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高是秦始皇的第二子,今年二十七岁,算是诸子中最壮者,虽然秦始皇对周礼中的“长幼之序”嗤之以鼻,但多事之秋,国赖长君这点,他却是明白的。
  不仅如此,过去二十年间,公子高虽不似扶苏那般被寄予厚望,也不似胡亥那样备受宠爱,却也敦厚孝顺,与诸兄弟和睦,且爱护妻子。
  他从未饱读诗书,但律令掌握得还算牢靠,在农家迁到关中后,更拜在其门下做了弟子。整日在家外的田园里,摆弄庄稼,料理蔬果,甚至与农家野老一起,成功将西域传来的“葡萄”种在中原大地上,也算小有贤名。
  更重要的是,公子高之妻,乃右丞相冯去疾之女,他至少能得到冯家支持……
  正因如此,在扶苏已然出局后,秦始皇思索良久,认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决定为这次不知归期的出巡上一个双保险,遂暗诏公子高入宫,想要让他留守监国。
  虽然没有明说要立公子高为继承人,但古人有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秦始皇的意思,很明白了。
  但让皇帝未曾料到的是,公子高,居然拒绝了这份殊荣!
  不是假惺惺的推让,而是真的一口回绝,且神情惶恐,好似秦始皇要押他上刑场似的。
  “为何?”
  对权势迷恋而热衷的秦始皇帝感到不解,还以为自己每个儿子都眼巴巴地望着这个位置,却不料出了个异类。
  公子高道:“父皇喜爱《韩非子》,当记得他所说的,‘厉人怜王’吧?”
  所谓厉,指的是麻风病人,被视为绝症,凄惨的厉人怎么会反过来怜惜君王呢?
  秦始皇知道为什么,他默然不语,由着公子高说下去。
  “这虽然是不恭之言,但儿臣认为,古无虚谚,不可不察也。”
  公子高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说道:“这实是针对那些被劫杀而死的君主说的。君主如果没有高超的权术来驾驭臣子,那么即使年龄大、资质好,大臣还是会取得君主的权势,独揽政事,执掌大权,以公谋私,甚至会杀掉长君,而拥立年幼懦弱的新王,废掉应该继位的嫡长子,而拥立不该继位之人……”
  此言好似在讽刺扶苏事件,让秦始皇很不舒服,但公子高说的,的确是事实。
  “儿臣虽然读书少,却也听说许多类似的事,春秋时,楚国令尹王子围聘问郑国,还没有出境,听说楚王生病,就立刻赶回来入宫询问病情,却乘着屏蔽左右的当口,用他的缨带把楚王勒死,自立为王。”
  “齐国的大夫崔杼,其妻与齐庄公通奸,崔杼乘着齐庄公再来时,率家臣攻之,庄公请求和崔杼瓜分齐国,崔杼不答应;庄公请求在宗庙里用剑自杀,崔杼又不肯听从。庄公遂翻墙逃走,被箭射中股部,坠落在地,竟被长戈啄成肉泥,接着崔杼就拥立了庄公之弟齐景公。”
  “秦国的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庶长把持朝政,秦三世不宁……”
  “至于李兑在赵国掌权,将赵主父围了上百天把他饿死了;淖齿在齐国得到了任用,便抽了齐湣王的筋,把他吊在宗庙的梁上,过了一夜就死了,这都是近百年发生的事。”
  言罢,公子高再拜道:“所以厉人身上虽然满是脓疮烂疤,但比起那些被劫杀,绞颈射股、饥死擢筋的君王,其内心之忧惧,肉体之苦痛,恐怕不亚于厉人,难道不值得可悲可怜么?所以这句谚语,也有些道理……”
  公子高的确是个聪明人,不枉秦始皇第一就想到了他。
  但他,又是一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
  经过这漫长的铺垫,公子高才小心翼翼地吐露了心声。
  “儿臣之功劳、才干、名望皆不及兄扶苏,儿臣之智,所受父皇之宠爱又不及诸弟,纵为监国,恐怕兄弟及群臣不服,非但无法整顿朝纲,唯恐长此以往,也会遭遇劫杀之事,使厉人怜我啊……”
  秦始皇气极反笑:“你是在害怕不能约束群臣兄弟,导致遭劫身死?岂不知,有了权势,便能言出法随,想杀谁,就杀谁!想要谁亡,谁就得亡!将那些有威胁人,统统除去不就行了?”
  “儿臣不及父皇万一,唯恐自己没这本领,更没有那份坚毅。”
  公子高仍坚决不从。
  秦始皇板起脸:“但你难道不知,秦律里说,诸罚而请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让你为监国,这是朕给你天大的赏赐,容不得你拒绝!否则,朕现在就能下诏赐死你!”
  纵然以死相逼,公子高却还是没改变想法,他稽首不止:
  “儿臣怕死,但更怕妻子儿女受牵连,宁可被父皇赐死殉葬,也不愿他日因为才智不及,做了错事,而像齐庄公等君主一般,惨遭截杀,举家皆死,或者像皇兄扶苏一样,变成丧家之犬,妻离子散……”
  公子高和扶苏关系还不错,扶苏的事,带给他巨大的震撼,物伤其类,公子高只觉得,父皇要自己监国,就像要将自己推到火堆上!
  他要做的,可是秦始皇帝的继承人,这世上,还有比这更难做的差事么?
  如坐针毡啊,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扶苏。
  公子高很明白,自己也就能在农事上有点成就,至于权术治国上,过去未想过,现在也一窍不通,仓促得到重任,一旦山陵崩,连能不能顺利继位,都没信心!
  提到扶苏,秦始皇有些累了,无故赐死儿子?哪怕是他,也做不出来这种事。
  “高,在你看来,这九州天下,赫赫皇权,却比不上与妻、子怡然自乐重要?”
  他越说越愤怒:
  “你宁可做鸱鸦,守着腐鼠,也不想做鹓鶵(yuānchú),攀上梧桐,食练食,饮醴泉,最终化为玄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看看那高处的风光,感受将天下踩在脚下的至高无上?”
  “是儿臣短志,让父皇失望了,还请父皇另择诸弟罢。儿臣宁可归隐田园,与皇权无涉!”
  这就是公子高最终的态度。
  “好,好啊!看来这监国的重任,你果然担当不起!”
  秦始皇又咳嗽了。
  “既如此,那朕,就将你贬你为庶人,去雍都,看守祖陵!”
  他顺手抄起案几上的简牍,朝公子高狠狠砸去!
  “不可雕塑的朽木,扶不上墙的烂泥,你就去渭水边,去周原上,做一个老农,耘你的地,种你的菜,和你的妻妾子女挑着粪桶,开心过日子去吧!”
  ……
  捂着被砸破的头,公子高狼狈地离开了咸阳宫。
  夜还深,这次是秘密召见,应该没人知道他入宫的事。
  登上车时,公子高擦去额头的血,心中暗道:“父皇说,监国,乃至于为太子,继皇位,这是天大的赏赐,但我以为不然……”
  古往今来,还有比秦始皇帝有权势的君主么?但纵然是他,继位数十载,在山呼万岁背后,却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和一颗渐渐老去的心……
  纵有万千佳丽,六国粉黛,却没法放心让任何一个女人陪着渡过漫漫长夜。
  没有人不害怕秦始皇帝,没有人不畏惧他,哪怕是子孙,也战战兢兢。
  但也再没有人,爱他……
  天下人,都盼着皇帝死去。
  孤家寡人,尤其是朝不保夕的孤家寡人,公子高可不想做!
  血还是没止住,从手缝里不断往下流,滴落在车侧,溅射到石砖上,很快凝结成冰……
  这里,真冷啊,比宫外冷多了。
  “父皇错了。”
  回过头,看着阴森的巨大宫室,公子高心有余悸。
  “皇位不是荣耀,不是厚赏,而是诅咒!是不管谁人,一旦戴上,就永远挣不脱的桎梏!”


第0725章 天下为桎梏
  “厉人怜王?”
  公子高离开后,秦始皇琢磨着这四个字,越想越气。
  王者当是孤独而骄傲的,什么厉怜王?此乃不恭之言,这世上,最不需要人怜惜同情的,就是君主!
  秦始皇一直记得,他的祖母,华阳太后曾告诉过他一句话。
  “王族的血是冷的,说的话是假的,做的事不可渎,言之辱也。切莫悲悯自己,要放眼于天下!”
  华阳太后说,这是秦始皇曾祖父,打下大秦一统基础的秦昭襄王留下的话。
  秦始皇虽然觉得自己比昭王伟大得多,但也认可这句话。
  “是啊,身为皇室之人,朕的儿子,明明应该当放眼于天下,岂能拘泥于寻常人家小儿女的快乐?”
  但秦始皇认为继扶苏之后,最合适嗣君之位的公子高,却逃避了这份责任。
  “高,你莫非是将这份荣光,反当成了桎梏?”
  许多年前,秦始皇与韩非谈论申不害学问时,韩非说过一句申子之言。
  “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
  用某人的话说,就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天下,这是压在天子身上的金桎梏,看似富贵光耀,可实际上,一旦戴上,就要至死方休!
  然后,再将这沉甸甸的桎梏,传给下一代。
  这么一看,还真像一种家族的诅咒,福祸相依。
  唯一解脱的方式,就是如夏商周的天子们,被别家改了天命,将这金桎梏从身上夺走。
  秦始皇一直以来,都是将天下揣在怀里的,虽然他只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私属之物,忘了组成天下的芸芸众生。
  这么一想,秦始皇也可以猜到公子高的心思了,但却只觉得……
  “大愚若智!”
  他痛骂道:“不想承担职责,想做一个安乐公子?朕尚在,你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得以赐之,中厩之宝马,得以骑之。你以为这些是怎么来的?没有权势,没有封地,只怕到时候,就要尝到人生之难了!”
  说不定,有朝一日,还会被人将剑架到脖子上。
  权不在手,睡觉能安稳么?
  连这点都看不清楚,公子高,的确没资格接过这“桎梏”!
  “若扶苏不曾叛朕……”
  时至今日,秦始皇亦有一丝后悔,后悔培养了十数年的长子迟迟不立,最终毁于一旦,只得仓促从剩下的十来个儿子里,矮子里拔高个,挑个还凑合的。
  只有失去,才知弥足珍贵。
  但秦始皇深知自己时间不多了,鬼伯在催促他,快些做出抉择。
  ……
  次日,在召见群公子后,秦始皇让宗正来见,令他派人查一查,诸公子近来都在做什么?
  宗正一一禀明,那个娶了箕子朝鲜公女的公子将闾,正在和他的两名胞弟聚会,其乐融融,其余几名公子,不是出门嬉冰,就是闭门不出,或在为开春的大傩做准备。
  虽无分封,但他们都是帝子,每月自有赐金,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最后轮到了二十岁的少子胡亥,却得知,他这几日一直去城西的行神庙祭祀……
  “行神?”秦始皇想到了什么。
  所谓行神,又称路神,为“五祀”之一,在中原礼仪里,他是十二月份的主位神,主要是祈祷出行顺利。
  听说胡亥还在行神庙里投了祭文,秦始皇若有所思,让人暗暗将那祭文拿来。
  宗正速度很快,祷词送到后,一打开,秦始皇难得露出了一丝笑。
  胡亥的确是在为秦始皇的南巡,向行神作祷告,希望父皇此行顺利。
  翻开第二页,秦始皇却腾地站了起来。
  却见上面竟用血书写着:“胡亥愿损二十年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