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穹德闻听闻,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喜的是,因着林彦弘的夺魁,林氏学子的压力骤然减轻,渐渐不再受到牵连而背负恶名。
忧的是,林彦兴的“冤屈”依旧未能洗清,就算是盗自家兄长之文,说出去也委实是个品行不端的口实。
偏偏两个孙子,一个得了案首,而真正需要“力挽狂澜”的那个,却考得一塌糊涂。
若不是今年多增了名额,恐怕林彦兴还未能考取生员。
林穹德和林丰各自请了同僚吃酒暂且不提,林彦弘自己得到消息,也是十分吃惊的。
他是第一次考学,原本想着凭借十几年读书的经验,通过一个童生试好生便宜,但却从未想过自己能得案首之名。
先生、林穹德和林丰皆说过林彦弘的文章,他自己也非常明白,自己的文脉直接,不好华丽的辞藻,在大多阅卷之人眼中并不讨喜。
尤其是童生试之前他们已得云水郡主考官乃翰林院编修李奕,据悉,此人向来喜好文辞华丽的文章,必然是看不上林彦弘这种中正规矩的文风的。
谁知道这位李大人还未出京就莫名卷入了一场官司,临时被由国子监一位博士陆季取而代之。
这位博士已近古稀,在国子监执教三十多年,最是一丝不苟之人,与李奕完全相反,最不喜时下流行的华丽文风。
原本都奔着李奕而准备妥当的考生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都怀疑今上是不是忽然对他们云水郡不喜起来,要不然为何这般“为难”云水学子?
所以也是时运所致,在一众华丽到不行的文章中,陆季一眼看到林彦弘的卷子,自然是眼前一亮,只觉得通读下来心情都愉悦了几分,大笔一挥取了高分。
因着主考官换了人,地方官员何曾想得罪这个桃李满天下的国子监博士,自然也选择“忍痛割爱”,暂时换了“审美”。
于是林彦弘的卷子被取了第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再怎么转换“口味”,那些考官也不会取那种平庸之文,更何况是陆季这种学究。
林彦弘的文章虽“不华”,但却有“实”,他那份超乎“同龄人”的底蕴,更无论经历生死的豁达和开阔眼界,都是常人难及的。
“上辈子”的时候未能考学,林彦弘在内宅之中又甚少关注童生试,只能记住韩齐一个天才,哪里还得记得其它。
这一年到底是李奕做主考官,还是陆季来做,林彦弘根本记不清了。
这般喜从天降的感觉,让人有种不切实际的虚幻感。
直到林穹德和林丰回府,召了林彦弘、林彦兴两兄弟去賀安堂,一路都能感觉到庶弟阴测测的窥视,林彦弘心道:“这家伙还有心思看我……”
……
等进了賀安堂,林彦弘不出意外的看到了父亲合不拢嘴的笑脸,心中顿时高兴了起来。
在他意料之外的,是祖父林穹德的表情,似乎是喜悦中又带着一股涩意。
不过他转念一想,觉得自己这位祖父现在心情复杂倒也正常,不过他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地跟两位长辈行礼。
——他这个并非亲生的孙子得了案首,林隽这个亲儿子却连春闱都未能参加……这样比较下来,林穹德能高兴到哪里去?
待两人站定,林穹德才开口道:“弘哥儿此次不错,未给吾林氏祖先丢脸,之前因着你们要准备童生试,弘哥儿的生辰没有大办,如今家中既然有这等喜事,还是要热闹热闹的。”
林丰闻言立刻附和林穹德的话,他之前被同僚恭维一番,却远不及此刻见到林彦弘这般高兴。
他想起,发妻刚怀有身孕的时候,他们夫妇二人对这孩子抱有多大的期待,满心希望他能福禄双全,建功立业。
只后来林齐氏亡故,林彦弘身体又不好,林丰的心愿慢慢变成了“弘哥儿能平安长大就好”。
如今虽只是个童生试,但对林丰来说,意义却十分巨大。
这仿佛是一个预示,也许正预示着当年他们夫妻的期待,未来能够一步一步实现——他们的长子不仅平安长大了,而且终有一日可以成家立业,学有所成,实现抱负。
想到这里,林丰眼眶有些湿润,他不想让人看出端倪来,于是目光微转,往旁边看去,这一看不打紧,就看到了面色灰败的庶子,林丰顿时一愣。
他这才意识到,大家这般热烈地讨论了半天,竟是完全将兴哥儿抛到了后脑勺去。
这段时日,因为臻夫人的禁足,没办法出来行(拦)走(人),又因为入了冬之后林丰着紧着林彦弘的身体,所以去南苑去的极少。
但若说他完全不在意这个庶子,也是假话,想想他这次童生试的名次,林丰和林穹德不同,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心情。
此刻见林彦兴面色极差,显见是为自己的成绩感到羞愧,再加上有如此优秀的兄长比较,自然更加无地自容,就有些可怜他。
只是林丰对父亲林穹德十分了解,此刻自己开口帮林彦兴说话,无异于火上浇油。
林彦弘发现父亲的异状,也立刻顺着他的目光往旁边不经意地一瞥,见到林彦兴灰败表情,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而开口道:“孙儿与彦兴经历此番考学之后,恐怕不日就要去书院问道,只不知道,我们此番能去青桐,亦或者府学?还望祖父为我兄弟二人筹谋。”
林穹德闻言,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思索了一阵道:“按照你二人如今的状况,弘哥儿怕是国子监和青桐都去的,倒是兴哥儿这边,恐怕还要计划一番。”
按照过去云水郡童生试的旧历,府试头三十名,是可选择去青桐书院或者府学的,尤其是前三甲,亦有可能进入天京的国子监。
不过林彦弘年幼,林氏现在又无人在京中做官,所以去国子监,反而不如去青桐书院。
一来青桐之名与国子监也不差什么,二来离家近些,也方便照顾他的起居。
毕竟过去也有远郡的学子千里迢迢进京,结果因水土不服就这样耽搁了一年半载的,林彦弘的身体虽然大好,但林氏不愿拿他冒险,如果有个不好,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齐因着家中长辈皆是府学出身,所以当年以案首之名进了府学。
林氏的祖上曾在青桐任教,是以林氏子弟但凡考学不错的,都会去青桐,林彦弘当然不例外。
只是林彦兴此番排名太后,想一起进青桐,怕是有些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超可爱的小鲫鱼的地雷投喂~!(*╯3╰)
第40章 踏青
后来果然如林穹德所说,林彦弘很快得到了青桐书院的鉴信; 而林彦兴却没有。
因着这事; 林穹德只能私下托人运作了一番,最后不知怎么的; 竟没有让林彦兴去成青桐书院。
于是林氏长房好容易出了一对兄弟; 却一个去青桐; 一个去府学,除非归家或者考学; 否则未来很有几年都不怎么能碰到彼此了。
“二少爷那名次,实在是拿不出手; 就别说跟咱们弘哥儿比了,就是当初二爷参加童生试,都是名列前茅进了青桐的,可见这人与人呐,差别可大着呢……”
春婶一边张罗着给小彦思喂饭,一边喜滋滋地说着。
自放榜以来; 春婶可高兴坏了,连夜里就在后院烧了纸钱给林佟氏; “告诉”林佟氏这个大好的消息。
后来知晓了林彦兴的名次,更是兴奋不已,她在心里反复猜测:“不知道老太爷会让二少爷去哪里才是?”
她想着; 也许老太爷希望他们叔侄三人都在一块儿,听上去也是段佳话。
没成想,到了最后; 老太爷竟然让二少爷去了府学,也不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老太爷有自己的打算。
林彦弘其实知道祖父林穹德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安排。
虽然林彦兴通过了童生试,但名次不显,照理说,他还是可以通过恩荫进青桐书院求学的,就像“上辈子”一样。
要知道林彦弘生病的时候,林彦兴可是连童生试都没有考,就能够进府学或者青桐书院。
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些才名,加上林穹德还有些人脉,结果就让林彦兴得到机会去了这所名震天下的郡设书院。
林隽和林彦兴这对叔侄均在青桐,对于林氏来说,倒真是一段佳话,没人会在意那个原本应该有有恩荫、却被身体所累而不得不放弃的林氏嫡子。
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还像上辈子那样,他们一起去了青桐书院,且不说林隽这个叔叔如何,起码他和林彦兴要接受别人的直接比较。
这对于林氏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还不如就此让两个人分开,各自求学去,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忘记这之间的差别。
因在自己院子里,林彦弘倒没有阻了奶娘嘲讽东苑那位,他正悠哉地抱着小狼崽吃饭,小家伙坐在他腿上,两只小爪子扒在桌子旁边,眼巴巴地望着林彦弘的碗。
林彦弘见状,没好气地拿竹箸的一头戳了戳它的小脑袋,引得小家伙扭一扭,回头望他。
——这小东西,没事总是盯着他碗里的东西,好像他正吃的东西就好些,就香些,让外人看了,还以为他不给它吃饭呢!
其实小家伙哪里是盯着那碗里的一两根菜心,它只是眼红小彦思有人喂罢了,但林彦弘虽然宠爱它,但也不会轻易喂它,所以只能心里想想。
小狼崽伸出小爪子够了够林彦弘的竹箸,没成功,于是继续扒在桌边,全神贯注地看向林彦弘碗里,期待他有朝一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林彦弘听春婶念叨过几次林彦兴要去哪里求学的事,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因为林隽没有参加,所以对于林府来说,和童生试同一时间举行的春闱,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今年二爷没下场,也是件好事,听说外面来郡府考学的学子里,有个自己在客栈疯了,可怜见的……”
春婶是见过自家少爷苦读的,非常清楚读书多么不易,只是她没想到,这失败了一场,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想到这里,希望林彦弘能够成家立业、光宗耀祖的春婶也不禁害怕起来,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随便看两本书,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好。
反正林氏百年积累,让弘哥儿当一个富家翁愉快度日完全没有问题。
林彦弘也听说了这件事,唏嘘不已,天下学子千千万,最后能够为国效力、实现抱负、位极人臣的,又有几个?
不过人生在世,若没有追求,没有执念,没有痴狂,似乎又单调无趣了许多。
他一手握着竹箸吃饭,一手迅速抓住小狼崽够碗的小爪子。
小家伙没有回头,只小声地“嗷呜嗷呜”叫着,似乎在表达自己只是摸摸而已。
“你乖一点,要不然不好带你去踏青了。”某人放开小家伙的小爪爪,转而摸它的头。
“嗷呜嗷呜~”小家伙听懂了林彦弘的意思,立刻把小爪子收回来,叠放在自己的小肚子上,表示自己非常乖。
……
因着林彦弘在这一年的童生试以十三岁之龄夺魁,得到案首之名,连哲郡王和刺史都惊动了。
林府一扫之前的阴霾,整个林氏都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虽然林隽春闱没下场,但书院里关于林氏子弟的闲话明显少了许多,而且他到底还年轻,这场失利并非决定人生的那场,所以还有机会重来。
不过,有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