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雍武史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宫香你听着,若是你跟玉良透露一个字,严士君会没命,邓元会没命,而你也会没命”
“我们都死了,王爷还能独善其身吗?”
“本王有无数种方法,让你们合理的死去”秦宇冷笑一下,冷漠的说“绝不会沾到本王身上”
南宫香不再说话,嘴角不正常的抽动着,秦宇知道自己抓住了南宫香的软肋。
“你很喜欢邓元对吧,若是你老老实实的,本王保证你们会平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你执迷不悟,邓元也许还有整个邓氏,都要离开这世界,而你就是凶手”
晋王不在说话,南宫香也继续沉默,许久许久之后,南宫香忽然靠到旁边,垂下头颅。
“晋王,你定会遭到报应的”
人世无能为力,便会寄托于天意,宇没有出声,理了理衣袖,转身向门外走去。
报应本王认了,只要玉良不恨自己,只要能和玉良携手余生,白头到老,一切的报应本王都认了。

军府内,安子期站在门前,正在等着晋王。
“子期”秦宇带着他进门问“你来干什么?”
“子期来探望王爷”
“探望?”
晋王坐下看着他,安子期低头躲开晋王的目光说“王爷··您没事吧?”
“你觉得本王有什么事?”端起茶杯,秦宇轻呷一口茶,端在手里静静的看着他。
“晋国危亡,王爷回师,放弃南宫询··”
“子期”晋王打断了他的话,安侯爷下意识的后退一步,头又低了一分“王爷”他答应一声。
“赵军迅猛,南宫宫主未能及时求援,便英勇就义,本王心中甚是悲痛,此事··本王不想再提起,也不想听见有辱‘宫主威名’的谣言”
秦宇端着茶杯,吹吹飘在上面的茶末,又喝了一口看着他,安子期微微抬头,看见他的眼神又瞬间躲开。
“子期明白,告退”
“嗯”
出了房门,安子期看看前方,神色恢复快步走了出去,当日,报信的哨骑,还有相关的人,除了王蒙和李晗,全部消失在这世间。





第203章 谎言、真相
大梁
秦宇缓缓下车,一眼就看见等在城门,一身麻衣的小神官,他脚下一软,差点稳不住身形。
“大哥!”南宫香奔了过去,一下扑在南宫玉良怀中,放声痛哭。
“香儿”南宫玉良扶住她。
秦宇走到他身前,看看南宫香又看看小神官,张张嘴却不知说什么,四目相对,一瞬无言。
“王爷”南宫玉良嗓音低沉,但仍一如既往的平稳“我先送香儿回去”
“李晗”秦宇冲他点点头,示意李晗护送他们回府。

乐兴殿
秦宇埋首堆积如山的公文和来往不绝的朝臣,其实他没有心情去做这些,可是只要一停下来他就会想起小神官,想起南宫香,想起这事情有可能泄露,所以他宁愿沉浸在无休止的政事之中。
窗外也不知几更天,小福子站在门口低着头打瞌睡,晋王归来第一日就如此勤政,实在让他难以理解,忽然一阵风刮过,小福子惊醒,循声望去,南宫玉良已经进入大殿。
秦宇起身看着他没有说话,小神官眼角下垂很难过,可他不敢上前,他不知道这难过是因为什么。
“王爷”南宫玉良忽然上前紧紧的抱住他,埋首在他的胸口“父亲··父亲··死了”
是啊!秦宇抱住他,南宫玉良双肩松动,沉闷的哭着,小神官该是一路忍着悲痛,不让南宫香看出来,直到夜深人静··奔到他的怀里。
轻轻抱起他,秦宇带着他进入里间,将他圈在怀里躺在榻上,南宫玉良的哭声很低,但很悲痛,悲痛到秦宇觉得他每一滴泪,都落到自己心里。
许久之后,这悲痛转为疲惫,再也流不出眼泪,南宫玉良贴着晋王,手掌摸着他的心口,掌下有心脏的跳动,真好!
“还好香儿活着,兄长也活着”他抬起头,看着晋王的眼睛继续说“还好您也活着”
“别怕,本王永远陪着你”
秦宇看着他,南宫玉良忽然扑了过来,激烈的吻住了他,双唇颤抖,小神官很害怕,害怕失去自己,而他很高兴,也很内疚,只能紧紧抱住小神官,想将他揉进心口。
玉良,如果这谎言本王能支撑一辈子,那他就是真相,那你就会永远不会离开本王!

京城
“陛下,这是齐宇的请罪折子”王谦和轻轻的放在宣帝桌旁。
拿起奏折,宣帝端在手里,还没看见字迹,就忍无可忍的扔了出去,王谦和后退一步,眉心紧皱。
“陛下,齐刺史尽力了”长途奔袭,料敌不周,当时退军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请陛下宽恕齐宇”
“尽力了?”宣帝冷笑着,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怎么回事,这天下的揣测众多,可只有他明白,这绝不是什么尽力了。
宣帝看着长信殿的方向,眼角一抖,沉声说“朕不怪罪他”王谦和一怔,宣帝没有理会,大步离开了昭和殿,向长信殿走去。
长信殿的暖阁内,太后靠在软榻上,宣帝的到来她并不意外,挥挥手他示意宣帝不要行礼了。
既然是质问,又何必虚伪的行礼!
“母后”
“陛下是来责问本宫干政的吗?”
太后言语直接,宣帝忽然有些不知所措,那是经年累月积压在心里的威望。
“儿子不敢,只是不懂··”宣帝看着她,沉下心来说“母后既如此爱护六弟,为什么不干脆··”
“本宫”太后声音高了一丝,打断了宣帝的话,冷眼看着他“是为了大雍的江山社稷”
“江山社稷!”宣帝有些可笑的看着她。
太后无视他的愤怒,继续冷静的说“陛下兴兵伐晋,为一己私欲,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后果,若是大梁真的被破,若是赵军真的杀了晋王,那么获利最大的是不是朝廷,是不是你这个天子”
“母后想说六弟的存在,对朝廷和儿子有益?”
“没有益处”
太后干脆利落,宣帝愣了,不解的看着她,太后瞧着他的样子,心里有些疲惫。
“晋王谨慎小心,不像赵王贪功冒进,你伐晋后,赵国就成为新的晋国,而这个赵王绝不会像晋王一样隐忍,他会立刻挥军京师,这天下也许是赵王的,也许是吴王的,甚至是淮王,但绝不会继续是你的”
是吗?宣帝哑口无言,颓然的靠在那里,低下头哑声说“母后··您真的是为了社稷吗?”
“昊儿,你可以不相信母后,但是很快你就会明白,母后说的都是事实”
太后拉起他的手,心疼的说“你既然如此忌惮你六弟,为什么把他想的那么简单呢,北境军绝不是晋王一死,便会倒向朝廷,齐宇今日行为,北境军不用晋王的吩咐,自会南下陈兵京畿,孔石等众将对晋王的忠诚,绝不是你旦夕就能洗去的,昊儿,你现在该想的是如何平息··晋国上下的愤怒”
“平息?愤怒?”宣帝站起来,失笑的说“晋国的愤怒··哈哈··母后您不如直接下诏废了儿子,平息他们的愤怒”
“陛下就是天子,永远不会变”太后也站了起来,认真的说“晋王必须北面而拜”
“母后”
“昊儿,母后护了一辈子,为什么今天你却不信了呢!”
因为今天威胁我的是六弟,宣帝别过脸没有说出口,施礼说“儿子不孝,母后不要生气”
你为什么总是嫉妒你六弟,如果你知道母后都做了什么··为了这个皇位··还会不会那么想。
太后也没有说出口,拍着他的胳膊和声说“回去吧,放心”宣帝离去,太后又坐了回去,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默默无言。

永寿殿
“臣晋王宇遥拜天子:赵伐梁安,微臣远救,关中刺史齐宇不讨有罪之臣,反兴兵入晋,直指大梁,伤民无数,臣弟遥拜,叩问陛下微臣何罪至此?若微臣有失,陛下明言,臣自当自刎于先帝陵前,不敢劳陛下兴兵,涂伤生灵。若陛下无罪臣之意,然齐刺史无故伐晋国,此乃谋逆大罪,臣请为陛下诛杀逆贼”
使者读完,收起表文,双手托上,恭敬的说“此乃晋王表文,请陛下御览”
王公公取过表文,交给宣帝,宣帝拿在手中,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扫视着使者,也扫视着殿内众臣。
永寿殿内,众臣低头谨慎的站在一旁,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齐宇功败垂成,众人早就想到会有今天,如今晋国使者进京,朝廷其实已经进入两难的境地。
满殿大臣尽皆沉默,就仿佛晋王本人仍在这大殿内,宣帝一阵愤怒,拿着表文,抬眉看着殿下的使者。
“晋王想要朕如何?”
使者跪倒,以头叩地,恭敬的说“晋王不敢,只是齐刺史无故兴兵,涂炭生灵,请陛下公断”
“公断!”宣帝站起来,慢慢走下玉阶,站到他面前说“齐刺史跟朕说晋王图谋不轨,意图谋反,他才兴兵讨伐,你叫朕如何公断?”
“陛下,我王若谋反何必远救梁安,反倒是齐刺史伐晋,让本是援救梁安的晋军不得不回师,赵国才占领梁安”
“巧舌如簧”宣帝冷笑一声说“晋国真是人才济济,你叫什么?”
“小人申学文,拜见陛下”
“你就是申学文”晋国青年实权人物,宣帝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
“小人不敢”
“申学文,你说晋王没有谋反之意,可齐宇却跟朕说晋王狼子野心,一对一错,孰是孰非难以定论,朕要细细查问,三思而定”宣帝扫了眼他,向御座走去。
宣帝刚刚踏上玉阶,申学文在身后叩首又说“陛下所言极是,只是有失礼法,齐刺史天子之臣,晋王天子胞弟,臣子谋逆,尚且要三查而定罪,否则枉杀忠臣,如今陛下胞弟恪尽礼法,遭人中伤,齐刺史但有忠心不会不报于陛下,岂能私自征讨,若有失,晋王身陨而察之无罪,岂不让陛下背负罪名,令太后落泪”
“你说的对,不能枉杀忠臣”宣帝又站到他面前,低头对他说“所以朕要三思而行!”
申学文顿首没有再出声,宣帝冷哼一声,一甩袖子离开,王公公高喊了一声散朝,跟着宣帝离开永寿殿。
众臣相继退去,申学文跪在地上看着渐渐散去的大臣,还有远处的宣帝,目光扫过御座,他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赵先生的心思。
朝廷疲敝积弱,晋国蒸蒸日上,晋王比任何人都适合这里,至少他觉得比宣帝更适合。

申学文入京当日,北境军南下屯于新城和坞城,新阳但有动向,立刻挥军南下。
拜州郡边,蓟城晋王军汇合大梁两营,二十万重军屯于此地,随时准备越过疆界,上境城江成文部和金田的安子期部,也蓄势待发,赵国晋国之战,一触即发。
乐兴殿
“王爷,赵尚书密信”
自从赵志平被打发到西南之后,赵先生并没有怨言,兢兢业业做自己份内之事,可是秦宇明白,大才子的心从来没变过。
关中军攻入晋国的时候,赵志平曾率军营救,只是毕竟太远,还没到达彭城,关中军就撤退了。
收起心中感慨,秦宇目光转回到信上。
:臣平顿首,怀城失守,梁安沦陷,南宫询殒命于此,臣切感大王之痛,明大王雪耻之决心,故献计于大王。
赵卒虽二十万之重,然梁安士绅百姓无不痛恨,大王之军乃为义师,有民心归附,二十万赵卒屯于梁安,梁安远赵国而近晋国,粮草兵马供应不及,晋国有地利。
大王将兵十载有余,兵事无需微臣多言,臣之忧在大王之心,赵王宵小不值一提,然赵国在天下之中,东临静州,北有京畿、安郡,晋国灭赵不得其利,反使吴国,朝廷得以占赵土而胁晋国。
赵亡则关中与京畿想通,朝廷得齐宇这等强援,晋国东壁尽皆有危,静州郡边,吴王虎视眈眈,若吴得赵地,则北上之路已通,晋国再无东出之便。
故大王可以伐赵,但不可杀赵王,可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