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山河不夜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慎思索再三,决定从“教化”入手,写一篇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教化向善的制艺。
  写完第二篇制艺,唐慎仔细誊抄结束后,再也没了力气,倒头就睡。到了晚上,他点燃蜡烛,起来看第三篇制艺,耐心思索许久,开始破题写文章。
  三篇制艺全部写完,已然是最后一天的下午。
  再铁打的人,再年轻的少年郎,整整三天被困在小小的号房里,都快没了人形。
  唐慎强打精神,点燃王溱送的熏香。幸好乡试不像童试,最难熬的味道不是屎尿臭味(考场有专门的茅厕),而是是男人们三天不洗澡的汗臭味,用熏香大概能熏走一些。
  唐慎看着这篇试帖诗的题目,只见考卷上头大字写着“今古凡花”四个大字。
  唐慎心头一震,顿时神清目明。
  今古凡花?
  杨大学士真敢出题目,也不怕题目太大折着腰!
  这个题目出自前朝一位词人,原词写的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就这一句“今古凡花”,直接囊括了华夏九州、古往今来,所有花!
  这时,唐慎听到身边传来一道骂娘声。隔壁考生操着一口地道的盛京话,就差把杨大学士骂死了。官差巡逻过来,顿时又没了声音。只是到了乡试第一场的最后时刻,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开始写试帖诗,一个个倒吸凉气的声音止都止不住。
  唐慎苦着脸,心想自己虽然是个理工生,但是咏花的名诗那么多,他随随便便都能想到两首。然而乡试要写的是五言八韵试帖诗,唐慎就算有贼心,决定再抄一首,帮着自己考上解元,他也找不到格式结构对的诗。
  普普通通咏花,固然不出错,要是写得才华横溢,说不定还能得高分。但杨大学士既然出了这个题目,自然不是想考生老老实实咏花的。
  而且吧……以唐慎的文采,得高分有可能,老实咏花考上前几名难度太高。
  唐慎忽然想起一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双眼一亮。
  对,后人喜欢用蜡烛、园丁来比如老师,其实古人就曾经做过类似的事,用落花来描述花叶的反哺之情。他完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好好写一首“花情”诗。
  打定主意,唐慎打了打腹稿,开始写诗。
  雷动虺虺听,晴定滟滟生。
  草漫连独枝,雨打落群芳。
  ……
  落花人去也,花自更伤心。
  不堪碾做泥,春来与君倾。
  唐慎下笔有神,一气呵成,顷刻间一首五言八韵的试帖诗便出现纸上。写完后他誊抄在卷子上,吹了吹墨汁,再回过头来检查自己写的三篇八股制艺。
  想拿解元有多难,唐慎叹了口气,心里清楚。
  但他这次至少要拿前三!
  终于,三日结束,考生们得到一晚上的功夫回家睡觉,第二天再来继续考试。
  官差收完试卷,唐慎拎起自己的考篮,跟着考生们一起出门。刚站起身,他就觉得脑子里一沉,三天积累下来的浑浑噩噩之意,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唐慎脚步虚浮地跟着人流走出贡院,他隐隐地好像听到有人在喊自己名字。
  唐慎转过头,愣愣地看向来人。
  不知被谁撞了一下,他一个踉跄,倒在了来人的怀里。
  王溱微微一怔,抬起手在唐慎的脸上轻轻拍了两下,笑道:“小师弟?”
  唐慎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许拍我脸”,事实上他也说出口了。然而下一秒,在王溱失笑的表情中,唐慎直接呼呼大睡。王溱赶紧抱住他的腰身,这才没让人滑落下去。
  姚三赶过来,道:“小东家这是怎么了?”
  王溱抱着人,仰天长叹,嘴角带笑,却无奈至极:“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我还是第一次抱人,也是第一次被别人斥责。小师弟,你说怎么办吧?
  小唐郎:zzz……


第38章 
  盛京贡院外; 考生们蜂拥而出。
  姚三见唐慎睡着了; 道:“要不然由小的来抱着小东家吧。”
  王溱想了想; 看见唐慎的书童奉笔叫车夫把马车停在了不远处。他道:“不必,我送上马车便是。”
  姚三还想说什么,可见王溱气度风雅; 举止雍容,仿若真正的大家公子。他觉得自己太过粗鄙,一时不大敢反驳王溱的话; 心中寻思不是件大事; 就跟在王溱身后,看着王溱把唐慎送上了马车。
  王溱来贡院外等唐慎; 这事也是巧了,确实是偶然。王溱正巧有事要去国子监办; 贡院就在国子监旁,于是他顺道看看唐慎。看着唐慎睡着的模样; 王溱又想起他的那句话,不由失笑,再次伸手在唐慎的脸颊上拍了两下。
  姚三:“?”这是干啥呢。
  王溱看他; 义正言辞:“似乎有些烧了; 回去请个大夫看看。”
  姚三大惊:“好!”
  双方就此别过。
  驱车回到家中,姚三赶忙请了个大夫上门。盛京的大夫们可都忙急了,乡试第一场结束,病倒的秀才数不胜数。盛京大大小小的医馆里都挤满了人,姚三花了大价钱才请了一位老大夫上门。
  老大夫把脉后; 道:“确实有些烧,但不是大事。秀才们在那腌臜逼仄的号房里待了三天三夜,体虚气弱也是正常,老夫开点药,醒来后喝一帖就行。你与老夫来拿药。”
  唐慎半夜醒来,喝下奉笔熬的药,果然觉得神思清明了点。
  吃了点东西,唐慎想起一件事,问道:“姚大哥,我刚出贡院的时候似是出现了幻觉。我似乎……看见了我那子丰师兄?”
  姚三笑道:“小东家可没见着幻觉,王大人确实在门外等您呢,还接住了昏睡过去的您!”
  唐慎:“……”
  那特么真的是王子丰!!!
  唐慎心中百味杂陈,恨不得再睡一觉,忘了这些糟心事,比如王溱莫名其妙拍他脸,他朝王子丰吼“不许拍我脸”。
  第二天还要去考试,唐慎长叹一声,还是睡了。
  第二日,天色漆黑,一万多考生再次来到盛京贡院。唐慎围观四周,发现人数比三天前少了十分之一。他叹了口气,明白一些考生是在前三天的考试里考趴下了,病重如山,无法赴考;还有一些考生知道自己第一场没发挥好,后两场再来也无益,就干脆回去苦读,等到三年后再战了。
  不过这对他也是好事,少了许多对手。
  唐慎打起精神,进入号房。等到午夜子时,主考官站在明远楼上,用力敲响锣鼓。
  咚!
  官差将试卷发给诸位考生。
  乡试的第二场,考五篇八股文,题目出自五经。这并不是说五经中每本里选一个题目,而是主考官出二十五个题目,每一经出五题。考生可以任选一经,写出五篇制艺。
  唐慎毫不犹豫地翻开《周易》五题。
  只见红色试卷上,清晰写着五道题目。
  第一题:自强不息。
  第二题:小亨。
  第三题:君子以辨。
  第四题:何天之衢。
  第五题:作乐崇德。
  光是看到第一道题,唐慎便眉头一皱,心道不好。
  杨大学士喜欢《周易》,这是王溱说的,唐慎从不怀疑。他如果选择《周易》来答题,一定会更得主考官的欢心。然而杨大学士对《周易》研究得太过透彻,这五题看下来,一道题比一道题更令人头大。
  厚德载物,原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指君子努力向上,奋发学习。
  小亨,原句是“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小是“谦虚小心”,亨是常见词,指的是“顺利”。只有谦虚小心,才能万事顺利。这是君子对自身的约束要求。
  再往下三题,“君子以辨”,是要求君子能明辨是非。“何天之衢”,指的是要善用贤能。而最后的“作乐崇德”,出自“先王以作乐崇德”,意思是“上古贤明的君主们制作音乐,歌颂功德”。
  总而言之,这五道题,前三题是对君子、对自身的要求和约束。后两题,可以算是对上位者的意见。
  每道题都范围宽广,可以说的东西极多。但每道题又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关系。特别是前三题,很容易把三道题联系在一起。一旦写完一篇,还得再重新写一篇类似的,约等于连续写三篇一样的文章。
  唐慎在心中哀叹:“杨大学士是真的喜欢《周易》啊!”
  这都出的什么感人肺腑的破题啊!
  唐慎再翻看其他试卷,看了看上面的题目。果不其然,最难的就是《周易》这五题!
  《周易》五题能讨杨大学士欢心,可《周易》五题也难写至极!
  唐慎冥思苦想时,天色已经放明。旭日东升,照亮密密麻麻、蜂窝似的贡院号房。圣上面南而治,臣下面北称臣,贡院的号房全部都面朝北面。阳光斜照进号房,唐慎眯着眼睛,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
  他心一横,突然不再怀疑:“哪怕写得不好又如何,这是《周易》,只要我不写跑题,写叛逆之言,杨大学士就不会给我差分。再说,我对乡试第一场颇有把握。第二场的五题只是附加分,总归是没问题的。”
  既然决定了,唐慎便认认真真地再看起这五道题来。
  君子以辨,需小而亨,必自强不息,前路便如何天之衢,谨以作乐崇德!
  唐慎双目一亮。
  这些题目太难,出题范围重复,以他才写了两年八股文的水平,很难写得更出彩。但是无论是梁诵还是王溱,他们都说,唐慎写八股文最出色的地方不是文笔与逻辑,而是他标新立异的破题思路。既然如此,他何不更新颖一些!
  直接将这五道题联合在一起,写一篇大文!
  大文分五部分,每部分自成一篇,但每部分都可算是大文的一份子。五篇文章连在一起,便是一篇“君子求道,圣人贤能”的作品。这种创意,应当能遮掩住他一部分的才学平乏。
  有了思路,唐慎在草稿纸上画出逻辑图,找出五道题之间的关系,再用递进和平行关系将这些题目分类。
  到了乡试第二日的晚上,他才整理好五道题之间的联系,开始正式答题。
  杨大学士出“自强不息”。
  唐慎提笔回道:“夫自胜之强,君子寻道而法天之理也。小辨以行,上之所履,是合天以为德,神化乃至极……”
  洋洋洒洒写完第一篇,唐慎没有停下,他趁着灵感迸发,迅速写下第二篇。
  一连写了三篇,唐慎大睡一场,醒来就着月色和烛火,又写完两篇。
  这时鸡声大起,已然是最后一天。
  唐慎狠狠地睡了一觉,再醒来,他用端正秀美的馆阁体将五篇文章誊抄完毕,吹墨交卷。
  提前出考场的秀才们一起迈步出盛京贡院,这时才不过第三日下午申时。姚三和奉笔正坐在贡院前的大柳树下乘凉,突然看见唐慎,两人都没反应过来。等唐慎走过来,姚三赶紧站起身:“小东家这就出来了?”
  唐慎笑道:“写完了,自然出来了。”
  好像是这么个理。姚三挠挠头:“那我们回家休息吧。”
  唐慎四处看了看:“子丰师兄今日没来?”
  姚三:“没来。小东家在等王大人?”
  唐慎:“……没,走吧。”
  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日,唐慎再次赶赴考场。
  乡试第三场,几乎就是打酱油来的,考生都神色轻松。考得上与考不上,几乎已经决定了。第三场要考的是时政策论,这些秀才哪里懂什么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