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不见得打不过卢象升。
多尔衮没给多铎开口的机会,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立刻打断了多铎的说话道:“就算退一步说,你去了还真侥幸让你建功,抓住或者击败了卢象升。他能否放过你,也还是取决于他,而不是你立下了功劳与否!这其中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么?”
多铎听了,还是有点想不明白,觉得多尔衮说话有点危言耸听,就加快语速,快速表达自己的看法道:“哥,如今辽东正在打仗,正在用人之际,皇太极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搞我?”
一听这话,多尔衮就火了,一拍案几,厉声喝道:“你蠢么?就是因为如今的辽东,打成了那个鬼样,你觉得皇太极会自己把责任杠下来?你信不信他把所有的罪责全都推到你头上,说是你之前战败失利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不杀你对得起族人么?”
“怎么可能是我……”多铎听到这话,震惊了!
多尔衮有点恨铁不成钢,自己这个弟弟,对于打仗是有点天分,可对于这种政治斗争实在是太弱智了。他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耐着性子解释道:“要是你没有打败仗,粮食运回辽东,你说结果会怎么样?我跟你说,两地明军的粮食,十之八九就是从你手中劫走的。大清和明国之间的粮食,一减一增之间,会影响两边多少实力你知道么?”
听到这话,多铎终于不敢再分辨了。
多尔衮一见,觉得多铎还是年幼的原因,自己作为哥哥,还是得多包容一下。于是,他的语气缓和了一点,又开口说道:“还有,就算你想出兵,可粮食呢,大军出征不吃饱饭,哪来的力气打仗,粮食从哪里来?”
朝鲜这边也是没有粮食,不过也亏了建虏强势,甚至把兵力都分到了汉城的家家户户当中去,只要这些人家有开火做饭,那就一定少不了建虏军卒的份。要是偷偷地吃,你靠饿肚子能活下去?这样的后果,就是满门抄斩,不会给你客气。如此一来,城中藏有粮食的这些人家,不得不养活多一些建虏。
至于城中饿死人的事情,也有,不过和建虏无关。除非朝鲜人都死光了,才可能饿到建虏。
不过你要说是领兵出征的话,携带的军粮就无从去凑集了。实在是上一次多铎压迫地太厉害,把朝鲜的粮食都搜刮完了。只是谁也没想到,最终是便宜了明军。
听到这话,多铎就彻底打消了领兵出征的念头。
多尔衮见说服了弟弟,就不再说话,而是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后,忽然重重地叹了口气。
“哥,不要担心,大不了就不回辽东了,皇太极难道还派兵来朝鲜抓我啊!”多铎以为多尔衮是在为他的未来叹气,就带着点无所谓的表情宽慰道。
这么久下来,皇太极都没派人过来抓他回去,这让他心中有了底气,知道自己有多尔衮护着,皇太极一时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谁知多尔衮闻声,抬头看了他一眼,却是摇摇头道:“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辽东的局势啊!”
“辽东的局势?”多铎听得有点纳闷,那边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又不是自己兄弟俩的事情!
多尔衮的脸色沉重,紧皱着眉头缓缓说道:“盖州那边的明军,从时间地点上推断,很可能是在金朴镇出现的那支明军。这支明军的精锐,估计比关宁军还要精锐。突然出手攻占了盖州。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御驾亲征,恐怕也难以打下盖州!”
首战失利,但结果未知,之前多铎倒是没多想,此时一听多尔衮的分析,不由得沉默了,也皱着眉头在想着这事。
见他没有说话,多尔衮也不在意,继续按自己的思路说着:“攻城原本就非我大清所长,只要攻不下来,一直耗着,我们大清必定是耗不起的。盖州战事,对我大清最为有利的,乃是速战速决!但是……唉……”
后面的话都没法说下去了,多尔衮认识到大清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危机局面。虽然他乐得皇太极被打击,可也不愿大清的国力受到损失。
兄弟俩相对无语,情绪因为辽东那边战事的原因,都很是低落。信使给他们禀告的话中,其实还没有透露建虏和蒙古人之间的龌龊关系,否则的话,只会更担心!
第二天,多尔衮亲自执笔,写了封解释信,说因为没有粮食,无法出兵,而后派了人送往辽东。同时也交代了,辽东那边的事情,都了解一些回朝鲜。
看着信使快马加鞭而去,兄弟俩都默默无语。抬头看天,多尔衮一声长叹道:“老天都不作美,眼看着要下雪了!”
说着,他看向明国京师方向,心中想着那边是快过年了,很开心吧?
他们两人都有点意气消沉,不过刚回去,外面就有亲卫一脸喜气地冲了进来。
第767章 英俄尔岱回来了
多铎的心情很不好,看到他这样子很不开心,就带着点恼怒问道:“干什么?”
“贝勒爷,主子,回……回来了!”亲卫激动到有点结巴道,“刚英俄尔岱将军已经进城了!”
“什么?英俄尔岱回来了?”多铎大吃一惊,连忙问道。
多尔衮听到,也不淡定了,马上跟着追问道:“带了多少粮食回来?”
英俄尔岱前两个月的时候,奉他们俩人的命令,前去倭国购买粮食。说句实话,如今这种情况,多尔衮对于英俄尔岱的倭国之行,是寄了很大希望的。要是真能买来粮食的话,大清最为致命的缺陷便能补上,很多事情上就不会被动了。
“奴才……奴才没见到粮食!”
亲卫的回答,不由得让多尔衮两兄弟为之一愣,那惊喜的脸色顿时就难看了。
“带了这么多钱财过去,竟然买不到粮食?真是没用的奴才!”多铎不由得厉声骂道。
多尔衮皱着眉头,原本想出迎的心思也没了,只是吩咐道:“让他立刻过来见我们!”
“喳!”亲卫领命退了出去,过了大约一刻多钟后,亲卫便带着满身是雪的英俄尔岱出现了。
“奴才英俄尔岱见过主子,贝勒爷!”英俄尔岱一进来就打千跪地见礼道。
多铎黑了脸,正要破口大骂时,多尔衮抢先一步开口道:“起来吧,你一路辛苦了,事情办得怎么样?”
英俄尔岱起身,看到多铎的脸色,就知道他压抑着怒火,如果不是多尔衮在的话,估计肯定第一时间爆发了。
他也不以为意,恭敬地回答多尔衮道:“为主子、为大清办事是理所应当,不辛苦!”
说到这里,眼睛瞄到多铎黑着脸似乎要开口说话,便连忙补充道:“奴才这次去倭国,只带了一船粮食回来。实在是倭国粮食也不多,最为关键的是,倭国有银矿,他们不缺银子!”
一听他说带了一船粮食回来,有总比之前认为的一无所获要好,顿时,多尔衮和多铎互相看了一眼,两人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一点。
其中,多尔衮的脸上算是挤出了一点笑容,语气也好了些说道:“能带回一船粮食算一船粮食!你先去休息吧!”
多铎觉得英俄尔岱此行算是失败了,可看他的样子,似乎一点都没有这种自觉,好像还带着兴奋,这让他很是恼火!带了这么多银钱过去,结果就只有一船粮食而已,你还要不要脸了?
因此,他在多尔衮说完之后,见英俄尔岱似乎并没有听从,不由得大声喝道:“还不滚?”
英俄尔岱听了,稍微一愣,不过随即回过神来,知道自己这位主子就是这个脾气,也就只能认了。他恭声回答道:“这次奴才从倭国带了个人回来,主子和贝勒爷最好是见上一见。”
“什么人?”多尔衮一听,稍微有点惊讶地问道。
多铎却是不满地回答道:“见什么见?”
多尔衮听到,不满地转头看了眼多铎,见他闭嘴低头,便回过头,稍微严肃了脸问道:“什么个情况?”
英俄尔岱知道只要多尔衮在,就是他做主,便恭敬地回答道:“回贝勒爷,倭国现在做主的是德川将军,不过他是从丰臣秀吉将军那抢来的……”
他把目前倭国的背景做了介绍,主要讲了倭国之前是诸侯争霸,连年战乱,最后是丰臣秀吉把所有诸侯都打服了,成为一个完整的倭国。而后丰臣秀吉想要有大陆上的国土,瞧上了明国领地,就悍然发动朝鲜战事,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最后打下明国。
这个事情,多尔衮等人都知道,最终倭国没有得逞,打了两次之后最终撤军了。
英俄尔岱又介绍了之后的情况,说丰臣秀吉在第二次战事的时候生病死了,这才让倭国的兵马不得不退回去。而后丰臣秀吉的儿子丰臣秀赖继位掌权,和丰臣秀吉手下大将德川家康争夺天下,最终被打败切腹自杀,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德川家控制倭国的情况发生。
此时的德川幕府,其实有两个人当家做主,一个是之前的将军,叫德川秀忠,类似太上皇,还掌握着权力,一个是现任的将军,叫德川家光,名义上的掌权者。
德川幕府怕重蹈丰臣秀吉的旧路,因此不想对外发动战事,只是想着如何巩固德川家的统治,压迫防范各路诸侯。甚至如今还下令全国各地不得和外国通商,所有通商者,只能去长崎和平户才可以交易,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幕府将军直接管辖的地方。这样一来,和外国的贸易利润,其他诸侯就享受不到了。
英俄尔岱到了倭国之后,尝试着沟通,想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理论,和倭国沟通,使得大清能和倭国结盟。不过那两位幕府将军都没有兴趣,直接回绝了。
多铎听到这里,听得有点不耐烦道:“说了这么多,没一点用!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原本在他们的预估中,倭国和明国是死敌,大清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和倭国结盟,一起对付明国。可是事与愿违,这让他们两人都感到很是失望!
不过相对多铎来说,多尔衮却明白英俄尔岱说这些和大清似乎并不相关的事情,应该不是在解释自己出使失败的理由,而是在解释背景,和他之前所说带来的那个人必须要见一见,肯定是有关系!
因此,在多铎埋怨了之后,他却伸手一拦,不让多铎接着再说,而后他盯着英俄尔岱问道:“那你带回来的那人是谁?能改变如今这种情况,能给大清带来好处?”
英俄尔岱听到这话,终于又出现了之前消失的那丝兴奋,用力点点头道:“贝勒爷英明,我大清和倭国的关系最终如何,和奴才带来的这人关系甚大!”
说到这里,他终于回答最初的问题道:“奴才在倭国大肆宣扬我大清对明国的胜利,最终让不少人暗暗联系奴才,这个人,是其中份量最重的一个!”
第768章 这个主意好
“是谁?”多铎听了很是好奇,一下忘记了对英俄尔岱的不满,连忙追问道。
这一次,前面该说得都已经说了,主子也已经不止一次问了,英俄尔岱没敢再拖着,连忙回答道:“他叫丰臣国松,是丰臣秀吉的孙子,已破腹自杀的丰臣秀赖的儿子。”
听到这话,多尔衮不由得大吃一惊,他那脸上明显带着不信的神情,立刻发问道:“这么重要的人,那德川将军能放过他?”
“回贝勒爷,德川将军不知道。”英俄尔岱立刻解释道,“大坂夏之战,也就是德川家和丰臣家的决定性战事中,丰臣家战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