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苍又嚼了块糖:“不过等到礼崩乐坏,诸侯相继称王,王号已不足以显贵后,帝号便成了更高一等的名号。这时候,便又有人想要称帝了……”
“子瓠的意思是,过去已有人称帝?”
黑夫有些惊讶,这些偏门的历史,他还真不知道。
张苍科普道:“秦昭王时的秦相魏冉乃称帝首倡者。”
原来,当年秦、齐两强并立时,秦相魏冉就采用秦齐并称为“帝”的策略,拉拢齐国连横。他为秦昭王在宜阳建朝见之行宫,让秦王自立为“西帝”,并派使者向齐湣王送去“东帝”之称号,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
“不过这场称帝,草草结束了,齐湣王称帝不过月余,便被苏秦说服,去帝号了,东帝没了,西帝便遭到天下群起攻之,也只能去之。”
“但苏秦虽然看似处处为齐着想,但他的真实目的,是辅佐燕昭王破齐。”
一边说,张苍一边亲自从石室里取了一份帛书出来,黑夫一看,上面写着《遗燕王书》。
“这是从燕国府库得来的,有人说是苏秦写给燕昭王的信,亦有人说是其弟弟苏代所书……”
“这是原件?苏秦的亲笔信?”黑夫有些吃惊。
张苍道:“不得而知,但愿是吧。”
黑夫接过来后,只感觉上面的燕国文字虽然有些难懂,却能隐约感受到当年苏秦为燕死间,在齐、秦、赵、魏、韩、楚之间长袖善舞,合纵连横的惊心动魄!
张苍指着上面的一句话念道:“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
“苏秦欲使秦、赵、燕称帝,一同灭齐。最后虽然五国伐齐达成了,但三国终究没有称帝,据说是秦昭王突然放弃了。”
“这是为何?”
黑夫都快忘记自己来石室找张苍的初衷了,而沉浸在数十年前发生的事里,他甚至有些理解,张苍为什么会沉迷书中了。
秦国的典籍藏在明堂室,但张苍也是那里常客,略一思索,竟直接给黑夫背出了史官所记,秦昭王的原话来……
“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若使秦已并诸侯,纵然不称帝,列国亦将臣于秦,若非如此,纵然韩、魏、楚今朝朝秦,夕则又合纵反秦,得空名何用?”
“王曰,秦灭六国,方可称帝!此百年之愿也,不由孤始,亦不由孤终!虽孤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三世不能则六世,六世不能则十世,终有一日,天下必定于一,统于秦!”
第0321章 人生赢家
“果然,古往今来,图书管理员多有藏龙卧虎之辈!”
张苍的学问,黑夫不佩服不行,古往今来,文科数学,真的是无所不精无所不通。不过其夫子荀子,本就是集百家大成者,难怪能教出这么厉害的学生来。
与张苍一起离开藏室时,黑夫又对他道:“昭王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说得好啊!不过时至今日,大王已一统天下,称帝也是实至名归了。子瓠如此博学,真就不去与诸郎共议帝号?”
张苍却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笑道:“多的是人参与此事,我就不去凑这热闹了,躲在石室内,吃吃糖,看看书,岂不快活。”
他指的“热闹”,自然是今日格外搅扰的御史府,除了吏员幕僚外,以及隔壁的丞相府,今日有七十名儒生博士在这两处商议,正在那争吵不休呢……
稍后,张苍还说,阳武县张家派来了新的庖厨,善做山东菜肴,邀请黑夫一起去用飨。
黑夫却婉拒了他,他倒是很喜欢和张苍交游聊天,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但张苍家里,他却是去过一次后,再也不想去了……
为何?虐啊!
张苍虽然肥虽然宅,但他却也是一个人生赢家。
出身乡豪,衣食无忧,学习又好也就罢了,今年三十四岁的他,虽然无妻,却有十五六个妾,八九个子女!
反观黑夫,至今依然是个单身狗。
黑夫上次受邀去张苍家吃饭时,一进门就被那场面震撼到了,妾室们争奇斗妍,孩子或走或爬,宅院不大,却热闹非凡。
“我跟他,到底谁是穿越者?”黑夫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了深深的怀疑……
这么多年来努力得到的一切,在那一刻似乎索然无味了。
更气人的是,那些妾室里,竟有大半是倒贴张苍的。
原来这年头,张苍这种“身长大,肥白如瓠”的家伙,因为少有罕见,是被称之为“美士”的!虽然他模样并不英俊,但掩不住博学善谈啊,而且说的话又不像老儒一般枯燥,加上举止彬彬有礼,那些关东的县乡姑娘与他攀谈几句,常被撩得春心荡漾……
“秦国的审美还是喜欢我这种肤色古铜,浑身腱子肉的壮士。”
黑夫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但离开军营的集体生活后,职务也松闲下来,他便有些感到寂寞了……
“等议帝号之事了了,是时候去拜访下老领导了。”
黑夫知道,内史府不在渭南,而在渭北咸阳城内。
……
之后数日,议帝号一事继续酝酿发酵,那些秦王从山东征辟来的儒生博士们,在憋闷已久后,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他们出入丞相府、御史府,引经据典,把千百年前的古事翻了出来……
博士们上蹿下跳,议郎也不甘示弱,虽然他们成分杂糅,有山东名法之士,也有关中贵族弟子,或者黑夫这种加塞进来的,却都不愿错过这场参与帝国奠基的机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诸君。”
五大夫王戊还是一副议郎领袖的架势,他总结道:“既然大王是令群臣议帝号,也就是说,新的名号,当为某帝!”
众议郎对这废话纷纷称是,之后王戊又献宝似地谈论起秦昭王称帝的故事,黑夫早就从张苍处听闻了,而且还亲手摸过一些历史文献呢……
但最后,议郎们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嬴姓以少昊为祖,少昊乃白帝,不如称‘白帝’如何?”有个议郎如是说。
另一人却道:“但奉常那边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也,曰女修。既然秦以帝颛顼为祖,颛顼乃帝高阳,还是叫‘高帝’为妥!”
旁侧又一人打断道:“不然不然,若要追根溯源,还是要追溯到黄帝,为何不称‘黄帝’?”
王戊则自作聪明地说道:“我听闻,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便是秦之渊源,何不称‘玄帝’?当年殷商之祖冥,亦曾称之为玄王,既然如此,陛下称玄帝,真是绝妙啊!”
最后大伙又吵成一团,各有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甚至还有人提议称“昊帝”的。
黑夫听着好笑,日天帝么?前世他看小说,还看到过有人建立过“昊朝”的呢。对了,主角还姓赵,那不就是赵日天了么,真是笑死他了。
不理会他们在那各出其策,黑夫只管好自己,在帛书上默默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并将其塞入竹筒里,熟练地封好口子。
这时候王戊诧异地走过来,故意道:“左庶长去了一天藏室,收获颇丰啊,这么快就写下了?不知献上的尊号是什么?”
“昧死斗胆一写,陛下定不会允,岂敢再言?”
不管他们怎么问,黑夫都不说,帛书已封入竹筒,并印上了议郎的印,不经秦王或郎中令允许,已无拆封可能。王戊也只好作罢,并以为黑夫一个乡巴佬,肯定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言。
“别是夺我提议的‘玄帝’用之就行……”他还是有点担心。
不过王戊的小人之心,在郎中令将诸议郎所进尊号献上去后,他们与那七十多名儒生博士在章台门处相遇时,便无影无踪了。
两边相互试探性地询问一番后,议郎们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被这群不要脸的儒生秒成了渣……
“某帝?”
一位来自邹地的年长儒生,听王戊得意洋洋地说了“玄帝”的尊号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博士们虽然也来自不同学派,七十余人,竟能分十来个派系,相互撕逼没有一日消停,但在对上其他群体时,却还是齐心协力的。
于是,这位邹博士和其他博士对视一眼后,便说道:
“吾等奉命在丞相府、御史府商议后,进言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故帝号已不足尊,唯皇可也!”
“皇?”
除了黑夫外,众议郎都目瞪口呆,他们都纠结在“帝”上了,哪能想到这茬呢?
按照儒生们不知从哪里找出来的“典籍”证明,结合当世传说,三皇可是比五帝还要古老的,不过到底三皇是哪三个,说法也不一而足,或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或说是伏羲,神农,黄帝。
虽然议郎为六百石之官,地位俸禄都比博士高,但在拍马屁的技术上,却被博士们完爆了。
这时候,黑夫也瞧见,博士中,有个笑容有些尴尬的年轻人,正是在陈县舜庙被他手下们搜身的鲁儒叔孙通……
“叔孙先生。”黑夫走过去和他打招呼,他还因听到了叔孙通的一番自言自语,算捏着他一点把柄呢。
叔孙通不敢怠慢,与黑夫见礼后,黑夫便出于好奇,问博士们到底献上了何种尊号。
现在众人的帛书已经献上,无从更改了,说也无妨,于是叔孙通对他轻声道:“虽然吾等决意献三皇为尊号,但对于三皇之中谁最尊贵,却因学派不同,而看法不同……”
这很正常,儒家内部分了好多学派,都快打出狗脑子了,除了传统的各家外,因为为不同经典做注不同,又分了好多,例如春秋分三家,诗也分数家,为某一句微言大义的理解区别而不相为谋。
叔孙通道:“于是吾等分为了三派,争议不休,而后,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廷尉选定了泰皇……”
黑夫问他:“那你献了什么?”
叔孙通道:“我当然是随大流了,左庶长还记得在陈县见过的漆雕氏和乐正氏二老么,他们和二十余博士则献了另两个,漆雕氏认为地皇为佳……”
“而乐正氏则进献了他们以为最尊贵的尊号。”
黑夫心里一紧,莫非是……
叔孙通笑道:“天皇!”
……
PS:嘛,当时秦国诸臣议帝号的参与度和心理,应该和大伙儿给黑夫取姓时差不多,想想那场景应该挺好玩的。
第0322章 不谋而合
入夜时分,忙碌了一整天的丞相、御史及诸卿官署纷纷灭了灯火,官吏各归其家,章台街两侧陷入了一片黑暗。
但一墙之隔的章台宫内,秦王政的寝宫却依旧灯火通明,光亮由殿堂上十余架高大如树的青铜灯架发出,从齐地海滨运来的上好鲸油作为燃料,让灯蕊长明不灭。
秦王政一天的工作,尚未完成,随着疆土急剧开辟,他每日需要处理的政务也迅速增长:
新置各郡要委派的守、尉、监人选需要他审批,预计徙往咸阳的六国豪富名单也拟定出来了,需要批准,还有打算近期推行的收天下兵器、隳各地关梁,在齐楚燕推行秦律及秦的度量衡……
秦国所做的不仅是毁灭旧世界的青铜躯壳,也在铸造新秩序的镔铁骨骼,需要构建的东西太多了,简直是千头万绪。
所以秦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