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阁原本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如今的内阁辅臣都是皇帝的秘书,但把厂卫的奏章转给他们并不妥当。想了半天,他决定找自己的皇后。要说利益关系,也只有皇后和自己的利益最为一致。不过这也只是整理下厂卫的奏章,规定整理后的奏章和原本的两份奏章都要一起给自己,就可以防止最终奏章弄虚作假。
如果遇到重要的事情,崇祯皇帝甚至可以从聊天群的原始记录开始查。一条路下来,就如后世的电脑数据,来龙去脉都能清清楚楚。
理清了这些事情后,崇祯皇帝甚至专门去看了下二儿子,顺便让出了月子的周皇后侍寝。当然了,虽然是第一次一起睡觉,基于对方的基本情况,崇祯皇帝也就真是说说话,抱抱睡而已。
第二天,京师就热闹了。之前先行成立的大明皇家水泥公司终于挂牌成立了。公司董事长由皇帝钦点,六部各自推荐了一名董事,其他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也可以推荐董事,组成了董事会。
对于这些董事,崇祯皇帝有要求,必须要懂得一点做买卖的常识。再下面的工头,掌柜之类,就由董事负责了。
水泥公司之前存在户部库房的银子,重新提取出来,交由董事会清点后押往大明中央银行,换取大明纸币。
光是这些事情,就让京师热闹了一整天,看热闹的不要太多。
而大明建设银行的筹备则还在继续中,应天府那边的结果还没报过来。要等股份统计结果出来后,高级人员就位,这银行才能成立。不过据说大明建设银行的行长已经钦定,是一个叫韩有财的人,这人原先在票号干过,多少有些经验。
另外还有消息,据说这次大明建设银行募集的资金足够多,似乎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建立分行。对于这个消息,许多常年往来各地的商人当即大声叫好。如此一来,他们往来各省的时候,就不用像以往那样带银两上路。
那个时候,就算有票号,也不可能有这个规模,一般都只是京师和应天府有分店而已。可以预见,就算朝廷没有禁止票号经营,在这大明建设银行的挤压之下,也不会有多大生存空间。
新鲜的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京师百姓在饭后谈资上,再也不愁没有话题了。
这不,在一座茶馆的二楼,几桌人正在聊着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有一人上楼,看到熟人后,便凑过去说道:“刘老三,你小子竟然有水泥公司的股份,真是好运啊!这茶水钱,你得请客吧!”
没想到刘老三似乎不怎么开心,兴致不高地说道:“请啥!”
这话让那人一愣,正待说话时,和刘老三一起的一人笑着解释道:“刘老三那铺子的掌柜跑了,如今找不到新掌柜,正在发愁呢!”
“什么意思?”来人不明白了。
刘老三伸手招呼小二又上了个杯子,摆在来人面前,而后自己接话感叹道:“还能有啥意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呗!”
似乎出了点郁闷之气,他就解释道:“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和大明建设银行,都要开好多分店,很缺掌柜,正在高价招人呢!你说,我那铺面,还能和他们比待遇?”
一听是这事,来人一拍桌子道:“还真别说,我家邻居他娘舅的儿子,原本只是个伙计,不过能识得一些字,也会算一算,已经被提升为掌柜了!那月钱,涨了三倍还多啊!”
听到这话,隔壁桌有人也跟着说话,八卦他听到的消息,和这个差不多。识字机灵的伙计被提拔为掌柜,各店铺有不少又在招新的伙计。
这茶馆二楼这么一聊,忽然发现,这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和大明建设银行还没正式开始营业,就带来了这么多变化。这些人一致认为,这形势变化真快,脑子转得慢点,搞不定就跟不上形势了。
他们正感慨着,忽然又有人上得楼来,神秘地爆料道:“据可靠消息,兵部另外要成立大明路桥公司,负责的是兵部给事中刘懋刘大人!”
这消息一爆出,顿时茶馆二楼就炸了。什么,又是一个公司?在他们听来,这“公司”两字是高大上的代名词,肯定和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差不多。
刘老三甚至顾不得喝茶,拔腿就下楼,一边解释道:“不行,我得快点回去,给我家的代掌柜转正,先走了!”
众人皆笑,干掌柜这一行的,真是时来运转,太走运了!
忽然,有人惊叫起来,大声喊道:“刘老三,你给我回来,茶水钱没付呢,说好了你请客的啊!”
第287章 开旧有学识体系的口
对于人才的需求,崇祯皇帝其实早就料到了。在厂卫消息证实后,他立刻召见礼部侍郎,暂代礼部尚书职务的孙元化。
崇祯皇帝看着这位徐光启的徒弟,笑着问道:“孙卿可知京师茶楼饭馆在聊什么?”
“微臣不知。”孙元化也是一个五十岁的老头了,不过他因为老师的缘故,骤得高位,心中有点惶恐,对于皇帝的问话,一时无从回答起,神色都有点慌乱。
崇祯皇帝在上面看到,便开门见山地说道:“生意方面的掌柜、伙计等等人才,应该很紧缺。有关这点,卿可以去街上走走就能知道了。”
“陛下圣明!”孙元化不知道皇帝说这是什么意思,但他想皇帝这么说,肯定是不会错的,便小小地拍了个马屁。
崇祯皇帝并没有计较这些,他看着孙元化道:“徐卿走之前应该和卿提及过,他的志向之一是向大明百姓传授新的知识。如今,机会来了!”
“……”孙元化有点不解,这事他知道,可他想不明白,那些掌柜伙计紧缺,和这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要是朝廷有钱,一样可以向大明百姓传授新的知识。所谓的机会来了,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的情况下,他颇有点尴尬,只好一躬身,看向地面,假装在垂听,等待皇帝把话说完。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的思路不是一般臣子能跟得上的,便继续缓缓地说道:“大明皇家水泥公司和大明建设银行需要大量人手,这些人手的招募,必须要合格,要择优录取,这点应该毋庸置疑的!”
这个好理解,孙元化点点头。不过他还是不明白,这和那能有啥关系?
“但招募人手过多,想要合格的怕是比较少。就算能招到,可这些人原本的东家那不就缺人了,怎么办?”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终于说出了他的目的道,“最佳的方法就是短期训练出一些合格的人才出来。”
说到这里,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个本子,转手递给身边的内侍,转递给孙元化,同时说道:“这里是一套拼音注解法的规则,卿可以先看看,如果能再简化一些,或者说能再优化点就再优化点,而后把所有汉字按此进行标注,再发行天下。嗯,可以在户部名下成立一个印制词典的公司,专门卖这个。其他如要仿盗印刷的,一律缉拿官办!”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末也已出现了拼音注解识字,也就是《切韵声原》,不过要到崇祯末期。此时《切韵声原》的作者,以后号称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才十八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正在干些愤青的事情。
崇祯皇帝怕孙元化还不明白,就再解释道:“伙计、掌柜之类肯定是识字的优先,有了这套拼音注解法之后,只要学会了规则,外加一本词典在手,有志气的人,应该能自学。朕相信,有些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会去学的。”
此时,孙元化已看了下手中的东西,可是,他看得不是很明白,幸好再看下去,又有汉字反过来注解拼音,能知道怎么念。不过就算这样,他还是一头雾水。
崇祯皇帝看得清楚,心中又是一笑道:“朕已在内书堂讲解过,回头拨一名内侍给你讲解讲解。至少在内书堂中,这套拼音注解是有用的,卿当用心之。”
“微臣遵旨!”孙元化一听,心中松了口气。他记得刚才皇上还允许他为此成立一个礼部下属的公司,顿时感觉动力很足了。这种事情,只要回去一说,必定有人抢着干了。
崇祯皇帝又从御案上拿起一本本子,又让内侍给孙元化看,同时说道:“这个是朕看了徐卿和你呈上来的那些西学后,另外整理出来的一份算术和金融常识。卿且拿去,一样可散布出去,在招募的伙计和掌柜中,谁先明白这些,谁就优先录取。”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想了下又道:“可让人向京师的伙计和掌柜授课,讲解这些知识,而后组织考试。不过要记住一点,此种授业解惑,为得是短时间内能多一些能用的人手。可分层次进行,比如不识字,但能明白这些常识;又识字,也能明白这些常识最佳。可收取一定的费用,能让这活动办起来即可。”
这个,就是类似后世的培训班了。纯属自愿,希望能在经济动力的刺激下,用这些基本的知识先行开一个旧有读书体系的口子,慢慢地开始传播起来。
崇祯皇帝的目的,自然是等到这么下去,以后经济条件允许,大明百姓的思想观念转变后,就开始推广所谓的杂学,推广义务教育,从小系统地学习。否则要是没有这些铺垫,就算朝廷有钱,直接推广,也必然会有很大的阻力。毕竟这时候的思想观念,读书人还是以经史子集为主,要考八股文。
呵呵,有钱能使鬼推磨!咱就用经济大棒和你们慢慢磨。崇祯皇帝心中想着。看到孙元化这个西学的支持者,拿着手中的东西虽然不反对,却还是半懂不懂的样子,便知道这事也不会那么容易,但只要去做,终归是能推动大明科技的步伐,慢慢地往前进的。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没寄希望于礼部把这些事情能多快搞好。因此,他在内书堂已经在做了,相当于两条路一起走。
毕竟内书堂这边,皇帝有绝对的权威,让那些宦官干啥就干啥,没有任何人会为此唠唠叨叨。内书堂,是一块绝佳的试验田!
看着孙元化出殿而去,崇祯皇帝伸了个懒腰,习惯性地在接见臣子的间隙,进入了聊天群去看看。
他看到群中有私聊,便点了聊天模式筛选,选择只显示私聊。顿时,聊天区域就只显示了私聊的内容。再花了点成就值查看,发现是魏木兰向刘兴祚禀告卢象升的战报。
这一看之下,崇祯皇帝不由得很是欣喜。不错,卢象升的第一战打得很好,全歼了一千建虏,而己方只死伤二十一人,朝鲜义兵死伤五百多人。更为关键的是,缴获了不少粮食,至少可以缓解下东江的粮食问题。
呵呵,朝鲜那边,如今有点像后世的抗日战争。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忽然啊呀一声,想起一事。
第288章 曹文诏的苦心
尼玛,鬼子会有大扫荡的啊!
建虏肯定会慢慢地察觉到东江的异变,对于这样一支能吃掉千人规模的东江军力,建虏绝对会高度重视起来。引发的反扑,和后世鬼子扫荡不会有区别。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马上私聊魏木兰道:“传旨给卢巡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哦,就是打完一仗,立刻转移,转移得远一些。如有必要,就回皮岛去。建虏吃了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好的。”魏木兰答应一声,便立刻对身边的卢象升说道:“陛下有旨……”
卢象升一听,稍微一愣,随后看看身后不远处由兵卒扛着走的一袋袋粮食,一时沉默不语。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