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耽]君为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那太监随口乱咬,可如何是好。
    “是谁?”淳德帝黑着脸问。
    “陈贵妃。”纪酌轻描淡写的直接把人给说了出来,众人有些愕然,淳德帝也是一愣,还以为皇后要绕很大的圈子,铺垫很久的。
    陈贵妃瞪大了眼睛,赶紧出列跪在地上,“皇上,臣妾什么都不知啊。”
    接下来,不待众人反应,凤仪宫的掌事太监,将在春福房间里搜到的鹤顶红和财物摆在众人面前。
    “前些时日陈贵妃掌管六宫的时候,春福曾与鸾仪宫的大太监罗吉接触过,月前春福主动替了往鸾仪宫送东西的小太监。”掌事太监将春福的行迹掌握得一清二楚。
    陈贵妃脸色变得不好起来,却依旧很是镇定,凄然地看了淳德帝一眼,“臣妾这些年来从不曾对皇后有一丝一毫的不敬,皇后娘娘缘何要这般加害于我?如今死无对证,凤仪宫的人说是谁自然就是谁,臣妾百口莫辩……”
    “陈贵妃怎知死无对证了?”冷冷地瞥了一眼哭得梨花带雨的陈氏,纪酌端着杯盏轻啜了一口。
    陈贵妃一愣,她对春福有恩,那小太监发过誓愿为她肝脑涂地,况且春福的家人都在她手里攥着,一旦事发,春福肯定会立时服毒自尽,这些日子也没打听到春福的去向,就想当然的以为他死了,难道说……
    听着背后传来的脚步声,陈贵妃觉得遍体生寒,咬咬牙回头,正对上了春福苍白的脸,吓得险些尖叫出口。
    春福看起来没有受什么刑,只是憔悴得厉害,有气无力地跪着,也不等人问,就竹筒倒豆子地把陈贵妃如何指使他,要他害死皇太孙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每次都是罗公公与我联络,叫我将凤仪宫中的诸事都记下来,小的不识字,就只能等着与罗公公碰面才能说……”
    “看来与鸾仪宫的罗吉脱不了干系,”纪酌看了一眼脸色不好的淳德帝,知道他有些不相信,心中还是袒护陈贵妃的,便不打算给他开口的机会,接着道,“皇上,以臣之见,不如把罗吉交到内侍省去,让沈连来审,也免得冤枉了陈贵妃。”
    淳德帝打从见到陈贵妃跪在地上,脸色就有些不好,他向来是信任陈贵妃的,在他看来这个女人十分温驯,纵然有些心机,但都上不得台面,一眼就能看出来,心中对此事便有些不信,听闻让沈连来办,这才面色缓和了些,“皇后说得有理,此事事关重大,应当交给内侍省。”
    “皇上,臣妾冤枉啊,”陈贵妃听闻此言,脸色大变,“无端端捉了臣妾宫里的掌事太监,这不就是坐实了臣妾加害皇太孙的罪名吗?”
    “究竟是怎么回事,让内侍省去查吧,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陈贵妃暂时禁足鸾仪宫,无诏不得出宫。”淳德帝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甩袖离去。
    沈连刚从青州回来,朝中局势就有了大的变动,赵端走了,陈世昌那老匹夫很是得意,这让沈连十分不满。
    陈世昌为了害太子,把青州弄得一团乱,最后却得他去收拾烂摊子,河道生意因为那些难民作乱,亏进去不少钱。
    “启禀公公,宫中送了个人来,说让内侍省彻查,”小太监前来禀报,“据说是查出来陈贵妃毒害皇太孙,宫里就把鸾仪宫的掌事太监罗吉送来审问了。”
    “哦?”沈连挑眉,转了转眼珠,瘦削的脸上露出了一抹阴桀的笑意,“走,咱们去看看。”
    入了秋,天气开始转凉,但南方依旧闷热。
    楼璟带着自家夫君,捡着有树荫的小道,不急不缓地走走停停,花了五天才到越州。
    “我去越州刺史府等你。”萧承钧在岔口处勒马,向左是去越州首府越城的,向右则是赵家的所在——姑苏。
    赵端如今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生怕沾染上了是非,他一个亲王,自然不会屈尊降贵再去巴结赵家。
    “我天黑之前就去找你。”楼璟在他脸上亲了一口,他就去看赵熹一眼,损他两句,也没什么正经事,耽搁不了多久。
    十六个幽云卫分作两拨,跟着两人左右分开,绝尘而去。
    赵家在姑苏城势力很大,随便一问就能找到赵府所在。
    赵家在越州几代经营,府邸占地极广,建在一个阳坡上,远远地看上去,白墙灰瓦,参差错落,很是壮观。
    楼璟这次也不翻墙了,从正门进去,先行拜祭了刚刚过世不久的赵老太爷。
    “世子一向可好?”赵端见到楼璟,并不十分惊讶,笑着与他寒暄。
    “尚可,尚可。”楼璟客气了两句,就提出要去看看赵熹。
    赵端原想套两句话,问问闽王的近况,还没问出来就被楼璟打断了,也不好再多说,让人带着楼璟去找九少爷。
    “老爷,不好了,九少爷不见了!”先行去知会赵熹的小厮跌跌撞撞地跑过来。
    “不见了?”赵端一愣,好端端的怎么会不见了,“慌什么,不会去别的院子找找。”
    “不,不是……”那小厮磕磕巴巴,的数不清楚,赶紧把手中的一张纸递了上去。
    赵端接过来一看,险些背过气去,信中说,朝堂昏庸,家中混乱,无心做学问,他要去他该去的地方,找他的真学问去。
    赵熹,竟然留书出走了,落款还是昨天!
    “家中混乱,未曾发觉既明走了,让世子见笑了。”赵端气得直吹胡子,还得故作镇定地给楼璟解释。
    楼璟瞥了一眼那书信,闷笑不已,“我知道他在哪里,不如我去把他寻来。”
    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
    度过城外的河,便是青石凿成的石阶,拾级而上,青苔满布的院落十分幽静,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参天大树,青灯古佛,让人的心也跟着宁静下来。
    禅房里,德高望重的禅师正与一年轻人辩经论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若非见识广博,何以从一花中悟得一世界?”赵熹拿着几本摊开的佛经,问面前的光头老和尚。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若心可观天下,一花中自能悟得一世界。”老禅师慢悠悠的说。
    “那悟得一世界,又为了何事?”赵熹不依不饶。
    “修己身,修德行,以成大道。”老禅师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佛既如此说,一切皆是虚妄,又说修己身,修大道,到头来不还是一场空,”赵熹对答如流,满腹疑惑,“困坐于斗室之间,以心观天下,岂不是坐井观天?悲悯众生,却又认为众生虚妄,这根本说不通。”
    禅师被问得一愣一愣,良久才道:“施主对红尘尚有牵挂,自是不能明悟。”
    赵熹皱着眉头,与老禅师对望,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
    楼璟找到他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穿着一身素衣的赵熹,瞪着一双圆圆的眼睛,跟仿若雕像一般的老禅师大眼瞪小眼,怎么看怎么好笑。抬手止住身后众人的脚步,等着看赵熹要做什么。
    良久的静默之后,赵熹忽然开口,“敢问禅师,缘何遁入空门?”
    “世道艰难,妻离子散。”老禅师叹了口气,想起自己过去那些年的艰难,心中悲戚。
    赵熹沉默片刻,忽然站起身,扔下一堆佛经,冲禅师行了一礼,转身就走,留下目瞪口呆的老禅师,半晌回不过神来。
    “你怎么不遁入空门了?”楼璟拽住急匆匆往外走的赵熹,乐不可支。
    “楼璟!你来得正好!”赵熹看见他,顿时眼前一亮,拉着他就往外走,“走走走,我去给你当军师。”
    “你不是要追寻大道吗?”楼璟奇道,这人怎么这么快就悟了?
    “我想明白了,我的大道不是当和尚,而应该当大官,入阁拜相,得封三公三孤。”赵熹挥了挥拳头。
    镜花水月一场空,与高僧辩经一天一夜,赵熹赵既明悟出的,终究还是他最初的道——当大官!
   
    第85章 意外
    
    刚下了山;赵家的一众家仆都在山下等着;见到自家少爷都松了口气,七嘴八舌的要把人劝回去。
    “你们回去吧;告诉几位伯父和父亲;我要寻个僻静之地悟道去,莫来找我了。”赵熹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要把家里的人打发走。
    “九少爷;您可别想不开,”管家老泪纵横;家中突遭变故;九少爷恐怕是一时心中郁郁;“您先回去,跟老爷们说清楚再走不迟啊!”
    几个小厮也跟着着急上火,场面混乱不堪。
    赵熹倒是老神在在地站在楼璟身后,推着他往前走,“快走,一会儿我伯父追来就走不了了。”
    “你还在孝期,能行吗?”楼璟笑着看他。
    “孝在心中,到哪里都是守孝。”赵熹拍了拍自己一身的素衣。
    赵端听闻赵熹要跟着楼璟走,没有众人预料的暴跳如雷,反倒是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道:“由他去吧。”
    管家惊得说不话来,“可是,老爷……”
    “你去给他收拾些盘缠行李,快些送过去吧。”赵端摆了摆手,让管家下去。
    “二哥,您不能这么惯着他。”赵熹的父亲,也就是赵家七老爷,气哼哼的就要走出去把儿子捉回来。
    “我有我的考量。”赵端叹了口气。
    七老爷的脚刚迈出门槛半步,闻言立时缩了回来。这个家里,其实他才是最惯着赵熹的人,这个儿子自小与旁人不同,聪明绝顶,七老爷骄傲的不得了,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如今这般说辞不过是顾及着家族,既然二哥都发话了,他自然乐得由着儿子去。
    “二哥,楼家世子是要跟着闽王的,既明跟着去,怕是……”五老爷有些担忧,京中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陈家已经豁出去了,连赵家也得避其锋芒,这般把赵熹推到闽王的阵营里,他们这番回乡避嫌之举岂不是白费了?
    “赵家这一辈,就指望既明了。”赵端站在正堂门前,看了看偌大的家族宅邸,沉声道。
    官场上往往讲究个出身,这出身,包括家族、恩师、考中进士的年份等等,若做个寻常的官员,看这些也就足够了,但若是想要入阁拜相,甚至得封三公三孤,就要讲究另一个出身——认主。
    赵端是睿宗皇帝一手栽培的臣子,留给淳德帝镇守朝堂的,当年皇嗣凋零,只剩下淳德帝这么一个继承人,也就不存在选择立场的问题,但这一代不同,夺嫡之争暗潮汹涌,想要得到泼天的权势富贵,站对立场最是要紧不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端与萧承钧,始终都是不远不近的互利关系,萧承钧不会完全信他,他也没有从一开始就把注都压在萧承钧身上,如今后悔已经晚了,索性不去争了,这从龙之功,便让赵熹去吧。
    “闽王能成,赵家会比现在更好,成不了,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倒。”赵端捻须一笑。
    楼璟看着赵家送来的包袱和马匹,眯了眯眼,再看赵熹,见他也是一脸惊愕的样子,眼中的冷意这才散去不少。赵家那老狐狸算计的什么且不去理会,只要赵熹不是与他们商量好的就行。
    这一耽搁,眼看着就到了黄昏,两人骑上马就往越城去了。
    越州乃是江南鱼米之乡,比之闽州那偏远之地,繁华了不止一倍。
    夕阳西沉,华灯初上,越城反倒是更加热闹起来。
    小桥流水,在城中纵横交错,酒肆歌坊,亭台楼阁,喧嚣程度不亚于京城,甚至比之天子脚下的皇城,少了几分肃穆,多了肆意与挥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