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根的原因。
  但如今却不然,六国灭亡后,其财富丝帛尽入于秦。皇帝的宫室里,满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弃之不甚惜。有皇帝带头,骄傲奢靡之风已在咸阳滋生,官吏家的婢女,也统统穿丝履,配美饰……
  墨者感到痛心,只觉得这已不再是自己认识的,淳朴节俭的秦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夫能反其道而行,变废为宝,将宫室弃如草芥的破布边料重新利用,是程商极其欣赏的,他决定将这里发生的事告知唐夫子、唐铎等秦墨,让所有墨者都来协助黑夫,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黑夫谢过程商的好意,他一点都不沮丧,相比于之前的种种绰号,这算得了什么?
  “破布丞就破布丞吧。”
  他淡淡一笑,抄起切麻布用的长刀,带头走向在池中浸泡许久的麻头、破布。
  “笑骂从汝,但这泽被后世的功业,须我为之!”
  ……
  八月初时,随着原材料备足,造纸工坊正式开工,镐池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也吸引了咸阳城内不少人的目光。
  刚刚从齐国归来的少上造蒙恬,更亲自来到镐池,想看看“少府破布丞”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
  PS:《金布律》曰“大褐一,用枲十八斤,直(值)六十钱;中褐一,用枲十四斤,直(值)卌六钱;小褐一,用枲十一斤,直(值)卅六钱”,则秦时枲(麻)1斤价约为3。3钱。


第0351章 蒙恬
  守门的屯长拿着蒙恬的符节左看右看,没发现问题,便放他进了里面,还喊来一个小吏引路。
  “带这位上吏去见少府丞!”
  蒙恬穿着一身普通的黑衣,既未戴鹖冠,也未佩印绶,只带两个随从便出了门,所以旁人看不出他身份。
  从抵达镐池起,蒙恬已过了三道岗哨,看着围着工坊巡视的持矛兵卒,他摸着胡须,露出了会意的笑。
  “黑夫不愧是军伍出身,这工坊倒是戒备森严。”
  想想也是,若黑夫真能做出他扬言的东西来,便是国之大利,可不能轻易泄露。
  不过,从这扎营列哨的风格来看,有几分王翦将军的风格,看来黑夫在他那儿,学到了不少。
  “还是王翦将军有慧眼啊。”蒙恬叹息。
  反观蒙恬,当年也在李由身边见到过这个古铜色皮肤的南郡小伙,却未辨识出来,这竟是一块藏在石头里的黑玉……
  相比于四年前第一次伐楚,蒙恬沧桑了不少,与始皇帝年纪相仿的他,鬓角已生出一丝华发。
  但比起羞愧悲愤,三十出头就发髻尽白,时常呕血的李信来说,算得了什么?
  那场大败几乎击垮了二人,损兵十万,死七校尉啊,这是自邯郸之围后,秦军从未有过的大败,换了任何一位君主,他们都必死无疑!
  但陛下仁厚,给了二人赎罪的机会,苦守上郡、雁门数年后,蒙恬助王贲灭代,又随其击齐,两次灭国之功,让他和李信都回到了少上造的位置。
  比调到北地郡守边的李信更幸运,蒙恬竟被秦始皇召回了咸阳!这是重新起用他标志,蒙恬从齐地回来时,激动得日夜兼行,直接跑到林光宫觐见……
  秦始皇给蒙恬的职位,是秩比二千石的少府少监,这是个重要的职位,今年和明年要在全天下推行的“一钱币、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都要由少府主持!若能做好了,蒙恬距离九卿,便只有一步之遥!
  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差事,居然是替皇帝来镐池巡视。
  “去替朕看看,那少府破布丞所说的纸,造得如何了?”
  “林光宫中,皇帝一边阅读李斯、赵高、胡毋敬和程邈献上的四篇篆、隶文章,心里还挂念着此事。”
  虽然说好给黑夫三个月时间,但近来弹劾黑夫举止乖张的御史可不少,少府将作丞、内丞等人也大倒苦水,说黑夫将少府给他的数十万钱,大半用来购买破布麻头,实在不知所谓。
  于是便有了蒙恬的镐池之行。
  ……
  工坊是沿镐池而建的,蒙恬进去后,首先看到的,边是池边人工修筑起来的小堤坝,将岸边湖水分成一个个清且浅的小池,这些池沼一半泡着木头、树皮,另一半则浸着麻头、破布、麻杆等。
  数百人集中于岸边,用斧斤将其润胀的麻头破布切碎,又在水中涤荡,又将洗净的碎麻碎布送上牛车,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送往工坊深处。
  蒙恬发现了,整个工坊呈狭长,是沿着镐水而建,中间每隔数百步,就是一道工序,各工序明确分开,不同工匠隶臣负责不同区域。
  “这是少府丞令汝等建的?”蒙恬称奇,他只知道黑夫有校尉之才,却不知他还真的懂匠作。
  小吏笑道:“少府丞只管摇着蒲扇,到处出主意,具体规划,还是靠墨者和工匠,又由章君令人修筑。”
  “原来是位劳心者。”蒙恬了然。
  当他们来到一处散发着淡淡怪异味道的地方时,小吏指着石塘中重又浸泡的碎麻道:“这是在浸灰水。”
  民妇常用或草木灰水为葛麻脱胶,所以蒙恬一点不奇怪。
  小吏又指着前方百余步外,冒起蒸汽炊烟的工坊道:“那是蒸煮的地方,碎麻都得先煮烂才能用。”
  蒙恬一路上都在默默细看,经过热气腾腾的土灶蒸桶,来到满是舂捣声的水碓房,蒸煮后的碎麻在此被水力带动的连击水碓舂捣,经过数百上千次锤捣,成了粘稠的糊状……
  小吏介绍说,这个程度叫做打浆,粘稠的纸浆,被运到后方数十个大石槽中,与清水掺和,一些穿着短褐的人手持表明平滑的方形竹筛,将水中的纸浆轻轻捞起。
  蒙恬停下看了一会,看得出来,他们的手法还不太娴熟,经常要尝试很多次,才能捞得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而其中又快又准的,竟是几个头发斑白的老人……
  “长者亦来服徭?”蒙恬皱起了眉,看向皂隶。
  “上吏误会了。”
  小吏连忙解释道:“这道工序叫捞浆,最为重要,但做得好的工匠也不多,还是少府丞想了个主意,雇了几位在镐池、渭水持竹筐捞鱼为生的老渔父,竟捞得又稳又好!每日十文工钱真是值!”
  蒙恬晒然,一路看过来,原本被咸阳人认为是黑夫发癔症才收上来的破布麻头,竟一板一眼地投入到工序里,他也越发期待起最终的成品来。
  “少府丞等人在何处?”
  工坊很长,蒙恬走了一刻,已经快到尽头,都未见黑夫,也不见章邯。
  “就在前方。”
  小吏指着正前方道:“卜者按照《日书》算过了,今日正好是第一批纸晒好的日子,各位上吏都等在那!”
  蒙恬看到了,走过一个个浸泡纸浆的石塘后,他看到了一片浅黄色的海洋……
  ……
  捞好的纸膜连同竹筛一起集中暴晒,今日是个好天气,蓝天开阔,秋日之阳毫不保留地洒在这片池畔高地上,数百上千面竹筛吸收艳阳的热量,上面的水分慢慢蒸发升腾,只剩下一张薄薄干燥的纸张……
  工匠小心翼翼将暴晒好的麻纸揭下,用方石压一压后,堆叠到一起,送到案几上。
  而章邯、程墨,乃至于张苍等人,此刻都挤在案几旁,黑夫站在最中间,他手持一颗光滑的鹅卵石,给皱涩的纸面砑光,砑光完毕,用手在纸上轻轻一拭,虽然背面依然粗糙,甚至有肉眼可见的麻头、布丝粘附,正面好歹光滑了些。
  “成了……”
  月余辛劳,终于有了成果,黑夫十分高兴,他搓着手,正要在这张麻纸上试写,一个小吏却将一位颔下留着浓须,虎目燕额的高大中年人引到他们面前。
  “少府丞,这是少府来的吏员,说奉少府监之命来巡视。”
  黑夫一瞧,只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见过,章邯已经几步上前,作揖道:“蒙将军!”
  “蒙将军?”黑夫一愣,那小吏更直接吓得拜倒了。
  这世上有几个蒙将军?黑夫立刻反应过来,正是第一次伐楚时,远远见过几眼的蒙恬!
  “诸君免礼。”
  蒙恬朝众人拱手:“恬初任少府少监,奉陛下之命,来镐池巡视。”
  一边说,他也走到案前,拿起轻薄的浅黄色麻纸,捏了捏后,果然同帛布般轻滑,而以破布、麻头制作,想来成本也不高,便称赞道:“善!少府丞,这就是纸么?”
  “正是!”
  黑夫口中作答,心里却计算开了。
  从政治渊源上算,他是李斯父子提携起来的,因为第一次伐楚蒙恬让李由殿后一事,李、蒙不太和睦,按理说,他不该和蒙氏走太近。
  但另一方面,第一次伐楚,他算是蒙恬部下;第二次伐楚,又在蒙武军中;来到咸阳做中郎户令,蒙毅正好是中郎将;如今调到少府,蒙恬竟又当了少府少监……
  “我跟蒙家人当真有缘啊!”
  黑夫暗暗腹诽,觉得自己表现太过冷淡也不合适,当一个正常下属比较妥当。
  于是黑夫一板一眼地说道:“下吏奉陛下之命,在此造纸,如今纸已初成,当以笔墨试之。”
  他抬起双手,献上了一支毛笔。
  “新简必以新笔配之,纸亦然,吾等正欲用少上造在上郡、雁门所制之笔书字,既然将军亲自莅临,下吏敢请少上造题字试之!”


第0352章 推陈出新
  今日,秦始皇难得地放下了繁忙的工作,殿中堆积成小山的两三百斤竹简也撤下案几,挪到一边,裁剪整齐的浅黄色的麻纸取代了它们,整齐摆放在秦始皇御案上。
  皇帝拿起一张幅宽二尺二寸,长一尺的麻纸,果然如黑夫所言,轻盈如帛,但又比帛细密坚韧,因为是精挑细选的,所以看上去纸质匀净,触感平滑,边缘也裁得十分规整。
  再看另一张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篆字的纸,始皇帝看着字迹眼熟,便问道:
  “是蒙恬的字?”
  少府少监蒙恬作揖道:“纸张初制,不知可否书写,诸君不敢贸然献上,便由臣来试笔……”
  毛笔肯定不是蒙恬发明的,数年前,黑夫在安陆县公堂上,看到小吏们人手一支笔时就知道了,此物出现的年代很早,孔夫子已经在“笔则笔,削则削”,到战国更加流行。各地称谓不同,秦地谓之笔,楚地谓之聿,江东谓之不律,燕赵谓之弗……
  不过,这些“毛笔”和后世区别还是很大的,毛笔头的毛被包在笔杆的外边,然后用漆牢固,与后来的毛笔刚好相反。
  前世今生,黑夫都拙于书法,字迹勉强能看而已,加上常年征战,也没想起来改造。
  等他来到咸阳时,才惊奇地发现,一种和后世颇似的新式毛笔,已经在宫廷官署里流行起来,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是谓“苍毫”!
  一问才知道,这笔又被称之为“蒙恬笔”,是蒙恬因伐楚战败被贬到上郡、雁门守边那几年制成的……
  所以蒙恬也只是改造了毛笔,后世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发明。
  由此可见,蒙恬虽以武功闻名,但私底下,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他也不推辞,当场就挥墨写了一份奏疏。
  如此一来,便能证明,纸张的确能够着墨书写了。
  皇帝心中称善,就是这样一张轻若鸿毛,称量之后重不过十铢的薄纸,上面书写的内容,已经赶上一卷两斤重的竹简了……
  秦素来讲究“文书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