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璁明显注意到刚才还兴致勃勃的赵大人都蔫了,慢慢开口道:“这玻璃,又可以说琉璃,倘若放在钗环上也只能当个摆设。”
  “可如果另寻用途,便大有不同。”
  难道还有别的用处不成?
  自从之前种种举措都大获成功之后,赵璜打心底佩服又崇敬皇上,基本上他说啥自己就会拼命干啥。
  他仔细想了想,开口道:“皇上,前朝有个瓘玉局,是为元朝的那些达官贵人烧制琉璃用的。”
  “那就肯定有留存的资料,你这样,”虞璁想了想道:“你先去这中宫西边的道院里,问问邵道师和陶道师,他们平日炼丹问药的时候,恐怕也炼出过玻璃。”
  “这些自然都好说,”赵璜应了一声道:“只是玻璃形色繁多,不知道陛下想要哪一种?”
  “无色的。”虞璁意识到古代和现代的概念有很多差别,抬手比划道:“要那种——又宽又长、质地坚硬不易碎、能透光又质地干净的。”
  “若是能够做出来,朕定重重有赏。”
  赵璜一一记下,点了点头,忙不迭去了。
  这头虞璁在小本本上把有关眼镜和望远镜的设想都记清晰了,一抬头瞥见鹤奴又走了进来。
  “皇上,杨首辅想见您。”
  “快放他进来。”
  杨首辅有什么事来找自己?难道是科举改革即将推行,又觉得哪里需要改改么?
  没过多久,杨一清缓缓走进来,虞璁一见他精神矍铄,整个人气色好了许多,心里又松了口气。
  “陛下。”杨一清行礼之后,开口道:“臣并非是爱闲话之人,但近日陕西有友人写信过来,不知陛下可有空听一听?”
  陕西那边?
  虞璁点头道:“不必拘谨,尽管说吧。”
  原来那晋王在得了‘明誉令’的谕旨之后,当天就收拾行李带着奴才和打手们出了门,想必是早就被关在府里闷透了。
  这明誉令一出,他不光可以在封地里自由来去,还可以带领打手去清算一些庞杂亲戚的家产,简直跟过年似的欢欣雀跃。
  说是亲戚,哪里还互相认识,也只是挂着个名头而已。
  晋王那个一出手,那就压根不留情面,上来直接滴血验亲,但彼此之间差了这么多辈,哪里还有什么血缘可谈,这不就直接抄家伺候,压根不听人家哭诉求饶。
  老百姓们偃旗息鼓的躲在自家宅院里,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这些宗亲从前仗着自己是皇室,肆意横行抢掠民脂民膏,连衙门里的老爷都不敢上前劝一句。
  如今这一片黑吃黑的模样,竟让人有几分大快人心的感觉。
  “竟动作如此迅速?”虞璁拍掌笑道:“那晋王恐怕也是黄鼠狼入了鸡圈里,吃到肚子撑破都不嫌多吧。”
  “正如书信中友人所见,这晋中如今有些宗族恨不得把玉牒给烧了,生怕自己跟皇室扯上任何关系。”
  杨一清说到这里时顿了顿,脸上又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只是陛下,若如此行为,以后几个藩王各自做大声势,岂不是又容易……”
  “不必担心这个。”虞璁坦诚道:“下一步,朕就会使法子削了他们的军队规模。”
  “削?”杨一清瞪大眼睛,更加不安道:“这人人都知道守备军队的重要性,几位藩王如何肯交出重兵来?”
  “那便要同驱除鞑虏之事一起讨论了。”虞璁挥手道:“倒时候再慢慢讲给你听——那信里还说什么了?”
  杨一清点了点头,又开始讲西北一带的情况。
  这晋王开了个头,宗亲们便风声鹤唳,各自跟相熟的老亲戚们递着消息。
  事情自然就一路风传,很快各省的藩王都知道了这事儿。
  晋王肆意敛财,那他们哪里敢善罢甘休,如今有的宗亲哪怕与藩王交情甚好,都主动把家里的金银财宝齐齐交上去,美其名曰贺寿之类的。
  “臣那日去了趟刑部,听了这么一桩案子。”杨一清一想到此举收效颇快,不由得笑道:“据说京北哪个省有宗亲子弟习惯强抢民女,已祸害了五六十人之多,待明誉令一出,那衙门里的大人直接把他绑去了京城,现在正在核审此案。”
  难怪陆大人最近都忙的没影,恐怕锦衣卫那边也要帮衬一二,好尽快结案吧。
  “不要一个个押去安徽凤阳,”虞璁嘱咐道:“如今能省钱就省点钱,四个月一送,抓来审好的都攒着一起押过去。”
  黄公公又为杨一清续了茶,皇上也思索了一刻,关切道:“科举之事,现在怎样了?”
  这件事他交给了杨一清主管,虽然杨慎现在忙着修撰书籍,但也会帮忙提供参考书目。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谕旨,马上要发往各地了。”
  “好!”
  摆平了一众老官僚之后,科举改制的事就迅速的提上了议程。
  皇上之前觉得开会效率太慢,特地普及了几个概念。
  这递交消息不能一个个都上,要小组开会总结好递给上级,上级们总结好小组的意见再递交给自己。
  而且表格制度也随之流传开来,凡作报告必须附表格说明,让人有能够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备用。
  一月末到四月,这乾钧堂和旁边几个会议室几乎每日都人满为患,朝臣们讨论来讨论去,终于定下了改革的法子。
  从此以后,这全国考试都分文理,不论是乡试会试,都分科而考,并且这考的书,都将有指定的数目。
  经部那边已经批下了银子来,将专门成立一个全新的皇家印书局,将所有可用作参考书的资料都大量翻印,并且低价格发往全国,供考生们浏览学习。
  这次的谕旨里将提示,参考书籍十年一更新,但考试范围不会变动过大。
  理科主要是数理应用,文科则是在以往的基础上修改了策论的比例。
  这次谕旨下达的时候,还将附带几份样卷,供各地的考官们来参考。
  考试时不可以使用样卷,必须改掉所有理科卷子上的数字,以及誊抄相关的新结果,事后要封存再交至宫廷,用来再次审查和备份。
  此外,国家会严打作弊之事,一旦查核确认,涉事考生禁考十年,考官则直接贬为庶人。
  虞璁想了半天,知道哪里不对了。
  现在的大明朝,不仅没有配套的官制学院,就连最高学府和政治机构也是紧密相连的。
  在自己没有改革之前,国立大学就是国子监,不但要负责教育这些最高层次的学生,还有各种文件需要编撰入库。
  现在就应该分文理二院,专门用来研读学习。
  那些在工部通过最终测试的,自然可以发至京中或者各地的工程部门——虽然他早就忘了地方的那个机构该叫什么。
  但无论是桥梁房屋,还是工程水利的修筑,都值得被进一步的重视。
  如果学院能够分开,而且建立不同的专业,那么未来至少在研究和创新上面,会有更多的惊喜。
  ——当然,这些都是要钱砸出来的。
  建学院要钱,科研经费要钱,科研场地也要钱。
  如今京城越来越有外扩之势,往来京门的商人也越来越多。
  未来显而易见的便是,这流动人口会不断上涨,城墙必然要新筑一圈。
  哪儿来这么多钱啊。
  如今自己当了皇上,反而才感受到穷鬼的真实心态。
  哪!里!都!缺!钱!
  …3…
  皇上趁着杨一清喝茶休息的功夫,想来想去,把自己最近的这些琢磨都一一说给他听。
  杨一清第一反应就是,这够缺钱的啊。
  如今开放海贸的事情忙得经部海贸司的人快疯了,就连王大人钓鱼那都是偷着出去钓的。
  国子监几个还算聪明的编修都顾不上资历几年,全被划去经部帮忙处理各路的文档。
  看着皇上的意思,起码要在今年开始在南京的船厂造船了。
  ——三年后才能正式启动海贸相关的事情,现在也只能说是略放开些禁制而已。
  皇上想半天,开口道:“黄锦,你再把经部财政司的司长叫来,鹤奴——你去叫赵璜赶紧回来。”
  这个钱的事情,必须好好说道说道。
  他其实心里清楚,等一条鞭法编撰修订完成,再推广至各省之后,财务方面的问题会缓解许多。
  但不管海贸也好,役银也好,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让自己获利。
  出于谨慎,虞璁并不想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赚钱。
  这样子极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让明王朝走下坡路。
  有什么法子——可以赚一笔呢?
  皇上思来想去,忽然一拍脑袋,想到了过年时大臣们朝拜送的礼物。
  这国库里攒着的珊瑚树夜明珠水晶碗,那恐怕是数不胜数吧?
  老百姓自然一般都是没钱的,可是这官宦人家、商贾人家,那可都是有钱的啊。
  在思索之际,赵璜和钱越都已经到了乾清殿里。
  “钱司长,你先去侧殿等会,我跟赵大人有话说。”
  待那司长走后,虞璁想了想,跟赵璜大概介绍了下刚才的情况,开口问道:“这知声堂,如今什么情况?”
  “回禀陛下,如今知声堂十天一开,播报的事情都是经过礼部批准的。”赵璜忙不迭道:“老百姓见不收钱还有消息听,现在每次开之前都排老长的队,基本上坐席从来没有空过。”
  “这样。”虞璁深呼吸了一刻,缓缓开口道:“以后,每半个月开一次拍卖会。”
  如今国库的充盈,那都是在财宝的堆积上。
  可是夜明珠不能拿去当军饷,金杯玉龙也不能救济苍生,不如拿来换成真金白银,拿来建书院兴国家。
  他知道哪怕自己不出掉这些东西,财政司也会想着法子拨出银两来,维持表面的光亮。
  可这些银两,都是农民们的血脂换来的。
  不管怎么说,西域东海一带的贡国、那些藩王还有官宦们,都年年进贡无数值钱又稀奇的宝物。
  这些东西越攒越多,还扔在国库里天天吃灰,还不如悉数拿出来。
  “拍卖会?”赵璜听到这个词也有点懵:“请陛下指教。”
  “半个月一开,起拍三件,从玉石古玩到奇珍异宝,从国库里面挑。”虞璁此刻略有些疲倦,连编故事的兴趣都没有:“杨大人,这由头劳您帮朕找一个,一定要选那种冠冕堂皇到完全挑不出来毛病的。”
  当初寻仙考那么扯淡的由头,都是杨一清跟自己联手想出来的,还假模假样编了个故事,也就哄哄这些没有被马克思好好教育教育的古人。
  杨一清一听到‘由国库出’四个字,直接为之一振。
  皇上——皇上竟无私于此!
  “陛下……”
  “不必劝我。”虞璁懒散道:“那些珊瑚树玉石枕之类的玩意儿,宫里几乎攒了一堆,也不见着能有什么用,不如找个幌子卖去。”
  他接过鹤奴递来的热奶茶,抿了一口后,把拍卖的规矩又讲了一遍,确认赵大人能听得懂。
  “切记,这些东西在运输开库的过程中,绝对不要有任何的错漏,每次你要亲眼盯着——你走不开,就唤徐阶来,绝不能被掉包或者损坏——这样会失信于民。”
  红楼梦也好,金瓶梅也好,但凡是个大户人家——哪怕不是官宦出身,那都会穷讲究个派头。
  从红楼梦里的一道茄子,都能看出来穷凶极恶的奢侈和挥霍。
  如果有皇家的东西可以流出,那定然价格能拍到甚至上万的银两。
  哪怕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