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将那些肉公开售卖,皮革交给工坊,将其硝制刮摩。这些皮革大多数被切割成甲片,再编缀成甲衣,源源不断地送往武库储存,待到战时装备在县卒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制作车、船的攻木之所;冶铸农具、兵器的攻金之庐;以及制造各类大小陶器、量器的搏埴之工……
在这些官营作坊里干活的人,除了一般的工匠籍贯外,还有不少工隶臣、工隶妾,多是犯罪被罚为奴隶,分配到工坊里干些挖矿、刮皮的苦活脏活。
腊月初一这天平旦刚过,安陆县城还笼罩在浓浓的白雾中,工师适便已经起床,先去巡视了工坊,看看那些匠人、隶臣是否准时动工了。
容不得他不上心,因为前几天,郡上新下达了来自咸阳的命书,要求南郡各县今年增加甲衣、盾牌、兵器的制作,比往年产量翻了整整两倍!
工师署的人纷纷猜测,在边县制造如此多的甲兵,大王恐怕是要对楚国用兵了吧,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事关军备,工师适犯起了愁,产量他可以保证,可关键在于甲胄的质量、兵器的大小,要达标实在有些困难。
去年南郡派人来检查时,他就因为工坊制作的兵器不符合标准大小,被罚了二甲,八千多钱就这么没了。今年郡上的要求更加严苛,工师适不得不催促各工坊加班加点。
所以工师适在巡视时,便苦口婆心地对众工匠说道:“律令有言,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必等也!汝等治器,尤其是兵器、容器,务必大小相等。每件器物上都有制作工匠之名,再有不用心,让郡上查出大小不合者,本工师一定追查到底,严惩不怠!”
最让工师适上火的,就是这项规定了,秦国的工匠,必须根据咸阳划定的固定标准来铸造器物。
比如说当地用来量米的陶升,你得按照咸阳那个传了百余年的“商鞅方升”为模板制造,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当南郡来的官吏检查时,安陆的方升,其误差,上下不得超过5%,否则就是违规。
兵器更是如此,做弩机时,要做到安陆县和竟陵县不同工匠制作的不同悬刀大小一致,都可以安到江陵县制作的弩身上……
工师适不知道,后世有人将这种严苛到极致的工艺叫做“标准化生产”,他只知道,若是连续三年都有不合格的甲兵出现,他这个工师就做到头了。或许爵位都要被削,继续干家族的老本行,磨刮皮子去……
所以,当工师适回到官署所在的院子里,尚未脱下厚重的冬衣,就听到外面有人来献“舂谷神器”时,他是很不耐烦的。
“又有乡下匠人来献宝?”
秦国奖惩严明,所以那些乡下的小工匠,常希望献上的东西能得到奖赏,比如免除一次更役,亦或是赏钱数百。不过穷乡僻壤的人,往往稍微得了一样东西就当做宝贝,其实平平无奇,工师适已经见多了,怎么可能每个人送来的,都是“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在南郡流传甚广,那是发生在几百年前楚国的事情,楚国人卞和两次献璧,都被认为是假的,遭到刖刑,两只脚都没了。到了第三次才被接纳,由此才有了天下至宝和氏璧……
但秦国不是楚王,只要来献器物的人没有做超越自己本职的事,不论好坏,都得接下。然后再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们,这东西没用,得不到什么赏赐,汝等哪凉快哪呆着去……
所以,工师适纵然不想见,但还是让人将那两名来自云梦乡的献宝人带了上来,无非是浪费半刻时间。
不多时,便有二人扛着一件器物进到工师官署的院子里来,惹得院子里的众吏员瞩目。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七尺半的青年,头顶褐帻,穿着皂色麻布衣裳,显然是个公士。后面的人则身高八尺,看他打扮,大概是个士伍或者工匠。
来到跟前后,将手里的东西一放,那公士娴熟地朝工师适下拜行礼:“云梦乡夕阳里公士黑夫、匠人橼,见过工师!”
一旁的橼也学着样子,笨手笨脚地下拜。
“黑夫?”
工师适对这个名似曾相识,旁边的文吏则告诉他,这就是十月份时因为力擒三盗而出名的猛士。
“好壮士!”
时人重勇士,工师适少不了也要称赞一句,对他们二人的态度也好了一点,便让他们进屋,在检查完二人的验、传后,开始耐下性子,听黑夫介绍起他们带到县城的那器物来……
“小人敢言于工师,此物名为踏碓,乃是我姊丈偶然做出的……”
听完介绍之后,工师适不由生疑,从古至今,舂米都是靠着一双手,而面前这二人却说,可以用脚踏木杆的方式来舂,还更快捷省力?
“此物当真能让舂米事半功倍?”
“工师请看,这是我替姊丈做的记录。”
黑夫掏出了一块木牍递过来,工师一瞧,却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这半个多月来,每日用踏碓舂米的记录。每一次,黑夫都看着日头,舂半个时辰左右,而舂得的谷子,从5斗到7斗不等,有一次甚至舂得了8斗!
县工师越看越惊讶,一来是惊讶黑夫记载得如此缜密,仿佛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内。二是在怀疑,这踏碓,当真能半个时辰舂这么多谷子?
秦国官吏注重实效,县工师也没有多废口舌询问,一声令下,两名小吏就带着几个工隶臣上来。
“抬到县仓去!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他的工师官署比不了县丞、县尉专属的气派官衙,仅有一个小院,几间屋子办公,院子后面就是县仓。
县仓处不仅有现成的石臼,堆积如山的粟、稻,还有近百名服“舂”刑罚的隶妾官奴,负责舂谷。
黑夫又站出来提建议了:“工师,最好让两个身高、气力差不多的隶妾同时用踏碓、杵臼舂谷,这样差别明显些。”
“有道理。”
工师适点了点头,采纳了他的意见,又说道:“汝二人也一同去县仓,教那些隶妾如何使用,一切自有分晓。”
黑夫面露难色:“还未告之工师,黑夫此次只是陪同姊丈来的,我还有急事,得先走一步……”
“放肆!”工师适有些不快:“既然来此献上器物,自当等到结果出来,你能有何事如此急切?难不成,是急着去做吏?”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是十二月的朔日,正是开始选拔各级官吏的日子。
巧了,黑夫还真是急着去面试做官。
黑夫无奈地点了点头,指着墙那边道:“工师,我不走远的,就在隔壁官署。”
工师适愣了:“隔壁的院子,乃是本县主吏掾治事之所,你莫不是真的要……”
黑夫笑道:“然也,我被县里征召,奉命受主吏掾考核,看是否能胜任湖阳亭长一职,考核就在今日,还望工师体谅。莫时将至,我当真要先走一步了!”
……
PS:“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秦律十八种·置吏律》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秦律十八种·工律》,恩这就是网上秦朝“标准化生产”的文字依据了,至于到底算不算,读者们自行判断哟。
第0057章 赤帻
俗言道,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在秦国,关中咸阳专门设置了“治粟内史”,来管理全国仓禀粮食,据说咸阳仓积粮十万石、栎阳仓积粮二万石。
而地方的县,也都设立了粮仓,由“仓啬夫”管理,和工师一样,仓啬夫秩两百石,相当于后世的县粮食局局长。
安陆县仓位于官寺区,这些圆形的储粮土仓被墙垣紧紧保护着,内外还安排了县卒巡逻,没有县令、县丞尺牍黑字的手续批准,谁也休想从这里偷拿半粒粮食!
此处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存储刍稿的刍仓、存储谷子的谷仓,还有存储去壳大米、小米的米仓。
谷仓和米仓之间,是一间长长的屋子,没有墙壁,只是顶上支着瓦棚,棚下摆着一排排石臼,旁边摆着木杵。
每一日,仓啬夫都会派仓佐吏从谷仓里取出秋后新收上来的谷子数百石,运入长屋内,让里面服刑的隶妾将其舂成糙米、精米,然后运到米仓储存。
春夏秋冬,不论寒暑,这些可怜的女刑徒都要不断举着重杵舂谷,县中官吏的食俸、前线兵卒的口粮,都是她们日复一日地舂出来的。
若不能完成工作,便不得休息,不少人干了几年,胳膊都快废掉了。难怪“舂”可以和男性服的“城旦”一样,成为最令人谈之色变的徒刑。
腊月初一这一天,众隶妾依旧一大早就在仓佐吏的斥骂下,开始了舂米的工作。作为刑徒,穿的又单薄,舂的好米自己也吃不上,她们自然谈不上什么工作积极性,只是麻木地将木杵举起、放下,举起,再放下,效率很低。好在现在是冬天,律令格外开恩,她们每日只需要做夏天时三分之二的活。
但即便如此,也得每天舂完2石谷子,得三四个时辰,最惨的是被分配舂精米的隶妾,要从早干到晚方能完工。
就在上百名隶妾一言不发,形同行尸走肉般干着活计时,一名仓佐吏却突然到来,点了两个身形差不多的成年隶妾,让她们出来。
这两名蓬头垢面的隶妾忐忑不安地出列,跟随仓佐出了棚屋,来到外面的空地上,一看可了不得了,仓啬夫、县工师两位县里的有秩长吏都在这!
隶妾们连忙下拜顿首,一个在猜测自己是不是又犯事了,面露忧虑,另一个则猜测是不是有家人来赎买自己了,喜上眉梢……
结果,她们只是被安排了新的工作,还是舂谷。
但不一样的是,仓佐和一旁的县工师等人要求两名隶妾,一人用普通的杵臼,一人则用摆在地上的器械“踏碓”。
二女无奈,只得奉命干起活来,一个高举木杵,一个不断利用身体的重量踩得踏碓的木杆一上一下……
半个时辰后,工师适喊了停,而后迫不及待地走到装米的木斗边,亲自查看二女舂了多少谷子。
“杵臼舂了3斗,踏碓舂了……5斗!”
他惊喜地抬起头,又质问两名隶妾,果然,用杵臼的那个和往常一样劳累,用踏碓的那个本也想说累,好多歇会,被官吏们凶神恶煞地一吓,才实话实说,其实并不劳累,还可以再舂。
黑夫的姊丈橼看着眼前这一幕,总算松了口气,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工匠,过去在里中,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来巡视的乡中斗食吏。如今却得站在两名百石吏面前,没了黑夫在旁,他别提说话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不过,工师适是谨慎的,在和仓啬夫商量一番后,二人决定,再挑一对隶妾出来试试。
于是橼的心再度提了起来,死死盯着舂米的人,生怕那个用踏碓的隶妾偷懒,导致舂出的米数量少了。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新的结果已出,这一次,用杵臼的还是只舂了3斗半,踏碓则舂了5斗5升!
县工师心中再无疑虑,顿时大喜。
“使用生疏尚且舂了这么多,若能熟练,和那黑夫记录的一样,半个时辰舂6、7斗不成问题!”
县工师越看这踏碓越是喜欢,此物构造简单,材料随地都是,造价肯定便宜。至于使用,更是方便,一学就会,半大的小孩也能坐在上面舂米。
“此物极合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