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纠结啊!真是太纠结了!
人生第一次,莫日根感觉进退两难了。
……
第204章 被射中的会是莫日根吗?
在日落之前,威镇堡外面的人质,都被全部提了上来。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人质,都被限制在晒谷场上,不许胡乱走动。食物和清水,都有专门的人送给他们。至于董郎中,暂时也被安排到这里来,给有伤病的治病。这些人质,落在鞑子的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伤残,不及时医治的话,恐怕是要残废的。
当然,对于人质们来说,最重要的物资,就是粮食了。长途跋涉而来的鞑子,最需要的也是粮食。他们破城的很大目的,就是为了掠夺粮食。因此,在破城以后,自然不会给人质留下任何的粮食。将他们驱赶到前线来做炮灰,也是为了节省粮食。无论他们是被杀死,还是被城里的人救进去,都不会消耗鞑子的粮食。
幸好,在粮食方面,威镇堡向来都是不需要担心的。即使一下子多了三千人,粮食的供应,依然相当的乐观。徐兴夏可谓是深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要义。他有钱以后,总是不断的购买粮食。只要有机会,宁夏城的粮商,也很愿意和威镇堡做生意。和威镇堡做生意爽快啊,一手给粮,一手给钱,绝对不需要拖欠。
特别是有求于徐兴夏的孙大坤,更是通过自己的渠道,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徐兴夏上万石的粮食。他准备支付给徐兴夏的五万两银子,徐兴夏也将其中的相当部分,都兑换成了粮食。现在威镇堡的粮食数量,至少可以支撑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是别的军队围城,三个月的时间,或许有些危险。对于中原军队来说,围城三个月,不在话下。如李自成围困开封,一围就是大半年。但是,如果围城的是鞑靼人,三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鞑靼骑兵可以支持三个月的时间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莫日根能够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很厉害了。
游牧民族最怕的就是坚壁清野。他们远道而来,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物资。他们到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抢掠物资。基本上,他们每次出动,都仅仅携带路上需要的最少分量的口粮。到了地头以后,马上就要分散四处抢掠,就地取粮。如果口粮消耗完了,却没有抢到足够的粮食草料,那就要悲催了。
为什么每次鞑子南下,数量都不会很多?难道是其他的鞑子对抢掠没有兴趣?又或者是其他的鞑子比较仁慈?都不是。游牧民族恨不得整个部落都全部南下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僧多粥少。南下的鞑子数量越多,对粮食的需求压力就越大。南下的兵力如果太多,无论抢到多少的粮食,都不够消耗的。
游牧民族的后勤压力,其实也是很大的。战马的消耗,是人的十倍以上。三千人的鞑靼骑兵行动,每天的粮食草料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贸然南下,后果很可能不堪设想。至于杀马充饥之类的,只是在战略行动中才有。如果连南下抢掠也杀马充饥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好像宁夏镇这样的边塞之地,常年都被鞑子不断的袭扰,当地的民众,也都有了坚壁清野的习惯。粮食等物资,都是死死的藏在城堡里面的。鞑靼骑兵想要在野外抢到粮食,基本上不可能。
就算是成熟在稻田里的水稻,又或者是麦子,鞑子最多也只能毁掉,而无法直接转换为粮食。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粮食的。唯一可以直接食用的,只有青菜和红薯之类的。但是,南下抢掠的鞑子,总不会堕落到吃青菜和红薯过日吧?
想要抢到更多的粮食,攻坚,是必然的选择。只有将城堡攻破,才能抢到里面的粮食。但是,攻坚,是要付出伤亡代价的。威镇堡暂且不说,就是平虏城,鞑子也不太容易啃下。这里面有个性价比的问题。如果付出的代价,比不上缴获,这样的生意,是绝对做不过的。莫日根这次就亏大了。
他辛辛苦苦的将拓跋苏安插过来,辛辛苦苦的策划,要将卡龙山烽火墩做掉,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攻坚的时候,付出太大的代价。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他还是有机会,用比较小的代价,将宁夏城拿下来的。但是,卡龙山烽火墩点燃了狼烟,他的计划,就基本破灭了。在狼烟点起来以后,再攻打宁夏城,代价太大,不划算了。
太阳终于徐徐的下山,暮色苍茫,天地间的一切,都逐渐的暗淡下来。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鞑靼人似乎没有意思,在夜间发起进攻。游牧民族的骑射本领,在夜间几乎没有发挥的机会。因此,除了负责警戒的白衣军士兵,威镇堡的军户,都在抓紧时间休息。以后的战斗还长着呢,养精蓄锐是必要的。
那些被救上来的人质,也在晒谷场,吃饱了以后,都纷纷睡着了。七月份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不需要什么被子之类的。最多就是在旁边点几个火盆,制造一些浓烟,用来熏蚊子。但是,很多人质在睡着以后,又忽然从中惊醒过来,一身冷汗。还有人不断的说梦。还有人在做恶梦,不断的叫喊,状若疯狂。
负责照顾人质的袁崇焕,当真是头痛非常。人质们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又杂乱得很,什么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那些人质又在不断的哭,让人心烦意燥。人质们又可怜楚楚的,悲惨非常,他就算想要发火,也没有办法发出来。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撑着。
他不断的告诫自己,不就是一群无家可归的难民吗?难道自己堂堂一个举人,会搞不定他们?他忽然发现,边事的确是太痛苦了。浅浅的看一眼,觉得自己或许还能胜任。但是,要是自己和徐兴夏换一个位置,只怕现在的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和心烦意燥的袁崇焕相比,徐兴夏的内心,就要平稳多了。他背着龙翔弓,在威镇堡的城头上,慢慢的走动。时不时的,他会侧眼看看外面的情况。其实,外面的情况很安静。估计鞑子也是在养精蓄锐,准备再战。不过,徐兴夏不敢太放心。
很显然,鞑子不会轻易的退却的。莫日根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肯定还会拼命的反扑。白天的战斗,最多炸死炸伤几十个鞑子,对莫日根的部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明天,鞑子又会有什么动静呢?驱使人质作为炮灰的手段已经失效了,鞑子还会有什么更毒辣的手段?
……
深夜,徐兴夏继续在威镇堡的城头上巡视。他的身后,依然背着龙翔弓和黑羽箭。跟在他身边的,还有今晚的值班军官迟虎。本来,他对迟虎也是很放心的,他绝对是负责任的军官。可是,徐兴夏潜意识里,总是觉得有些不安。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无法彻底的放下心来。不是来自迟虎,而是来自莫日根。
莫日根的名声太显赫,万一出现什么差错,给他找到机会,杀入威镇堡来,那就麻烦了。一个连鞑靼人自己都感觉到非常可怕的家伙,要是没有一点非常的手段,绝对是不可能的。在白天吃了亏以后,莫日根肯定会想办法找回来。甚至,他有可能寻找机会,一个人潜入威镇堡。这不是不可能的。莫日根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单枪匹马,毁掉一整个部落的“丰功伟绩”。
忽然间,徐兴夏感觉到了一些什么。这是一种很玄的感觉。似乎是有人在悄悄的窥探他。这种感觉一闪即逝。但是,他的确是感觉到了。不假思索的,徐兴夏摘下后背的龙翔弓,飞快的扣上三枚的黑羽箭,弦至满月,闪电般的射出。
“嗖!”
“嗖!”
“嗖!”
三枚黑羽箭呼啸而去。
黑夜中,看不到黑羽箭的落点。三枚黑羽箭,都仿佛是被黑暗吞噬掉了。可是,徐兴夏有一种奇怪的直觉,好像自己是射中了什么。隐约间,似乎传来什么东西落地的声音。
迟虎紧张的低声的问道:“大人,怎么啦?”
徐兴夏沉声说道:“有人试图靠近,结果被我射中了。”
迟虎下意识的蹲下来,透过城垛的缺口,紧张的打量着四周。城头上的火把,将城堡外面三十丈以内的地方,都照得挺亮的。迟虎仔细的观察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任何的发现。他低声的说道:“大人,是鞑靼骑兵要夜袭吗?”
徐兴夏摇摇头,否定了迟虎的猜测。他能感觉到,不是普通的鞑靼骑兵夜袭,窥探威镇堡的人,数量也不多,好像只有一个。可是,对方到底是谁,他也无法描述出来。他有点怀疑,对方就是莫日根。只可惜,没有足够的证据。
“命令部队,加强戒备,特别是后半夜。”徐兴夏提醒说道。
“明白。”迟虎不敢怠慢,立刻转身安排去了。
徐兴夏默默的站在城头上,眼神死死的盯着三枚黑羽箭消失的方向。不知道被自己射中的,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个人,真的是莫日根吗?轻轻的摇摇头,徐兴夏慢慢的走下了城墙。
……
第205章 准备组建“炮兵”分队
在射出去三枚的黑羽箭以后,徐兴夏就回到军营里,躺下去睡觉了。龙翔弓需要的力量很大,连续射出三枚黑羽箭,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力气,必须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弥补回来。一晚上,除了偶尔听到难民们的哭泣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声音。鞑子并没有在夜间发起袭击,一晚平安无事。
第二天早上起来,徐兴夏来到饭堂,看到袁崇焕正在两眼通红的吃早餐。估计他昨晚应该是根本没有睡好。也是,那么多的难民需要安顿,他肯定是忙坏了。处理难民,绝对是又繁琐又憋屈的事情。打不得,骂不得,有脾气也发不得。不过,这家伙干活到算是可以,没有半路甩手就走。嗯,属于可以拯救的范围。
袁崇焕看到徐兴夏,就有点悲愤的说道:“徐百户,镇朔堡的那些男丁,都被鞑子抓走了,得想个办法将他们救回来。”
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你想怎么救?就凭我手上的这么点兵力,想要救他们回来,你对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袁崇焕摇头说道:“我当然不是要徐百户你去救。你能将那些老幼妇孺救进来,已经做得很好很好了。我是说,平虏城和宁夏城,为什么不出兵?宁夏镇的主力部队,都在宁夏城,鞑子来袭,他们应该主动出击才是,怎么能龟缩避战?”
徐兴夏歪着脑袋,瞅着袁崇焕半响,没有说话。
他需要一点时间来判断,这家伙是真的不懂呢,还是假的不懂。是真的愤青呢,还是假的愤青。估计他是真的不懂,而且还是真的愤青之类的。毕竟,他还没有完全进入官场,对官场的那一套,还不是特别的了解。等他真的进入官场以后,估计就不会在这里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了。
袁崇焕看到徐兴夏的反应颇为奇怪,忍不住皱眉说道:“难道我说错了吗?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宁夏镇有数万的官军,为什么不大举出动,将鞑子撵出去?数万的官军,难道还奈何不了几千的鞑子?当真是糜烂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徐兴夏将手里的包子啃完,慢条斯理的说道:“那……我派你到宁夏镇去,求见巡抚大人和总兵官大人,请求他们出兵?”
袁崇焕不假思索的说道:“好!我正要找机会拜会两位大人,问问他们为什么宁夏镇的情况,怎么会如此的糜烂。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是大明的领土,还是鞑子的疆域?他们拿国家的俸禄,吃国家的钱粮,守土有责,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