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仇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霖觑一眼谢苇,笑道:「自来长幼有序,大哥还不曾说亲,哪里就轮到我了。」
    谢苇淡淡一笑,「这走镖本是刀头舔血的勾当,何苦叫个女子守在家中日日担惊受怕。再说时下女子多庸脂俗粉,无可入眼之人,不娶也罢。」
    不等众人再说,先劝起酒来,将这话茬越了过去。
    他不提此事,却自有旁人惦记,酒宴之后,聂大海几次帮着说媒,俱叫谢苇回绝了去。有了谢苇在前顶着,谢霖便只拿长幼有序做文章,肖余庆本是想将个侄孙女许与他,见谢霖只是不应,便也罢了。
    待这一场热闹过去,谢苇护镖往兖州走了一趟,因镖中颇有几件奇珍异宝,也不知怎的漏了消息,一路上不止山匪,便连江湖上有名的巨盗也来凑了一脚,好在众镖师守得严密,终是平平安安到了地头,只是与人交手时,谢苇平日里惯使的腰刀又折了一把,待回到京城,便直奔城外小王庄的一处刀剑作坊,寻了位有名的锻造师傅打制一把利刃。这位瞿师傅乃是昔年为兵部锻造处制军刀的老匠,因年纪大了退养还家,手上功夫却不曾丢下,又带出几个徒弟,不过一月便将刀打了出来。
    此时天气已然冷了下来,秋去冬来,平京城转眼又裹上了一层素白。这一日风停雪住,明晃晃的日头挂在天边,将满地白雪映上淡淡一层金晖,煞是漂亮。谢苇看得有趣,也不骑马,索性踏雪出城到小王庄取刀。等刀一拿在手中,只见刀身长约三尺,狭长如剑,刀尖处略微弯曲,使得整把刀形如禾苗,刃口雪亮,挥手一斩,带出一道劲风,院中树上的一根枝桠应声而断,端的是锋利无匹。
    谢苇心中喜爱,付过银子,回返家中。
    这小王庄在京南十里处,回程时途径妫水码头,便见河道里船来船往,直将河面堵得水泄不通,其中打头的几艘大船方在码头停稳,已有脚夫上得船去,从上头卸下一袋袋粮食来,却是今年刚收下来运抵京师的漕粮。
    谢苇见了这番场面,登时想起当年自己来这码头挣钱与谢霖买蜡烛,不觉数年光景转瞬即过。正自驻足慨叹,忽见一艘漕船上下来一群人,当先是扛箱提笼的十数仆役,尔后是七八名劲装护卫,簇拥着当中一名锦衣公子,自搭在船沿的栈板上缓缓走下。
    那锦衣公子面色白皙,两道剑眉斜飞入鬓,眉下一双凤眼湛然有神,淡淡一扫间,便见威仪,行止中步履从容,其气度闲雅,令人观之忘俗,与之相比,这人的一副好相貌倒在其次了。
    谢苇隔着人群远远望见此人,初时只觉那面容似在哪里见过,不由又多看几眼,越看越觉熟悉莫名,渐渐地,脑海中便现出这一张俊颜或调笑、或嗔怒、或落寞的景象来,须臾间已走马灯似在脑中转了一轮,最后停在眼前的却是这人眉梢带煞眼含冰霜的一幕,那凤眼没了往日温情,波澜不惊地看过来,嘴角弯出一抹冷笑……
    这一幕幕景象如雪片般不知从何席卷而至,将谢苇一颗脑袋塞得满满当当,浑似要炸了开来,不由得浑身僵住,站成一根木桩,只一双眼死死盯着那锦衣公子。
    眼看此人步下座船,登上一辆停在码头的四驾马车,身影将逝之际,谢苇心神陡然一震,便要跟了上去,忽在这时,身侧传来一记高声吆喝,「劳驾让让。」三四个精壮汉子抬着一只半人高厚重木箱走了过来,旁边跟着个二十五六披着殷红大氅的姑娘,又有两名腰悬刀剑的年轻护卫走在姑娘后方。
    谢苇心思尽在那锦衣公子身上,全没听见这声喊,脚步径直前冲,走得又快又急,登时与这群人撞在一处,眼瞅着便要撞在姑娘身上。那姑娘不由轻呼一声,腰身一拧,躲向一侧。身旁跟着的两名护卫怕自家主子被冲撞了去,急忙上前伸臂拦挡,情急之下使力着实不小。
    谢苇此际正是心神大乱,又不曾防备,被两条手臂一推,身子登时一歪,脑袋狠狠撞在那几人合抬的木箱之上,只听咚的一声,谢苇便觉眼前一黑,当即晕倒在地,一动不动了。
    那两名护卫不料一出手便打得人昏了过去,不由面面相觑地愣在当地,作声不得,几个抬箱子的大汉见惹了麻烦,赶忙放下箱子上前查看,其中一人试了试谢苇鼻息,又摸了摸脉搏,道:「看样子不像有甚大碍,许是撞懵了,歇一会子说不得便醒了。」
    那姑娘亦走到近前,俯下身仔细看了看,道:「无碍自是最好,莫要当真撞坏了哪里,倒是咱们的罪过了。」
    说罢横了那两名护卫一眼,「上船之前是怎生嘱咐你们的,天子脚下,万事小心为上,切不可以拳脚生非,你们倒是都当成了耳旁风。」
    她声音清糯,一番话又是绵软的江南口音,入耳十分好听,虽是责备之语,口气倒也并不如何重,那两名护卫却如被人扇了两个耳光,面皮涨得通红,略年长些的一个嗫嚅道:「属下知错了。实是怕这人冲撞了少帮主,这才手劲大了些,绝非有意伤人。」
    抬箱子的几个汉子亦道:「姑娘莫要责备他们,大何小何也是怕您有甚闪失不是。」
    那姑娘淡淡一笑,「若当真怪罪他两个,便不是这几句话能算了的。」
    转头吩咐两名护卫,「小何背上这人跟我走,大何替李叔抬箱子。」
    又冲其中一名大汉道:「李叔是常来京城的,想是知道哪里有医馆,劳烦您跑一趟,请个大夫过来看看,我们先行一步,在客栈等候。」
    三人纷纷应了,各自领命。
    这一行人落脚的客栈便在宣化门左近,进城走不多远便是,客栈中房间一早便已订下,几人将谢苇安置在房中,不多时,那李叔请了大夫回来,查看一番,道:「不碍事,且待我扎上两针。」
    抽了根银针往合谷、外关、人中等穴位扎下,不多时,便见谢苇醒了过来。
    那李叔正守在一边,见他醒了,忙上前问道:「这位相公,身上可有何不妥之处?」
    谢苇这一下撞得实则并不大重,盖因适才心神激荡,气血上涌,又挨了这一撞,方才晕了过去,如今醒了过来,除却脑袋上肿起个包,略觉疼痛外,余下并无不适,非止如此,多年求而不得的过往竟被这一撞一股脑儿寻了回来,现下脑中清晰无比,竟是将平生诸事俱都忆了起来,一时惊诧过甚,不由有些怔愣。
    这李叔唤了几声「相公」,见他只呆愣愣地望着床帐不言声,还道被撞傻了,心下登时忐忑起来,一转身往外跑,去隔壁将那姑娘请了过来,道:「姑娘,这人怕是给撞狠了,瞧着不大对头。」
    那姑娘进门时,大夫方将谢霖身上银针收了回来,谢霖于拔针时被惊动,已然回过神坐了起来,见一个四五十的汉子领着个姑娘进来,省起方才险些撞在那姑娘身上,忙起身一抱拳道:「在下谢苇,适才不防冲撞了诸位,还请海涵。」
    李叔不想他一转眼的功夫便好了,立时松了口气,道:「谢天谢地,无事便好,无事便好。」
    又谢过那大夫,掏出一两银子做诊金,送了出门。
    姑娘敛衽还了一礼,道:「实是小女子手下行事莽撞,不合伤了这位相公,如何反倒让相公致歉,忒也折煞小女子了。」说罢微微一笑。
    这位姑娘生得明眸皓齿,眉翠唇红,又是这般嫣然而笑,不禁叫人眼前一亮,便是谢苇不好女色,亦不由心中暗赞,只是赞过之后,总觉这姑娘面相与谢霖好生相似,尤其那一笑间左颊上若隐若现的一个梨涡,直是如出一辙,登时心头一凛,问道:「敢问姑娘可是漕帮中人?不知如何称呼?」
    本朝男女之防并不似前朝那般严苛,女子出门行走并不罕见,只也不好盯着人家姑娘细看,谢苇这般直愣愣看过来,本已叫这姑娘心中暗生不悦,但见谢苇眸光清正,并无淫邪之色,言语间又极是客气,这才暗道自己许是多心,又见他问及漕帮,显见颇为熟稔,说不得与漕帮有些渊源,遂道:「小女子姓谢,正是漕帮中人,谢相公如何知晓?」
    便在这时,大何小何两人忙完差遣寻了过来,见自家主子与谢苇独处一室,虽是房门大敞,亦急火火冲进门来,站在这位谢姑娘身后,同声道:「少帮主。」
    谢苇听见两人这一声喊,心中已然有数,晓得这位姑娘定然便是谢霖同母异父的姐姐无疑,道:「在下与姑娘乃是同姓,舍弟更是与贵祖上颇有渊源,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有幸,不想却又是这般唐突。不知姑娘在此逗留几日?改日谢某必携舍弟登门拜访。」
    这女子正是现下漕帮帮主谢韵芝之女谢汀兰,见谢苇如此说,脑中一转,已暗自想了一圈亲朋故旧,着实不记得有哪家子弟同是姓谢,又与自家颇有渊源的,但观谢苇神色,又着实不似作伪,说不得真有此事,许是母亲未曾提及,故此自己不知罢了,如此一想,待谢苇益发客气几分,道:「原来竟是同宗,这可当真有缘了。」
    又道:「小女子此番送漕粮入京,事务繁琐,说不得待开了春方能回返江南,总也需盘桓三四个月。敢问谢相公家住何处?当由小女子上门拜访才是。」
    谢苇轻轻一笑,「姑娘客气了。」又摇一摇头,「长幼有序,合该舍弟前来的。」
    谢汀兰听得一头雾水,暗道:既是兄弟,如何单把做弟弟的提出来说?
    正想再问几句,却听谢苇道:「打扰姑娘甚久,谢某尚有事在身,这便告辞了。」
    谢汀兰亦是有事在身,便也不留,将人送出门去。
    谢苇出了大门,记下客栈名字,转身便返回妫水码头,只是那锦衣公子连带一并下人已然走了个干净,遍寻不着下,眉头紧皱地思索半晌,又直奔城东,一条街一条街寻过去,终于寻着处门上挂着「同安侯府」四字的宅子,站在街上观望移时,这才脚步一转,回了钱粮胡同。
    谢霖今日下值甚早,一早吩咐程贵备下热锅子,只等谢苇回来涮肉吃,不想直到上灯时分,谢苇方才进了家门,身上衣裳沾了不少污渍不说,手脸亦被风吹得不见一丝热气,不由埋怨道:「早说了叫你骑马去,就是不听,才下了恁般大的雪,路上必是不好走的,看你这一身泥,是摔了跤了?可伤到哪儿没?」
    见谢苇摇头,放下心来,又道:「便是路不大好走,有个半日也尽够了,你一大早出去,如何这早晚才回来?」
    谢苇打从码头见了那人,心头便似压着块冰做的石头,又冷又沉地喘不过气来,这时进到暖融融的屋子里,被谢霖扒了外头袍子,催着换过干净衣裳,又听见这一通唠叨,方觉心口渐渐回暖,冰霜化去,吁出口气来,待谢霖端着碗热汤过来,一手接了汤碗,一手攥了谢霖暖烘烘的手贴在脸上,笑嘻嘻道:「今日回来时在码头上撞见个人,这才耽搁了时辰。」
    谢霖把两只手都贴了上去,捂着他脸,待他把汤喝完,方才问道:「甚么人?」
    谢苇拽着他坐到桌前,撂下汤碗,往铜锅子底下添了些炭,点起火来,一面等那汤水滚开,一面道:「漕帮今日运送漕粮入京,此番押船的乃是漕帮少帮主,一位姓谢的姑娘,比你略长几岁,生得与你十足相似。我乍一看见,吃了一惊,与人攀谈几句,寻思着许便是你那位从未谋面的姐姐了。」
    谢霖正拿了铁筷子拨弄那炭火,闻言吃了一惊,手一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