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像御史言官、翰林编撰等人,则被称作清流。
俗话说:清流好名,浊流好利。
翰林院的这些人,都好名,你要是让他们收点孝敬钱,那跟要了他们的命一一样,会被他们记恨的;但是你要是求个字,求副画,却完全可以。
他们卖字画并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
而吴有为建立一座公共图书馆的提议,得到了他们巨大的支持,反正每日手抄书本,就能有润笔费可拿,又能留名在书上,简直是翰林们最爱干的事情了。
正月里就在忙碌中渡过。
二月二,龙抬头,啃猪头。
二月辛未,大理寺少卿宋旻,侍郎曾翠、原杰黄琛,副都御史滕昭巡视畿南、浙江、河南、四川、福建,考察官吏,访军民疾苦。
另直隶有巡抚等官者,命亦如之。
其实就是让他们去巡视天下,看玉米的栽种情况如何?各地虽然都说是丰收,可宪宗皇帝还是要审核一遍,看有没有人冒功领赏,再有就是军中的屯田如何?辣椒可还好
如今辣椒和烈酒齐头并进。
都是出口的大宗买卖,尤其是那“烈酒“还不用粮食酿造。。。 大明可坑惨了那些嗜酒的外族人。
而在江南之地,大片的山地上,长出了甘。。。。
丁丑,因春日干旱,皇帝命人祷雨于郊外祭坛。
宪宗皇帝在人选上,考虑了许久,他最后钦点简王代帝祷雨,李东阳为诵读官,诵读祭文。
别看只是在祭坛上站着诵读祭文,那也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翰林院里不少人都激动不已,这可是翰林院集体的光荣。
倒是李东阳,还能沉下心来,静静的写了一篇辞藻华丽的祭文,在那一日朗读出来。
结果他刚读完将祭文投入烈火,就有风云骤起,等燃烧成灰后,细雨缓缓飘落,整整下了一日一夜,解了春日的干旱情况。
戊寅,振广西饥。
广西因为是苗地,又分寨子,土司颇多,如果闹了饥荒,是要出事情的,以往大明是一手打一手拉,因为人太多,赈济不过来。
现在不同了,大明有的是粮食!
罗伦那边三季稻已经在沿海种植成功,不过三季稻仅仅供给自己人种植吃用,双季稻就送去赈灾。
大明的大手笔让外族,人知道大明不缺吃穿,但凡是不愁吃穿,必定兵马精良,一下子,这些人就老实了许多。
而工部的人也开始往翰林院跑了,户部送来了去年翰林院要的防止蠹虫蛀书的东。。。。。
第294章 成华六年的春天
三月甲申,免湖广、山东被灾税粮。
宪宗皇帝如今粮食充足,人也大方了起来,免税粮免的很频繁,他越是如此,外族的人越是不敢得瑟,因为能减免赋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盛。
不强盛,也不能不需要赋税啊!
同样的三月,还有清明节。
明朝在清明重阳都有假期,休了一日,祭祖。
此次祭祖,吴有为让吴琼担任了主祭,让他慢慢的接手吴氏一 一族。
三月同时也是开春的时候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一年,大明的辣椒、玉米、番薯、土豆等等,种子充足,遍地开花;三季稻也正式被南方的沿海地区接受,双季稻成了南方水稻的不二选种。
壬寅,诏延绥屯田。
殊永为平虏将军,充总兵官,太监傅恭、顾恒监军,王越参赞军务,备阿罗出于延绥。
河套,是大明俊臣心里的一块旧伤疤。
四月,天气正式转暖。
吴有为嫁了最后两位妹妹,分别嫁给了小李秀才和小张秀才,这俩人如今是陶文书院正式的教书先生了。
虽然只是教导小班的先生。
而陶文书院有长大了的孩子,学校毕业后,不能考科举,但是可以进入德川任职,记账算账,自己培养起来的算账先生,当然要比别人放心。
初夏的气候是干燥的,也是干爽的,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翰林院开始清理第一座藏书楼了。
这一日,吴有为是带着吴琼以及陶文书院的小张秀才、小李秀才去的,这两位现在是他妹夫了,三个名额,也就他们俩和吴琼能用上,小明德太小了,带来也做不了什么白白浪费一个名额。
翰林们也都带了三个人,基本上没有人不带满名额的,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自己的儿子!
没儿子的带孙子来的占了百分之十。
剩下百分之五带了侄子或者侄孙的。
仅有百分之五是带着自己学生来的。
像吴有为这样的,带着的都是自己的亲戚,别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身为三甲之一,张升带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张元锡,以及两个陶文书院今年已经考中秀才的学生。
今年不是会试之年,所以二月开始便考童生试了。
陶文书院有两个人考过了童生试,他们都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跟着张升来长见识的,张升至今依然挂着陶文书院客座山长的名头,当然,杨一清和吴有为、张伦,都是客座山长。
这些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探花的人,使得陶文书院在短时间内就在书院界闯出了名头,虽然还很小,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家将孩子送到陶文书院上学了。
只是这些孩子吴有为都是要看情况收的,入学之前还要考试,这里是免学费的地方,甚至有孩子读书好,还有奖学金可拿。
不过也有不同情况的,例如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一个人来陶文书院上学的,总的有伺候的下人吧?书童你得备一个吧?
这些人住哪儿?吃什么?要怎么伺候自家的孩子好好学习?
而且吴家村的房子都不卖,土地都是吴有为的,他不点头谁敢在这里盖房子买地?
怎么办呢?
交费。
吴家村不让外人进入,陶文书院也不许谁谁谁带七八个书童来摆谱,只能雇佣书院里的人照顾孩子。
但是只负责冬天有个热水洗脸,吃饭的时候可以选菜,衣服有人给清洗,别的。。。 还得自求多福。
吴有为订了个很高的缴费标准,你想让人伺候,那你就缴纳高昂的费用,享受你的求学生涯。
这样一来,学院的开销也有了。
京中不缺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孩子,这些人真的很舍得花钱,也怕孩子吃苦,还缴纳了巨额的服务费。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完全可以照顾自己,衣服不会洗没关系,可以花点小钱,请吴家村的妇人们帮忙清洗嘛,当然也可以攒着带回家,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放假两天。足够他们回去一趟再回来了。而今天,陶文书院来了六个人!除却吴有为跟张升,还有杨一清呢!
杨一清年轻啊,学生自然是出自陶文书院了,他老家也离京城远,没办法将自家的子侄带来,只能挑学生带来了。
第一日,翰林院成了交际场,大家都是相互见面做介绍,忙着认识人呢。
当然,这第一天只是预热,就连翰林学士也带了自己的两个孙子一个得意|门生来的,相互介绍认识后,年轻一辈当然彼此开始交谈,而翰林们则是忙着晒自家的孩子、得意门生、出色后辈等等。
吴有为最是高兴,当着众人的面,指着吴琼道:“这是我侄子吴琼吴仕吉。
“哦?”众人听了都眼前一亮:“可是去年的小三元案首?吴仕吉?”
“正是,正是!”吴有为得瑟的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小子头一次考试啊,就考了个小三元。回来。。。 嚯哈哈哈!。
吴有为自己才多大?吴仕吉又多大?
叔侄俩站在一起跟哥俩儿似的,他还得意的不行。
偏偏他这种得意只会让人看到之后从心里觉得可爱,很想发笑,而不是讨厌的那种感觉。
“看把他给显摆的呦!”张升不高兴的过来,一指吴琼:“小子,你叫我什么?”
“岳父大人。”吴琼低头一礼:“老师。”
即是岳父大人,也是启蒙恩师。
“哼!”张升满意了。
“对对对,你的贤婿,我的侄儿。”吴有为赶紧溜须拍马。
他动作太假,张升气哼哼,众人看的哈哈大笑。
这一天,吴有为也让人送了好多自家做的点心,其实并不多精致,但是实惠,可以抗饥。
红豆糕,绿豆饼。
而宪宗皇帝也在这一日赏下了“不落夹”给翰林院,太后则是让人赏了新进贡的樱桃两石。
皇后赏赐了糯米普洱茶,以及御膳房做的一荤一素的菜品,给他们加菜。
东西都是中午的时候送来的,谢恩过后,激动的很。
这可是皇赏!
一个个胃口大开。
翰林院里的事情,朝臣们并不关心,反正他们也没什么资格上朝,朝中最近的热门门话题是春耕。
是各地辣椒的种植情况,因为现在辣椒跟烈酒是出口大户。
只不过,朝臣们有一点不解,朝廷出口的烈酒,不许任何人喝。。。。
敢偷喝、克扣后果自负。
到底是什么“后果”,皇上没说,但是让人没头没脑的搬了这么一道旨意下去。
偏偏越是神秘越是让人心里没底,以至于边关还真没人敢克扣或者偷喝那些烈酒。
加上边关有单独的消毒烈酒,以及提供入口的烈酒,且供应充足,倒也没人朝出口的烈酒伸手。
大明从来不缺聪明人,已经有人猜出了点儿什么,那出口的烈酒八成。。。 有问题。
可是外族喝了这么久,没听说有啥毛病啊?
朝臣们带着浓浓的不解,继续关注着专供边贸的烈酒。。。。。
外族人也听说了这件事情,本来他们就觉得明人狡猾,打探了一下,结果那些来边贸互市的人说:“你们喝的酒太烈了,我们可喝不习惯,我们习惯的都是浓香型的,你们这烈酒,喝完感觉从嗓子眼儿辣到了肚子里,太烈。”
北边的鞑靼和北元遗族等等听了这个解释哈哈大笑,心里的忌惮消去了许多,的确,汉人就是喝不得烈酒,有的贵族还喝过江南人的米酒,尤其是颇富浪漫色彩的女儿红名字好听,酒的来历也十分美丽,可是,那味道真心不喜欢啊!淡的跟水似的!
得到这个消息,宪宗皇帝跟万通背着人笑的肚子疼,就连身边的怀恩太监都哭笑不得:“这北边的异族,还真是。。。。 傻!”
“他们不是傻,他们是看我大明的人不喝那烈酒,他们也不敢喝了。”宪宗皇帝笑过之后,眼中寒芒闪烁:“锦衣卫可有消息回报?”
“有。”万通收敛了笑容:“朵颜三卫如今已经成了互市的地方,很多人都不服气,互市在哪儿,哪儿就富得流油,很多人都眼红了,还有,北元遗族的八个部落,其中有六
个部落的首领出事了,两个因为喝多了酒,直接醉死了;一个如今也奄奄一息;两个喝瞎了眼睛;还有一个每日无酒不欢,估计也快了。”
北地寒冷,尤其他们还没个房子,住着毡房,一到冬天就靠烈酒取暖,酒这个东西,越喝越想喝,在北边,很多人都不能寿终正寝,有的是战争去世,更多的是喝多了酒醉死的;还有喝醉了,倒在了雪里,冻死的。
所以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吴有为说过,酒精这东西,不管喝多喝少,对身体都有伤害。
轻则眼睛失明,重则。。。。 醉死。
其实就是酒精中毒而死,这东西只适合外用,不适合喝进肚子里。
“不错,吴佣是个人才。”宪宗皇帝吧嗒嘴:“你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