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就算自己老老实实的没有一点异样,新皇也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不论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是为了自保,最终李贞都一定会造反的。
以李贞打仗的本事,再加上朝中一半官员的拥护,新皇根基不稳,面对李贞根本就是毫无胜算。
换句话说,长孙无忌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另立太子的意图已经落空,因为就算他最终成功,面对注定会造反的李贞,新皇也绝对活不过一年去——除非,新皇能得到李贞的对头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换取一线生机,但那不是长孙无忌想要的。
他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长孙无忌和李世民辛辛苦苦半辈子,一直都和世家在斗为的就是打压世家,现在好不容易将世家的气焰打压了下去,又被新君重新重用,那他这半辈子的努力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长孙无忌的权欲心的确很重,但他更是一个聪明人,他太知道关陇集团和山东豪门是生死对头,一旦新皇倒向世家,那迎接关陇集团的必将是灭顶之灾,而作为关陇第一豪门,长孙氏绝对是第一个被清扫的对象,说不定就会断子绝孙。
与其那样,倒还不如现在就向李贞妥协呢,这样虽然自己可能会遭受李贞的排挤,但至少能保住爵位,长孙家也会完整的传承下去。
这也是长孙无忌今天第一个认可李世民旨意的原因——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确杀伐果断,一见事不可为,立刻便倒向了李贞,虽然这时候倒向李贞也不可能得到李贞的原谅,但只要以后多多为李贞在皇上面前说话,总能引起李贞的注意的。
可惜,这是长孙无忌内心的想法,他不可能告诉长孙冲,自然,长孙冲也不能理解长孙无忌的苦衷。
他只是在听到李贞已经获得了南洋的军政大权,顿时急了:“难道爹爹就没有反对吗?”
“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支持,爹爹反对不反对又有什么意义?”长孙无忌摇头道:“我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是第一个赞同的——咱们已经输了,输了就要认,这是爹爹一直教导你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为长孙家保留一点香火。”
“我们怎么会输呢?”长孙冲更急了,绕着桌子转圈道:“爹爹正值壮年,皇上也春秋鼎盛,再执掌朝政二十年完全不成问题,怎么能心中就人数呢——我就不信李贞能够一直得宠,二十年时间,咱们就算是熬也能熬死李贞了。”
“住口,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长孙无忌呵斥一声,然后小声道:“要是真有二十年时间,爹爹我自然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但我们哪来的二十年时间啊?爹爹倒是好说,注意保养的话,应该还能活二十年,但皇上的身体……”
长孙冲催问道:“怎么样?难道皇上的身体有恙?”
“大病没有,小病不断。”长孙无忌低声道:“偏偏陛下又素来不注重这些小病,殊不知大病正是小病慢慢积累起来的……”
“爹爹你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我还是不甘心,我一定要将李贞拉下来。”长孙冲却不听这一套,撂下一句话就冲了出去。
“哎!”望着长孙冲离去的方向,长孙无忌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知道长孙冲为什么这样恨李贞,全都是因为十年前的那一场冲突。
长孙冲趁着李贞出征的机会,联合一部分人夺取了李贞的几个产业,李贞回来得知真相之后大发雷霆。但他在发怒之余并没有找幕后黑手也就是长孙冲等人的麻烦,而是将他们的手下灭绝全家,并且趁着夜色将人头摆在了他们的床上……等他们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自己属下那死不瞑目的人头——据说当时便吓傻了好几个人,尤其是长孙冲,更是直接被吓疯了。要不是李贞后来送上特效药让长孙冲恢复,只怕现在都还疯着呢,没见到窦家的一个公子依旧还痴痴傻傻的吗?那就是李贞那一次的后遗症。
但李贞的补救并没有得到长孙冲的谅解感激,反而因为他将自己吓疯,让自己出了大丑,反而更恨李贞入骨。
只是……
第十八章 李元昌的身份
第十八章李元昌的身份
“冲儿啊,只希望你只是恨李贞,并没有走上对抗李贞的路,否则即便是爹爹,也救不了你了。”长孙无忌太明白李贞如今的势头了,堪称是无人可挡,虽然表面上有世家儒家以及佛门和李贞作对,阻挡着他前进的步伐,但是长孙无忌看得很透彻,其实这三股势力也并根本给李贞造不成多大的阻碍。
首先,这三股势力虽然联合,其实三者也并不是一条心的。说到底他们三家之所以能联合起来,那是因为他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李贞罢了,如果说他们之间有多精诚合作,长孙无忌说什么也是不会相信的。
其次,三家联合,看似威势无双,但李贞背后也不是没有势力支持,如果真打起来,谁胜谁败还真不一定。
佛门有道门看着,两者势均力敌,有道门防着佛门,佛门注定基本上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
世家在卢氏叛变,又丢失了秘密武器之后,更是威慑性大降,只需要朝廷就能收拾得了他们。
所以说,李贞索要面对的也只有一个儒家而已,但李贞会怕儒家吗?
儒家传承自先秦时期,千年不绝,自然底蕴深厚,但实际上儒家内部也不是团结一心的,而是分成各种各样的学派,有些学派的观点甚至万物按相反(比如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两种观点),教义之争可比明刀明枪的大战可还要血腥的多。
面对李贞,双方别说联手对敌了,一家在对敌,另一家不在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
虽然整个儒家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的确可能会团结在一起。但是李贞又不是白痴,怎么可能会任由儒家团结?拉一波打一波的道理,李贞可是从小就会用的,当年在突厥草原上,李贞面对薛延陀和回纥,就是用的这一招逼得双方大战,双双元气大伤,最终让大唐捡了便宜。
李贞如今的局势虽然看起来依旧危险,但其实已经基本明朗起来,反李贞联盟注定要成为李贞成皇位置上的一道垫脚石罢了。
反李贞联盟都不是李贞的对手,长孙无忌又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选择和李贞作对,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选择和李贞作对,否则就算倾尽长孙氏一族,也救不了长孙冲一条命了。
只可惜,长孙无忌的担忧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长孙冲不但准备对李贞动手,而且已经联系上了一个看起来十分庞大的盟友……
“殿下,情况就是这样。”汉王府,汉王李元昌端坐在主位上,长孙冲则坐在下首,向其汇报从长孙无忌那里得到的情报。
“混蛋,竟然把整个南洋都给了他,李世民究竟是怎么想的?”李元昌更是大怒,甚至连皇兄都不叫了,可见他有多么气急败坏。
他之前被人绑架,但三天之后便完好无损的回到了王府,谁也不知道这三天里他都经历了什么,就连李世民亲自询问也什么都没有问出来。
不过从此以后,李元昌性情大变,经常待在王府,基本上都不出去——这要换作之前的他,只怕早就憋疯了。
但这也更加深了李世民对他的怀疑,整个汉王府几乎都被桃花内卫给渗透成筛子了,但李元昌却仿佛毫无所觉,只是每日里提笔练字,要么就是饮酒作乐,仿佛真的打算隐居了一样。
但是谁也不知道的是,李元昌竟然在暗中纠集了一大批反抗李贞的人——李贞这些年发展的确很顺利,但在发展中同样招惹了不少的仇家。
别的不说,就比如他的商会,李贞商会的确每年能赚取数不尽的利润,商会的规模也越发扩大。但是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会想要发展,总是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阻力的,有时候少不得要用一些黑暗手段,自然也结下了不少的仇家。
别看这些人都是和李贞斗争的失败者,但换个方法想一想,能和李贞对垒的,纵然不如李贞,又能差到哪里去?他们的人脉、财力如果真的加起来,恐怕未必就不如李贞差多少。
这就是幕后主使的打算,在李贞的所有敌人中,也只有他看出了李贞的根基,那就是商业——不论是开办学校还是训练军队,又或者研究武器等等,李贞之所以能将摊子铺的这么大,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庞大的金山在背后只支持着。
换句话水,只要掐断了他的金钱供应,就等于是将李贞这栋大楼的根基给撬走了,接下来只需要轻轻一推,他的势力就会顷刻间烟消云散。
可怜反李贞联盟的那群笨蛋竟然没有看到这一点,反而在正面和李贞较劲,就算你们能打赢李贞又能如何?只要他的商业帝国不崩塌,你们就算是灭掉了李贞的所有势力,只需要给他三五年时间,他就完全可以卷土重来。
只有打垮他的商业帝国,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这群傻瓜竟然连这点都没有注意到。不过也好,有你们在正面和李贞硬抗,吸引李贞的注意力,我们在背地里做手脚,将李贞打入万劫不复应该不成问题。
而在和李贞的对决中失败,这些那些商人自然对李贞恨之入骨,只需要稍微一撩拨,想要将他们聚起来万完不成问题。
只是现在还不是幕后势力出现的时候,因此想要运作这一切,就必须有一个明面上的代言人帮他们运作,而且这个代言人的地位还不能太低,不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最好是皇族中人。
也就是这时候,一直跳的比较欢的李元昌落入了他们的眼中。
在经过一系列手段之后,李元昌被带走,见到了幕后势力的主人,在他的说服下,最终加入了这个组织,成为了组织明面上的代言人,开始为组织招揽人才。
而作为长孙无忌的长子,又和李贞有大仇,长孙冲自然而然的便落入了李元昌的眼中。经过几番试探之后,长孙冲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李元昌的麾下,为他招揽王公贵族世家豪强中和李贞有过节的人,将其吸纳进入组织,同时兼顾情报收集工作——因为他爹是大唐顶级权贵,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这对于幕后的组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第十九章 谣言迭起;以谣止谣(二合一求收藏,求订阅)
第十九章谣言迭起;以谣止谣(二合一)
今天,长孙冲就是来向李元昌汇报情报,汇报完毕后,有些担忧道:“一旦旨意下达,李贞就等于是得到了南洋,整个天下除了皇帝之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制住他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元昌发怒过后,整个人冷静了许多,闻言安慰道:“你别急,我这就去向上头汇报,回去后不要露出马脚,继续收集情报,时刻关注朝中的情况,一旦有变,立刻向我汇报。”
“是,我这就回去。”
“……”
且不提长孙冲回去后如何和长孙无忌周旋,李元昌在送走长孙冲之后,迅速来到密室之中。
这个密室十分简单,除了一套桌椅以及一个铜碗状的装饰之外,什么也没有。
李元昌来到密室,拿起铜碗在墙上扣了三下,迅速将铜碗放在耳朵上,只见铜碗底部系着一根金线,也不知通向哪里——这铜碗竟然是一个土电话。
很快,铜碗中很快传出一阵不知道男女的声音:“有什么事情吗?”
李元昌的面容迅速变得恭敬:“属下见过特使,属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禀报,今天大朝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