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聊不要紧,在梅鋗的叙述中,黑夫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你说什么,越人信的,还有蛤神?”
  ……
  世界是雷王创造的,而布洛陀则是越人的老祖父,这便是岭南越人的创世神话。
  其中雷王管上界,布洛陀管中界,蛟龙(鳄)管下界。后来大地万物峥嵘,人类兴旺,布洛陀便和雷王商议,把天地间分为12国。
  梅鋗告诉黑夫:“岭南十二部,生出十二王,各部不相同。一部蛟变牛,一部马蜂纹,一部声如蛙,一部音似羊,一部鱼变蛟……曾有一个羊部的麽来投靠梅氏,他便是这样说的。”
  所谓的“麽”,便是岭南越人的巫祝,根据麽巫世代口口相传的神话,岭南诸越同祖同源,分成十二个部落,区分的标志,就是信奉的动物神灵不同。
  其中,其中信奉蛙的国度,就是位于柳江流域的西瓯。此外还有离水上游的桂国,信奉黄牛神。
  而被秦人命名为南越的地域,生活着五个部落:水牛部占据西江,马蜂部占据东江,羊部控制番禺,蛟部滨海而居,蛇部匿身于丛林沼泽。
  更西边的骆越,则有鸟部、蛇部、鱼部,但都已经统属于骆君。
  此外还有竹部,在数百年的混战中,被崇拜蛤神的西瓯击败,迁徙到了西北边的群山中,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夜郎,其首领自称“竹王”。
  数来数去也只有十个,另两个,大概是在混战里被吞并,彻底消亡了。
  梅鋗讲完后,黑夫算是明白了,越人的信仰,很像某游戏里,巨魔崇拜的“洛阿神”。
  仔细想想,聚部而居、干栏建筑、猎头、嗜血、纹身、巫蛊,除了不喝魔精,不修金字塔,越人和巨魔还真像。
  “你信的是哪个神来着?”这大概是两个不同部落的越人碰面后的沟通方式,同一个神,就意味着同族,不同的神,就得相互提防了。
  “要是我,肯定信蛤神啊……”
  黑夫暗暗嘀咕,他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历史上,赵佗能长命百岁的原因……
  据梅鋗说,或因神灵,或因领地、猎场,南越五部各自为政,经常相互猎头攻杀,梅氏与他们也有世仇。
  黑夫听后不由感慨:
  “能让这群信仰不同,矛盾重重的越人统一对外,屠将军能做到这点,死的真不冤!”
  ……
  陆贾对黑夫的评价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这种统帅,最注重战前的庙算,了解了岭南越人的情况后,便可以着手制定战略了。
  南越也就是后世的广东,地形北高南低,众川发源于三面群山,奔流入海,根据来路不同,南越的主要河流有三:
  北江、东江、西江,最后三江汇于番禺,形成了广州湾。
  北江由梅氏控制,如今已归附秦军。南越五部,水牛部居西江,马蜂部居东江,羊部居番禺,这三部是种水稻为生的。而蛟部位于后世潮汕一带,直到唐朝,那儿都以鳄鱼多而出名,蛇部则散居于丛林之中。
  秦军的战略目标,是控制已形成城邑的番禺,在那里站稳脚跟,通往番禺的诸水道,也要纳入控制。所以上次战争中,与秦军有无法调和矛盾的,便是水牛部、羊部,马蜂部被贾和杀了首领,其子欲复仇,所以才对驻扎东江龙川的秦军穷追猛打,导致了小陶的陷落与失踪。
  此番黑夫筹划的第二次伐越,大的战略上也一样。
  “进攻南越,无非是两条路,越五岭、出三关,沿北江而下,可至番禺,其次便是从桂林出兵,经苍梧,破水牛部,与主力会师番禺。”
  黑夫提纲挈领,看向帐内的利咸、吴芮、东门豹、陆贾诸人:“二三子有何方略,可畅所欲言。”
  利咸首先禀报道:“君侯,我先且说说上次伐越之误,那位贾将军只走陆路,从长沙、豫章发兵行数百里,资衣粮,入越地,舆桥而逾岭,柁舟而入水,没有大的涂道,大军穿过深林丛竹,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疟疾霍乱之病滋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已众矣。就算抵达番禺,越人遁入林中后,数万大军的粮秣也难以为继。”
  黑夫颔首,气候、交通、粮食,这是摆在面前的三大难题。
  陈无咎治疗各种热带病的草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进军只能挑冬天。
  至于交通和粮食,除了黑夫钟爱的就地屯田外,吴芮还想到了一个主意:
  “水陆并进如何?分别于桂林及湟溪关造船,待水大时顺流而下,可避开密林,直至番禺,粮秣亦然,以人力骡马运到湟溪关或桂林,便可顺流而下,补给大军。”
  利咸摇头:“水陆并进虽好,但又有一难,越人擅长舟战,番禺水网纵横,濒临大海,上次便是如此,秦军夺取番禺,但越人乘舟如乘马,来去迅捷,袭扰我军,难以制之。”
  眼下的番禺,诸流所汇,是一座水上城邑,若无过硬的舟师,就算夺下来,也守不住,这都是上次战争的教训。
  “秦军亦有舟师。”
  黑夫道:“本侯在胶东时,花费数年,打造了最强大的楼船,可渡东海击寇,如今那支舟师,也已奉陛下之命,调到了会稽郡……”
  “会稽太远了。”
  利咸道:“君侯当知,南方不比北方,夏秋之际,狂风卷来,巨浪滔天。楼船舟师不可能直接从会稽到番禺,非得在中间停歇数次,而这三千里海路,能泊船补给的,只有两处津港!”
  “我知道。”
  黑夫颔首:“一处是东瓯,而另一处,是闽越的东治城!”
  那么问题就清楚了,想要夺取并守住南越,需要击溃越人的水上力量,这就须得舟师帮忙。但舟师想南来,又需要一处距离适中的港口。然而,能出动一万青壮的闽越桀骜不驯,直到现在,也不愿归服秦朝。
  “故欲收南越,必先夺闽越!”
  黑夫起身,给这次军议定了调子,离冬天还早,正好让中原调来的民夫、兵卒在武昌集结训练,入冬后与在岭北戍守数年的老卒轮换,等熟悉气候了,才能进军。
  而这期间,他正好动用任嚣统帅的舟师,以及殷通的东路军,先将闽越拿下……
  但欲破闽越,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众人纷纷建言,各抒己见,但就在这时候,有人不顾短兵阻拦,掀开帷幕,闯了进来!
  “季婴?”
  会议被迫中断,看着被桑木按在门口的人,虽然他留了胡须,但那瘦猴般的模样,不是季婴,还能是谁?
  “你不是在南昌么,怎么来这了?”
  黑夫让尽忠职守的短兵放手。
  “亭长!”
  季婴神情激动,也顾不上礼节了,快步走上来,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小陶回来了!他还活着!”


第0666章 七闽
  秦始皇三十五年,六月底时,当黑夫率军抵达庐陵县时,从南昌赶来的小陶,也到了这。
  众人一度以为他被贾和抛弃后,已命丧岭外,却不想竟能安然回来,一时间感慨万千,不过这略带悲情的气氛,却被黑夫一句话给破坏了。
  他打量了一下形容枯槁的小陶,打趣道:“瞧你晒得,比我都黑。”
  利咸、东门豹、季婴等人哈哈大笑起来,连小陶也忍俊不禁,一时间,众人仿佛又回到了在湖阳亭时,上班摸鱼打卡的快乐时光……
  但昔日的无名小卒们,如今已是秦南征军的中流砥柱。
  这时候,东门豹给了小陶一拳:“季婴说,你是从余干回来的,为何兜了这么大圈子?”
  这也是黑夫的疑惑,利咸早就写信跟他告状,说小陶太过耿直,常与贾和争辩,便被派去东江,筑龙川城。老贾兵败撤退时,小陶所率的一千兵卒,两千民夫来不及离开,被南越诸部围困在龙川,长达数月。
  但半年前安圃想方设法,派人去龙川接应时,那里却早就城破人空。本以为是惨遭屠戮,但仔细搜查后,发现并无多少尸体,就算南越人好食人肉,总不能一点渣不剩吧。且旗帜、金鼓,甚至是厨房的釜都统统带走,完全是安然撤离的模样。
  于是,小陶去了哪,就成了一个谜,直到今天,才得以揭晓。
  “吾等去……去了东边。”
  小陶还是口吃,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解释清楚,自己究竟是如何兜了一个大圈子的。
  原来,南越诸部围困龙川数月后,还是无法攻破城池,遂陆续撤走,小陶他们也吃光了城里的存粮,因为东江越人“马蜂部”的滋扰,根本没有种稻屯田的可能,最后决定战略转移,想办法回到岭北。
  但西面的路,被南越诸部所阻,根本打不通,北上则崇山峻岭,无路可走。小陶不得不率部东进,他们走走停停,一个月后,一头闯入了闽越人的领地……
  不过,那片土地上的闽越领主,却并对到来的秦军表现出敌意,反而赠予衣食,让小陶他们在一座山间坝子安顿下来。过了数月,又提出可以借道,让小陶从闽越北部,走小道返回秦朝……
  “如此说来,竟是闽越人帮了你,汝等才能绕道闽越,回到豫章?”
  黑夫可算明白,为何小陶和他身边剩下的千余人,为何会翻过武夷山,突然出现在余干县秦闽边境了。
  东门豹没想明白:“闽越不是与大秦为敌么?为何会帮小陶。”
  小陶口吃,半天讲不明白闽越内部的复杂情况,黑夫看向一旁的吴芮:“贤弟,你家世代与闽越隔山相望,你来讲讲。”
  吴芮应诺,说道:“闽越虽号称一国,但也并非铁板一块,是分封的,这传统,还得从越国时说起……”
  原来那闽越的“王族”,并非土著闽人,而是来自江东的越国。
  一百年前,勾践六世孙,越王无疆在位,都城吴被楚军所破,无疆战死,越国灭亡。
  但好在,越国是分封制,钱塘江以南的会稽地区,仍有不少越人领主苟延残喘。但他们非但不能齐心协力复国,反倒为谁做新越王,打得不可开交,于是或称王,或称君,一盘散沙,名义上朝服于楚。
  这种情况,一直坚持到四十年前,春申君封于江东,这才将钱塘江以南的诸越君长一并收拾,并入楚国。
  但跑的最远的越王无疆子孙,却得以幸免,他们在浙南、福建一带建立了闽越国,以初代王无驺之名为姓,号驺氏,今已传承六代。因为继承了古越国的制度礼仪,故闽人在百越之中,是最为先进的。
  不过,在继承文明遗泽的同时,闽越也承袭了越国的习惯:分封。
  吴芮道:“最早的闽越国,今已分出了东瓯、闽越两王,各自为政。闽君之邦,又陆续分封子孙,共有七邑,号称七闽,各有邑主君长……”
  其中控制后世闽北、闽南地区的,便是闽王无诸之弟,驺无恤,正是他帮了小陶一把。
  “无恤?”
  黑夫总感觉这名似曾相识,不过于越、闽越人取名,无X,是最常见的。
  说起来,眼下这位“闽越王”驺无诸,着实是一条汉子,他的堂兄弟,东瓯君驺摇都已经向秦军投降了,但驺无诸一听说,秦人要他去王号,改称“君长”,便一口回绝了使者。
  那宣言的大意是:我乃勾践子孙,当年先君无驺,乃是越王无疆太子,本可投降楚人,做楚国封君,但他为保留王号,从会稽来到闽地,现在我也一样,若是去掉王号,毋宁死!
  无诸心中,是有作为勾践子孙骄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