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军_上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五千人小城赶来支援时,他又趁其后方空虚,调头猛攻。
  这一招其实极险。
  一不小心,满盘皆输。
  徐子墨守在营帐时,整整立了一天,纹丝未动,直到听到胜报传回,才重重呼出一口气,脱力般瘫在椅中。此法可一不可二,就只赢在对方对他们情况不了解,掉以轻心,和地形与本地居民的情报上。
  但终究是赢了。
  一共四天。
  他们拿下两座城。
  这一胜报鼓舞了整个被占领的敌占区,也让前方突进的突厥军队不得不停下来。徐子墨的队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接受了几千人的投靠,正式拥有了超过一万人的兵力,有了一定规模。
  数万雄师的正面对抗才是徐子墨的所长。
  他终于得以施展才华。
  与赤鲁对决。
  徐子墨的兵马不比赤鲁多,但他拥有地利与人和。
  突厥军擅长进攻。他们拥有着最强的骑兵,以一敌三,横扫过整个中原大陆。但他们不善防守。他们信奉绝对的力量与实力,不喜欢用计谋与智慧。他们认为这是小人所为。
  这在突厥能行。
  但江南不行。
  突厥将江南打下后,多采取暴力镇压来统治。此法一时有效,但长久之后,必然会引起百姓的怒气反弹。突厥人口不到大周的四分之一,军队也不过大周的二分之一。江南地广人稠,突厥兵士被分配到每个城后数量上不占优势。
  通常是偌大一个城市才几千人镇守。
  其中却有近十万的百姓。
  看似稳定的突厥后方其实危机重重,如履薄冰。
  而徐子墨虽有铁血称号,却极善兵法,除去在北疆锻炼出的直冲直撞的狂飙战术,更多的是在徐家打下底子的谋略阵法,与驭人之术。突厥若是能趁着其后方死守前,在三个月内打下整个大周,说不定能成事。
  否则便会后院失火,前后顾暇不及,远征的粮草与兵马供给的问题也将暴露。
  突厥现在最差时间。
  而徐子墨拿出了水磨工夫,慢慢磨他们。他将兵士分成几批,一批批车轮式不停地骚扰,既不和他们硬碰硬,也不让他们能够正常进攻。他专攻小城,以极小的代价将江南城围了起来,却不动中间一块防守森严的硬骨头。
  拖。
  慢慢拖。
  再拖长一点工夫。
  只要拖到他们士气衰落,粮草不足,筋疲力竭,而本地百姓的反抗一浪比一浪高时,徐子墨就可以抓住时机,一举攻下江南城,将突厥军的后退之路从中截断,让其成为瓮中之鳖。
  他在等。
  他很有耐性。
  等着狂暴的猛虎前后顾及不暇,露出疲态,展露破绽。
  不远了。
  七天后,徐子墨接到了一封来自赤鲁的信。
  信不长,是赤鲁亲笔所书,白纸墨字,铁画银钩。
  他在信中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若是为你上一封信中所说的和平,若是让我打下整个大周,一统天下,同样能和平。”
  “徐将军,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给他回了一封信。
  “打了大周,还有大越,大齐,甚至还有更北边的蛮族。”他说:“你是个有野心的人,而一个帝王的野心是这个世界最难遏制的东西。”
  他说,“我只想遏制这一场无谓且不必要的战争。若是和平必须依靠一个民族的人推翻另一个民族的循环实现,我宁愿让两个民族彼此制衡。”
  信寄了出去。
  久无回音。
  徐子墨依旧坚持自己的战术。
  他身边不是没有急躁的人,频频向他试探,这样的战术是否有效,要不要尽早展开反击。徐子墨依旧不为所动。他只是等。慢慢的等。等待是他和赤鲁隔空的一场博弈,无声无息,却生死攸关。
  他的心必须定若磐石。
  他等到了。
  一个月后,赤鲁又向他递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向他寄了一份协议。
  和平通商协议。
  这是他在历代徐家家主的书房里找到的,纸张泛黄,有些年头了,协议内容大抵是一、双方克制六十年不起争端,二、双方开放互市,允许大周的粮食与布匹、突厥的马匹和黄金进行交易、三、双方互相派人组成都会,进行监督。
  协议被搁置了许久。
  徐子墨年轻时只不以为意。
  突厥怎会答应。
  太过不现实。
  现在却不得不承认,这位先祖的高瞻远瞩。而徐家能将这一份协议历代传下,说明认可这一协议的并不在少数。正如这份协议背后所说,遏制两只猛虎的,一是大刀和火把,二是食物与利益。
  他打算实践这份协议。
  赤鲁又未回信。
  徐子墨只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已经两个月了。快了。突厥的进攻速度已经放缓了,说明他们后劲不够了。而他只需要有条不紊,将点编成网,来一个瓮中捉鳖。
  不会很久了。
  他等着。
  赤鲁回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修改过的条约。他同意当今的条约,但必须将北疆五城割让给突厥,否则他便不答应。徐子墨没有回信。这时候还想开条件,说明还不够,突厥还没到最危难时,这一把大棒也打得他们不够疼。
  再等等。
  只有疼到极致,他们才会懂得畏惧。
  他依旧等待着,并一点一点收紧着,将那根套在猛虎脖子上的绳子拉紧,拉得更紧一些。快了。他已经打下了七座小城,有了三万人马了。只要一个机会,他就可以只扑过去。
  机会来得非常快。
  十月初三。
  突厥军攻打怀清,误入怀清圈套,被关门放狗,打了个正着,损失了整整七千人马。同时,紧挨着怀清的庆铃,一队人马偷偷潜到突厥军的后方,一把火烧了突厥的半个粮草库。
  祸不单行。
  而突厥军意外地反应迟缓。
  那队本抱着牺牲念头去的人马,在追击下,七散八躲,居然能逃了个大半。落个囫囵身。而突厥增兵一倍,再去攻打怀清时,整整七天都打不下怀清一座不及江南五分之一大的小城。
  突厥不行了。
  所有人都冒出了这个念头。
  徐子墨一面让人犒劳嘉奖火烧粮草库的小队,一面继续给潜伏在怀清的人马报信:再坚持三天。然后,他手指在地图上重重划了一道,目光徐徐扫过每一个与会的将领与核心人物。
  “反击正式开始。”
  五个月。
  他花了五个月时间将突厥兵赶出了中原。
  北疆与江南的交界线上,徐子墨与赤鲁又见了一面。
  赤鲁说:“我还是那个条件,徐将军,只要你愿意答应,战争立刻就会停下来。”
  徐子墨摇头,不够。还不够痛。
  仍需紧逼。
  不欢而散。
  他又花了五个月时间,将突厥赶到了洛城的边境。
  这大半年来的艰难困苦自不必细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突厥的虚弱。他们资源匮乏,人口稀少,越是持久的战争于他们越艰难。而这一场拖了大半年的战争几乎耗尽了突厥的国力,非得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徐子墨最后一次见赤鲁时也在此时。
  在洛城边境。
  他和赤鲁在一家小酒馆里见面。赤鲁走进来时,步履疲惫,整个人如老了二十岁。他定定地看了一会儿徐子墨,将那一份协议签了,递给徐子墨:“现在,你愿意退兵了吗?”
  徐子墨点头。
  他摇头:“我不相信你能让你们的皇帝也签下这份协议,他不是个君子。”
  徐子墨道:“他不是我的皇帝。”
  赤鲁一愣。
  徐子墨慢慢将那份协议折好,站起身,望着赤鲁:“而且,他一定会签,如你一样。”
  赤鲁笑了:“徐子墨,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站起身来,望着徐子墨道,“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还有我现在签下这一份协议,并不表带我屈服。若是你不能让大周的皇帝同样签字。我也只会当这协议是一张废纸。”
  徐子墨站起身:“好。”
  赤鲁望了望徐子墨,半晌一叹:“徐子墨,你是个真正的君子。”
  徐子墨摇头一笑。
  并未辩解。
  他不想作任何人眼中的君子。他只想做徐子墨而已,没有任何头衔与身份,也不在存在任何集体中,只单单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徐子墨。君子条框诸多,他只想做潇洒自在的一个人。
  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包括遏制战争。
  突厥军退出北疆,边境停战的消息如一阵传遍了大周上下。人人皆欢呼庆贺,将徐子墨及他带领的军队看作英雄。营地门口每天都堆满了人们自发送来的吃食,衣料,花朵,甚至姑娘手做的荷包。
  徐子墨出门时亦常有人给他磕头弯腰。
  一切都重新来过一遍。
  如当年那样。
  徐子墨却不是当年的心境。
  他不再渴望做将军,凛凛守在边疆,护卫安全的铁血战士。他更想尽快让大周的皇帝签下这份协议。世间气象太平,他亦可在盛世中寻一小角落,与三二人享受,过一份属于自己的淡日子。
  不理人。
  也无需人理。
  自在在尘世中打滚,沾得脂粉油烟,尝尽咸酸甜辣。
  人间至幸。
  赤鲁已签下协议,下一步便是大周。对于大周,徐子墨感觉终究是不同的。他正在犹豫,是否有平和的方式能找到大周皇帝谈一谈。先礼后兵,他宁愿给大周留下一点余地。
  但周皇却未给他余地。
  突厥停兵后第三天,满城贴满了徐子墨的通缉画。朝廷同时用上五省的兵力,捉拿叛军头子——徐子墨。若不是有大周皇帝的圣旨亲谕,并再三勒令,各省军官动作绝不会如此迅疾。
  尽管有所预料,徐子墨依旧苍凉。
  过河拆桥。
  卸磨杀驴。
  翻脸无情。
  抗击突厥时,大周朝廷前期各方势力斗法,导致行动迟钝,错失良机。后期徐子墨带着反抗势力抗击后,朝廷竟一副处处以徐子墨势力为首的状态,甘愿为后,协助徐子墨抗突厥。
  当时众人也不是没有过幻想。
  只是……
  翻脸太快了。
  徐子墨看着通缉令只是摇头。愤怒?倒不至于。悲凉,还有一点。不值,也没有,毕竟他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大周朝。他只是将这一切置之不理,任由他吧。现在的他也不是一般二般的通缉令能奈何的了。
  但朝廷步步紧逼。
  七天后,朝廷下了通知。
  若是三天内捉拿不到徐子墨,便将徐家一族流放的人,与跟随徐子墨之人的亲眷家属九族皆按谋反罪,斩立决。
  举国哗然。
  跟随徐子墨的人数已到七万有余,他们的亲眷家属九族牵扯带连,可以牵扯出几十上百万人。难道朝廷要都杀了。这可是活生生的百万人,能组成一座不次于江南的大型城池了。
  简直疯狂。
  众人起初只不肯相信。
  直到第四天,朝廷将徐子墨身边一位老北疆军的亲眷斩首示众了,一行十一人,人头留在城楼上示众。大周皇帝亦放出话来,只要徐子墨一日不出现,这杀戮一日便不会停止。
  第五天,杀了两家人,共三十七人。
  第六天……
  这是在逼徐子墨。
  谁都看得出来。
  但谁都没有办法。
  这一回,愤怒、震惊,以及难以置信都不能形容徐子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