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门沉重地自内打开,那道人与灰衣少年们鱼贯而出,路过门口几个身着官服的糟老头,各自手中捧着几卷折子。
其中跪在当先的、身材格外瘦小的老头直起身来,眼中是不加掩饰的愤恨,似要将那道人啖肉饮血,那道人却只微微一笑,昂首走了出去。
老家伙又将目光移向殿内,见满殿法物,道幡飘扬,一个身穿灰袍的道人坐在丹炉下,不由生出一眼窝泪来。
“桂珺,朕不是说过,朕正修道祈福,尘世俗气惊扰不得,怎地还放外人进入?”不待臣子们说话,灰袍人已沉下嗓音。
桂珺忙跪下身来,“奴才……”
“皇上,是微臣执意闯来的。”司马厚道,“您瞧,这是六部押的折子,长江一带大雨、滑坡、石流……中原连续干旱……今秋必又颗粒无收……这些,都等着陛下查阅!”
太监把折子呈到面前,灰袍人并不接来,“折子自有桂珺递进来,尔等未得传令,何以擅闯?”
那瘦老头道,“此等迫在眉睫的大事,老臣等得起,天下苍生等不起!”
灰袍人抬起眼眸,目光闪过一丝不悦,但随即见那老臣子在地上俯作一团,看着也有些可怜。
他接过折子,淡淡扫了两眼便又合上,“灾民,灾情,这些事朕都知晓,该派的人朕已让人派了,该发的粮,朕也让人发了,司马大人还有何不满?”
“臣不敢。只是这发粮不过表面功夫,下官求……”
灰袍人反问,“谁递的折子?”
司马厚自不去提旁人姓名,“皇上明鉴,今冬没有收成,百姓又受灾,果腹尚且困难,哪里还有余粮上交朝廷?”
灰袍人道,“朕还能如何?边关要打仗,宫里要用,臣子也要用,朕已令宫里缩减用度,连朕的膳食亦不如以往,司马大人,你要朕减粮,是要朕凭空变出粮食,还是要朕让出一份来?”
“老臣敢有此心,天诛地灭!”
“那是何意?”
“老臣求皇上停战!”
“嗯?”
“皇上明鉴,边关传来捷报,那蛮王子被二殿下一箭穿喉,群臣无首,正愿割地和亲请求停战,如此良机,不可……”
灰袍人拂袖靠坐椅中,打断他的话,“蛮子三番五次侵我汉室,却次次求和停战收场,今日若再依了它们,难保不是明日祸根。”
“陛下,失地收复,再打下去,白骨成山呐。”
“为明日安宁,牺牲难免。”
司马厚抬起头来,沟壑纵横的老脸上,唯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此时有些火光,“老臣不以为然!陛下岂不闻那蛮子临到阵前,不受将令之事?!”
灰袍人目光犀利,“司马大人之意,是说我天启儿郎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天启男儿自是个个英勇无匹,只是将士们家中亦有妻儿牵挂,此战已到和时,再战下去,妻寡子孤,徒增将士心中不安,何况国内百姓尚在水深火热,天启今日已难度过,却耗费人力财力去除明日之祸,得不偿失啊陛下。”
灰袍人又瞟他一眼,“朕说了,此非常之时,非常之事,自有非常之牺牲。”
司马厚剖心来说的话,不料皇帝竟是一字也听不进去,情急之下,声色俱厉,“皇上竟是执意要听那李偲、吴独之流奸诈之辈所言?此二人对那民间疾苦不懂分毫,一味主战只欲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绝非为天启着想!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偏听至此,难道竟是要拿外患换内安?”
桂珺抹了把汗,这司马厚虽是个忠臣,到底太过憨厚,不懂看人脸色,看陛下此时神色,聪明人合该立刻请罪,哪还像他这般咄咄逼人?
“老臣斗胆直言,陛下轻师好战,徒添冤魂,非明君之举!”
灰袍人抬起眼眸,他虽还是一派仙风道骨的打扮,眼神却在顷刻间变得有几分阴鸷,“说来说去,你今日是来讨朕穷兵黩武、草菅人命之罪?”
殿里空气一抽,人人屏息,司马厚身后众人都低声劝道,“司马大人……”
而角落的樊诚这时亦抬首看着灰袍人,方才进殿时他便觉得奇怪,这时那感受愈发分明:金椅上那个人和他父皇长得一模一样,但却好像不再是他的父皇——正如他不明白温润的大哥怎会突然变成杀人犯阶下囚,他更不明白一向慈祥和蔼的父皇又怎会拥有如此凶残的表情?而那个曾令他最为不屑的老学究司马厚,此时倒未失风骨。
司马厚望着金椅上的君王,这个侍奉过前朝杨骅的老臣,绝非因善于阿谀而能存活两朝、并得樊帝重用,他狷介耿直,却并非陶卯之流的愚忠之辈,一生信条不在于侍奉君主,而是真正无愧百姓——当日他能给樊宏举递信叛国,今日便能再对樊帝出言不敬。
老人目光如炬,“陛下是否穷兵黩武,草菅人命,不由老臣说了算,”他直直地望着灰袍人,“可也不由史官,不由陛下说了算。”
灰袍人眯起眼,目露危险。
“司马大人……”
“陛下为君,当为百姓之君,方可为仁君!可陛下对这天下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却成日与那妖人一道,躲在此间炼丹修仙,”司马老人颤颤巍巍抬起手指,一一指过殿中丹炉、成堆法器道幡,痛心道,“陛下如此,与那前朝昏君杨骅有何差别?!当得起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胆!”灰袍人勃然大怒,“司马厚,你以为朕不杀你?!来人,把这逆臣给朕拿下!”
门口黑甲立刻闯入,把那司马老头衣领粗暴一拽,官帽坠地,官服散架,转眼之间,那老臣子已成了一口破袋,被几个人倒拖过门槛,口中却还不断道,“陛下……司马厚不怕死,只怕陛下被万人唾骂……”
灰袍人脸上青筋毕露,“给朕打入死牢!”
“……陛下!纵使百姓目不能视清……耳不能听明……口不能言尽,可百姓心中,却不瞎不聋不哑!”
“陛下,司马大人年事已高……”旁边一个老臣刚一开口,便得樊帝一句,“通通给朕关进去!这些逆臣,给朕查!何人递的折子?”
“父皇!”樊诚叫道,“司马……”
樊帝锋利的视线扫射到樊诚身上,“闭嘴!滚回你的府中!再与逆臣结交,朕一道治你的罪!”
樊诚身体发抖,觉得他父皇陌生至极。
殿中终于静了下来。
殿中丹炉还在。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樊帝闭上眼,长舒一口气。再睁眼时,眼中怒意已消散大半,成了清明的悲悯。
“将仙长与仙童们请来。”
小太监应了声“是。”忙迈着碎步出了门。
“桂珺,事办得如何了?”
“回陛下,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已尽数找齐。在宫里候着呢。”
樊帝凝重地点头,“别亏待了他们。天启能否转危为安,就靠这些孩子了。”
☆、必输无疑
战争!
当一夜春风吹过神州,翠绿的绒毯从南席卷到北,天启与犬戎、崀孙诸国交汇的漫长西北边线却宛如遭到世间的隔绝,寒风裹挟着阴沉的云朵闷声压向满地白雪,形形色色的兵服在上面成□□织,像觅食的野兽和无辜的绵羊,终日你追我赶,你进我退,重复着对抗、厮杀、逃亡和死去。
二皇子樊裕奉旨来此已近五月。
初时军营士气委顿,连日饥饿与三国压制的恐惧让他们溃不成兵,稍有风吹草动便致将令不顾,常四散逃窜,平白又让出许多土地。樊裕一切只依军法处置,此外不说多话,及至下次,只以主帅之尊,亲率三军,连续两次胜仗连夺两处失地,终破犬戎不败神话,将士们由此士气高涨。
二三月间,天启只对兵力懦弱的赤柏、崀孙穷追猛打,碰上犬戎兵却故作逃窜,把那盟军弄得好生窝火,彼此也生了嫌隙,犬戎兵又一脉承袭其王子的自负与强势,因此盟军兵营之中,早因此不知发生过多少口角,相互打了数架,各自都出了人命,争执越发不休。
到得第四月,哈查狂躁至极,天已转暖,士兵情绪焦躁,盟军仍未将天启一举拿下,还不知让对方何时凑出了一支不要命的骑兵:犬戎自诩为马背上最强悍的战士,却被一群汉人杀得哭爹喊娘,平生未见!奇耻大辱!然而到此关头,赤柏连失三王,不满十五岁的新王一心只愿退出盟军,贪婪无度的崀孙更妄图借此威胁,终至盟友彻底溃散,甚或各自为敌,哈查怒不可遏——四月前的天时、地利、人和,竟被对方尽不动声色地扭转了——亲自带兵去会樊裕,不想那日点背,竟遭对方一箭穿喉,当即坠马而死。
犬戎大伤元气!大王痛心之下,病中惊坐,要替爱子报仇。
将军们说:犬戎愿全族战死!
熟料士兵们齐道:不愿再为王族之战卖命。
王族从未料到士兵竟有不愿打仗的一天,到后来,不愿亡族的王族们被迫妥协,与天启统帅再一次见面和谈,达成微妙一致:休战和亲。
战争!眼看这带着鲜血的玩笑就要结束,一道圣旨又让天启的将营争执不休。
将营里,东面顶头坐的是个六十来岁的男子,此人身材对一个将军而言未免有些肥胖,长相则又过于精细:小巧的头颅和眼鼻,面容浮肿,两道老鼠胡须朝左右翘起,整张脸瞧去,是一脸的好色相。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违抗圣人命令,林正决计不敢为。”
他一说完,以下个个将军副将点头表态,“镇国将军所言极是,我等为天子而战,绝不可能违抗圣旨。”
原来这人正是镇国将军林正,他常年镇守边关,朝廷军纷纷唯他马首是瞻。
只听帐内一声不以为然的冷哼,众人立刻都循声将目光聚到林正对面席上一个黑壮粗汉脸上,只见这人坐在林正对面首座,两道浓眉入鬓,底下一双鹰隼般的眼眸暗藏沧桑愤懑,脸庞两边各刻着一道交叉“十”字的疤痕,更为那张脸添了几分凶煞之气。
再看他座下,面容各不相同,两边脸颊却都如他一样刻着这道交叉“十”字,这群人坐在帐中,仿佛人堆中坐了一群狼,彼此说着听不懂的话,所有情绪皆在那一双双眼睛和一道道疤痕里,似乎随时准备上前撕咬与吞噬人肉。
那林正眯了眯眼,“万将军有何指教?”
“老万不懂这些,反正这仗要是再打,老万第一个领兄弟走人。”
“大胆!区区死囚,竟敢威胁镇国将军?!”林正底下一个心腹立马跳出来,指着这位万将军骂道。
“怎么?这仗已经打完,我等自当恢复自由身份,主帅说话难道不算?”万将军说完,又看向主座上的男子。
那主座之人自然就是主帅樊裕。
他穿着一身银甲,手里拿着一卷黄轴,正是从京里传来的旨意,这旨意方经他转述,两边已争吵多时,可他只望着那卷轴不语,对此充耳不闻。
林正原先对樊裕这样一个年轻皇子的统领心有不服,见他竟敢用天下死囚作将军打仗,更是颇有微词,但其时天启兵力疲软、士气委顿,没人卖命确伤脑筋,再如此下去,输是必然,与其公然违抗军令,倒不如静观其变,也好抓他错处。
不料这些出身山野的死囚们,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不说比十四五岁的新兵蛋子,就是比起犬戎那一个个蛮族大汉,也个个都是以一敌十、敌百,不到五月时间,战局便扭转如斯。
这些人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