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大营还要护卫皇都,不可能完全抽调兵力于宁德,在祺王的西昌军强烈攻势之下,京大营堪堪支撑,战事一度胶着。
  就在这时,宁德平原上一个惊雷,震动了整个梁州。
  从这一刻起,战局扭转,无数生灵被卷入一场浩劫。
  ……
  这事情发生得突然,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恐怕只有祺王知道,他和他的西昌军注定会在宁德留下“千古之名”。
  等林彦弘他们收到消息,京大营已经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京城眼看危矣。
  李景承拿着线报,连素来冷静的他也不禁讶异:“这天雷是何物?”
  在九州人心中,妖魔已经是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但也不至于像地动、山洪这样的天灾可以毁天灭地。
  送消息到左贡的影卫回答道:“禀殿下,这是西昌军传开的叫法,因当时确实于晴空之下忽而生出一阵阵惊雷,皆在京大营中炸开,令死伤无数,形容极其惨烈。”
  那影卫已经是裕王府的精英,见惯了大世面,但说起这段来,竟然声音中带着颤栗,可见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林彦弘听着影卫的描述,心中不禁剧颤。
  ——这样轻易地就扭转了战局,让京大营的精锐毫无抵抗之力……难道,这就是林彦兴所说的火~药?!它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
  也不怪他多想,实在是林彦兴失踪的时机太过巧合,而他又刚好听到过林彦兴提及这个东西。
  他再不敢犹豫,连忙对李景承道:“我可能知道这东西,林彦兴也许就在祺王身边!”
  李景承看向林彦弘,见他神色严肃,就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于是屏退左右,听他详述。
  待周围人退去,林彦弘立刻附耳道:“我曾经听林彦兴提过一种叫火~药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年幼,我只当林彦兴又看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神话杂谈,所以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但现在想想,那天雷和他描述的东西在威力效果上极其匹配,很可能就是一种东西。”
  云水离西域如此遥远,林彦弘委实想不通林彦兴是如何认识的祺王的人。
  但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林彦兴确实很有可能就藏匿在祺王的军队中,而且已经把“上辈子”他提到的威力十足的“火~药”给做出来了,还冠以“天雷”的名头,击溃京大营的军队,震慑宁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祺王在祺王世子暴毙之后会选择忽然起兵。
  要知道哪怕陛下现在病重,西域也当无力与京中抗衡才是,祺王的起兵在很多人眼里分明是以卵击石的冲动之举。
  ——原来是祺王秘密得到了重器,有所凭仗,所以才敢就这样愤而出兵,东行攻京,做出“以卵击石”的举动!
  李景承对林彦弘的话向来是深信不疑的,他听到这里,再不把林彦兴的事情当成小事,他立刻去信南岭,向父亲裕王说明情况,并在信中征求他的意见,好让父王决定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整个西昌军原本就不是杂鱼之军,而是祺王呕心沥血培养的精锐之师,再加上有这等骇人的东西在手,更可谓如虎添翼。
  京大营的士兵再如何骁勇善战,毕竟都是血肉之躯,他们已经被之前那突如其来的“惊雷”所威慑住,现在肯定是战意全无,之后根本无力抵抗西昌军势头正盛的进攻。
  就算京大营继续派兵前往宁德,无非是再经历一次“天雷”之击,逃不开炸营的结局。
  再这样下去,祺王将很快经过平原富庶之地,继续东进,若“天雷”像这样继续发威,那么京城危矣……
  而诸王分兵上京中勤王,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
  让人无奈的是,最先做出反应的,是让京中最为忌惮的崇明军。
  事实上,上京“勤王”的靖王殿下,和他的异母兄长祺王一样,带上了南域几乎所有兵马。若让人相信他的目的单纯是拱卫京城,恐怕没那么容易。
  靖王一发兵,顿时引发朝中一片惊慌,而那些一直争争吵吵的声音,此刻更是鼎沸起来。
  “眼下还未赶走饿狼,又来猛虎,靖王这次北上,根本是假勤王、真作乱,意在京城啊!”
  “如今之计,还是得立刻令裕王和惠王率部前来拱卫京中,再晚些,就悔之晚矣。”
  “可万一引来的不是勤王之师,而是跟祺王和靖王一样的乱臣贼子,又当如何?”
  “胡说,裕王是陛下同胞兄弟,怎会跟乱王一般!”
  “如今南域的情况和当初的西沧如出一辙,以惠王谨慎的风格,势必会跟裕王一样,先分兵南崇,以免南境崩溃,这样一来,能够支援京中的兵力,能剩多少?”
  “都到了这个时候,自然要以京中为重,还谈什么分兵之策,当然里倾尽全力进京才是!”
  “若是这样,至少西域和南域同时无人可守,两面夹击,到时候妖魔大举进入梁州,生灵涂炭,又该如何是好?”
  “这……总之应当先拱卫京城才是。”
  ……
  陛下没有立太子,朝中正是人心不齐的时候,原本半遮半掩的矛盾顷刻爆发了出来。
  成年的皇子身边各有势力相聚,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未必无人支持,到了这种时候,京中谁说了算,倒成了比如何抵御西昌军和崇明军更迫在眉睫的事情。
  朝中的声音暂时传不到北境和西域,但却能猜测一二,李景承得到裕王回信,与林彦弘商量。
  “父王说,靖王眼见西昌军就快进京,此刻必定比京中还急,所以蛰伏这么长时间,终于按捺不住了。”
  大概以为西昌军只能止步宁德,靖王之前一直在观望,谁知道祺王不知何时得了这等厉害的东西,几道“天雷”就轰开了巨大的缺口。
  若他再不出兵,等祺王真的拿下京城改朝换代,并顺利掌控了京中的势力,他要想再取而代之,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李景承和林彦弘已经试探过李景殊,发现他对“天雷”一事毫无所知。
  当知晓自己的父王在宁德用天雷一物击溃了京大营的兵马,李景殊虽早有所料,但却依旧惊讶不已。
  他能感觉到父王对东行攻入京城一事势在必得,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神物”。
  李景殊脸上带着些自嘲的笑意:“景承和林长史大可不必花时间试探于我,我对那个东西,毫无了解。”
  这等机要的事情,祺王一点都没有透露给三公子,在意料之中,却在情理之外。
  不知道为何,林彦弘觉得以李景殊的观察力,不当对这么大的事毫无所知。
  从前线回来的消息,说那天雷炸开的时候有股十分刺鼻的味道,在很远的地方也能闻到。
  李景殊的嗅觉那么敏锐,但凡祺王曾经接触过天雷,照理说多少会带上这股味道。
  但看李景殊的表现,又确实不知情的模样。
  林彦弘疑惑的是,林彦兴何时到了祺王麾下。
  这天雷威力如此惊人,难道是凭空得来的不成,这么快就能派上用途。
  又或者林彦兴早就通过什么方法与祺王的人有所联系,靠这一神物做投名状,让祺王想办法接他离开云水?
  林彦弘只觉得现在迷雾重重,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什么,制造了这些意想不到的“巧合”。
  ―――――――――――――――――――――――――――――――――
  与此同时,在南崇前往京中的路上,被整个朝廷惦记着的靖王李祈靖正在自己的王帐中等待着什么,神色中有几分焦急和几分期待。
  他问身边长史道:“京中情况如何,宫中可还有赫儿的消息传出来?”
  “殿下放心,对方一直十分主动,说这两日就会找机会送世子出宫,我们的人埋伏在京郊的一处农户家里,只等世子离开皇城,就立刻带世子回营中。”
  起初南崇不敢轻易发兵,也是因为投鼠忌器,怕伤及被留在京中为质的靖王世子。
  虽然靖王比祺王幸运些,有三个儿子有魂现,但他最为看重的,依然是这个靖王妃所出的嫡子。
  靖王妃身后有庞大的家族支持靖王起事,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当然不能放弃李景赫。
  李景赫被太后“接”到宫中,那里戒备森严,根本无从下手。
  李祈靖曾为此求助于京中某个他极其信任的人,但对方因为一些原因暂时无力帮助他,一度让他感到十分为难。
  好在这种困扰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京中就突然传来了好消息。
  靖王府的影卫一筹莫展之时,竟然有人暗中联络他们,说可以想办法将靖王世子送出宫来。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聪明人可不敢立刻接受,但对方随即又表示确有事相求,只是此时时机还不成熟,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
  李祈靖的幕僚推测,这应当是宫人想为自己留条后路,怕靖王将来入主皇宫时会跟雍州新帝一样对前宫人斩尽杀绝,所以才想救出靖王世子,好对靖王殿下谈条件,将来让他(她)留下一命,甚至还能保住荣华富贵。
  至于现在不表明身份,恐怕也是此人在打小算盘——万一靖王殿下最后没能成事,此人没有表明身份,那他曾经帮助过靖王世子逃脱的事情,外人自然也无从得知。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祈靖并不介意此人想左右逢源,只要能把他的嫡子就出来,一切都可以商量。
  反正等过了这两天,此人是否真心要助李景赫离京,就能得出分晓,所以李祈靖的大军按部就班向京中挺进,不受其影响。
  问过了世子的情况,李祈靖又问起了朝中的形势,当得知京中已乱,他不禁冷笑:“李祈熹向来自负,总以为天下皆在他掌控之下,可惜人心是这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就连他那个向来听话的弟弟,此时也未必没有私心。”
  ——李祈裕如今也后继有人,他就不相信,若裕王有机会举事,还会甘愿选择屈居人下!
  “慈安殿那位也算是帮了孤一把,如今裕王定然已经与宫中生隙,就算没有彻底背离,应当也不如从前那般忠心耿耿。”
  在他看来,李祈裕发兵西域,也许确实是为了防止西境崩溃,但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西境一旦沦陷就会连累他的北境,李祈裕才如此“热心”。
  再加上把自己辛辛苦苦养起的兵力用在勤王上,还真不如用在抵御妖魔上,起码还能攒得一个美名。
  西昌军不用同时面对京大营和北境军的精锐,不至于一开始就折戟沉沙,双方有了相斗的资本,也就有了彼此消耗的机会。
  只是李祈裕没有想到祺王会有秘密的“神物”,自然也不曾预料到京大营会败得如此干脆,如此迅速。
  所以他不再观望,而是立刻以“勤王”的名义出兵,往中原挺进。
  李祈靖料定惠王“胆小”,必定不敢跟着一起进京,而且为了东境的安危,他势必分兵至南崇,所以李祈靖离开南崇的时候,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几乎没有给南崇留下一兵一卒。
  他只安排自己其中一个儿子暂时压制边境的妖魔,等惠王的镇远军一到,再立刻抽身。
  其实,如果不是这次机会实在太过难得,李祈靖也不想陷南崇于危险之中。
  但成大事者必要有所取舍,若只将眼界屈于一处,永远不可能纵横四海。
  他们李家人向来心狠,所以才能祖祖辈辈占据梁州,千秋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