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也很赏识佟养性,一直给予重用,比起范文程有过之而无不及。范文程以前的时候,是一直没有实权的。但佟养性有,是管理汉奴的总兵官。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是统领一支由汉人所组成的火器部队,名“乌真哈超”,为打下大凌河立下了大功。
在这个位面上,由于粮食缺乏,无法组建火器部队,被皇太极改为负责北方开荒种田的农事总兵官。粮食一事,乃是皇太极最为关心之事,却交给了佟养性去负责,由此可知佟养性的地位。
汉不汉奸的不一定,但他绝对是明末最有名的明奸之一,乃是确凿无疑的事情。也是因为他有这么大的名声,吴克善被他阻挠了几次之后,就发了狠,想擒住他献给明国皇帝。他敢肯定,这个佟养性绝对是明国欲处之而后快的人!
这也不是吴克善胆大包天,在明知建虏的围追堵截之下还要额外生事。而是他觉得,做成这事的把握很大。
吴克善的手下,是两千科尔沁族的精锐,特意挑选过的,还一人双马。但佟养性呢,原本手中还是有点军队的,但皇太极征集全国大军,连十五岁以上的建虏都要征集,就不用说佟养性手中的军队了。
因此,这佟养性手中的人,其实就是负责开荒种田的那些农奴,被他鼓动了起来,说要阻止吴克善破坏粮田,否则所有人都会饿死。由此,就带着这些农奴阻扰吴克善的精锐骑军。
虽然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卵用,毕竟双方军队的战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佟养性的手下,甚至连最基本的武器都没有。可在他的骚扰之下,也确实有妨碍吴克善。这让吴克善很恼火,就干上了。
“陛下,那佟养性损失惨重,如今正被我哥追着狼狈而逃。”海兰珠禀告细节道,“我哥说了,最多再有一天,就能围上佟养性,把他抓住!”
崇祯皇帝听出了点什么,便马上问道:“你是说,现在你和你哥不在一起了?”
“嗯,我哥让我带着五百人绕路去前面堵截,他就跟着佟养性后面追,估计明天傍晚时候能会合,堵住佟养性!”海兰珠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皱了下眉头,在追击的建虏军中,并没有自己的眼线,不知道建虏在什么地方了。但从时间上推断的话,建虏肯定已经围上去了。于是,他便再次叮嘱道:“这次战事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佟养性虽然是朕欲挫骨扬灰之人,但犯不着为他冒险,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你会合你哥之后,就传朕的旨意,让他不要再耽搁,否则风险太大,尽快回归大明,安全第一为好!”
听到这话,海兰珠的心中满是欣慰,那年轻的皇帝终归是心中着紧自己的。于是,她连忙答应了下来。
处理完了这事,崇祯皇帝又查看了下聊天群中其他的私聊和聊天记录,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东南沿海的剿灭海盗之事,只有郑芝龙一支水师,海上的力量还是太弱了点。特别是在如今海盗是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四处劫掠,以至于郑芝龙疲于奔命,四处救场,局面一时有点僵着。不过李芝奇的登莱水师已经快到了,到时候两支水师会合后实力就将大增,局面应该会有所改观。
澳门的葡萄牙人,不敢和台湾的荷兰人一样造反,最终还是听话地派出舰队,南下南洋贸易的同时,也顺带着承担起了护送大明商船的任务。
另外还关心的一件事,则比这事还重要,就是有关大明个人所得税,又或者是奢侈税的征收。之前有关服舍违式的半年缓冲已经快到了,这事儿可以说是今后几年的大事,必须严格执行下去,好好改改大明的风气,同时也变相地征收那些有钱商人的税收。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再从聊天群中东南西北人的聊天中可以得知,大部分人,特别是江南的富豪都还在观望,并没有为他们的违制买单。对此,崇祯皇帝也明白其中原因,就比如说那些大盐商府邸,都快比得上皇宫园林了。如果按照之前颁布的旨意,估摸着他们想继续享受之前的奢华的话,那肯定是要大出血一次。对于这些商人来说,肯定是不乐意的。
崇祯皇帝再次从聊天群中核实了下情况后,心中便下了决心,决定趁着辽东战事又告一个段落,取得重大胜果的前提下,开始都察院和军队的改革。
这个事情,他其实早就在考虑了,之前一直没动,是因为有建虏这个心腹之患,一切要以辽东战事为重。但经过这两年的消耗,至少在粮食这块上,已经死死拿住建虏的七寸,翻不起多大的浪了。辽东战事,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服舍违式的监察执行,不能完全依赖于原有的地方官府和厂卫,毕竟地方官府和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执行力度如何难以预估。而厂卫是非常规力量,他们原本的任务就很重,不可能再用于如此大规模的监察行动。都察院和军队的改革,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第963章 不得圆满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退出聊天群,拿出以前的设计方案重新开始浏览修正,一直忙到傍晚时分,才算又重新改了一稿,随手丢给轮值太监,重新抄写一份之后,就打算明天开会正式讨论。
忙完了这个,崇祯皇帝便又上了聊天群去看看信息。没想到,一下收到了海兰珠的多条信息。
“陛下,我哥追杀佟养性,午后时分,遇到了建虏精锐,是豪格率领的那一支。我哥不敌,一千五百骑,只逃回了三百余骑。我哥……我哥被鳌拜追上所杀!”
“我们的东面,西面还有南面都有建虏的踪迹发现,我们现在一直往北逃。”
“……”
崇祯皇帝看得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之前隐约的担心,竟然成了事实。科尔沁族军队被追上,吴克善被杀,海兰珠领着残兵逃亡。
他连忙问道:“你们现在在哪里?”
崇祯皇帝的问话,直接传达给了海兰珠,此时已是傍晚,海兰珠伏在马背上,一边狂奔,一边焦虑地回答道:“不知道,反正一直往北逃,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建虏的围追堵截。”
这策略应该是对的,崇祯皇帝想着便安慰道:“建虏不可能久追的,等脱离了建虏的追击之后,绕一圈回来。回头把路线告诉朕,朕派骑军去接你们。另外,朕也会让鞍山驿堡那边的军队活跃一点,吸引建虏的注意。”
海兰珠听了,也只能这样。也亏了是草原儿女,对于这种事情的承受能力比较强。他们每个人的骑术又很了得,只是拼命逃得话,相信建虏也不可能追上。如今又在逃命中,倒也没机会悲伤。
有一点,崇祯皇帝还是比较奇怪的,觉得以吴克善这支骑军的骑术,又怎么会被豪格的骑军追上呢?
算了,这个先不想了,结局已定。布和那边,怕是得安抚一下了。他现在估计也快要到宁锦了,孙承宗那边,得通知一下。海兰珠那边,也得多关注一点。
崇祯皇帝心中盘算着这些事情,便又开始忙碌了。
第二天,文华殿内,奉旨过来的臣子不断聚齐,有司礼监全体秉笔太监,内阁辅臣,六部尚书,都察院,甚至连五军都督府都有人在,这个大阵势,让他们格外吃惊。除了首辅温体仁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心中有底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皇帝要商议什么事情,不由得都转头四顾,又或者窃窃私语。
这种不在掌握之中的朝议,让众多臣子都有点不习惯。除了开国太祖和成祖之外,一般来说,深宫中的皇帝,都是要靠群臣来获取信息,而后做出处理不处理,由此召开什么会议之类的,群臣也都心中有数。
他们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同样出自深宫,并未有多少历练,在最开始的两年,确实也没什么意外,大概要做什么,怎么去处理等等,底下臣子都很清楚。而且往往朝事的处理,明面上是皇帝决断,但真正的结果,其实都是在朝臣之间或斗争,或商议,或妥协等等引导皇帝做出他们想要的决断。
但自从建虏入侵京畿之地之后,崇祯皇帝好像换了一个人一般,大有高祖成祖之风,朝事不再掌握在群臣手中,而是体现了皇帝的意志。可能外臣难以感觉其中的差别,但身在中枢的高官们,却深有感受。
他们正在想着,随着一声高喊“皇上驾到”,文华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臣子一起恭迎圣驾。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等群臣见礼完毕之后,便笑着先宣布好消息道:“辽东那边,刚打下了鞍山驿堡,佯攻辽阳,调动了建虏倾国兵力折腾了一些天,粮食进一步耗尽,相信今年的建虏,就算是只老虎,也只是一只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老虎了。辽东这边,建虏至少短期内不会对大明造成威胁了!”
这个消息,底下臣子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因此,当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不少臣子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以前费尽脑子对付却还让明军连连吃败仗的建虏,如今竟然在没有惊动朝廷的情况下,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又一次遭受了重大挫折?
猛然间,他们忽然又多了一个发现,自从建虏入侵京畿之地之后,辽东的建虏问题,似乎就不再是朝廷要严阵以待,全力以赴解决的事情了。不知不觉间,就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辽东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也不再有像以前一样拖累关内,拖累大明其他地方。
他们这么想着,在温体仁和曹化淳的带领下,一起向皇上恭贺。
不过,崇祯皇帝却是话锋一转,同时脸上的笑容也没了,对底下这些臣子说道:“我大明开国所创之卫所军,却早已不堪使用。早在嘉靖年间,有战力的军队,都是募兵所得。诸位臣工,对于我大明之卫所,可有何看法?”
卫所军的烂,乃是出了名的,以前嘉靖年间倭寇闹事的时候,区区几十上百人,都能打到南京城下,而卫所军却奈何不得,由此可见一斑。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都没法否认这一点。
事实上,卫所军的烂,让朝廷不得不在正统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募兵制。这种募兵制,称之为营哨制。
“在我大明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而北元余孽实力依旧不容忽视,因此太祖创此卫所制,使军队能自给自足,减少百姓供应军需的负担,又能维持足够的军队卫护家国。”崇祯皇帝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因此在文华殿内侃侃而谈道,“然军卒屯田为常态,势必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国家承平之后,此种情况越加严重。虽然如今之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训练新兵和屯田,但这已经不属军队之常态!朕以为……”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威严地扫视底下臣子,而后严肃地说道:“卫所军制,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了!”
第964章 卫所制革新难点
听到皇帝的这话,文华殿内的臣子们,不由得都是大吃一惊。只要是有识之士,谁都知道卫所制的种种坏处,也确实是要变革了。但是,庞大的军事体系,嘴皮子上下一碰说变革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呢?大明将近三百年,又有谁敢去碰?实在是这军制变革,困难是超乎想象地大!因此,没有那个皇帝,又或者那个大臣敢做这事!
“陛下,此事当慎之,慎之啊!”兵部尚书申用懋首先出列奏道。
由他带了头,其他臣子也纷纷附和,军制革新,一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