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就意味着,林彦兴依旧通过某些不为人知的方法,习得这些诗作。
  ——难道,林彦兴也和自己一样,获得了一次新生?
  林彦弘想到这里,又觉得不太可能,如果他也重活了一次,又怎么会对古玉毫无争夺之意。
  而且林彦弘通过“先知”而越过越好,林彦兴那边却是“举步维艰”,这不像是可以“运筹帷幄”之人会经历的种种。
  不过,就算想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林彦弘也决心向林彦兴复仇,更重要的是,要为这位不知道生在何地的李白先生正名。
  他坚决不会让那种顽皮贼骨、投机取巧的鼠辈盗取李白先生的成果,霸占他应该得到的世人敬仰、万代流芳!
  当然,还有古卷中其他那些只有姓名、没有生平详述的文豪诗人们,他们的作品也不能被小人拿来欺世盗名!
  ……
  张剑仪见林彦弘看着第一页,又开始发呆了,还以为他是被“迷”住了,却并不感到奇怪。
  不过,在等了半天也不见林彦弘有所表示之后,他还是按捺不住,小声问道:“如何?”
  林彦弘这才回过神来,抬头望向张剑仪:“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样也得“明知故问”一下才显得真实。
  张剑仪见他终于“迫不及待”地发问了,立刻回答道:“是有人在御书楼的书里发现的,就夹在经义中。”
  御书楼每天人来人往,虽然有四位教习负责维持,但他们并不是同时在楼内,也不可能盯着每一个书架、每一个学生。
  进入御书楼的学生虽然要登记姓名,也限制带出东西,但这样一本小册子,若是随身携带,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
  所以当有人在经义中发现这本诗集并立刻传开来,根本无从查起。
  林彦弘听了张剑仪的描述,知道外面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猜测,故作不知地问:“竟然还有这等奇事?那所有者不愿意站出来,恐怕却有什么难言之隐……只是,这位李白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廖思洋听了张剑仪和林彦弘的对话,觉得再让张剑仪说下去,恐怕会让林彦弘听到更多天马行空的“小道”版本,于是主动接过了解释之责:“这诗集刚刚流传开,但目前为止,还无人知晓此人是谁。”
  “难道连夫子都不知道?”
  林彦弘之所以要先将李白的诗句一起“公布”出来,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到底孤陋寡闻,所以才想通过学院那些博学的先生,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大文豪。
  廖思洋摇了摇头:“目前看来,是无人知晓了。”
  连青桐书院的先生们都不知道的人,身份实在太过神秘,恐怕举国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了。
  “不过,从这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些端倪,这位李白先生虽来过北方诸郡,但却似乎不是本地人……”
  廖思洋说起崇文馆岑夫子的猜测:“这诗集虽有十二篇,但能从中获得的东西还是太少了,也许夫子们继续研究一番,能够有新的发现。”
  林彦弘闻言,点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这位李白先生并非梁州人,而是雍州或者荆州人,也许等诗集传得更广些,就会有人听过他的名讳了。
  ……
  云水郡因有青桐书院,又向来以出文豪大家而闻名,对这等风雅之事极为敏_感。
  不出半月,这位叫“李白”的诗人和他的十二篇诗词就这样传遍郡内,并开始往外而散。
  位于郡府的府学,自然也有人得到了诗集的手抄本。
  林彦兴瞪圆了眼睛看到上面那一句句自己耳熟能详的诗句,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
  ——这……这怎么可能呢?!难道,有和他来自一个地方的人?!
  那个好不容易向同乡借阅并自己抄了一份带回来观摩的学子,见林彦兴死死拽着自己的刚得的“宝贝”,都快要把书页给拽破了,顿时气急。
  他小心地从林彦兴手中拿回自己的手抄本:“你小心一点!”
  虽然他自己刚刚看到这本诗集的时候,也是激动不已,但也没有像这个林彦兴一样,惊讶得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嘴里还念叨什么“这不可能”。
  “这是青桐书院传出来的,有什么不可能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补昨天的更新,中午作者君会把之前章节的错字给修一修,捉捉虫,并不是今天的更新,大家不用在意哈~
  谢谢萌萌竹攸、白牙Pakia的地雷投喂~!(*╯3╰)


第69章 抽薪
  “这是青桐书院传出来的; 有什么不可能的。”
  那少年把自己的抄本拿回来,小心翼翼地抹了抹被林彦兴弄皱的地方; 心疼得不行; 说话语气不免冲了些:“你叔叔和兄长不都是青桐书院的吗?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在他看来,林彦兴明明学问一般; 还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捣鼓什么东西; 躲在房间里闭门不出,不在府学的藏书阁出现; 自然不知道青桐有文豪诗集传出的事情。
  不过少年也不是从藏书阁得的消息,他家里在云阳城有间书局,青桐书院那边刚传出来手抄本,他就从父兄那里得了一册; 拿到府学来既是打算随时观摩; 也是想在同窗面前显摆显摆。
  见林彦兴还是那副吃惊的模样; 少年心中嗤笑不已。
  ——庶出的就是庶出的,就算能来府学又如何……有个什么事情; 还没他们这等普通人家出来的人消息灵通。
  因为年纪还小,那少年心里这么想; 脸上就不免带出些情绪; 被林彦兴看到了,心中一阵恼怒。
  ——虎落平阳……这种被人轻视的感觉; 太憋屈了!
  虽然这个地方不拘庶子读书、考学甚至做官,但嫡庶之分到底存在。
  在府学里,学生也分个三六九等; 世家的嫡出子弟按照家族亲疏形成各自的小群体。
  就算祖上政见不合,表面上同一阶级的群体也会微笑以对。
  这些家族里稍微得宠的庶子可以被允许跟他们一同进出,除了在嫡兄弟面前不得不卑躬屈膝,在外人眼里还是高人一等的。
  而那些不太得宠的庶子,混不进世家的圈子,但又不好跟清贫人家的孩子混在一起,所以大部分都会选择结交富商或者小官家的孩子。
  大家互有所需,互有所得,你情我愿,也算相处融洽。
  林彦兴在林府的时候感觉不出嫡庶的区别来,是因为林丰只有两个儿子,而偌大的林府长房也只有他和林彦弘两个小少爷,他们都能占着东苑和南苑分开来住,互不干扰。
  臻夫人是贵妾,又是老夫人林佟氏的远房侄女,在府里没有女主人的情况下,就是半个女主人,手上要权有权,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她的儿子不用受主母管教,自然舒服自在。
  如果不是林彦兴在赏河诗会上做出不妥的举动引起后来一系列的麻烦,他在林府的生活,会比现在还要好。
  但如今他们兄弟两个出了林府,林彦兴这种诡异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嫡兄林彦弘没有来府学,并没有让林彦兴的身份变高多少,反而阻了他跟云水世家的弟子交往一途。
  那些天之骄子根本不会愿意纡尊降贵,跟他一个庶出子打交道——除非是他哥哥林彦弘,云水郡的新晋案首在此,才有可能引得他们的关注和主动结交。
  没有林彦弘在府学,他们这些贵公子们看林彦兴,和看一个书童仆从,没什么两样。
  于是,林彦兴只能跟那些普通世家的庶出子弟一样,混迹在商人子弟之中,他心底并没有丝毫不乐意,反而觉得是个好机会。
  因为他现在最想要的,是银子。
  ——他可是神选之人,来到这种没有□□、没有冷兵_器,没有亿万大亨和互联网的地方,就是要开创新世界、新时代的存在!
  但无论做什么,总得有银子傍身,而在林府、在林穹德和林佟氏眼皮子底下,他和便宜生母臻夫人想要做点什么,总是有些困束手束脚的。
  能够来府学,不用在叔叔和兄长的管束下生活,林彦兴起初觉得“天助我也”。
  与这些商人子弟交往,对于原本没有什么阶级意识的林彦兴来说,其实没有太难为情的。
  也正是这份“不在意”,让他的“真诚”打动了不少人,府学里差不多年岁的商贾之子,有不少将他视作“知己”。
  不过,这世上现实的人总是多些,他们再怎么觉得林彦兴没有架子、好相处,也不会一上来就完全交心——所谓商人重利,若是没有显而易见或者长远来看的好处,他们多半不愿意多花这个功夫跟别人周旋。
  好在林彦兴毕竟是出自云阳林氏,又因为有林彦弘这个初现名气的魁首兄长,身价不高不低,正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在他身上做出相应的“付出”。
  等林彦兴真的跟他们打交道了,才知道世道有多艰辛,根本不是他起初想的那样简单,随随便便就能一本万利。
  原本他知道臻夫人已经设法和林彦弘生母的陪房搭上话,打算借那几件铺子运作一下,立刻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他们的计划是“以铺养铺”,这是林彦兴的主意。
  从一个铺子里得到的银钱固然还算不错,但却不是长久之计,若是将来林佟氏也要将手伸到铺子里来,那他们就等于断了这条财路,辛辛苦苦为他人做了嫁衣。
  但若是借林彦弘的铺子,“养”起了自己的铺子,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借别人家的母鸡下蛋,养出小鸡,再养大了给自家下蛋,岂不妙哉?
  计划周全,再准备安排妥当,臻夫人的店面也看好了,甚至已经租下了其中一个略抢手的,打算等林彦弘去了青桐书院,就立刻开张大吉。
  可惜这个计划刚开了个头,就被林彦弘一计“釜底抽薪”断了后路。
  铺子不再是他们林家的,管事也被林彦弘调去了庄子上跟卫辉父子争夺“地盘”,唯一剩个粮铺交给的是刘全福这个对林彦弘忠心耿耿的家伙,根本无法钻空子。
  臻夫人找的店铺虽然没有完全盘下来,但也一直付着租金,就指望着拉林彦弘店里的东西来卖,眼看这办法行不通了,只能自己再投银钱进去,要不然一个空铺子,哪里能有收益。
  好不容易从林佟氏眼皮子底下存的梯己,就这样半数进了新铺子,饶是臻夫人也不免心惊胆战了许久,生怕这些银钱有去无回。
  但真想做好生意,前期就是个无底洞,若不是家底厚实,一般哪能立刻就盈利。
  所以那铺子也只能暂时那么经营着,无功也无过。
  眼看着自己明明有许多精绝的好点子,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苦于没有银钱做本,根本无从下手做大。
  林彦兴自进入了府学之后,一直无心读书,因为成天就想着,如何从这些商贾之家找到“待宰肥羊”,捞些发家之本来。
  可他一无显赫家事,二无远播声名,能够驱使别人为己所用的资本不够,所以一时之间只能干着急。
  林彦兴甚至已经有些后悔当初在赏河诗会的时候为了出风头,把《爱莲说》“作”了出来,无缘无故让自己背了一个“找人代笔”的污名。
  以至于现在不能立刻大展拳脚。
  但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是看到了“哲郡王”这种皇亲国戚十分向往,有了一飞冲天的欲望,所以才心急了些。
  他只觉得哲郡王和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