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一个管事外加两三个跑腿的小厮少不了,还要带上两个婆子,两个粗使丫鬟,负责做饭、打扫和浆洗等事情。
随行的管事就定了之前一直陪林彦弘外出的何昌。
虽说何昌是张泉的人,不得老太爷的重视,但他已经在府里有些年头,手上多少也有点权利,现在却要放弃在府中的经营,而跑去跟着少爷,看上去有些得不偿失。
但何昌觉得少爷天赋高,说不准以后整个林府都要仰仗大少爷有出息,所以打算赌上一把。
赌赢了,自己就算不如刘全福和龚春那般跟大少爷亲近,但有着以后这几年相处的情谊,他总算能成为大少爷心腹之人,将来自然不用再担忧前程。
林彦弘原本以为,关于带走谁的问题还会遇到波折,谁知道,父亲林丰却顶着来自林佟氏的压力,帮他阻了晓福居和南苑送人过来。
林佟氏听到这个“长子”的话,一时时间都忘记了责骂,只觉得稀奇。
“我是为弘哥儿着想,才又分了身边一个丫鬟给他,要不然你还指望着琥珀那个小丫头能撑得住什么事?”
“母亲是为了弘哥儿好,儿子当然明白,但弘哥儿此番去青桐求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要住在书院之中的,原本就不会在外面多待,顶多是五日一休才能出来,带琥珀也就够了。”
“我们林家又不缺这一个、两个丫鬟,人多些自然伺候得好些,有何不可?紫槐之前虽然不在我身边伺候,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调_教,看上去是个机灵能干的,绝对比琥珀要强些。”
她好不容易趁着林彦弘到蜀陵郡的这段时间,又找了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丫头,取了个“紫槐”的名字,打算故技重施,塞到东苑。
林佟氏当然知道林彦弘求学,到青桐里只能带一个书童进书院,所以才更要让紫槐跟着去——要不然紫槐什么时候才能好好“伺候”大少爷!
“母亲身边的丫鬟,自然是好的,但正因为紫槐能干,就更不能让母亲割爱了,相信弘哥儿也更愿意紫槐留在祖母身边伺候,以全他的孝心。”
林佟氏这才感觉到,林丰是真的一门心思在拒绝自己做出的安排。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一向恭顺懦弱的嗣子竟然也有如此态度强硬的时候,不禁又惊又气:“好好好,你现在翅膀硬了,连跟母亲说话也能顶嘴了,你的好儿子最金贵,连我这个祖母身边的丫鬟都伺候不起他!”
“母亲误会了,孩儿不是这个意思。”林丰闻言立刻道。
林佟氏见他低着头,看上去还跟以前一般,但骨子里却似乎有了变化,不禁冷笑道:“我是说不动你了,你让弘哥儿自己过来说。”
等林彦弘听说了父亲为了自己,跟林佟氏起了争执,不禁百感交集。
最近一段时间,因着总是回想到重生之前自己濒死的时候,想起“上辈子”自己种种的愤懑和委屈,心绪十分地不稳。
所以他才决定尽早出发前往青桐,也好换个环境,调整好心态。
要不然,每每看到林穹德、林佟氏和林彦兴,他就会有一瞬间压不住怒意的感觉,怕是掩藏不住眼里的恨意。
但是,当他听到林丰又为自己做了一次“傻事”——明知道自己对抗林佟氏没有任何优势和胜算还要去“找骂”、还要去忍受责备,林彦弘忽然就释然了。
林彦弘根本不怕那个什么紫,他只怕这过去的一年,并不是真实,而只是他弥留之际做的一个“美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这是他内心的不确定和不安稳,如果不是李景承日日夜夜陪在他身边,如果不是林丰为他做这些看似无用功的努力,他很容易走入一个死胡同。
他想起这段时间,无论自己什么时候从噩梦中惊醒,总有李景承在身后环抱着他,帮他擦汗,给他无声的陪伴和依靠;
他也想起自己这边一有风吹草动,父亲就立刻去找胡大夫,东苑的人包括小彦思在内都立刻紧张了起来,恨不得要以身相代。
——所以这一辈子,终究是不一样了……
林彦弘走进晓福居,对林佟氏行了一礼:“祖母您叫我?”
林佟氏看了一眼满脸忧虑的林丰,转而对林彦弘道:“你这边出去只有琥珀一个丫鬟,哪里伺候得好,你这个亲爹倒是放心得很,但我这个做祖母的,却万不能这般没心没肺。”
林彦弘抬起头,有条不紊地说:“若是照顾我一人,自然只需要琥珀就够了,不过彦思要跟着孩儿去青桐,多一个人照顾,倒也没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58章 紫槐
林佟氏闻言; 先是愣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彦弘的意思。
对于嗣子林丰和嫡长孙林彦弘的“请求”; 林佟氏向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所以她立刻开口道:“你是去书院求学的; 带上彦思是个什么意思,他还这么小; 哪里经得起奔波,你这个做兄长的; 考虑事情太欠妥当。”
林彦弘当听不到她的责备; 回话道:“张先生日前已经离开府里; 回乡结庐,我与兴弟又分赴青桐书院和府学; 想来张先生三年以后未必会再回来,如此,彦思的开蒙就得另请先生……与其专门请一位先生; 不如让彦思跟孙儿去青桐; 书院周围有供孩童开蒙的私塾; 与同龄人一起开蒙读书; 对彦思也是有好处的。”
到私塾去读书对林彦思有没有好处; 林佟氏是无所谓的; 反正也不是她的亲孙子。
但听了林彦弘的话; 林佟氏倒是心中一动。
原本在家中教习的张先生; 原本是林隽的开蒙先生,因着府里有三个少爷,于是就一并教导了起来。
请先生在家中坐馆的束脩并不少; 更何况为了林隽,林穹德请的是临县极有名气的先生,不仅有束脩,还要供其衣食,开销自然不少。
林隽离开林府去青桐书院之后,为了避免外人说自家厚此薄彼,林穹德就挽留张先生继续在林府教导林彦弘和林彦兴兄弟。
如今连他们兄弟俩也通过了童生试,进了府学和书院,自然就不再需要张先生继续留在府里。
恰好这时候张先生的父亲去世,他要回乡守孝,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场师徒之谊,算是功成身退。
在梁境,像林氏这样的家族,子弟到五岁就要开蒙,林隽更是四岁就由林穹德亲自带着背起三百千,所以按照正常情况,彦思最多还有一年就要开蒙了。
但那个时候,府里就只剩下林彦思一个学童,再专门请先生来,就未免太过“奢侈”。
倒不是林府出不起这个银钱,但要出在一个五房的侄孙身上,林佟氏想想就觉得不快。
就算开蒙的时候让林丰这个伯伯代劳,但等林彦思长大了,也不可能继续这么耗着,迟早是要找个先生的。
照林穹德好面子的性格,怕是还不能找个比张先生差太多的,免得外人说闲话。
这样一来,可以想见,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若是能去私塾,自然比请先生在府中坐馆要实惠些……
虽然这样想着,但林佟氏还是道:“你祖父还想着为彦思再找一位名师来呢。”
“青桐书院周围的私塾,请的都是当地德高望重但年岁已长的老先生,当地有些家族都会把子弟送去开蒙……孙儿听父亲说,当年若不是父亲和叔叔年纪太小,祖父不放心让他们去远地,在那里开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佟氏经林彦弘这么一提醒,想想还真有这回事,随后她又想到了一件事:“我记着,那边有不少义塾?”
这梁境的私塾通常有族塾、家塾、自设馆学和义塾这几种。
族塾依靠族产支撑,属于宗族内部的馆学。林氏也有族塾,设在宗祠内,不招收外姓的学子。
但林彦思若是去族塾,就得回祖宅住,那显然与林穹德当初答应收养侄孙的承诺不符。
像林府请来张先生这样,富庶人家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其子女,称为家塾,先生的束脩是几种私塾中最为可观的。
自设馆学则是塾师自行设馆教授学生的私塾,不拘学生的姓氏和年纪,不过学生一般多为十几岁以下,因为一旦通过了童生试,大部分生员就会选择去府学、郡设书院继续读书。
而义塾里收揽的学生多是出身清贫之家的子弟,要付的束脩极少,因为这种义塾通常是由当地的寺庙、县署或者有钱人家资助的。
林彦弘听了林佟氏的话,知她心中盘算,不禁在心中冷笑。
——林穹德那么好面子的人,怎么可能把彦思送到义塾去?
但他明面上还是平静地回答道:“那边是有不少义塾,不过都是供家中清贫的孩子读书的,彦思若是跟孙儿一起,自然是要去馆学的,听说一年也不过八石粮食,也无需府里另外准备了,直接从孙儿的份例里拨些给彦思,想来也够了。”
青桐书院边的自设馆学都是那些老先生自发而设的,原本设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赚取银钱,
学生一年交的粮食,大半都是孩子自己吃了,所以比起其它地方的馆学,给先生的束脩少得多。
林佟氏听林彦弘的话,原本就有些犹豫的心更是动摇了起来:“彦思还有一年才开蒙,这么早跟过去做甚?”
林彦弘回答:“早些过去,也好早些适应,若彦思能有叔叔三分天赋,怕是很快就能参加童生试了。”
他们长房说好要教养林彦思到他能够考学,若是林彦思早些开蒙,说不定也能早些完成这一“目标”。反正不是自家的孩子,早些读书受累,也不用心疼。
林佟氏这样一想,就觉得让林彦思跟着林彦弘出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更何况林彦弘也说了,带彦思出去就要把紫槐带在身边伺候,那对她来说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若是这样,那就照你说的办吧,”林佟氏又思考了一阵,然后才慢慢点点头:“琥珀就继续照顾彦思,你这边有紫槐跟着,我也放心了。”
“是,祖母。”林彦弘微微低头,不让林佟氏看到自己眼中的冷意。
他是绝无可能把林彦思留在林府,让小彦思成为第二个“林彦弘”的。
原本林佟氏和臻夫人都视林彦弘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然是联合起来,趁你病要你命,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磋磨林彦弘。
由于林彦弘和“上辈子”不同,他不仅养好了身体,而且又在童生试中得了案首,很快就能摆脱林氏长房的束缚,到青桐求学。
不要说林佟氏和臻夫人这样的深宅妇人,就是林穹德,也不能把手伸到青桐书院那么远的地方。
如果不算要跟父亲林丰暂时分隔的不舍,林彦弘会有好几年好日子过——不用面对这些人的脸,可不就是好日子!
而林佟氏和臻夫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也势必随着林彦弘的长时间离开,而土崩瓦解。
臻夫人不像正室夫人那样可以跟别人走动,纵有雄才大略也只能用在深宅之中,跟表姑母林佟氏争□□力。
她们都有自己的儿子,都想让自己儿子成为林府真正的主人。
但主人只有一个,那就不可避免要争要抢,端看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事实上,在林彦弘某天清晨醒来,在书桌自己的札记中找了一张写有药方的纸条,等他查清楚那药方是如何“对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