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郡乃主要出兵方向,兵卒加民夫,一比一的比例,凑出了15万人,以羌瘣为主将,冯劫为裨将。
代北乃侧翼,蒙恬为裨将,将10万人,王离为都尉,只能指挥1万人。
听闻此言,王离不由露出了些许失望之色。
陇西、北地为边角战场,李信、黑夫各为裨将,李信将4万人,黑夫将3万人。
“臣领命!”
黑夫起身受命,随即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
这个细节却被秦始皇觉察到了,他便问道:“黑夫为何面带喜色?”
黑夫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应道:“臣生怕陛下给我太多人马……”
一直默默细听的公子扶苏面露惊异,秦始皇则感到好笑:“哦?其他将军,都只会嫌分到的兵马太少,难以立功,卿为何喜少惧多?”
黑夫道:“诸将能否,各有等差,有主将之才,有裨将之才,有都尉之才,有千夫、百人、什伍之才。臣自问并非兵学奇才,中人之姿而已,只能在战场上边打边学,相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好歹从屯长做到别部司马,所率兵卒从五十人到三千人。”
“十月时率八千之众出塞,侥幸无失。当时已发觉,我昔日带三千人,尚觉轻松,将万余人,则勉强胜任,数万人,恐有些吃力。如今臣虽经塞外沙场历练,仍不过是能将数万之才,若陛下交太多人马到我手中,恐难以驾驭,坏了国事。”
听闻此言,有多年领兵经验的羌瘣不由赞道:“黑夫有自知之明。”的确,带兵的能耐,是得慢慢锻炼的,从未闻有生而能将数十万人者。
李信也大为动容,叹道:“信昔日若能有北地郡尉的自知之明,也不至于用将数万人的法子,来统帅二十万人,结果丧师失地。”
冯劫颔首,心里却有些不屑。
至于得到都尉之职,却尤嫌不足的王离则有些尴尬。
这是在皇帝面前当面承认自己的不足,公子扶苏,亦不由多看了黑夫两眼,对他的印象略有改观。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道理谁都懂,但能承认自己是驽马的人,却不多。”
曾经在扶苏看来,黑夫此人,和李斯很像。
他们都是荆楚之人,却跻身于秦的朝堂体制,既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提出让父皇高兴的点子,但又有些本事,能对国事建言献策。
但今天,黑夫却又让扶苏发觉了他与李斯的不同之处。
李斯绝不会表现自己的弱点,对过去做楚国小吏的卑微之境闭口不提,对自己服侍吕不韦的那段旧事也忌讳莫深。
而黑夫则不然,他纵然身居高位,也没有忙着更名改姓,依然用着黔首时的“黑夫”之名,至今连氏都没有。就好像他不以自己的卑微出身为耻,反以为荣一般,而对自己的局限,也不羞于承认。
“难怪父皇如此喜欢他,或是因为黑夫为人做事,能让人感到一些赤诚吧……”
扶苏看向秦始皇,而此刻,秦始皇却因为黑夫这一席话,做出了一个决定。
“诸军各有监军,使廷尉李斯监上郡军,少府丞章邯监代北军,中郎将蒙毅监陇西军……”
他看向了儿子:“公子扶苏,监北地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得好啊!公子文质,使为监军,随北地攻匈奴,见一见征战之苦,也学一学黑夫郡尉的自砺之才!”
第0428章 先知稼穑之艰难
“皇帝这是想将我放到炉火上烤?”
这场对匈奴作战的军议完毕后,隐约能感受到其他将领看自己时略显怪异的目光,中车府令赵高那略带忧虑的眼神,黑夫心里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玩脱了!”
本来想说几句赤诚的话,在秦始皇和公子扶苏心里加点分,示拙与求田的效果差不多。谁料表现太过,竟被秦始皇顺水推舟,安排得明明白白。
监军,要么是君之宠臣,监陇西军蒙毅便属于这种,要么是国之所尊,监上郡军的廷尉李斯如是焉,也有章邯这类实干派,顺便管管铺桥修路。
安排公子做监军,也不是没有,但黑夫一点也不想要公子扶苏去北地郡做监军!
因为他不愿被早早卷进夺嫡之争的深水里,宁可在岸上默不作声地先旁观一阵。
但事与愿违,皇帝命令已下,不得不从。
帝王之心,真是难以预料,黑夫甚至都不知道,皇帝这么做,到底是真心想要培养扶苏,还是故意要让自己多承受些压力。
黑夫最近已经有些锋芒太盛,被妻子劝说要低调些,不然休说同僚将领,连朝堂大佬也要忌惮他了。谁知道,眼下又被安排了公子扶苏,未来帝国最可能的继承者做监军……
这不是故意要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么!
黑夫可以预见,这场战争里,无数目光都会投向北地,盯着他和扶苏的一举一动。事后不论怎样,黑夫身上,都会被打上“扶苏”的标签,很难甩脱。
共事,有时候也是一种政治印记。
事到如今黑夫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幸好皇帝只让扶苏做我的监军,而不是主将、副将……”
黑夫想起了自己读过《左传》里的一个故事。
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进攻东山皋落氏,大臣里克进谏说:“大子,是奉事宗庙祭祀、社稷大祭和早晚照看国君饮食的人,所以叫做冢子。国君外出就守护国家,如果有别人守护就跟随国君。跟随在外叫做抚军,守护在内叫做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
总之,国君的大儿子不能带领军队,且出征在外,容易发生不测。一旦某位公子被主君安排领军为将,出征在外,基本就意味着,他与君位无缘了。
监军倒还好,属于公子可以担当的“抚军”,只是临时差遣,且监军不干涉军务,只管监督,避免了争吵和请示的尴尬。
“如今为时尚早,未来已经改变,一切都是未知,眼下只能见招拆招了。再说了,也并非全是坏事,与扶苏相处,能观其言察其形,搞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位公子……”
打定主意后,到了是夜,黑夫正欲拎着瓶酒,去找同僚将领里,唯一能算朋友的李信聊聊,却不料,谒者也来告知,皇帝召他谒见……
黑夫连忙跟着谒者前往,入内后,秦始皇还是老样子,看着永远读不完的奏疏,只是从过去沉重的竹简,变成了轻盈的纸片——皇帝允许地方上纸简并用,但上书给朝廷的文书,一定要用纸!至于不用纸的,你是存心想累坏皇帝陛下么?
这也是地方上推行纸张最大的动力。
本以为,秦始皇会聊聊让公子扶苏去北地军监军一事,岂料一照面,他就问了黑夫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
秦始皇抬起眼,点着奏疏里的一句话皱眉道:
“各郡均献上所织毛衣。陇西毛衣曰‘织皮’,上郡、代北毛衣曰‘毡衣’。然北地郡乌氏所献毛衣,却叫‘恒源祥’,乌氏倮说是你取的名,此何意也?”
……
黑夫决定,以后再也不胡乱玩梗自娱了。
但现如今,他只能开始当场编造起这三个字的意义来,好容易才搪塞过去。
“恒者,久也;源者,泉本也;祥者,福也,从示羊聲。此三字相合,寓意毛衣洁净无味如活水之源,能够恒久穿着而不烂,且衣者有福也……”
黑夫也是佩服自己,一通鬼扯,听上去还似有几分道理!
虽然秦始皇将信将疑,但只当是黑夫出身卑贱,虽然后天勤奋学习,但常出一些上层人士理解不了的俚语歪句,也不以为怪。便顺着此事,说起各郡筹备的战争物资来。
和过去不同,此番在北方作战,毛衣成了新的战略储备,乌氏倮形容说,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必须食肉而饮酪,并披上鸟兽的厚皮毛,方能御寒。中国之人在春夏去还行,若在当地越冬,不能适应其水土,恐怕会十死三四……
虽然预定的开战日期是春末夏初,但此战要进攻的地域广阔,若不能一鼓作气结束战争,可能会拖到明年,纵然占领了北假、河南,也要留大量兵卒戍守,他们的过冬问题,不能不加以考虑。
皮裘太贵,于是,毛衣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如今,非但是陇西郡,其余几个边郡都引入了羌羊,利用少府研制的技术,开始饲养剪毛织布,去年,陇西产3000件,北地产1000件,上郡、代北各500件。
产量比前年翻了两倍,但秦始皇仍觉得太慢了,于是各郡都在拼命想办法,提高产量。
陇西郡仗着与羌羊的原产地湟中最近,或抢或买,不断扩大规模,甚至还向羌人收购羊毛。
北地自不必说,乌氏倮在黑夫的建议下,开始将毛纺视为日后自家的支柱产业,大肆购买羌羊入郡。黑夫的夫人叶氏则建议将广大妇女发动起来,戎人养羊,夏女织布,形成一个华戎互利的循环。
上郡、代北三郡起步晚,距离产地也远,于是就在羊的品种上打起了主意。在蒙恬的奏疏中,说一个从楚地移民到雁门郡的牧羊大户班壹,带着他手下的数十牧童,试图让羊毛纤细的羌羊和当地羊毛粗糙的绵羊杂交,希望能生出适合剪毛织布的品种来……
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秦始皇的要求:明年各郡的毛衣产量,还要再翻一番!即便如此,北征的十五万兵卒里,能穿上毛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民夫就更别提了……
除了御寒的冬衣,还有粮食,秦始皇已让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筹备军粮,等到明年开春,约莫能筹集三十万人食用一年的分量:五百万石!
“陇西郡军粮可当地自行筹备,代北军粮从太原、河东征集,北地、上郡则由关中供应。”
在关中附近作战的好处便显现出来了,等到春末夏初,交给北地郡的一万五千民夫,就会从丰饶的关中,从郑国渠等粮仓,押解军粮、刑徒,一路跋涉去北地郡报到。他们由县尉、游徼、亭长带领,就像许多年前,黑夫带着安陆的小兄弟们踏上征途一样……
碛里征人三十万,翌年归来又几何?
黑夫也不知道自己提前推动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好是坏。
“只希望这一战,能一举平定北疆,让秦人在河南北假深深扎下根,打造出一个塞上中原吧……”
这时候,只听秦始皇忽然说起了另一事。
“朕尝闻,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然公子王孙,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
“军旅之事亦然,若只听闻千里之外的捷报,未尝与大军共同出征,闻金鼓震天,视狼烟滚滚,岂能知兵事之艰难,而明北逐匈奴之必要?”
“这些事情,都是扶苏需要知道的。”
黑夫立刻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这次皇帝召见的戏肉,来了!
第0429章 父亲
秦始皇听说,黑夫的第一个孩子就要诞生了。
只有当你拥有第一个孩子后,才能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也赋予新生儿别样的期望。
扶苏对于秦始皇的意义还不止如此,二十多年前,恰逢彗星来的那一夜,狂风大作的咸阳宫中,响起了一阵婴孩的哇哇啼哭。当秦始皇在傅姆宫人的恭喜声中,接过自己的长子,将其轻轻抱在厚实的臂膀中时,看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