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十··秦宇嘟囔一声,手指动了两下,看着他随口说“快立秋了”
“是”
“立秋后,天就凉了”
小福子欠身没有出声,正担忧之际,一名小太监进殿跪倒“王爷,安定侯爷求见”
“什么事?”
“说是探望王爷”
探望!抬抬眉,秦宇笑了,挥手说“就说本王睡了,探望改日吧”小太监出去回禀,秦宇摇摇头,带着小福子离开书房,返回寝殿。
行宫门外
“侯爷,王爷休息了,您改日再过来吧”安子期向宫殿的方向望了望,施礼离开。
第214章 执念
宣帝大婚后,众人像是等到了一个结果,一时放松了下来,大梁城的众臣大概是最希望此事结束的人了。
晋王一病月余,至今仍在靖山休养,许多人传说晋王其实已无大碍,只是不想返回大梁理事。
七月下旬开始有大臣上书请晋王返回大梁,范文田压了几封,但赵志平全部原封不动的送到了靖山。
靖山行宫内,秦宇看着恭请他返回的公文,抬笔回了四个大字‘身体不适’便统统都打了回去。
只是没想到他打回了几封公文,没有止住大臣,反而让事情急转而下。
靖山猎场
山坡上秦宇席地而坐,拿着玉笛短短续续的吹着,李晗站在他身后垂着头看着地面,晋王的笛子,还是上次南宫神官落在猎场的,想来晋王忘记还给神官了。
“吹的怎么样?”秦宇问。
“末将不懂音律”李晗还是那么回答。
呵呵··转过头,秦宇斜着他说“你这就算是奉承了”转回身,他看着前方那条小溪,低声说“本王一直吹的不怎么样”
“王爷”李晗看看山色,上前一步说“日头落了,该回去了”
秦宇没有出声,默默起身,李晗立刻要人赶车过来。
“这里是猎场,本王坐马车像什么样子!”
李晗面露难色,刚要开口劝说,晋王已经拉过骏马,一跃而上,他也只能立刻上马跟上。
其实就像传闻说的,晋王的身体已经大好,只不过犹余心病,用太医的话说,就是心绪郁结,不宜动怒,所以李晗和小福子这些身边人,尤为小心。
行宫,秦宇刚刚踏入书房的殿门,小福子就躬身对他说“王爷,大梁送来的公文”
“嗯”点点头,秦宇坐下,先接过小福子送来的茶,喝了一口才问“谁送来的?”
“好像是几位御史”
晋王接过公文打开,小福子见他忽地勃然色变,将手里的公文扔了出去,大骂了一声“胡言乱语!”
“王爷··”小福子赶紧扶住晋王,低声劝说“切莫生气··切莫··”
推开小福子,秦宇冲身前的李晗吼道“拿着公文,给··咳咳··给本王砍了··砍了他··”
“王爷!”李晗大惊御史谏言再过严重,也不能随意杀了。
“还不快去!!”秦宇按着胸口,指着他阴沉的说“还是你也想死”
“末将领命”
李晗拿着公文,飞速了退出了大殿,上马向大梁驰去。
马背上,他打开公文,看过公文后也微微色变,三名御史联名上表,要求晋王重新选定晋王妃,尽快完婚。
御史的公文严谨中正,只是措辞太过激烈,李晗随侍晋王身侧,当然知道单单这几句话,就足以让晋王失了理智,再言杀人也就不为过了。
到大梁,还是先见见赵尚书或者范相国吧,兴许这三人还有救。
“李将军··李将军”
李晗回神,一转身正看见小福子骑马飞奔而来,他一勒缰绳下马站在原地。
“福公公”
“李将军,王爷让你持此令立斩三人,将人头送到御史丞安子默家中”
李晗一惊愣了片刻,接过令牌,皱眉看着小福子说“福公公此事··”
“李将军,此事无法在劝”小福子摇摇头,犹豫一下又说“行宫又传太医了”
什么!李晗退了一步,冲小福子拱拱手,上马离去。事已至此,他也明白此三人必死无疑,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不是他能揣度的了。
大梁城
安子默真算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而来,他用完晚膳,让下人沏好茶,准备在书房看看书,刚刚坐下,护卫将军李晗就捧着三个血淋淋的人头送到了他面前,然后一言不发的走了。
“去请二公子过来”安子默别过眼吩咐。
安子默虽然不是十分了解晋王,可也知道晋王虽算不上乾坤独断,但从不喜欢言官在旁指手画脚,所以他坐上御史丞,大多时候只做好本职,不多做其他令晋王不喜的事情,只是万万没想到···
“大哥”安子期进门,见他正在出神开口说“听说李晗来过,可是晋王有什么吩咐?”
初十他去探望晋王,晋王说是让他改日再来,可是第二日便下命让他返回大梁了,安子期再也没见过晋王,也不知道晋王伤势如何。
晋王对他信任有加,荣宠备至,晋王对他有君臣之礼,有长幼之别,可独独没有情分。
“你看看吧”安子默叹息着掀开帘子。
安子期瞳孔放大,低声惊呼了一句,安子默赶紧盖上,将三人上书递给他,安子期接过来看了看,沉着脸放回到桌上。
“晋王想让我们压下言论,可是··”
“大哥”安子期打断了他的话,面对着他说“我们压不下,很快大梁城又要起风雨了”
言官虽有时讨厌,但立朝以来从没有过因为谏言而杀御史的先例,即便是天子不满,最多是罢官,绝不会杀了。
“那··”安子默也猛地想明白了。
“静观其变吧!”
安子默点点头,冲他笑着说“我一时慌了神,把你叫来,看这么一幕”
“无妨”安子期摇摇头,看见也好,否则怎么能知道晋王怎么样了呢。
安子默起身送他出门,站到门外,看了一眼星空说“晋王怎么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
因为他失了冷静,也失了心!安子期摇摇头,看着夜空眯了一下眼睛“确实糊涂”
晋王一怒斩杀三名御史,大梁朝野震动,立刻有大臣坐不住了,国傅刘元思,一日之内三封陈情公文,马不停蹄的送往靖山。
公文石沉大海,靖山行宫杳无音信,晋王的沉默让朝臣更为不满,没有几日刘元思等一众大臣共同上书,不仅仅指责晋王枉杀御史,更是直言晋王当早立王妃。
三日后
阁楼上,秦宇站在窗口看着跪在外面的众人,扬扬眉对身后的李晗说“让他们回去,若是谁不回去,就给本王打到他们一月下不了床”
晋王不闻不问,众臣终于等不下去,亲自跑到靖山行宫外跪谏,逼迫晋王采纳谏言。
“是”李晗皱皱眉,转身下去。
晋王确实过分,但是跟在晋王身侧,他着实比外面很多人要理解晋王心里的苦痛,可是··唉··李晗叹着气,第一次觉得身处高位的晋王,如此可悲!
晋王的一通板子,让大梁半个朝野都卧床不起,一名御史归家后,当日悬梁自尽,临终手书,直言晋王与暴君无异,大梁城内风雨飘摇,更为激烈的劝谏正在酝酿。
其实晋国朝臣也气愤宣帝有违礼法的举动,更愤慨朝廷的熟视无睹,但是于国而言南宫玉良不过是一个有资格成为晋王妃的人,他既然背信离去,那么晋国大可以另选一个王妃,以显示对其不屑。
晋王受辱,举国蒙羞,大梁朝臣比任何人都想挽回晋国颜面,尽快另选一人,最好各方面超过南宫玉良成为晋王妃,这是最好挽回晋王颜面的办法。
说到底‘晋王妃’在所有人眼里不是秦宇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晋国,晋王的事。
靖山行宫
校场内黑压压一片,那三名御史死后第十日,晋王终于出面,学宫学生和国策府士子,数千人,向着御阶顶端的晋王伏地而拜。
李晗搬来椅子,秦宇慢慢坐下,眼神看向小福子,小福子上前一步,冲着低下的众人高声说。
晋王诏:学宫士子未入仕途,不知言语轻重,孤赦其僭越之罪,今各返家中,不得妄言国事,行忤逆之举。
小福子宣读完,御阶下议论纷纷,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请大王明鉴’,阶下数千人一同叩首,高喊‘请大王明鉴’。
秦宇坐在椅子上,抬抬手,对身侧的李晗说“凡是不回去的全部抓起来,记录姓名,关入大牢,谁想清楚了,谁就出去”
“王爷,这么多人大牢恐怕··”晋王回头看了他一眼,李晗住嘴,行礼说“末将领命”
护卫营进入,将不服软的士子架走,晋王殿下尽管没有从前的冷静,但却依旧聪慧,士子是晋国的将来,他不会痛下杀手,况且士子都年纪尚轻,未经历世事,略微恐吓一番,已有不少人退却。
天下士子苦读,不过为了入仕施展抱负,晋王一句记录姓名,很有可能让一个人一生前程断送,所以李晗一下去,其实已经散了一半的人。
不过即便剩下半数的士子,也足以塞满大梁所有的监牢了。
士子的请愿就这么被化解了,大梁城内众臣一时无言,靖山行宫依旧没有一丝诏命和举动。
京城
昭和殿,王公公进门“陛下,国舅温候爷来了”
“嗯”宣帝微微皱眉对他说“叫太尉进来”
王公公跟随多年,宣帝神色微微一变,立刻就明白陛下的意思,是自己称呼错了。
“是”王公公带着严士君进门“微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宣帝挥手看了他一瞬才又问“温候有什么事要和朕说?”
严士君站起来下意识的抬眉想要看宣帝,又瞬间反应过来,看着鞋尖回答说“大梁士子请愿,被晋王尽数抓进诏狱”
“哦?温候费心了”宣帝起身,拿眼角扫着他又说“此事于朝廷有何益?”
“陛下,晋军先被陛下挫其锐气,如今晋王又如此,大梁必定人心浮动,若是此时再有事端,即便不至亡国,也必然实力大损”严士君回答。
“晋国虽然败退,但兵锋犹在,贸然兴兵,恐怕徒劳无功”宣帝笑着说。
“不必兴兵”
“嗯?”
“陛下”严士君躬身“晋国接连大战,国力消耗,晋王一直想休养生息,大梁城内主战主和两派争论许久,如今又有此事,人心浮动,正是朝廷最佳时机,只要略施小计,引晋国与羌民一战,晋国国力大减,陛下一战可定乾坤”
羌民··宣帝嘟囔着,瞥着他问“温候有妙计?”
“臣愿亲赴羌地,为陛下效力”
“呵呵··难得你如此忠心,那便去吧”
严士君行礼刚要退下,宣帝忽然叫住他问“温候要远行,可要去探望一下玉良”
“事情紧急,况且··”严士君瞄瞄宣帝,低声说“事涉晋国,还是不打扰玉··帝后了”
宣帝眉毛一动,看着他,严士君赶紧低头“臣冒犯”
“无妨,国舅见外了”
“臣告退”
宣帝也起身离开昭和殿,他并不喜欢严士君,因为早在赵王袭梁安的时候,严士君就已经开始背叛晋王,那时他身居高位,晋王又信任有加,他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舅父,背叛晋王。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野心太大,而且他的野心不仅仅对权位还有··
不过这不重要,一个严士君还不足以让宣帝重视,十个严士君也比不上一个晋王,无论是在玉良心里,还是这天下。
金华殿
宣帝迈进宫门,进入宫殿。
“玉良”
“参见陛下”南宫玉良起身,避过宣帝的搀扶,站到一边。
宣帝看了眼王公公,王公公一躬身带着宫人退了下去,南宫玉良看着退去的宫人,眼神闪过一丝害怕,很快消失了。
“晋国的事情听说了吗?”宣帝挥手示意他坐下。
“略知一二”南宫玉良坐到另一侧。
“晋王怒斩了三位劝谏的御史”宣帝又说。
“嗯”半低下头,南宫玉良回答的平平淡淡。
轻轻皱眉,宣帝看着他,又说“听说是为了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