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福涌觳椒ィ獬÷ぴ墩鞯闹盏憧
  朝鲜的路,比辽东更烂,人烟更加稀少,等扶苏他们在朝鲜向导带领下抵达紧邻朝鲜的沧海城,已是九月初……
  朝鲜除了公族箕氏和贵族乃殷商遗民,其民众,多为濊陌族类,所以朝鲜周边,亦多有濊陌建立的城邦、聚落,星罗棋布。
  而沧海城,显然是出名的一个,因为海对岸就是齐地,过去数十年,乘着西南季风而来的六国人士不在少数,他们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使得沧海君成了最文明的濊陌城邦。
  眼看扶苏大军抵达沧海城所在的沁岛(江华岛),一场秦始皇帝派长子惩戒谋刺者的大戏就要开演。
  按照剧本,跋涉千里的秦军将士与心怀六国,宁可跑到天涯海角也不愿降秦的仁人志士就要大战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可结果却出人意料,先行抵达的胶东舟师发现,休要说沧海城,方圆数百里的“沁岛”,连个渔夫的影子都找不到。
  远征军耽搁太久,沧海城方面早早得知了秦军来伐的消息,已经连人带牲口,跑得没影了,扶苏他们扑了一场空,只占领了一座空城,和收光了粮食的岛屿……
  数日前,黑夫得知这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便是:
  “沧海君不傻啊……”
  换了是黑夫,也肯定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濊陌人虽然是东北、半岛诸土著里,唯一从事农耕的,但也有很重的渔猎传统,又不是秦吏,非得守一城一池之地,放弃城邑逃跑,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一个先前未曾想过的难题,一下子摆在扶苏面前:沧海君是带着人遁逃了,可远征的秦军又该怎么办?
  是追?是守?是撤?
  黑夫此番明知前线没仗打,依然硬着头皮渡海,就是为了帮扶苏解决这个问题。
  “郡君,沁岛到了!”
  有数艘艨艟在外海等候迎接,领头的正是尉阳,欢快地登上船来,向黑夫和徐福行礼,黑夫发现他在海上跑了几个月,已经晒得和自己一般黑了,这下,二人更像亲叔侄……
  尉阳开始指指点点,给黑夫讲述关于这座岛的事情,他说,自己按照徐福教授的牵星术,测得此岛的纬度,与芝罘岛几乎一模一样!
  黑夫观之,发现此地气候、景致也与胶北没多大区别,只是比起人烟日渐繁华的烟台,江华岛上许多地方空无一人。
  不多时,他们开始进入狭窄的水道,尉阳介绍到:“此岛与陆地相距不过二里,因距离狭窄,被当地人称为盐河,别看它窄,水文极其复杂,潮水落差大,多暗礁,大军渡过时,没少费工夫。”
  以黑夫多年来领兵打仗的经验看来,此岛的确是易守难攻的天险,只可惜,一旦没有制海权,天险就成了坦途,这也是沧海君弃岛而逃的原因吧。
  他们在狭窄的水道里绕了几个时辰,小心翼翼地绕开礁石,绕到了岛屿的另一侧,那所谓的“沧海城”就坐落于此。
  看到那简陋低矮的“城”,黑夫哑然失笑:
  “我算是知道,沧海君为了要弃此城邑了。”
  原来,那所谓的城,不过如中原一座小乡邑,高不过丈余,下面是石头所垒,上层则糊了泥巴,正规军轻易便能破开!
  稍后,一行人便与满船白菜萝卜军大衣一起,在临时搭建的港口下了船。
  公子扶苏亲自来接,黑夫远远看到身材修长挺拔的扶苏带人过来,便迎了上去,拱手道:“扶苏将军!”
  扶苏一愣,也回礼道:“尉监军!”
  这称谓,还真有点不习惯。
  黑夫未免有些感慨,数年前,他为将,扶苏为监,现如今,却身份易换。
  黑夫听说了,这半年来,扶苏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他脸庞更加瘦削,胡须也不再修理整齐,而是随意地生长着,倒是有几分军将的气质了。
  但那忧郁的眼神,却一如当初,只是少了些许悲天悯人,多了点饱经风霜……
  说实话,从扶苏平定营啸后的表现来看,他已经表现得很不错,至少将大军全须全尾地带到目的地。
  等二人到了营帐内就坐后,扶苏说起他已派人去周边百里内搜索敌情,却一无所获时,露出了一丝颓然的神情,苦笑道:
  “对尉君,扶苏也不说客套之言,只是有一疑惑,迟迟未解。昔日在北地郡,扶苏质疑北伐匈奴可有必要,尉君对扶苏说,胡者,中夏之大患也,陛下正是思量于此,才决定一举消灭匈奴,防患于未然,并非是纯粹为了开边耀功,所以北征耗费再大,也是值得的。”
  他摊手道:“可现如今,大军以惩戒谋逆之名,万余人走了四千里征途,一路上光是死伤损耗,便有数千。更耗费钱粮无数,使辽东、胶东两郡百姓不宁。可到头来,却是扑一场空。扶苏的确无能,让三军受累,又使敌寇遁逃。事到如今,我也已看不明白,这场仗,究竟为了什么?”
  虽然变了许多,但扶苏仍是扶苏,他的疑惑,也是这个帝国的疑惑,他的迷茫,也是这个帝国万千子民的迷茫。儿戏的开端,他这手足无措的主将,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如果这算结局的话……
  “当然是为了,大秦多了一位果敢勇毅的好公子,还有这……”
  黑夫却答非所问,指着沁岛以东的广袤陆地,仿佛要将它们握在掌中:
  “三千里江山!”


第0604章 海东
  或许是靠海的缘故,九月底晚秋之际,沧海城已经冷得好似冬天,穿着夏装远征的士卒,早已冻得直哆嗦。好在这次与黑夫同船送到前线的,还有数千件羊毛衣,北地、陇西的细羊毛,送到咸阳织成厚实衣裳,又马不停蹄地送到胶东,一件件发到关中兵手上,穿上以后,寒意顿消。
  军官们甚至还有特制的狗皮帽子,帽身有两个护耳,天气寒冷时可以拉下护耳紧贴脸部,眼下还不太寒冷,可以系到帽顶——此物随着“发明”它的黑夫,从北地流行到了胶东,又漂洋过海来到半岛,一众将吏戴上后,还真有点像野战军战士了。
  这一次,他们亦是将中原的旗帜,插到了三八线之南的地方……
  将士们忙着领取羊毛衣狗皮帽之际,大帐之内,黑夫亦与扶苏沟通了意见。
  “陛下的诏令是,入冬前灭沧海君,如今沧海君与其部众遁走,这一战,可算不上结束。”
  黑夫在提醒扶苏,按照秦始皇的性格,在砍下沧海君人头前,这场仗绝不会就此罢休。
  “大军已无力再去寻敌交战。”
  扶苏说的是实情,眼看凛冬将至,这时候去未知的广袤地域追索敌人,无疑是送死——要么死在伏击之下,要么死于疲惫饥寒。
  此外,这沧海城,也已是补给线的尽头,随着西南季风停止,大规模的辎重运送,得等到明年五六月了,留守当地,无疑是不可能的。
  既然一场仗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只能打持久战了,但扶苏对这场战争的未来有些悲观,作为对这片土地一无所知的外来者,他们已失了地利。敌人狡猾,绝不正面迎战,想逮住他们的尾巴,谈何容易。
  “就算要再战,恐怕得先撤回辽东休整……”
  相比于扶苏考虑士气、兵卒,黑夫的态度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既然好不容易来了,那就不能轻易退走!
  “公子请看,此乃在胶东绘制的海东地图。”
  海东,这是对半岛的称谓,这幅号称是“徐福所绘”的海东地图被摆在案几上。从上面可以看出,唯一的文明国度,箕氏朝鲜,只是个方圆数百里的小邦,人口十余万人,不过占了这“三千里江山”的一角,相当于后世平壤周边。
  朝鲜之东有“东濊”,那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濊人亦是箕氏朝鲜的主要人口。
  朝鲜南方则有“三韩”的部族,身材矮小,言语与濊人大为不同,秦军近来接触到了其中的“马韩”。
  这件事,黑夫已经听说了,数月前,胶东派遣三艘船渡海时,一艘三百斛的小船被风浪卷走,桅杆折断,舵也失灵,只能靠手划。他们在西风推动下,漂到了马韩的海岸附近,不幸触礁,船壳破了个大洞,海水不断涌入。
  船员只能划着小船逃离,周围鲨鱼闻到血腥味蜂拥而至,被船员用仅剩的武器击退,好在触礁点距离陆地不远,最后他们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海岸登陆。
  凭着那个与尉阳交好的百将一手“牵星术”测定的纬度值,他们大体确定了自己所处的方位。靠着捕鱼、掏鸟蛋、狩猎,生还的数十人熬过了最艰难的半个月,一直向北走,终于见到了炊烟。
  他们造访了马韩人的一个小部落。
  马韩人虽然原始蒙昧,以渔猎为生,最好生食章鱼足,又将兽肉放在烧得滚烫的石头上炙烤,看上去十分野蛮。但骨子里,却也性情温顺,欺软怕硬,马韩人没攻击秦人,只是对船员们的衣服、武器很感兴趣。
  双方连比带划后,船员们用衣裳交换了一些食物、兽皮,在马韩人的指点下,从陆路北返。因为没有地图,众人没少走冤枉路,甚至在一座大山里绕了半个月才出来,那模样,像极了野人。
  中途,还遇到了从沧海城向南迁徙的队伍,船员们只能屏息避让,捉到了掉队的人,竟是十多年前从齐地逃过来的士人,语言相通。
  这是船员们数月来第一次听到夏言,不成想却是敌人,真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一问才知道,秦朝大军已逼近沧海城,距离此地不远了……
  活下来的四十多人,最后七绕八绕,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在海岸附近巡逻的舟师。发现他们时,一个个瘦骨嶙峋,在海边拼命挥臂,甚至有七尺男儿当场哭了出来。
  事后想想,这群人四个月里经历的种种故事,都可以编个海外探险记了……
  也多亏了船员们提供的信息,黑夫他们才得以在地图南部标上了“马韩”二字。
  “沧海君奔于东濊、马韩之间,但并未走太远。”
  指着江华岛东边的地域,黑夫知道,这就是后世的汉江流域,名叫“汉城”,后来改为首尔的地方……
  大体范围能确定,可具体在哪,就无人可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秦军扑空后匆匆撤离,沧海君便能卷土重来。
  “届时,他可以在海东大肆宣扬,不费一兵一卒击退秦师,必然声望大躁,加上六国人士相助,我唯恐,沧海君以后要称霸东濊、三韩了……”
  非但未能扑灭“谋逆”,反而让他们进一步坐大,早早在半岛上创造一个与中原敌对的新政权,那真是罪莫大焉了,黑夫可不想当历史的罪人。
  “监军之意是,大军就要在此岛驻留?”
  扶苏皱眉,虽然物资还算充足,但没有人比扶苏更清楚这支军队的状态:强弩之末不能穿缟!将士们的体力、精力、士气,都已在过去半年的远足中耗尽。
  满番汗的营啸就警告,即便是热心功爵的关中士卒,听闻仗打不起来时,甚至都暗暗松了口气,开始乐观地考虑回家的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秦军的士气,早就枯竭了。
  若现在告诉他们,要在此地过冬,一直到灭沧海君后才能回家,第二次营啸,只是时间问题……
  黑夫却摇头:“此地虽易守难攻,奈何孤悬海外,大军驻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能久持。”
  再者,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