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论大局观,随何却又不如陆贾。二人在黑夫身边,正好互为补益。
  “不错,对我而言,李斯的价值也一样,他虽在军中无甚影响,不能直接开关相迎,但却是我军进入咸阳,全盘接收宫室、府库、律令、文书、图籍的保证!”
  黑夫不想世上最壮丽富庶的城市,重蹈历史上楚人一炬,化为焦土的覆辙。
  “虽说奇观误国,但既然始皇帝废大力气建都建了,非要毁了干嘛?留给后人瞻仰吹嘘不挺好么?”
  所以必须是黑夫先入关,最好有人为内应,顺畅无阻地接收秦始皇的遗产!
  这意义,不亚于北平和平解放!
  而北伐军的战略,也要应对“李斯欲降”这一情况做出变动。
  既然王贲像一座山般挡在前面,那就得从侧翼突破了。
  黑夫下令道:“陆贾,你持我书信,去一趟汉中,告诉韩信,可以开始进攻了。”
  “吾等已在南阳受阻太久,是时候前进了,我要在夏天结束前,进入关中!”
  陆贾应诺,但在离开前,却又好奇地问道:“敢问君侯,方才李斯家宰代李斯传话,说十二年前,李斯与君侯在章台宫阶梯上的对话,可否还记得?君侯曰,须臾不敢忘,敢问当日所谈何事?”
  黑夫却只是神秘一笑:“此不足为人道也。”
  等陆贾走后,黑夫却回过身,暗骂道:
  “老东西记性还挺好,在齐地跟他的焚书修书之争,我倒是有点印象,但十二年前阶上的几句话……”
  “都隔这么多年了,又不是跟老婆定情的话,我他妈哪记得!?”
  ……
  而另一边,陆贾心里还琢磨着这件事。
  “那一日的对话,究竟是什么,竟如此机密,连我也不肯告之。”
  “莫非,事关未来李斯在新朝廷中的地位?”
  他低头往前走,却有人拦路,朝他拱手。
  “陆郡守!”
  陆贾抬起头,才发现是随何在等他,二人皆为儒生,至少都自称儒生,政治诉求上很接近,私交不错——不过都跟刚来的叔孙通聊不到一块。
  陆贾便又想起一事来,好学心上来,追问道:
  “随先生,你方才说姑苏之围,夫差令伯嚭发民以战的事,是哪卷典籍上的,我为何从没听说过?”
  随何故作神秘,让陆贾近前,在他耳边道:“那卷书叫《随子》……”
  陆贾一时没反应过来:“诸子之中,有这书?”
  随何大笑:“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往后,或许便有了!”
  陆贾顿时明白了,哭笑不得。
  故事背景是真的,伯嚭下场也在《左传》有载,但中间那部分……
  随何摸着胡须,大言不惭:“当然是老夫现编的!”
  ……


第0855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
  宛城(南阳市宛城区)历史悠久,殷周时,它被称之为“申吕之地”,是两个姜姓小诸侯,后为楚所灭。
  楚国占据这片沃野美壤的盆地后,设申县,后来又慢慢变成了宛邑。秦昭王三十五年,秦国夺取楚韩之地,设南阳郡,以宛为治所,宛遂为周楚之间一大都会,城广数十里,居民过十万,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青山。
  陈恢便是南阳宛县本地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三十余年,对它的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
  这日清晨,陈恢穿上了妻子洗得干净的皂色深衣,仔细扎好发髻,戴上文士冠,拍了拍腰间四百石绶印,阖门而出。
  此处是内城居巷,多为官宦所居,出门后但凡人见了陈恢,都得恭恭敬敬朝他作揖,亲热地喊一声:
  “陈长史!”
  陈恢不止是南阳郡守门客,更是其长史。
  但官吏士人的街角寒暄,却总是会被层次不齐的脚步声打断——那是在城中巡视的秦军士卒,现在的南阳不比过去,俨然成了个大军营,数十万石粮食积于此地,王贲军三分之一的数量也汇聚于宛。
  与陈恢攀谈的本地小吏骂骂咧咧:“最近不知为何,三天两头城禁,城内之人不得出,连暮春之禊(xì),也错过了。”
  三月去水边修禊,这是南阳贵庶的风俗,也是当地著名盛景,常由郡守组织,城内成百上千的车马络绎出城,在育水之阳举行仪式,消灾祈福。
  往往是朱帷连网,曜野映云,男男女女,穿着一新,杂坐游戏,五色缑纷,顺便还能相个亲……
  可眼下,城都出不去,还禊个鬼哦!
  另一人则抱怨道:“不止是出不了城,外面的商贾也进不来,我为市吏,这几日市中真是无比萧条,市井繁荣,万商云集?打去岁秋后就没见过了!吾等那点禄米,哪够养活家眷仆役,眼看粮价一天一天往上涨,木柴也要贵于桂枝,真是愁死我了……”
  旁人安慰他道:“去岁就有一股叛军将绕着南阳打了一圈,烧了许多粮食,还兵临城下,大掠四境,如今才开春,地里的粟才种下,南阳本地根本无粮啊。兴许前方又打起来了,吾等能在高墙之后保全性命,已是不错,又岂能奢求其他呢?”
  时局艰难,对小人物而言尤其如此。
  南阳多柳,眼下四处都在飞柳絮,陈恢听着同僚抱怨,只是淡淡笑着,眼睛却穿过连绵柳絮,看向城东。
  “孔氏工坊的烟,停了……”
  南阳城东,是一个铁官坊,十多年前秦灭魏,将梁地的冶铁大族孔家连根迁了来,孔氏最初几年还闹腾,后来也消停了,做了铁官,在内战爆发后,日夜不休地冶炼铁器,以供应军需。
  快一年了,从没停过,直到近日。
  尽管前线据说并无战事,但铁官坊是决不能停的,这不合常理。
  而城南、城西的军营,这几天也取消了训练,城墙为王贲手下的都尉控制,陈恢纵为长史,也不得随意登城窥探,只在前日奉郡守命去劳军时瞥了几眼。
  他发现,城西、南的连绵军营虽仍在,但有几座已然空了,天上的乌鸦甚至都敢往下落!
  再结合近日几次不同寻常的粮食调拨,陈恢心中有了底!
  大军,在慢慢撤离宛城,也许是一天一座营,但他们的确在离开这。
  是调去前线了,还是……
  如此想着,郡守府已至!
  南阳守吕齮(yǐ),本是个懂得享受的人,他家里养了许多舞妓,陈恢是见识过的,歌女放喉,舞女翩跹,弹筝吹笙,唱南音,跳郑舞,舞似白鹤展翅飞翔,歌如蚕丝缭绕梁柱,好不享受。
  但自从战争开始后,吕郡守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享乐顾不上了,舞妓也冷落了。
  终日不是被军方的严苛要求为难得掉泪,就是被忽然打到宛城边的叛军韩信部吓得够呛。
  眼下,吕齮伏在案几上,手撑着自己额头,简牍纸张杂乱地摆在一旁,从旁边的燃尽的蜡烛看,似是一宿没睡。
  陈恢行礼:“郡君。”
  “子复,可算来了。”
  吕齮抬起头,却见其眼中有许多血丝,见陈恢来了,连忙让他坐下。
  “正有一桩大事,虽然被军中将尉叮嘱不可外传,但我心乱如麻,还是想听听子复建言……”
  但不等吕齮开口,陈恢便抢先一步道:
  “敢问郡君。”
  “莫非是通武侯已逝,大军欲撤离南阳之事?”
  ……
  “什么都瞒不过子复。”
  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后,郡守吕齮很是头疼:“王太尉已于前日逝世,但军中秘不发丧。”
  陈恢暗道自己没猜错:“果然如此,早闻通武侯身体不虞,竟丧于外,不过,三军居然还没乱……”
  吕齮道:“王太尉治军甚严,他逝世的消息不传出去,众人便一如往常,离开宛城的,也以为是正常调拨。眼下是司马鞅和甘棠管着三军,奉通武侯遗命,封锁消息,这不,连宛城都四门紧闭,就是不欲让人知道营中虚实。”
  陈恢冷笑:“但眼看已撤走近半,幕上有乌,终归是瞒不住的。”
  吕齮点头:“王太尉早在病笃时,便定下了谋划,三军陆续撤回关中,南阳郡,要被放弃了……”
  陈恢有些齿寒:“南阳可不比长沙、衡山等户不过数万的小郡。郡君是清楚的,南阳全郡二十余县,户十九万零五千三百,口近百万之众,说弃就弃么?”
  光论人口、赋税,南阳比南郡、衡山加起来还多,这也是本地能支撑王贲二十万大军作战,抵敌黑夫的原因。
  吕齮叹息:“这也是没办法啊,王太尉已去,军中诸将尉,谁敢说自己是黑夫的对手?能阻其于宛城之野?强行留下来,打了败仗,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了。”
  陈恢起身拱手:“事已至此,敢问郡君,如此打算?”
  吕齮看着自己的亲信:“司马鞅和甘棠让我三月底离开宛城,回关中去,但走之前,要我做两件事。”
  “让下吏猜猜看?”
  陈恢笑道:“第一件,是毁掉铁工坊,让孔氏全族随大军前往关中。”
  “其二,便是烧尽带不走的仓禀存粮,一粒粟麦,也不可为叛军所得!”
  吕齮默然良久,点头道:“子复料事如神。”
  陈恢的笑容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
  “郡君,这第一也就罢了,第二件事,可万万做不得!”
  “自从去岁南阳为韩信所掠后,全郡便一直饱受饥荒之苦,从敖仓、关中运来的粮食都供给大军,郡人只能靠陈年谷子来勉强果腹支。眼下青黄不接,外面的黔首,甚至是一些小吏,都在挨饿啊,一些穷巷的闾左,都开始吃糠了。这时候烧粮,烧的不是粟麦,是他们的命!”
  吕齮摊手:“我何尝不知,但这是王太尉遗命……”
  陈恢声音高了起来:“太尉是将军,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他只需要对皇帝负责,对三军负责,要考虑的是战争胜负,社稷存亡!”
  “至于黔首存亡,是饥是寒,不在其谋略之内。”
  “所以王太尉不像郡守,要为南阳,要为全郡百万生民的生计考虑……”
  他更不像陈恢等南阳本地人,子子孙孙,还要扎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生活数十百代!
  你们这群外郡人倒是烧了粮食,留下一片焦土,拍拍屁股走了,我们南阳人怎么办?吃土啊?
  “故郡君,这件事,万万做不得!”
  “子复啊子复。”
  吕齮拍案而起,怒道:“大军尚未完全撤走,剑还抵在我背后,我说不做,能行么?我召你来是问策的,你却与我说这些大道理,有何用处?”
  “那臣便说点有用的,一条可让郡君保身、全名,更能让南阳郡免受饥荒刀兵之灾的出路。”
  陈恢凑近,说出了那两个足以诛他三族的字……
  “降黑!”
  ……


第0856章 固将释私怨
  “何以至此!”
  降黑的言论从陈恢口中说出,吕齮顿时大为惊恐。
  他面露难色:“子复追随我一年有余,难道还不知道,他人皆能降黑,独我不能?”
  吕齮之所以觉得自己不行,是因为一段旧事。
  五年前,他为临淄郡守,而黑夫为胶东郡守。
  两郡本是邻居,但秦始皇东巡期间,吕齮大献祥瑞,但黑夫却在泰山脚下说什么“人瑞才是真正的祥瑞”,顿时将他比了下去。
  倒也不至于怀恨在心,不过后来齐地诸田叛乱,吕齮为推卸责任,与黑夫相互攻讦,认为是黑夫在胶东带头打击田氏,引发的反弹。
  又因为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