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他木霸天。贺兰山的树,只有他能砍,别人要是砍了,被他发现,就要挨揍的。
徐兴夏笑着说道:“黄老四,不要紧张。我请你们来,不是要追究你们的事情的。我想了解一下黑山营的事情。我知道,在黑山营裁撤之前,你们的祖上,都是在黑山营服役的,后来才划归威镇堡。你们应该对黑山营有些了解。我的说法没有错吧?”
黄老四略略放心,缓缓的说道:“不知道大人想要知道什么?”
徐兴夏娓娓的说道:“黄老四,你在贺兰山,有黑砖窑什么的。我想问问,要是想将黑山营重新修建起来,得需要多少的砖头?你又能不能提供这么多的砖头?”
黄老四有点愕然的说道:“大人,你要修缮黑山营?那可是很浩大的工程啊!比修缮威镇堡需要的砖头多太多了!”
徐兴夏冷静的说道:“我知道工程浩大,耗费不小。但是,黑山营必须修缮起来。你估计一个大概的数字,谁给我听。”
黄老四倒吸一口冷气,粗略的计算一下,最后缓缓的说道:“大人,要全部修缮黑山营,没有三百万的砖头,只怕是不够的!要是预备得充足一点,可能需要四百万!”
徐兴夏点点头,慢条斯理的说道:“据说你的砖窑价格,是一两银子可以买两千砖头。三百万砖头,就是一千五百两银子。四百万砖头,就是二千两银子。我计算得没错吧?”
黄老四顿时两眼发亮,有点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结结巴巴的说道:“大人的意思,是从我这里买砖头?三百万?四百万?”
徐兴夏点点头,微微一笑,冷静的说道:“你愿不愿意?”
黄老四两眼简直圆睁了,一时间竟然忘记了回答。一千五百两银子啊,老天,这得是多大的买卖啊!他的黑砖窑,平时其实也就是小打小闹,几两银子几两银子的生意,最多不过十几两。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居然可以做上这么大的生意。
好在,他的大儿子黄大霸的反应,倒是比较敏捷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他快速的向徐兴夏说道:“既然大人有需要,我们就算豁出去,也满足大人的需要。大人,我在这里向你保证,修缮黑山营的砖头,我们包了!”
反应过来的黄老四,也急忙说道:“谢谢大人的关照!谢谢大人的关照!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为大人提供足够数量的砖头!”
徐兴夏拍拍手,让云奇风送来三百两银子,放在桌面上,娓娓的说道:“这是三百两银子,作为订金。我希望在九月份之前,你能够将砖头给我准备好一部分。另外,注意砖头的质量。如果质量不过关的话,你们自己处理,我一个子儿都不给!”
黄老四急忙将银子拿过去,连声说道:“一定,一定。大人请放心,我们的砖头,在质量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绝对没有问题!”
徐兴夏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一点都不担心黄老四拿了银子走人。他们本人虽然在外面,他们的亲戚家人却是在威镇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怕自己的追杀,他就跑吧。
第150章 迎亲……庆王妃出行……
看到黄老四拿到了大笔生意,旁边的陈老虎顿时就有点眼热了。那可是一千五百两银子啊!在威镇堡,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大生意?这笔生意做下来,最少也能赚二三百两银子。二三百两银子啊,可不是小数目。他也顾不得矜持了,坐立不安的说道:“大人,修缮黑山营,需要大量的木材……你看……”
徐兴夏点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不错,修缮黑山营的确需要大量的木材,你木霸天能做点什么?”
陈老虎急忙说道:“我以三两银子一料的价格,向大人提供上好的木材,大人要多少,我提供多少!大人你看如何?”
徐兴夏沉吟着说道:“到九月份,你能提供多少木材?”
陈老虎急忙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快捷的说道:“五百料吧!”
徐兴夏摇头说道:“太少!根本不够!我至少需要一千料的木材!”
陈老虎急忙说道:“好吧,我回去多找点人,努力砍伐,保证不耽误大人的事……你看这定金……”
徐兴夏同样给了他三百两银子作为订金。陈老虎欢天喜地的接过银子,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拿出一块银锭,用力的啃了啃,以检验成色。最后,他很满意的将银子收了起来。
陈登隆试探着说道:“大人,先让他们回去?”
徐兴夏点点头,挥挥手,让黄老四他们四个先离开。他将陈登隆留下来,又叫来林海牛,商讨有关重建黑山营的事。有关重建黑山营的想法,徐兴夏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工作,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筹谋了。
威镇堡的确是个不错的基地,可以满足白衣军的初步发展需要。但是,随着白衣军的人数不断增加,威镇堡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人数越来越多的白衣军,需要更大的军营,需要更大的训练场地,需要更独立的空间。这些,威镇堡都是无法提供的。
威镇堡不能提供的发展空间,牛角墩就更加不用说了。唯一能够满足白衣军发展需要的,只有黑山营。想当初,朝廷在黑山营,可是驻扎有足足三千战兵的。三千战兵,那是相当大的军营了。在未来一两年,白衣军都足够使用。黑山营周围的区域,也适合大量的骑兵进行训练,不会出现人多地窄的情况。
从战略地位来说,修缮黑山营,也是非常必要的。威镇堡距离镇远关,还是太远了。一旦镇远关出事,从威镇堡赶往增援,黄花菜都凉了。相反的,黑山营距离镇远关很近,骑兵片刻就能赶到。基本上,只要控制了黑山营,就等于是控制了镇远关。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白衣军只要在黑山营站稳了脚跟,后方的牛角墩、威镇堡等地,都基本安全了。鞑子是不可能越过黑山营南下的。这样做太危险。特别是在他徐兴夏驻守黑山营的情况下,他敢保证,没有几个鞑子敢不理睬他而悍然南下。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威镇堡的周围,在牛角墩的周围,有大量的耕地,可以重新耕种。这些荒废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田地,都可以重新利用起来了。太大的数字徐兴夏不敢保证,一万亩左右的耕地,还是有的。一万亩的耕地,可以完全解决威镇堡粮食不足的问题,甚至有大量的粮食输出。
明末乱世,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武器,不是人口,不是钱财!而是粮食!陕西起义军为什么揭竿而起?是因为没有粮食。后金鞑子为什么屡屡南略,同样是因为没有粮食!崇祯皇帝为什么手足无措,无法动员起更多的兵员?还是没有粮食!崇祯末年,一石粮食价格飙升到十两银子,还是有价无市!
朝廷的粮食,紧张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可见一斑。崇祯二年,鞑子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逼近京师,朝廷急忙发出诏令,要求各地的勤王大军,纷纷向京师聚集。但是,由于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勤王军队,结果,赶到京师的勤王军队不得不到处抢掠,就地取粮,导致哀鸿遍野,十室九空。
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一举砍了山西巡抚耿如杞,山西总兵张鸿功的脑袋,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全部下狱,以儆效尤。但是,缺粮的问题,始终困扰崇祯一生。他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当时立了大功的女将秦良玉,也深深的为缺粮问题而困扰。她统帅的白杆兵,可都是饿着肚子上战场的。
大明帝国的西北部,真正的产粮区,其实只有河套平原。准确来说,是宁夏平原。其他的地方,由于小冰河期的到来,气候不断降低,干旱情况持续,粮食的产量,都会跌到历史的最低点。他徐兴夏想要安然的度过小冰河期,就必须将宁夏平原,都充分的利用起来。黑山营周围的田地,就是开始。
当然,要将黑山营重新修缮起来,相当的不容易。黑山营已经荒废了几十年,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残破不堪,需要重新推倒重来。除了可以利用的地形之外,其他基本上没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了。最保守的估计,要将黑山营重新修建起来,也要三万两的白银。
想到这里,徐兴夏的眼神,情不自禁的看着贺兰山的方向。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贺兰山里面,的确有金钱豹的存在。如果没有,事情就会比较麻烦。不过,重建黑山营的决心已下,就算是去洗掠鞑子,他也要将资金准备充分。
……
转眼间,就是刘大椿前往宁夏城迎亲的大好日子。
一大早,徐兴夏带着迟虎等人,随着迎亲的队伍,前往宁夏城迎亲。作为新郎官的刘大椿,穿着大红的锦袍,头上还戴着红色的纱帽,腰间还挎着一条估计是假冒产品的玉带,还斜挎着一条大红的绸带,绸带上绑着一个大大的绣球,人模人样的。
这样的事情,徐兴夏还是第一次经历,感觉还是蛮有趣的。不知道自己结婚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这样装扮?忍不住想起已经远去的朱蘅芷,要是她结婚,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以她的身份,只怕是要天下轰动,万人空巷了吧?
王启年这样的万事通,徐兴夏自然是要带在身边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王启年。这家伙的学识,也的确丰富,很少有他不知道的。简直就是一本会移动的百科全书。就算他不知道的,也能说出谁是其中的行家。比如西国子监的大儒贺逢圣,王启年居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前面就是宁夏城了。站在外面看宁夏城,实在是相当的壮观。和宁夏城相比,威镇堡就是一个小不点。五百个威镇堡,都比不上一个宁夏城。宁夏城的城墙,最矮的地方,都有七丈,最高的地方,甚至超过十丈,难怪鞑子从来不敢打宁夏城的主意,这根本就是找死啊。
“大椿,你们进去,我在外面等你们!”
徐兴夏不准备进去宁夏城。里面有太多的是是非非,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就不好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样的基本道理,徐兴夏还是很清楚的。因为两位公子爷的事情,估计宁夏镇的两位大佬,背地里都恨他入骨了。他如果贸贸然的进去宁夏城,简直是自投罗网啊!如果被人一刀剁了,估计连庆王府都来不及出手。
刘大椿进去迎亲以后,徐兴夏和迟虎等人,就在外面溜达,顺便欣赏宁夏城周围的风光。可能是受到鞑子袭扰的影响,在宁夏城的外面,行人并不是很多。偶尔有人经过,也是行色匆匆的,一闪而逝。来往的行人,基本上都是骑马的,步行的几乎看不到。塞上的确是塞上。你要是不懂得骑马,简直是寸步难行。
偶尔间有商队进出城门,也是成群结队的,人数基本上不会少于一百人。里面,有一半都是携带各色武器的护卫。宁夏城周围的治安,或许好点,没有太大的危险,但是,一旦离开宁夏城的范围,估计就是危险重重,危机四伏了。
在宁夏镇,商队没有大量的护卫随行,简直是寸步难行。但是,雇佣大量的护卫,势必增加成本,推高商品的价格。雇人是要给工钱的,这个自然要算在商品的成本里面。江南地区一匹棉布价格不过六七百文,到了宁夏镇,就要二两银子不止,足足是江南的三倍以上。商业贸易的成本如此之高,的确是令人感慨啊!
忽然间,从宁夏城的东门,出来大量的车驾,还有上百的骑兵。这些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