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仆以为不然,匈奴经冒顿执掌已十余年,在漠北休养,昔日孤儿孩童已长成战士,马匹也渐渐繁蓄,据说有引弓之士十余万,只有如此强大的实力,方能一战而灭东胡!”
  “消灭东胡后,匈奴得到了更大的草场,又吞并东胡等行国部众牲畜,在朔方掠夺中原工匠人民,为其冶炼铜铁,盗我马鞍马镫,可见匈奴实力不小。”
  就娄敬计算,这次冒顿干涉中原统一,虽然不可能将国中十几万青壮胡人全部带来,但匈奴军四五万骑,是绝对有的……
  “如今两国相击,譬如二人械斗,应当以手中兵刃全力以赴,但匈奴却一味示弱,这并非是匈奴已败,而是冒顿故意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必定是有意露短现弱,待魏军轻敌冒进之际,伏奇兵以争利也!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娄敬对匈奴是做了解的,他知道,匈奴人机动性极强,有利时如同飞鸟翔集,千军万马呼啸而至,不利时如同风吹云散,瞬间不见踪影。
  在广阳郡面对秦军的混合军阵和强弩长矛,吃了亏后,便改变了战术,不固守城池,不与秦军做阵地战,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有利则进,不利就撤,就是为了引诱秦军车骑部队深入追击,反而进行反击!
  但听完后,黄石先生的嗓子沙哑:“你是觉得,以夏公之智,却中了冒顿的计策?”
  娄敬对黄石先生长拜:“不敢,但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自从降雪后,疾病冻伤者日渐增多,且卒多南兵,不习冬日作战,此时绝不可冒进。”
  “但近日夏公劳顿军务,不见吾等,仆欲以此言于上,还望黄石先生能容我谒见!”
  “你来晚了。”
  黄石先生却摇头:“夏公已决定,将万余人,轻装出城去追匈奴!兵已业行,阻止不及!”
  才说完话,便听到平城外人马嘶鸣,娄敬大惊,出去一看,却见车骑部队已伴着清晨的暖阳,挥师北去,军队从土黄色的墙垣蜿蜒而出,就像一条长蛇,它过早醒来,不顾外面寒冷,便匆匆滑入雪地里。
  鼓点和号角声传遍平城内外,如林的矛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战车和骏马在雪地上艰难行进,而在队伍的最中间,则是三面高高举起的旗帜。
  隶书写就“秦”字的黑龙镶边大纛。
  有绣着“定于一”三字,上有青铜鹰扬的定一军旗。
  还有被夏公选中,代表他们这个家族的尉氏天狗旗,却不再是守卫白鹿原的小天狗,而改成了一头正在吞食月亮大天狗……
  看到这三面旗帜,娄敬心里拔凉拔凉。
  “没想到,夏公真的冒进出击了!”
  心凉之后是愤怒,他转向黄石,眼神里带着斥责。
  “我听说,夏公设置羽翼营,是为了查遗补漏,可如今却尸位素餐,形同虚设,致使夏公以千金身份涉险,黄石先生,这是你的失职!”
  还有那些降将,李左车常年在代北生活,岂能看不出其中的危险诡计?却坐视夏公犯险,是没劝住,还是故意为之?
  但这归根结底,都是夏公自从灭楚后,就变得不喜谏言,他怕是要重蹈秦始皇帝的覆辙哦!陈平天天和他吹嘘的“完人”“圣主”,也终于犯糊涂了么?
  娄敬气的直跺脚:“骄兵必败!我恐不出三日,夏公及其所将之兵,将为匈奴所围,黄石先生,为今之计,便是速速做好准备,通知后续大军支援!若夏公有任何闪失,天下必将再度大乱!”
  到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面对娄敬的愤怒,黄石却笑了。
  “娄典丞,随我来罢。”
  带着疑惑,跟着黄石先生,娄敬进入了平城内,外松内紧,被黑衣卫士层层把守的宽敞大屋里。
  木柴在灶中噼啪作响,娄敬看到李左车坐在下首,正在颦眉看着代北的地图,手指在平城东北的数座山峦里游走。
  而正中案几背后坐着的黑脸汉子,手里还拿着黑乎乎的一块煤炭,正凝神端详……
  不是夏公,还能是谁!
  娄敬顿时愕然。
  “夏公,方才夏公不是已经亲率士伍出城……”
  但他也是聪明人,立刻就反应过来了,朝黑夫下拜:
  “夏公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名将,果是将计就计!是臣愚钝,不识夏公奇策!”
  黑夫放下手里的煤炭,抬起头:“娄敬啊,在三军皆浮躁冒进之际,你能保持清醒,不愧是陈平力荐的人。”
  但黑夫心中却暗暗道:
  “这娄敬,还是不够了解我啊。”
  “像我这么自(pa)爱(sǐ)的人,就应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又岂会像项铁蛋那样,贸然冲锋在前呢?”


第1023章 白登之围
  “被我所围的,当真是黑夫本人?”
  尽管从月余前,在广阳郡的示弱的“败退”开始,冒顿做的一切,便是为了引诱秦军车骑追击深入,再利用匈奴的优势,将其包围歼灭,可当他们抓住最后的机会后,冒顿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能拥有如此好的运气。
  事实上,当战争真正开始后,事情便不按照计划设想的走了,从秦军的强悍到代人的剧烈反抗,都是匈奴人事先未能预料的。
  于是,从代县到平城这一路三百里的路途中,好几次匈奴人预想的伏击都不得不匆匆取消。
  悲观地来说,若在平城,秦军不选择贸然出击,离开城垣壁垒的话,匈奴就将面临两难:
  是主动出击,在平城与三万秦军交战,寄希望于在其大部队赶到前歼灭他们。
  亦或是彻底放弃诱敌之策,弄假成真,带着韩广窜逃到长城塞外。
  好在一路连续大胜的秦军已骄,在平城战后,听闻匈奴羸弱,当真派出万余人追逐而出,而冒顿也抓住了这最后的时机,在平城东北发动了反击。
  只是秦军遇敌后反应速度远超他设想,彼辈在被袭击后,利用雪深马匹难行的情况,向南退却,退保白登山,并击退了匈奴人的进攻。
  冒顿本欲见好就收,但因为一件事,却令他咬咬牙,纵骑兵五万,与代军万余对这支秦军进行了包围……
  只因代人辨认出,这支秦军打着的,竟是如今秦朝的最高统治者,太师、摄政、太尉、三军统帅、夏公黑夫的旗帜!
  白登山并不大,高不过一里,周遭数十里,上面既无水源又无森林,冬日里灌木草叶枯死之际,只是一片光秃秃的高地,没壕堑又无险阻,都是一些缓坡,骑兵来往如履平地,所以匈奴人很容易发动进攻。而逃到上面的万余秦军,只能临时挖沟壑,立长矛以拒,靠着弩机的射程阻止匈奴登上去。
  而在匈奴人视野中,被困的秦军仍有秩序,三面大旗在其中很明显地树立着。
  “那当真是秦之摄政?”
  这不知是冒顿第几次向代人确认了。
  “确实是黑夫无疑。”
  代国里,最死心塌地为匈奴做事的还不是韩广,而是一名旧日赵国的后裔赵利,此时此刻,他也身着胡服,骑在马上,指点着被困秦军的三面旗帜,一一告诉冒顿它们的含义。
  “那面黑龙镶边的白底大纛,上有隶书写就的‘秦’字,我听说,黑夫自从起兵后,便自诩为‘新秦’,以隶书为准,好同秦始皇、胡亥时所用的小篆作区别。”
  “至于那绣着‘定于一’三字,上有青铜鹰扬的,则是军旗。”
  “我听人说,黑夫笃信名家名实之辩,喜欢给物件城邑定名,军队也不例外,他麾下的军队,最初叫南征军,后来改为北伐军,如今又称之为定一军……”
  “还有被黑夫选中,代表他家族‘尉氏’的天狗旗。”
  赵利打了个比方:“嬴姓的秦皇帝,如同匈奴的撑犁孤涂单于,千百年来只能出自挛鞮氏一样。而黑夫,则如其他匈奴家族想要谋夺大单于之位,可不容易得到认可,故而他暂时没有称天子,而是称了摄政……”
  还为自己的家族,精挑细选了旗帜和族徽。
  那是一头正在吞食星辰的大天狗,狗儿极黑,怀抱明星,好似要一口将其吞下,有人说中间那是月亮,月亮代表了嬴姓的社稷,黑夫之心已昭然若揭了。
  也有人说,那星辰有明艳的红色,是荧惑星,黑夫这是立誓要做守护秩序,消弭战乱之人。
  但不论如何,这三面旗在,就意味着黑夫在。
  “就好像九游鹰纛下,永远有大单于的绿色鹰冠,黑夫本人,也必在军中,被大单于困于此山之上!”
  赵利如此诉说,让冒顿的眼睛越来越亮,等抓获的秦军俘虏在拷打下也招供,说夏公的确亲自将兵至此,冒顿不由大笑起来。
  “当年在贺兰山,此人派陈平离间我与头曼,害我西逃月氏,又破我部属,占我领地,对匈奴也穷追不舍,幸而我早早带众人北遁,不曾想,他也有今日!”
  他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对那段经历,自是恨得牙痒!
  冒顿是个极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不论是弑父自立,还是大破东胡,插手中原内战,都恰到好处。
  而现在,冒顿觉得,自己又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赵利打的比方很对,若用匈奴人的关系来对比中原形势的话,就好像挛鞮氏遭到了自己一名低贱奴仆的背叛,单于家族被赶尽杀绝。
  但因为根深蒂固的风俗,那低贱纵然掌握了大权,可想要自己做单于,也必将招致呼衍氏、兰氏、须卜氏等贵姓的反对,只能以左右贤王之名代政,使单于位空悬……
  “我听闻其子尚幼,一旦黑夫死于此地,其部将必为了争夺黑夫的遗产,打得不可开交,而秦始皇帝的子嗣、对黑夫不服的大臣,还有没有被杀绝的六国后代,又会再度割据一方。”
  “若能破其军,杀黑夫于此,中原必将重新大乱!”
  冒顿怦然心动,于是让先前放在长城一线的匈奴骑从尽数南下,若是站在白登山上往下看,定会为匈奴军势之强所震撼:却见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色彩分明,这是为了打击防守者的士气。
  东西南北分别由右贤王,屠耆王、左右谷蠡王统帅,皆万骑,而冒顿亲率万余骑,与代王韩广的万余兵卒在南方,以提防平城里剩下的万余秦军来援。
  “七天。”
  他计算了天气、道路,这是秦军大部队从桑干河抵达此地的时间,希望能在七日内,将山上秦军,连同“黑夫”一起消灭。
  而若七日不能完成目标,那不管此战利益多大,匈奴都必须撤出长城之外!
  长城不止一道,赵国早期的长城,就在白登山以北十余里外,白道岭左右山上有土垣,沿溪亘岭,东西无极,土色皆紫,故当地人称为紫塞。
  代王韩广的部将,代人曼丘臣带着三千人,与冒顿的左右骨都侯驻守紫塞,而冒顿还派左右大当护在东边的采凉山,西边的武燧各设斥候。
  准备如此充分后,冒顿却仍未下令匈奴人全面进攻,而是一边包围试探白登山秦军虚实,一边警惕地注意着周遭百里的风吹草动。
  他是个生性多疑的是,头狼从不贸然发动攻击,甚至一直在怀疑:“若这只是黑夫之计,虚设旗帜,他本人不在白登山上呢?”
  白登之围第二天,秦军平城之兵不顾一切来救援,为冒顿击退。
  白登之围第三天,山上不见了炊烟,想必秦人粮食已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