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地的商贾好种养家奴,但都把奴隶看成最不值钱的东西,不如牛马,时常虐待,随意贱卖送人,如弃草芥。
  但这刀间却不同,他把这些奴隶看作宝贝,到处购买精明强干的奴隶,并不直接加以役使,去干粗活重活,而是教授他们技能:年轻貌美的女奴教以房中术,赠送给地方官员,搞好关系。强壮的男奴训练成武士,用来保护他的贸易。聪慧的隶臣则让他们学识字、算数,为他经营产业,获取利润。
  就这样,刀间靠着隶臣妾,成了胶东首屈一指的大富。他待奴隶不薄,生活过得比普通的平民还好,以至他们“宁爵毋刀”,意思便是,宁可不改变奴隶身份,不要平民享有的自由,也不愿离开刀间……
  虽然刀间乃胶东巨贾,但却被其余商贾轻视,更为人诟病的是,在算缗令公布之后,富豪皆争匿财,打算联合抵制此策时,刀间却叛变了,他跑到即墨,自愿捐出家财的三分之一,充作军费。
  自那之后,刀间便成了胶东郡守府的常客,去往海东的新航路开辟后,黑夫更几乎每月都要召见他,庞氏等齐贾都觉得,刀间八成是在帮官府筹划,如何宰割他们……
  管宴也就这些年被宰割得太狠,抱怨几句,虽然背地里没少骂刀间,此刻看到他本人,还有其身后跟着的两名秦吏,却立刻就怂了,拱手道:“刀君,你没少与我打交道,我这人虽然口不择言,但觉无中伤郡守之意。”
  “管君乃管夷吾之后,又是琅琊商贾之首,亦是我的前辈,我自然知晓你的为人,不过……”
  刀间笑道:“不过,隔墙有耳,这些话,还是少说为妙!二三子,郡守此番召诸位来此,是有一件大好事要宣布!眼下郡君将至,还是快快随我去拜见吧!”
  “大好事?”众人面面相觑。
  刀间一副黑夫代理人自居的模样,做了个请的姿势,邀众人入堂。
  ……
  商贾们政治地位低下,虽然堂内摆着案几,却官员不发话,无人敢坐。
  上位者总是后到,过了一会,黑夫才姗姗来迟,他面容和蔼,让众人不要拘束,都坐下,但随即却说了句诛心的话。
  “二三子方才对朝廷国策的抱怨,对算缗法的不满,对我邀诸位来此目的的揣度,本吏都听到了!”
  “这……”
  除了事不关己的刀间外,堂下众人都吓得重新站了起来,表示不是自己说的。
  而那琅琊商人管宴,则直接吓得趴在地上,为自己图一时嘴快后悔不已,秦始皇东巡时颁布的“诽谤罪”还生效着呢,他不住顿首:
  “小人一时失言,还望郡守恕罪,饶命!”
  黑夫却笑道:“恕罪?饶命,你说的都是实话啊,朝廷在剪羊毛,割韭菜,在竭泽而渔,何错之有?”
  “啊?”
  堂下的十三巨子都懵了,相互看看,都以为自己听差了,封疆大吏的黑夫郡守,怎么忽然说起朝廷的不是来了?
  “刀间,将我的奏疏,读给他们看看!”
  胶东商人刀间积极与官府靠拢,黑夫也投桃报李,让他做自己在商贾圈子的代理人。
  刀间接过那份奏疏副本,大声念了起来。
  “臣胶东守黑夫再拜言,闻丞相请行算缗,此乃安邦之法也,可使奸佞商贾出其私利以资国,然臣以为,天下皆可行算缗,唯齐地不可……”
  听到这句“唯齐地不可”,所有商贾都抬起头来,瞪大了眼睛,难道那刀间没说错,这位郡守,当真在为他们这群被踩到泥巴地里的商贾说话?
  刀间继续念道:“齐地群盗作乱初定,民生未复,商贾货殖,可使民以其有易其无,不亦课税过重,使物价贵,此其一也。”
  “海东贼寇未平,官府船舶载粮运兵,已捉襟见肘,臣欲使商贾助之,其出力颇多,故不亦算缗,此其二也。”
  “齐地与关中,风俗大异,昔日,太公望封于营丘,地咸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顾齐冠带衣履天下。其后齐国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关市讥而不征,使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虽然,齐人重贾,使其将卒征战亦如市肆卖力,是为亡国之兵也。然齐贾果能兴巨利,若能合其力而为官府所用,上则富国,下则富家,所得之利,必数倍于算缗!此其三也!”
  “陛下虽欲移风易俗,然治郡,亦当因地制宜,何不使齐地诸郡为特例,暂免其算缗。令商贾听命于少府、金布曹,使为国牟利于海东、辽南,假以时日,或可为国添乌氏、巴清之巨利,海东财货,亦能入于咸阳……”
  刀间读完,众人已十分激动,黑夫紧接着道:
  “而陛下的回答是……可!”
  当然,秦始皇这短短一个字,可以理解为:可以试试,但要是试了不行,你这黑厮就滚回来领罪吧!
  朝廷现在,太缺钱了。少李斯和少府开始收财产税,也是迫不得已。黑夫估摸着,再这样下去,少府会疯狂到直接给天下富商定罪抄家了。
  虽然这群人也不干净,但这样竭泽而渔,也不是长法啊,而且也与黑夫的计划相悖。
  所以,黑夫提出,利用齐地商贾,可以让朝廷得到比直接收税更多的利益,考虑到日渐匮乏的府库,秦始皇虽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
  此时,众商贾已经朝黑夫顿首了:“郡君果然对四民一视同仁!”
  黑夫淡淡地说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我家中亦有亲戚经商,这点道理,本吏还是懂的!”
  “郡君贤明!”
  这下,连抱怨连连的管宴也由衷感谢了,一千钱抽两百,就意味着,他们每挣一百万,就要交出二十万钱给官府,这还不算极重的关市之税,可以说,帮商贾们回了好大一口血。
  但他们仍有担忧。
  因为大伙都听出来了,这不是单纯的取消,而是一次对赌……
  可现在,黑夫已经替他们做了决定,后悔也来不及了。
  却听黑夫道:“陛下已下诏书,从一月起,齐地四郡将与天下其他郡县不同,暂停算缗,作为一块特殊区域,由官府牵头,货殖海外。从第二年起,务必挣到比算缗更多的钱,经海滨之利,济府库不足!”
  “故称之为,‘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堂下十三巨子大眼瞪小眼,对这奇怪名词摸不着头脑,但陈平萧何等人,则是早就习惯了。
  黑夫却在堂上美滋滋地意淫道:
  “后世会不会有这样一首歌呢?”
  “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春天,有一个黑大汉,在中国的东海边,划了一个圈……”


第0610章 商社
  秦始皇三十四年一月十五日这天,在一阵锣鼓喧天中,上书“海东商社”的牌匾在一栋建筑门前被挂了起来。
  参与挂牌的不仅有胶东郡守、腄县县令、仓曹、金布曹、兵曹等朝廷官吏,还有十三名齐地商贾,以琅琊人管宴,胶东人刀间为首。
  黑夫郡守在挂牌大会上的讲话,无非是表示要效仿管仲时期的国家贸易机构“轻重九府”,通货积财,让齐地商贾参与官府主导的海东贸易,最终达到“不加赋而府库足”的目的。
  海东商社将垄断辽南、海东的一切贸易,官府进行分配和监管,最后,再由商社统一向官府缴纳税款。
  黑夫在上面慷慨激昂地演讲,胶东兵曹掾曹参则在下面,低声对旁边的陈平道:
  “秦吏皆贱商贾,唯郡君不然,这种吸纳商贾帮官府做生意的事,我听着都觉得稀奇,但这些商贾,倒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陈平笑道:“这些事,齐人商贾早就习以为常了,你忘了郡君说过,此事,他也是看《管子》后产生的想法。”
  临淄稷下学宫的士人,曾合力写了一本《管子》,里面虚构了很多管仲搞“经济战”的事迹。
  比方说,鲁国的纺织技术发达,织出的缟又薄又细,天下闻名。管仲就让齐桓公穿鲁缟做的衣服,齐人纷纷效仿,同时让轻重九府鼓励商人大量进口鲁缟。鲁国人看织缟有利可图,慢慢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田地种桑养蚕,大量的农人从事鲁缟的生产,农业生产就荒废起来。
  管仲看着时机成熟,让齐桓公一声令下,齐国人禁止穿鲁缟。这样一来,鲁国经济大坏,出口拉动型经济一落千丈,粮价大涨,鲁国迫于经济崩溃,不战而屈于齐国。
  类似的经济战,管仲多次导演,比如针对楚国收购鹿皮,针对代国收购狐皮,拉高盐价,使中原诸侯臣服等。
  以上种种,多半是假托管仲之名虚构的,以春秋时的贸易规模,根本无法达成,但想法倒是不错,乃齐地士人对繁茂的临淄都市耳濡目染后产生的脑洞,又或者,一些大贾或多或少干过类似的事。
  在秦始皇下达挟书令后,《管子》也在封禁收缴之列,黑夫便以权谋私,搞了一整套手抄简牍来读。
  毕竟他黑夫虽然出身低微,却是以“好学”出名的:有了善学的名头,什么都学一点,往后再口出惊人之言,别人也不易产生怀疑,还能给后世的东西打掩护。
  果然,黑夫阅后,对《管子》赞不绝口,说这上面的一些想法,给他治郡提供了参考,甚至还征辟了几名毕生学“管子之学”的稷下先生来做门客,商议“复管子之政”的可能性……
  眼下黑夫设立海东商社,就打着这个旗号进行的,容易为齐人所接受。
  反正管仲被认为是法家,又进了靖边祠,受朝廷官方祭祀,他这么做,在朝中不会成为被攻击的口实,反而让齐地商贾生出了点好感——黑夫一年前平叛杀的,多是诸田和轻侠,商贾没有出来说话,因为他们两者皆不是,也亏得黑夫的刀,没割向他们,甚至还为其发声,顶住了朝廷的压力……
  投桃报李,齐地十三位巨贾,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得加入商社。那些本该交给官府算缗的钱,如今要拿出来,作为商社在辽南、海东建立据点的资金。
  第一批资金,每家出二十万,一共二百六十万钱!
  而这笔钱,买到的,仅仅是去海东、辽南进行货殖贸易的特权!
  挂牌结束后,方才还满脸堆笑的商贾们,开始露出愁容,琅琊商人管宴叹息道:“这是对赌啊,若是真能盈利还好说,若是不能,吾等的钱,就要打水漂!”
  众人颔首,却只能道:“事到如今,钱都投进去了,也只能想方设法从海东挣钱!”
  刀间自然不愁,他本就是靠隶臣妾起家的,听说黑夫郡守对三韩九夷之人很感兴趣,那些蛮夷老实巴交,若能运到胶东做苦力,也是一桩不错的买卖。
  做皮货的商人亦是满怀期待,笑道:“我正愁齐地口众日增,山中貂、狐日少,听闻海东多皮毛,看来今年,中原能添不少貂裘了!”
  而经营丝帛、漆的,也有自己的打算。齐地的器物,虽然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可那是从前。现如今,单论丝帛,若是运到中原,却无法与华美轻便的鲁缟竞争,齐地的漆器,也不如宋、楚,所以齐地的东西,除了鱼盐,很大程度上,只能自产自销。
  但这些东西运到辽东、海东,却很受当地贵族欢迎,能卖出高价!唯一值得担忧的是,那边市场有多大?辽东郡不过十余万人,朝鲜亦然,加上什么三韩、真番,也不见得比胶东多多少。商贾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