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_梦溪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保道:“你放心就是。”
    高肃卿啊高肃卿,你别怪我,要怪就怪你得罪的人太多,这内廷之中的宦官,竟都被你开罪了大半,恨你入骨,就算没有我,也还有许多人想拉你下马。
    心念电转,冯保迟疑道:“若赵少雍回京,不知太岳兄想如何处置,我看陛下与他交情不错,若逼得他罢官,只怕陛下那边……”
    张居正苦笑:“你放心,难道我是斗鸡不成,见谁啄谁?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而真正能用的人才又太少,若是他肯尽心办事,与我意见一致,不像他那老师一般,我不仅不会忌惮他是高肃卿的学生,反而还会大大重用他!”
    他说着说着,心情不免有些激荡,胸中豪气涌动:“若举国上下,除去那尸位素餐,庸庸碌碌之徒,官员尽忠职守,假以时日,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我大明何愁不能重现汉唐盛世!”
    要说张居正与高拱,其实并没有深仇大恨,不仅没有,两人的政见还时常取得一致,只不过高拱这人性子一急,任对方是天皇老子,也照样拍桌谩骂不误,这一来二往,心高气傲的张居正如何受得了?
    他自忖才能不下于高拱,人望更比他高,既然如此,又何必屈居人下,自他之手,照样能开辟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路!
    冯保也被他的话激起一股血性:“好!愿有生之年,能与太岳兄共同见证此景!”
    张居正笑道:“公勤诚敏练,通达世情,将来之功绩,必能超过永乐年间的三宝太监!”
    冯保笑叹:“我也不求流芳千古,但求千百年后,不要被划入佞臣传,便也罢了。”
    赵肃要回来,最高兴的当属朱翊钧,其次就是高拱了。
    刚开始的一个月,大家都忙着举丧哀悼,朱翊钧不便提起此事,待诸事稍定,他便下旨让赵肃回京,旨意一路从京城出发,等达到四川,已经是两个月后。
    赵肃接到旨意,却不能马上走人。一来要等接任者抵达,彼此交接完毕,方可离开,二来他执掌布政司,进行不少改革,这一走,很多事情都要被迫中断,继任的布政使虽然是高拱推荐,他也不能完全放心,所以接到回京旨意之后的这些日子,都在忙着接见官员,整理文书档案。
    七月的时候,一切终于料理妥当,继任的四川布政使也跟着抵达成都,赵肃离开成都,先护送陈蕙与一双孩子回去。
    陈蕙自生产之后,身体每况愈下,虽然一时没有性命之危,却常常一病就是十天半个月,这种情况,自然不可能跟着上京,而要在温暖湿润的南方休养,而孩子太小,赵肃一个大男人也无法照顾周全,索性一并送回长乐,顺道看看母亲,这一来一回的耽搁,等他快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初秋时节。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桩举国震动的大事,却是他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的。
    隆庆六年六月,也就是隆庆帝驾崩之后的一个月,在朱翊钧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的一次朝会上,高拱上呈条陈,提出“凡章奏尽呈览,览毕送票,票后再呈览,果妥而后发行”。
    隆庆帝在时,无心政事,内阁所呈奏章,常常让身边太监代批,后来这项权力就落入冯保手里,朱翊钧当时虽然身为太子,毕竟没有总揽国事,对老爹决定的事情,也不好过多置喙,而高拱从在裕王潜邸时,便已经看冯保不顺眼,所以朱翊钧一登基,就迫不及待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
    冯保自然大怒,一状告到李太后面前,张居正那边也没闲着,既然高拱当先发难,便也省得他们再找由头对付他,便暗中指使手底下的言官御史弹劾高拱。
    因为凡事都有高拱挡在前面,也轮不到张居正去得罪人,所以此时的张居正,给所有人的印象依旧是恂恂儒雅的,加上继承了徐阶的人脉,势力早已不可小觑,他这一发难,等于整个朝廷都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一边是寥寥无几,支持高拱的几个人,一边是排山倒海,弹劾高拱的奏章。
    夹在中间的,是朱翊钧。
    作为一个新帝,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甫一登基,就碰到这种难题,任谁都会头疼不已。
    朱翊钧不蠢,甚至很聪明,在赵肃和张居正等人的教导下,他正一天天成熟起来,但在此之前,百官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年幼的太子,缺乏威信的皇帝,而以他现在的实力,不可能无视那些反对高拱的声音,因为就连李太后也不喜欢高拱。
    另外一方面,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很明白,有如此强势的高拱在的一天,他就不可能真正独立起来。虽然,高拱很有才能,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那些唐代名臣不同,后者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处于辅佐的地位,高拱却是喧宾夺主,不知不觉之间,让皇帝成为他的影子,就算他没有谋朝篡位之心,但凡一个稍有自尊的皇帝,就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
    但是有父皇的遗命在,加上赵肃和高拱的关系,朱翊钧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高拱,否则这种情势发展下去,高拱只怕要身败名裂,所以一开始弹劾的奏折,他都压了下来。
    言官们看到少年皇帝不肯回应,便越发来劲,其中有几人,当年因为高拱驱逐徐阶的事情,和他结下仇怨,此时趁机落井下石,把高拱早年那些事情都翻出来,包括高拱早年与严嵩联系,上奏嘉靖帝,毛遂自荐写青词等,高拱恨得咬牙切齿,偏偏这些事情,又都假里掺真,真里藏假,百口莫辩,只因平日里没事,也就没人翻出来,一旦出了事,就都成了罪证。
    张居正眼看情势被自己推波助澜,搅和得差不多了,便出面对朱翊钧道,虽知陛下爱惜高阁老之心,但当此风口浪尖,还是让他避避为好。
    朱翊钧虽然知道这背后少不了党同伐异,也绝对和张居正脱不开关系,可一个阁老已经被迫在家闭门思过,再牵连一个,内阁也就没什么人干活了,再者在这种风波之下,高拱确实不适宜再待下去,所以他找了个日子,私下召见了高拱,好生安慰一番,再暗示他自己辞去职位,也好保全面子。
    高拱四面楚歌,早就料到这位少年皇帝迟早会顶不住压力,而放眼望去,朝中百官,竟连为他求情的也寥寥无几,不由心灰意冷,也生了告老还乡之意。
    六月底,高拱辞去内阁首辅之职,离开京城。
    而此时,赵肃还在成都,由于古代通信极为不便,这件轰动京师,震荡朝局的大事,他竟是等到七月的时候才知晓,而那个时候,他还在长乐,远水救不了近火,徒呼奈何。
    历史在这一刻巧妙重合。
    原本的历史上,高拱下台,是因为冯保在李太后和皇帝面前进言,将高拱私底下抱怨皇帝的话加油添醋,从而让皇帝厌恶高拱,觉得他有挟私揽权之心,这才严厉罢黜了他。
    而如今,没有了朱翊钧听信谗言这一段,却依旧绕了一圈,回到原点,高拱依旧要被迫去职,依旧当不成他的首辅。
    所不同的是,他本会被颜面尽失地被驱逐出京,现在却在朱翊钧的坚持下,不仅得到优厚的抚恤,赐金返乡,在他走的那一天,皇帝甚至还让六部官员,都要去送他。
    无论如何,属于高拱的时代结束了。
    九月初,赵肃终于抵达了阔别六年之久的京城。
    而乾清宫内,幼年就被册封为皇太子,即便面对徐阶、高拱这样的人,也能淡定自如的朱翊钧,正有点局促地打量着自己的穿着,皱着眉头,觉得怎么穿都有点不满意。
    “翡翠,朕这身打扮还成吧?”
    
    第78章
    
    “陛下龙章凤姿,便是一身布衣,都难掩光华,只是这话,您今天都问奴婢第八遍了。”翡翠笑道。
    朱翊钧一时语塞。
    翡翠很有分寸,见他这样,也不敢再调侃,抿嘴一笑,便要退下。
    “等等,你让张宏去瞧瞧,怎么人还没到?”
    “是。”
    目送着翡翠离去,朱翊钧忍不住又低下头打量自己的衣着,直到再三确认没有不妥才罢休。
    又等了一会儿,人还没来,连翡翠也不见了,他在西暖阁里来回踱步,目光从桌案上扫过,随手拿起一本《诗经》,略翻了翻,忽然看到一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再想到自己,不由哑然。
    但少年帝王终究不耐烦看这些,不待片刻就觉得无趣,便又拿起一本折子。
    其实上面所写的,朱翊钧昨晚就已经仔仔细细研究过了,外人都觉得这十五六岁的少年刚登基,心性未定,上有太后坐镇,下有内阁阁老们,真要决策运筹,还稚嫩了些,却没想到他正是为了这一口气,每晚都熬夜看那些被内阁夹了票拟呈上来的折子,看不懂的,就记下来,或翻阅典籍,或询问宰辅。
    看着看着,倦意上涌,连何时睡去也晓得,待再次醒来的时候,只见殿内光线昏暗,外头已是红霞满天,霞光透过窗棂和门口铺洒进来,映在旁边背对着他的那人身上。
    “谁!”朱翊钧一惊,眯起眼,正想喊人,却觉得对方身影莫名熟悉。
    那人转过身来,朝他一笑:“臣见陛下睡得香,不敢惊扰,望陛下恕罪。”
    声音清清朗朗,如和风入怀。
    随着话音刚落,那人就要跪下行礼,朱翊钧一跃而起,连扶带阻,将他拦住,语调带上隐隐的激动。
    “肃肃!”
    纵然屋里光线不清楚,这么近的距离,他也能把对方的脸仔仔细细端详一遍。
    六年前,赵肃才二十出头,如今已近而立,容貌不仅没有显老,反而更添了一丝内敛,朱翊钧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跟着隆庆帝也接见过不少外臣,其中不乏容貌出众,器宇轩昂者,却没有哪一个让朱翊钧真正觉得好看,兴许是小时候对赵肃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在他眼中竟没有人能比得上。
    这么一想,嘴里自然而然就说出口了:“肃肃,你变得更好看了。”
    赵肃笑道:“臣老了,陛下才是风华正茂。”
    朱翊钧鼻头一酸,抓住他胳膊的手松开,改而紧紧抱住赵肃,下巴靠在对方肩膀,从未在外人面前表露的脆弱霎时泄露无疑,心头只剩下一个念头。
    父皇走了,除了眼前这个人,再也没人真正疼他,为他着想了。
    “肃肃,我想你,很想你,”是我,而不是朕。“你为什么一走就是六年,从来没有回来过……”
    絮絮叨叨的埋怨从少年皇帝口中吐出,将赵肃最后一丝迟疑彻底打破,心神激荡之下,也伸出手,回拥这名已经并不比他矮的少年。
    来时的路上,赵肃不断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朱翊钧已经是皇帝了,不是太子,更不是当年在裕王府的那个小包子殿下,切不可仗着当年的情谊失礼狂妄,要知道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臣子,都是死在这上头。
    可做了半天心理建设,终究还是抵不过这少年的一句话。
    他何曾不想念,只是君臣之别,在他们之间生生划了一条沟壑。
    赵肃暗叹了口气,手轻轻拍着他的背,以示抚慰。
    见了再多的世面,经历再多的风霜,自己对着他,一颗心怎么也冷硬不起来,少年的身影与记忆里那个吮着手指,水汪汪大眼瞅着他的小孩儿重叠在一起,没有任何的不契合。
    “陛下恕罪,”赵肃缓和了一下心情,慢慢解释道,“臣不是不想回来,只是职责所在,不能轻易离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