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哥儿种田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堂的事已经交给读书人,且消息已经传出去,现在是不能改的。
  不过柳爻卿又说起别的,“也不是只有建学堂一件事,你们可以去官府商议,铺桥修路,回头建个功德碑写上名字就成。”
  这种事其实很常见,只是以往都是商人叫衙门逼着掏银子,没有功德碑的事儿。
  “这能成?”高富贵有些心动,但还是迟疑。
  “能成。”柳爻卿笑了笑,狡黠道,“你们可以去上南县找杜县令,就说是我说的。”
  高富贵哈哈大笑,“那一定能成。”
  杜县令低调那么多年,多少人不知道上南县,不知道杜县令,甚至上南县的人也只知道赵县丞而不知杜县令。
  现在却不一样了,杜县令是杜家人,世家子弟啊,而且跟上谷村的柳爻卿交好。
  等高富贵走了,柳爻卿收拾桌子,瞧见哲子哥手里的玉米皮左右翻飞,飞快,道:“咦?是茅白那家伙?”
  “不太像。”哲子哥自个儿说。
  玉米皮编织的圆滚滚,还有冒出来的翅膀小嘴爪子。
  “怎么不像了?我看跟茅白一模一样。”柳爻卿道,“茅白越来越胖了,还不肯学飞,天天在地上跑,哪天在地上吃亏了就知道学飞了。”
  “恩。”哲子哥笑了笑,“塞一些松软的玉米皮就有样子了。”
  外面的书生们看着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上头的玉米早就掰走了,花生也收走,倒是还有一些人拿着锄头刨地,捡漏了的花生。
  “那是梁松子?”有个书生有些迟疑道。
  另外一个肯定的点头,“就是他。”
  “可是不像啊。”
  梁松子是有名的才子,又得了何硕看重,在读书人中很有名气。文人都有傲气,便不说轻视什么,众人却也没想到梁松子今天没等着接待大家,反而在地里……干活。
  玉米杆连根刨下来,抖落掉上面的土,放在旁边。有人把玉米叶撕下来单独放着,只有滑溜的玉米杆摆着。
  “梁松子,你为何在这里干活?”
  “不干不行啊,盘缠用完了。”梁松子都没顾得上接待昔日好友,但是不干活不行,要不晚上就没得地方住了。
  书生们一听住在山上要花银钱,都了然,他们带来的小厮也是花了银钱的呢。
  但大家都是柳爻卿请来的,自个儿住在山上用不着花银钱,而且还带了很多来,毕竟要建学堂嘛。
  梁松子笑而不语,他当初来的时候也是带了盘缠的。
  也有书生在村里跟人闲聊,说着说着便说道玉米、土豆的收成,又说道黍子等粗粮。帮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是种粗粮的地换成玉米和土豆,怕是能得到更多的收成。
  回头就有书生写了文章,封在信中送到没能来的友人们。
  有了好东西,不好的东西就要有相应的取舍,往前看才能过上好日子,一直守着以往的粮食,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得考虑考虑合适不合适。
  书生们的友人们再次分散开,去农户家里聊了聊,看了看,便写出更多的文章。
  就像一股风吹开,一时间不但是商人、农户,读书人也在说种植粮食的事儿。
  内阁大学士听闻天下学子都在说这件事,便道:“教化之功。”
  一锤定音。
  这个功劳是给天下学子的。
  是柳爻卿送给他们的大礼。
  “学堂便健在山下吧。那边有一块空地,我看着正合适。”
  “其余的地方要么地方太小,要么不平整,再者也不方便。”
  “卿哥儿说地方一定要大,我看这里还得扩展扩展,那边的地可以用同样的地置换一番,需得村中人同意。”
  “已经去问了,都同意。”
  建学堂柳爻卿早有计划,设计也胸有成竹,跟书生们说过。
  这个跟传统的私塾不一样,也跟京中的太学、国子监不同,很特别。书生们都兴致勃勃,对于柳爻卿的意见只有略微的修改,大致没有变化。
  大家出钱,天下学子凑的银钱,自然得建的与众不同一些才好。
  “哲子哥,咱们山上要热闹了。”柳爻卿难得闲着,便没有出门,而是搬了低矮的木头小床放在外面,晒太阳。
  哲子哥坐在床上,柳爻卿枕着他的大腿,俩人旁若无人的。
  山上的人瞧见了,也是见怪不怪,都觉得挺正常。
  柳爻卿晒不黑,总是白白的,而且样子十分好看,太阳照的好像要发光似的。哲子哥的皮肤是小麦色,也晒不黑,总是那个样。
  俩人的手掌放在一起,一大一小,对比明显。
  “卿哥儿不喜欢热闹吗?”哲子哥握着柳爻卿的手,跟蒲扇似的整个裹起来。
  “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吧。”柳爻卿的声音有点低,忽然又笑起来,“跟哲子哥在一块儿就是喜欢的。咱们总归还是要到外面看看,不能一辈子窝在这里。”
  “要是卿哥儿喜欢,也可以……”哲子哥低头看柳爻卿,眼中神色意味不明。
  柳爻卿却笑着打断道:“好啦,其实我挺喜欢热闹的。明儿个我就给那群读书人提意见,叫他们把银钱都捐出来,用来建学堂,没动一笔都得记账……”
  “恩,等他们自己的银钱用完了……”哲子哥笑。
  柳爻卿也跟着笑,摸了摸自个儿的心口,改了话题,说家里养的整天不见人影的狗子和鸟,实在是太气人,一点都不看着点家里。


第102章 我不是读书人
  黑背子和二哈子最喜欢宝哥儿守着的大棚,基本都会蹲在那边玩儿,偶尔回来柳爻卿屋里睡觉,早晨肯定又会跑出去。
  茅白也跟着学野了,天天在外面跑,哪儿都去。
  柳爻卿特地叫厉氏给炖了大骨头,给茅白切了新鲜的肉块,三大盆放在自己屋里,没多久俩狗子和鸟就来了。
  门一关,连带着哲子哥也关到外面,柳爻卿挨个撸了狗子和鸟的毛,拽着狗的耳朵给他们训话。
  一开始二哈子还试图嗷呜嗷呜的跟柳爻卿理论,结果看到自个儿饭盆中的骨头给捞出一块给了黑背子,立即不敢吆喝了。
  “你们都自己想想,有没有跟我交代的!”柳爻卿道。
  给他们吃了顿饱饭,两只狗子乖乖跑去啃大辣子草,回来吐了种子,就又跑了。
  跟柳爻卿一块儿,天天挨训不说,还不自在,去宝哥儿哪儿多好,宝哥儿和老哥儿总会给他们好吃的,还会陪他们说话。
  而且大棚里的东西多重要,俩狗子得亲自看着才能放心。
  得了新种子,柳爻卿一琢磨,拿去种道宝哥儿守着的大棚里,跟之前得到的小树苗一起,热度湿度都跟上。
  “卿哥儿,上午饭去哪吃?”哲子哥问。
  “去饭堂吧。”柳爻卿道,“那些人今天都吃饭堂,咱们顺便去看看。”
  “好。”哲子哥点头。
  今天的饭堂格外热闹,大大的屋子几乎坐满了人,一排一排的木头桌子木头凳子都占满了,还有零零散散进来吃饭的。
  书生们自己端着木盘,拿了碗和盘子,去前面打饭。
  “梁兄,两个大馒头你可吃得下?”有书生看到梁松子拿了两个大馒头,他们早已吃过这种馒头,个头大煊软又结实,一个就得吃撑。
  梁松子倒是挺大方,也没恼羞,“我要干活,吃的自然多。”
  还有小厮也跟着吃饭堂的饭,只不过得交银钱,只有书生们可以随便吃。
  “今天有鱼,卿哥儿要吃吗?”哲子哥端着木盘走在前面,看到鱼便回头问。
  “想吃鱼肚,你让我娘帮忙舀一个。我打点土豆块。”柳爻卿道,“娘,吃饭时你叫我爹去找宝哥儿,大棚里有活,别人不方便去。”
  “晓得。”厉氏点头答应。
  打饭的还有沈氏,不过她只负责打饭,别的事儿有厉氏。
  柳全锦有时也在饭堂吃饭,不过厉氏一般不让他来饭堂,而是去后面做饭的灶房,那里有小桌子,小板凳,自家人吃饭也会在这里。
  趁着吃饭的功夫,厉氏把柳爻卿的话说了。
  “行,我知道了。”柳全锦点头,干农活种庄稼伺候大棚里的树苗他都干得好,就是还惦记着山下,道,“我听说大哥要让小宝念书,小宝也确实该念书了,兴哥不会有先生教书……”
  “小宝不愿意去镇上,天天赖在家里,束脩都白交了。”厉氏道,“我听煎饼作坊那边的人说了,小宝胖的不成样子……”
  “大哥要给知哥儿说亲……”柳全锦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
  厉氏放下筷子,道:“这件事咱们都不能管,我听卿哥儿说,给知哥儿说的亲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有问题!”
  柳全锦不说话了,吃了饭扛着锄头去大棚,干活。
  吃了饭,书生们都溜溜达达的下山,继续规划学堂的事儿,很是热闹。柳爻卿和哲子哥过来看厉氏,听她说了这事儿,便笑道:“肯定是大伯找人说的,不用放在心上。我爹没空下山,他就是想也白搭。”
  “那倒是,神仙酿都在我这里,吃饭的时候给他倒。”厉氏道。
  “娘能耐哩。”柳爻卿笑道。
  没什么事,柳爻卿和哲子哥去暖棚那边,找了个桌子坐下。用不着正哥和明哥送茶水,哲子哥从自家屋里舀了热水泡茶,还有一叠卤味花生,一碟腌黄瓜。
  如今跑商的来都是熟门熟路,看看煎饼作坊那边忙,就到暖棚这里等着,喝碗热茶,或者拿出一两个大钱,买点卤味花生自个儿吃,惬意的很。
  大家也都认识柳爻卿,见到了便笑道:“卿哥儿怎么闲着了?难得啊。”
  “往后会越来越闲。”柳爻卿笑道,“又来拿煎饼啊。”
  “是啊,煎饼好卖。”汉子笑道。
  馒头也不差,但是总得热一遍才能吃,不如煎饼吃起来方便,而且出大力气干活的吃煎饼更耐消化,卷咸菜也不麻烦。
  这些跑商的送出去的煎饼基本都是出苦力的买,也有一些大户人家的下人买了吃。
  价钱不贵,但是量多,每天赚一点,细水流长。
  正说着话,一匹快马狂奔而来,在山脚停下,直奔暖棚,显然知道应该来这里。
  正是找柳爻卿的,说是后面传旨太监要来了,叫大家准备。
  这回是在山上接旨,还真得准备准备。
  “都到围场来吧。”柳爻卿道,“不过管事的选几个人要留在原来的地方,山上不能都空着,在地里干活的不用回来,跪下就成。其他人不归我管,但是按照规矩,也得跪。”
  吩咐一圈,柳爻卿才到围场,哲子哥已经准备好香案,大家身上的衣服还是原来的,没换新。
  传旨太监是熟面孔,还对着柳爻卿笑了笑,很明显是好事儿。其他人却不敢盯着看,都低着头,听着吆喝声,下跪,再站起来。
  柳爻卿和哲子哥跪在最前面,传旨太监却不着痕迹的错开一步,没敢站在这俩人的正前方。
  念完圣旨,给了哲子哥拿着,柳爻卿站起来,笑着送上巴掌大小的两个罐子,一个是神仙酿一个是桃儿酿,还有一个木盒,里面是还没孵的猕猴桃、刚做出来的花生糖,还有一小包爆米花,一个竹筒的花生油,一个竹筒的豆油。
  都是山上有的东西,沉甸甸的一小堆,大家都看到了,但传旨太监还是乐呵呵的收下。
  去别的地方传旨,银子收还是不收,还得看那里头错综复杂的关系,但上谷村不一样,来了东西可以拿着,回去是献给皇帝还是自个儿留着都成。
  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