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之所以皇太极派了宁完我过来,是因为宁完我的一个亲戚,就在京师的道上混。只要搭上了这条线,有银钱开路,就那些道上只认钱不认人的风气,要建立一条情报网似乎也不难!
但是,让宁完我傻眼的是,他到了京师之后,才发现朝廷曾严打了京师黑道。如今京师道上的人,不是被抓押解去永平服苦役,就是躲起来谁也找不着。
如今的宁完我,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为此,他很发愁,以至于进客栈的时候,伙计讨好地招呼声都没唤回神。
看着宁完我上楼而去,那打招呼的伙计暗自“呸”了一声,小声说道:“有钱了不起,大爷的,老子还不服侍呢!”
这伙计的眼睛很毒,在宁完我住店的时候,从车里搬行李进客栈时,他就看出来了,这是有钱的主。此时讨好巴结不成,嘀咕了半天后那脸色忽然变得有点狰狞。
此时,在新军驻地,一排排的营房内,都坐满了人。基本上每个营房有九十人左右,每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摆着一个沙盘,他们的手中,则都握着一根树枝。
不过此时的他们,都在抬头看着前方。在一块巨大的黑色木板下,有一名年轻宦官,正在指着黑板上的白字,用宦官所独有的尖细嗓音讲解着拼音规则。不时还转身用粉笔写几下,而后那白色粉尘就犹如细沙一样密集地往下掉,显然这种粉笔并不好。
曹变蛟也是坐在地下的一份子,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以前在酒楼听到这种教法时的想法,全神贯注地听着宦官讲解。
虽然他识字,可他不懂这拼音注解法,也得要学才行。因为总教习说过,掌握拼音注解法与否,是军官选拔中的一个加分项。当然了,识字与否也是一项加分项。只不过曹变蛟严格要求自己,他不是为了当低级武官之类而来,否则何必丢掉把总的官职,他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夺得最高的官衔。
一如曹变蛟所想的,其他新军士卒,同样想要当上军官。他们也一样不想被别人在拼音注解的学习上落下分数,也都在努力学习。哪怕他们看到字都有点头大,也都在努力。
毕竟他们可不是小孩子了,会不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习就无所谓好坏。他们可都是各边军中的精锐,多少有些自己的傲气,不想自己被别人超过。
甚至新军中的大部分人,因为怕学习拼音注解法的时候,自己会犯困,或者精神不集中,还特意开了营房的窗户。毕竟这时候的天气还是很冷,窗户开着,冷空气进来,人相对会精神一些。如今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自然是不会放过了。
当然了,要说绝对的公平也是没有的。至少识字的那些人会比不识字的人,学习拼音注解法更为轻松。
曹变蛟全神贯注地学着,忽然眼角瞅见什么,不由得转头向窗户那边看了下。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顿时下了一跳,下意识地站了起来,面向窗户方向举起手来,用总教习所教的新式军礼敬礼。
他这么一搞,动作有点。其他人看到,都有点不解,顺着目光一看,顿时,也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纷纷用新式军礼敬礼。就算那教书的年轻宦官,也没有例外。
窗户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一群人,为首那个年轻人,这些新军士卒都认识,正是他们的大明皇帝。
崇祯皇帝先前见到新军士卒都在认真学习,倒也很是满意。此时看到被发现,便对身边陪同着的总教习茅元仪吩咐道:“让他们集合吧,朕有事要说!”
第345章 榜样
皇帝的频繁到来,就是再笨的新军士卒,都知道这支新军在皇上心中的重视程度。因此,每个人都很振奋,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就怕自己做不好而被皇帝看在眼里,那样前程就完了。
集合的鼓声开始响起时,崇祯皇帝在点将台上看到,新军士卒从每个营房鱼贯而出。他们在一名宦官的带领下,都排着队,井然有序,整齐地走向点将台前的校场。
或者是这些新军士卒原本就是边军精锐的原因,这才过去没几天,他们排队走向校场的队列,就已经很是整齐了。甚至都不用宦官号令,知道自己的位置在那,到了之后,就静静地站那。整个集合的过程,竟然没有发出一丝喧哗。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那些新选拔出来的炮营士卒,少许有些列队不整齐,偶尔有点人声。
他们不比其他士卒一样是边军精锐,而是京营中挑选出来的机灵军卒而已。当时选拔的要求,是这些军卒有一把力气,对于数字比较敏感,在崇祯皇帝教他们目测法测距后能说得比较准的人。至于其他方面则要求不高。
总体来说,崇祯皇帝在台上看得很满意,等新军士卒结合完毕之后,他便大声说道:“朕看到了,你们在努力学习,认真训练,这让朕很欣慰!朕觉得,朕为你们花费的心血是值得了。你们放心,朕会为你们创造一个尽量公平的环境,让你们凭本事争取更进一步;朕也会亲自视察你们的后勤,敢有军饷克扣,盔甲武器不精良的事儿,朕一定会严惩!你们为大明、为朕去战场搏杀,保家卫国,朕亦会让尔等没有后顾之忧,有付出就有所得!”
他这一番话说出去,顿时就引来了系统的一阵提示声,显然皇帝的这番金口玉言,赢得了不少士卒的进一步好感。
其实,皇帝承诺的这种待遇,乃是最基本的待遇而已。只是在大明这个时候,却是最好的待遇,没有之一,是每个当兵的人所梦寐以求的了。
等到系统提示声稍微和缓一些后,崇祯皇帝又大声说道:“在这里,朕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登莱巡抚亲自领军,在朝鲜半岛伏击建虏的护粮军队,以两千对一千的数量,两次基本上全歼了建虏的护粮军队,并抢得无数粮食……”
新军士卒在军营中训练,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更何况这捷报也是下午刚到的。因此一听说后,顿时都大吃一惊。
别以为两千对一千,好像是以多打少胜之不武。但这些边军精锐,却是能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明军对上建虏从来都是以多打少的,但野战之下,每次都是大败,很少例外,更别说要全歼对手了。
“战事的过程,朕会让人具体说给你们听,让你们从中学些对付建虏的方法。这种战术课,在你们掌握拼音注解法之后,就会开始。谁学得出色,掌握得快,也将是选拔军官的依据。”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停了停,扫视下地下这些新军军卒后,才又大声说道:“朕告诉你们这个消息,就是告诉你们,只要战术对了,执行到位了,就算是我们大明一般军卒,照样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建虏。你们是朕从各边军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各方面都给予最佳,朕相信你们亦不会让朕失望。不就是建虏而已么,他们也是人,野战又怎么了,我们大明的地方军队都能歼灭他们,你们,是不是也能做到,告诉朕?”
不可否认,建虏在这个时代,一直是强军的代名词。特别是野战,更是无敌的符号。以至于在大明军队中,都有一个观念,去和建虏打仗,基本上有去无回,也因此,很多边军抽调去辽东打仗的时候,很多士卒就当了逃兵,甚至整个队伍溃散。
这样的例子,不说之前了,光是年前的勤王事中,就有发生过好几起了。
如今,崇祯皇帝用实际例子告诉他们,建虏其实也就那样。这对这些新军士卒来说,他们知道成军的目的,就是要打建虏,之前时,不可能没有压力。可此时一听,这种压力便为之一轻,精神都亢奋了不少。
当然了,也有根本就不怕建虏的。比如曹变蛟,他就在崇祯皇帝说完的第一时间,便大声回应道:“能!”
在他的带头下,其他人也纷纷向皇帝回应道:“能!”
最终所有新军士卒,包括哪些炮营军卒都在新军士卒的影响下,跟着一起大声向皇帝回应道:“能!”
崇祯皇帝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如今已不需要他觉得回答的声音不整齐,不够响亮而要求他们再喊了。
他再次缓缓扫过每个新军士卒的脸,而后带了点严肃,又缓缓地说道:“眼下建虏即将发动朝鲜战事,建虏的绝大部分兵力将投入朝鲜战场,剩余的兵力将用于防守我山海关一线的军队,这时的辽东,几乎是不设防的。登莱巡抚将亲自领军杀入辽东腹地,只是很可惜,他的人太少了点。”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注意到有一些新军士卒的眼睛明显睁得更大。看到这些,他略微有点遗憾地说道:“真是很遗憾,如今这么一个绝好的战机,却没法用上朕倾尽心血打造的新军。也罢,你们且练着,等着朕下一次到来,再给你们说说登莱巡抚纵横辽东,扬我大明军威的事情。”
总教习茅元仪听到这里,适时跨前几步,也在点将台上,大声地对新军士卒喊道:“你们是大明陆军第一师,不是第二,第三什么的,你们是大明的最强军,能看着别人纵横辽东,扬我大明军威,而你们只是在京师看着么?如此,对得起陛下这番心血否?”
这一刻,不少人的热血被激发了起来。总教习的一句潜台词没说,要是新军连地方军队都比不过,那还有什么脸面称大明第一师,当大明最强军?
茅元仪一个文人,此时却有点恶狠狠地说道:“谁的训练要是拖延我大明陆军第一师的训练进度,耽搁打建虏的时间,本官决不轻饶!”
第346章 晋地灾情
他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这么表态,很显然是经过皇帝允许,否则给他几个胆子都不敢这么说。
崇祯皇帝的用意,是希望新军能尽快拿出手。亲自过来的意思,除了表示重视之外,还有拿卢象升的捷报告诉这些新军士卒,建虏不可怕。如此软硬敲打,让这支新军士卒都绷紧了弦进行训练。
训练时间要是拖得太久的话,崇祯皇帝会吃不消的。别看暂时好像能掐住建虏,让他们不再对京畿之地形成威胁,但在实际上,大明的敌人还有好多,西南的土司,东南沿海的海盗,西夷,更为关键的是,各地的灾情,南涝北旱很严重,饥民得不到安抚就很容易搞出民变。
他这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这不,刚从京营回到皇宫,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就拿着一个奏章来求见了。
这奏章是还在宣府坐镇的辅臣薛国观送来的,说晋地今年旱灾的苗头已现,而且似乎比起往年来更为严重,他担心晋地会如秦地一般,因为饥荒到处发生民变。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的真实性,薛国观还在奏章中禀告,说山西本地原有的存粮,在去年时被那些晋商收购过,如今已经运往京畿之地救抚百姓和接济京师。一旦更为严重的旱灾发生,后果绝对难以预料。
因此,薛国观在奏章中要求,减免赋税,甚至要做好救灾的准备。否则等到民变发生再去镇压安抚,那损失就大了!
如果是别的地方,曹化淳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自会做出回复,并把结果禀告给崇祯皇帝知道。但这晋地因为出了晋商那么大的案子,他又知道皇上对卖国的晋商恨之入骨,就有点摸不准皇帝是个什么态度。因此,他便直接把奏章交给皇上亲自处理了。
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中所写那“旱情比往年尤甚”这几个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