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是无比的强大。
文武百官站直了身体,静静地看着皇帝的背影;城上城下的军卒,起身站好,凝视着他们的皇帝。广场上的那些百姓,全都静静地看着他们的皇帝。所有人,任凭雪花飘落在身上,没有人想着去拂一下。
崇祯皇帝收回双手,缓缓的扫视着城下百姓,还有征辽大军的将士,过一会儿后,他才大声地说话,充满着自信,坚定有力:“朕当年在京师城头上的誓言,已经兑现。辽东已经收复,建虏已经灭亡。大明的北方,再没有强大的敌人!从此以后,大明北方的百姓,不用再担心大明的敌人突然袭来,不用再担心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不再有兵灾,大明百姓,将安居乐业……”
这些事情,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听着仿佛理所当然。可对原本明末历史上的这些百姓来说,却是渴望而不得的事情。如今听到皇帝的这番话,他们一个个的,神情又激动起来。甚至有不少老人,悄悄地抹起了眼角的泪花。
“……有大明将士在,有朝中众卿在,有朕在,从此以后,朕可以宣告天下:所有人,所有国家,都不要想着来欺负大明。所有大明百姓,都受大明、受朕之护佑。任何胆敢伤害大明百姓,伤害大明利益者,虽远必诛!”
这是崇祯皇帝新的誓言,如果换成是以前,可能听到的人,也只是听听而已,不会当真。毕竟这种事情,可能么?
然而,就在崇祯二年末,就在建虏大军围城之际,崇祯皇帝就在京师城头上对天誓言,当时的人们,也只是听听而已,觉得不可能!当时,这才过去几年时间,皇上已经做到了。由此,皇上的这番新的誓言,谁敢说做不到?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听到崇祯皇帝的这番新的誓言之后,所有的百姓,将士,还有大部分文官武将,心中又燃起激情。也不知道是谁想喊了起来,短短一瞬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又再次惊天动地,久久回荡在京师上空。
崇祯皇帝的话被打断,可他却没有一丝气恼,对于这个回应,他很是满意。唯有如此之斗志,才是蓬勃向上的王朝该有之气象!
等他们喊了一会,发泄了他们心中的激情之后,崇祯皇帝再次伸手示意,奉天门广场立刻安静下来,而后,所有人都听到了崇祯皇帝的一道意料之外的声明。
第1118章 崇祯皇帝的心愿
就听到崇祯皇帝在奉天门城头上大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就给自己立下一个心愿,不是收复辽东,更不是打败建虏,平定蒙古……”
听他这么说,所有人,包括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都稍微一愣。崇祯皇帝在登基的时候,辽事败坏,收复辽东,打败建虏,平定蒙古,可一直是历代皇帝的心愿,如今皇上这么说,又会是什么心愿?是虽远必诛么?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由得有点好奇,由此,他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崇祯皇帝的声音忽然提高了一些,缓缓却又坚定有力地说道:“朕之心愿,乃是朕之子民,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
在奉天门广场上,有穷者,也有富户,有读书人,也有屠夫,自然也少不了做买卖的人。有老者,也有小孩,有勤劳者,也有聪明人……
不管是什么人,他们听到崇祯皇帝的心愿中,都有有关他们的一方面,一时之间,都有点呆住了。
皇上这个心愿,也太宏大了吧?他们如此想着,在心中默默地念着: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
忽然之间,他们感觉,皇上这个心愿要是能实现的话,世外桃源,莫过于如此也!甚至,比起世外桃源,还要世外桃源吧!可这,可能么?
在这个疑问出现在脑海中时,他们又立刻回想起了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忽然,他们又觉得,皇上好像是真得一直在为这个心愿而努力着。
比如,居者有其屋,崇祯皇帝亲自发明了水泥,从而能快速建造牢固的房屋。至少在河套地区,就建了无数的房屋,让迁移到此的汉人,还有草原上的牧民,都有了住的地方!永平被建虏烧毁,也是用水泥修建房屋,让活下来的永平百姓能有住的地方……
还比如,是崇祯皇帝下旨服舍违式所得,用来创建童校,年龄到了的学子,可以免费入学,这不就是少者有其学!读者有其校么!
再比如,是皇上创立了大明建设银行,面向大明百姓开放借贷,只有一点少得可怜的利息,就能让勤者有其业!
是皇上设立了大明版权专利局,设大师称号,让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
……
这件件桩桩,虽然还没有在大明境内大规模普及,可却都已有苗头。由此种种,可见皇上的努力!或者在未来的某一天,皇上这宏愿,还真有可能实现呢!
想到这里,特别是广场上的大明百姓,一个个非常地激动了起来。相比较而言,大明强大起来,能征服天下,让万国来朝,在这些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本就比不上皇上这个让大明百姓得到实惠的宏愿。
这样的皇帝,才是真正一心为民的皇帝!什么秦皇汉武,什么唐宗宋祖,更不要说什么成吉思汗,又有谁能比得上当今皇上呢?
不止是这些普通百姓,就连崇祯皇帝身后的一大帮文官,对崇祯皇帝的这个心愿,也都很是震惊。
他们一个个自诩为孔孟门生,天天喊着为国为民,要效仿圣人,或者最初确实有这样的理想,可多年的宦海沉浮,又有几个人能有此初心?
那些普通老百姓能从皇帝的所作所为中知道,皇帝一直在为之努力;这些朝廷官员,和皇帝打交道更多,也更了解皇帝所实施之政策,自然就更明白,皇帝确实在这么努力着。
有宏伟的目标,言行合一,一直为之努力,这不就是古之圣人也!
当今皇上乃是当今圣人?得到这样的结论,对于这些孔孟之徒来说,真是再震撼不过了!
此时,崇祯皇帝并没有管别人心中在想什么,而是在那继续说道:“……朕这个心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持之以恒就更是难了!但不管有多难,朕也一定会努力去完成!”
“朕知道,朕之子民,有很多的日子并不好过,生活负担重!”崇祯皇帝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再度缓缓扫视城下,同时大声宣布道,“因此,朕决定,在今年过年,朕将给朕之子民一份大礼,减轻朕之子民的生活负担!”
崇祯皇帝这话说完之后,顿时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冒出一个问号:大礼?什么大礼?所有人都受惠,能减轻生活负担?
他们的心中,不由得热切起来,同时也份外的好奇,就想知道,这个大礼,究竟是什么大礼?
然而,让他们不甘心地是,皇上竟然没有宣布是什么大礼?而是下了圣旨,宣布这支征辽大军为京营,驻守京师。新军师将镇虏将军曹变蛟,年纪轻轻封勇武伯,一跃成为京营总戎,而监军监掌印太监冯德华则负责为京营监军。
吴三桂、李过、曹文诏等人,则为京营各军中的统帅,也都一样又封赏。
说起来,也是搞笑,曹变蛟当年死活要进入新军,曹文诏拦不住,无奈放行。那个时候,他恐怕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这个侄儿,有朝一日会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对于征辽大军的主要将领封赏下去后,崇祯皇帝便摆驾回宫了,具体的论功行赏,自然不可能在这种大机会,大众广庭之下公布,否则的话,一天都忙不完。
于是,这么一来,心中惦记着大礼的京师百姓,心中就有点抓瞎了。他们一个个在心中想着,皇上所说的大礼,到底是什么大礼啊?
京师百姓,虽然逐渐地散去,可这个大礼的猜测,却开始盛行在京师的酒楼茶馆,甚至各家各户中。大部分百姓,都在盼望着,到底是什么大礼,能减轻所有百姓的负担?
“你们说,皇上所说的大礼,该不会是给大家伙儿发钱吧?”
“你想得美,朝廷哪来那么多钱,就算是一人一文钱,你算算我们大明朝有多少人,朝廷给得出这个钱么?”
“就是,就算一人给一文钱,能减轻多少一点生活负担?”
“那你们说这大礼是什么?每人给一块地?据说福王的那些赐田也在拍卖了。哦,不对啊,这是拍卖,不是免费送,而且这也不存在每个大明百姓都有的大礼啊!”
“……”
琢磨来,琢磨去,硬是没人能想出来,到底皇上所说的这份大礼,到底是什么大礼!
为了这事,甚至京师中有赌场还开出了盘口,就赌这大礼到底是什么大礼,罗列了很多选项,然后给出赔率开赌。并允许别人增加选项,最终得中者有重奖!
一时之间,响应者甚多,这赌场的火爆程度,竟然成为年前京师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然了,也有的人没有参与,他们对身边人提醒道:“算了算了,猜不到不猜了,反正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到时候皇上会宣告天下,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然而,好奇心之下,反正这大礼是什么的竞猜游戏,一直是热门话题之一。
始作俑者,崇祯皇帝,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想过会引起这样一股热潮。他暂时不说,有他不说的道理。从厂卫那听到京师如今的情况后,只是笑笑而已,并没有过多关注。
年前这几天,文武官员,特别是文官,都在做总结,喜讯是一个接一个。
这一年的开海所得,已经达到了七百万两之多。如果不是那佛郎机人突然反目的话,这开海所得税收的金额,估计都能突破到九百万两了。不过不管如何,明年开海所得,肯定能到达九百万两了。
大明建设银行这边,终于开始小露一点威力,这一年的利润所得,已有三百万两之多。之所以比上一年要多不少,主要原因在于大明内部的逐渐稳定,银行信誉体系的建立,以及银行越做越熟练。可以预见,随着大明建设银行本金的越滚越多,以后的利润肯定会越来越多。
大明路桥公司这边,倒是还没有盈利。主要原因,第一个是路桥公司是基建项目,修路铺桥,回收成本的周期长。而且所修道路少,大都还在摸索试验中,愿意走水泥路的商人,游客还是比较少。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水泥路对于马车并不是那么友好。
但不管怎么样,基建项目乃是千秋大业,利于子孙后代的,就算是亏本,也要继续搞下去。
倒是大明皇家水泥公司,由于水泥越来越多地为人所认知,这销量是越来越大,不管大明干旱的北方,亦或多雨的南方,又或者东部沿海或者西部内陆,都是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虽然皇帝有旨意,水泥乃是基本军民两用物资,不得谋取暴利,可架不住量大,只是这一年,就有三百万的利润了。
……
以前到了年底的时候,最是发愁的,莫过于户部尚书和内阁首辅了。朝廷穷啊,没钱,过年了,到处都要钱。这户部尚书和内阁首辅,就如同民间的躲债人一般,恨不得谁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