冲上塔顶,高高扬起手臂,将细薄的剑擎在手中,重重地斩下。
钢刃削铁如泥,将生锈的锁链斩断。
沉重庞大的铁器扭动身躯,机括的连接处相互摩擦,发出低沉犹如号角似的声响。
柏云峰长舒了一口气,剑从他的手中滑脱,顺着台阶滚落。
“愿天无霜雪……桐花……万里……芳……”
他的声音细若游丝,因为他的背后已被葬花翎刺得千疮百孔。还有更多的箭簇从四面八方扎进他的身体。
刚刚愈合的旧伤再度撕裂,这次的伤口足以致命,奔涌的鲜血再也经不起伪装。
此生的漫漫歧路,终于行至尽头。
在他渐渐模糊的视野中,竟浮现出幼时的情形,十二岁的姒玉桐站在道路尽头,身着华裙,面带红晕,而他也变回曾经的孩童,脚步轻盈,眼眸澄澈。他穿过漫天的花瓣雨,迫不及待地跑到她的面前,轻轻牵起她的手。
若有来生,能不能由他做一次真正的佳侣,陪伴在斯人左右,仗剑振雪,舍命相护……
他仰面倒下,从陡峭的台阶上滚落,背后的箭簇被撞断,在他的血肉之躯上刮出长而深的伤口,血流如注,在台阶上拖出一条淋漓的红线,黏在潮湿阴冷的地面上。
好似夹道绽放的桐花……
他的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惨白的脸颊凝固在这淡淡的笑容中。
这是他唯一真挚的笑容,只留给至爱之人。
第204章 剑挑乾坤(七)
姒玉桐仰起头,怔怔地望着柏云峰的身体划过视野。
在她身后,左都尉已经闭上了眼睛,曾经风光无限的柏家大少被万箭穿心,跌下高台,死状凄惨,实在令他不忍猝看。
但姒玉桐却一直睁着眼,从未移开视线。
她凝着他残破的躯壳,就像凝着繁花凋零,盛曲落幕。她也是如此凝着兰姨和小素,两人紧紧相拥,两具瘦弱的身体被南晏七的长刀洞穿。
她必须得看着,看到最后一刻,将每一条生命短暂绚烂的辉煌铭刻在眼底,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倘若她不记得,世上还有谁会为亡者哀悼呢。
柏云峰最后一个愿望没有落空,他的身躯终究枕在至爱之人的臂弯中。
可惜,他的眼已永久黯淡,再无法亲眼见证这个时刻。
姒玉桐一遍遍唤着柏云峰的名字,眼眶中有热泪夺出,滴落在至爱之人灰白色的脸庞上。
雨滴入水,尚有涟漪漾出,她的泪却只换来一阵徒劳的静默。
可泪水仍如泉水一般不住地涌出,全然不受她的控制。
她已见证过诸多死亡,却没有一次使她如此哀恸,如此难以自持。
情愫深藏心底,终究是无法掩盖的。
方才,在看到葬花翎的时刻,她便已知晓真相。那是魔教的暗器,在将霜雪剑赠予自己之前,柏云峰便与魔教有所瓜葛。他早已在卓英怜的口中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深知她无法长久假借皇兄的名号,她的迟疑,她的困顿,早就被他看在眼里。
所以,他不得不遵从魔教的吩咐,将葬花翎埋在霜雪剑的深处,也在两人之间埋下欺瞒的种子。他刻意敞怀相迎,言语中处处留痕,勾起她往昔的回忆,甚至为救她而假作牺牲,都是为了使她放下心中芥蒂,放弃与昌王分庭抗礼的念头,与他一同屈从。
就连在江渝城,瞿影构陷卢正秋师徒,恐怕也是遵循他的指示。而后瞿影为他揽下罪责,为他吞服哑药,为他将秘密彻底守住。
秀川不知道他的作为,柏侯爷更是被蒙在鼓里。
姒玉桐理应对他怀恨。
可她的恨意像是浮在水上的青萍,无处植根,无法生得长久。
柏云峰错了吗,他不过是个遭受贬黜的侯爷子嗣,深知螳臂当车有多难,为了保护周遭的人,保护她,才选择屈从于魔教。真正的错在她自身,错在软弱畏缩,错在犹疑不决。
若连自己都无法斩断孱念,又如何能够奢望旁人为她奋起。
是她将柏云峰逼入绝境。
姒玉桐跪在地上,收紧臂弯,将怀中愈发僵硬的身躯揽得更近,头颅低埋,贴在那冰冷的耳畔低喃道:“我原谅你,不论你做过什么我都原谅你……云峰,你醒一醒吧,我们还没有完婚,难道你真的不愿等我吗……”
回答她的只有沉默。
柏云峰再一次为了护她,于她的面前殒命,这一次他终于迎来真正的死亡,没有欺瞒,没有阴谋,自然也不会再有转机。
霜雪剑穿云破晓,斩断了沉甸甸的锁链,也斩断她身后最后一条退路。
“云峰,对不住。”
她轻轻放开怀中的人,使他枕回到冰冷的地面上。
而后,她抹干脸颊上的泪水,再度起立,孑然一身站在肆虐的风中。
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奔来:“郡主,左大人,刚刚传来噩耗,建帝已驾崩——”
左都尉大骇,语调顿时一沉:“什么时候的事?”
士兵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道:“方才那阵地动山摇,众臣便撤出了昭阳殿,建帝走在最后,脸色惨白,突然从轿椅中起身,说是禹国子民触怒了神明,然后,就……就那么倒了下去……太医……太医说……”
左都尉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了,不必再说了。”
那士兵跪在地上,脸却仰着,神色中的仓皇彰露无疑。他的目光在左都尉身上流连,口中不住问道:“大人,我们……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一个笃定的声音响起:“不要怕,还有我在。”
士兵一怔,回过头去,才注意到不远处的姒玉桐。
在她的脚边躺着一具狼狈的尸身,从衣着能辨出是柏家的大少爷,是她未来的丈夫。少爷的确是断气了,她眼角还残留着泪痕,可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她的神色竟无比镇定自若。
她孑然地站着,背后是千军万马。饶是尘嚣纷飞,黑云翻滚,高阁倾塌,天地震颤,也不能将她苗条纤瘦的身形动摇半分。
不知怎地,士兵的心底竟生出几分敬畏,几分心安。
他重重地磕下头去,高声道:“求郡主大人下令。”
姒玉桐冲他点了点头。
息壤铸出的精兵已行至城门边,却被挡住去路,开门的机括被生铁锤炼的悬臂损坏,一时难以开启。他们只能举起兵刃,在门上不断擂动。
城墙上的守军惊讶地发现,所谓援军不仅是素未谋面的队伍,而且个个高大魁梧,全然不似中原人,反倒像是北疆的蛮族。
守军如梦初醒,七嘴八舌地议论:“为何北疆蛮族会出现在此处?”
“你没听懂郡主的话吗,不是蛮族,只是魑魅魍魉装成人样罢了。”
“但架势不输给真的啊……”
眼看军心溃散,左都尉刚要开口安抚,姒玉桐却抢先道:“不要怕,有墨车的阻拦,城门暂时不会失守,只要诸位齐心协力,安邑城便有希望。”
“可是,我们的人手不够,要对付蛮族……”
没等他说完,姒玉桐便提声道:“禹国的精兵曾经以少胜多,击退真正的蛮族,如今面对赝品,莫非还会畏惧吗?!”
她的话惊醒了众人,后者齐声道:“不会!”
左都尉将视线转向背后,不知何时起,外城的攻势也停下来。叛军将一个读书人围在正中,那人从容不迫地捻着扇子,往城墙对面指去:“你们都瞧清楚,我可没骗你们吧,方才柏少爷牺牲自己,是救了我们一命啊!”
有人质问道:“蛮族是从哪里来的?”
读书人的扇柄在手心敲动:“还不明白吗,是魔教,是魔教在兴风作浪啊!”
左都尉识得此人,他正是长风阁阁主梁逍,行事我行我素,待人慵懒无礼,没想到竟有如此胆识。
姒玉桐的目光也落在他身上,嘴角微微扬起,脸上浮起欣慰之神色。
她不动声色地舒了一口气。而后沿着柏云峰走过的路,攀上兵塔最高处,执起插在门楼上的战旗,在风中挥舞,引得城下叛军纷纷驻足抬头。
“——两军听我号令,即刻止战,一同驻守城墙。”
“——魔教招致祸乱,家国危在旦夕,唯有团结一致,才能保卫安邑城中的黎民百姓。”
建帝驾崩,昌王不知所踪,唯有昔日的平安郡主还留在大军中,留在岌岌可危的古都前,与万民共进同退。
她的声线虽细,口吻却铿锵有力,使人不得不相信她的话。
城下所谓叛军,也曾是江湖中的有识之士,此时此刻,他们如梦初醒,终于回想起昔日的侠义之道。
守军将兵塔和城楼的大门敞开,将义军迎至城墙上,双方比肩共战,将魔教招出的蛮族团团围住。
蛮兵犹在擂门,大地犹在震颤,但低沉的声响却并不那么使人恐惧了。
阴谋诡计,决不能摇撼这家国天下。
魑魅魍魉,决不能颠覆这万里山河。
奠定这山河的基石从来不是百尺高阁,更不是千里长城,而是人。有人奋起,有人流血,有人跨过生死,以身为帜,擎起一团火,如此,家国便有了生机,有了希望。
姒玉桐注视着纷飞的战火。
在昭阳殿的下方,黯淡无光的阴影中,地面仿佛隐约裂开一个空洞,在濒临坍塌的楼阁下方渐渐生长,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掘走了坚实的土壤。
相隔太远,她实在看不真切,只能在心中默默祈求。
——冬青,秀川,你们一定要平安。
第205章 镇国重器(一)
柏秀川不敢睁开眼睛。
他正被别人扛在肩膀上,穿过一条长长的甬道。两个人的足音次第响起,在甬道中激出连绵的回音,如涟漪一般荡开。
他素来胆小怕黑,更讨厌阴湿闭塞的地底,他的手早已变得冰凉,头皮阵阵发麻,脑袋又晕又胀,分辨不出自己走了多远,前方的路好似永远没有尽头,明明是白昼时分,眼睑上却一片晦暗,只有幽蓝色的光隐约透进眼缝,随着前进的脚步,时而明亮,时而黯淡,大约是沿着甬道两侧的墙壁排列开来,向前递进。
他知道那并不是火,而是玄晶石透出的微光,幼时他曾在建帝的寝殿中见过这种珍贵的矿石,只有小小一块,雕琢成翩翩游龙的形状,巧夺天工。但此刻,夹道作灯的玄晶石显然数量众多,被肆意取用,好似永不枯竭似的。
这里是皇城,就算汇聚天下至宝,也不足为奇。
但甬道却是空荡荡的,又黑又冷,头顶上方不住有灰尘落下,是地面震颤的结果。千军万马踏出连绵不绝的声响,透过厚重的泥土渗入地底。
连天光都透不进的地方,却依旧逃不过战火的荼毒。
此时此刻,姒玉桐一定也在乱军之中。
想到此处,他手心的温度便暖了些,勇气从他看不见的地方涌出,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将他包裹,驱散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