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无论是为了自己迫切的心情,还是为了安全性来说,在冬季出海都是最好的选择。
    “……属下没有问纵海级。”
    刘仁轨苦笑道:“属下当然知道短时间内三级战列舰不可能装备海军,所以属下问的是四级战舰,殿下您不是说了吗?要给属下配备十艘四级战舰的,可是属下刚才在海边看了一圈,好像只看到了商船,没有看到一艘战舰啊。”

第二十六章 起航(第二更)
    第二十六章起航(第二更)
    李贞笑道:“这个啊,越州这边战事还未平息,所有的战舰都有任务,已经没有一艘空闲的了……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食言,我已经从闽州和泉州紧急抽调了十艘四级战舰以及十五艘五级战舰,最多有三天时间就能到达,所以时间上是绝对能赶上的。
    你这一次的对手只是一些海外土著,连南洋人都不如,现在都还处在部落时代,别说是战舰了,恐怕连瓷器都没有见过。四级战舰已经足够你横扫那里了。”
    李贞之所以这么疯狂的发展战列舰,目标根本就不是为了征服东南亚,就像他说的,这时候的东南亚都是土著,尤其是一些岛国,基本上都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部落时代,一个个都是未开化的野人,过的是茹毛饮血的日子。面对这样的敌人,大唐甚至连正规战舰都用不上,只要用武装商船开几炮,保证所有抵抗者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做鸟兽散。
    李贞发展战舰的目标其实是西方国家,尤其是大食,因为根据李贞的记忆,用不了多久,大概一百年后,也就在安史之乱左右,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就会崛起。而这时候的唐朝却因为战乱失去对中亚的控制,国力衰退。阿拨斯王朝却刚刚开始扩张战争并且勾结吐蕃打击唐朝势力范围,丝绸之路第一次被阻断,大唐的收入立刻大大降低,为唐朝的衰弱提供了先决条件。
    因此尽管安史之乱已经不大可能发生,但说是未雨绸缪,将敌人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好,为了补足自己的遗憾也罢,李贞都绝对不会放过大食帝国的。而且李贞听说了,大食人的舰队很厉害,将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打的跟狗一样,因此李贞决定和他们掰掰腕子。
    另外还有拜占庭帝国以及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也就罢了,如今正被大食按在地上摩擦,再过不了几年(651年),就该嘠屁了,如果自己的发展速度足够快的话,应该还能在萨珊王朝灭亡之前打到中东去,见到伊嗣埃三世(萨珊末代君王),说不定还能救他一命呢。
    问题是拜占庭,虽然七世纪的拜占庭已经被大食打成了狗,连连丢土失地,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毕竟是一个曾经多次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的国家,尤其是在现在的七世纪初期,拜占庭帝国依旧占据了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地区,只不过后来被大食人打败了罢了。
    但是就算如此,人家也没有灭亡,最终硬是把大食帝国都熬死了,他依旧还憋着一口气,一直活到了十五世纪,是世界上少有的立国时间超过一千年的帝国之一。这样底蕴深厚,有一个海洋作为内湖的国家,要说他们的海军不发达,李贞说什么也是不信的。
    而这也是他如此丧心病狂的发展战舰的原因之一——他要用绝对的战斗力,一举冲垮所有异族人的骄傲,强行占据最富饶的土地,将整个世界的脉搏都牢牢抓在手心里。
    ……
    三天后,李贞需要的二十五艘大小战舰都已经到齐。
    七天后,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整支舰队足有大小船只两百余艘,其中货船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剩下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战舰以及物资船,一切准备就绪。
    “正则,此去一路小心啊。”越州码头,李贞正在送别刘仁轨。
    与李贞的关切担忧不同,刘仁轨倒是显得意气风发:“殿下放心,属下以半年为期,有殿下给的海图左手,臣保证最多半年,就能找殿下口中的那处宝地,为殿下运回来一船又一船的黄金白银。”
    “很好。”李贞亲自端着一个朱漆托盘走了过来,托盘之上放着一杯酒,递到刘仁轨的面前:“正则,此行甚远,本王无有他物,唯有一杯水酒为卿壮行色,愿正则平安归来!”
    刘仁轨躬身答谢,道:“殿下放心就是,为了这一天,臣已经准备了许久,只要不是遇见绝境,臣保证定然能够平安归来。”
    言罢,端起酒水,一饮而尽,对着四周围的泉州百姓示意了一下空杯,转身便走,踩着桥板上了他的旗舰。
    早已等待多时的旗官立刻举起令旗,高喊一声:“启航~~”
    “哗啦啦~~”
    随着这一声令下,两百多艘大小船只缴动锚链,依照次序,有条不紊的驶出了越州港。
    切不说送走刘仁轨之后,李贞在干什么,我们将目光转到这一支船队上来。
    刘仁轨站在夹板上,看着越来越远的越州,在转头看看漫无边际的大海,心情也是一番激动——训练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我出场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唐,你就等着吧,待我归来,我刘仁轨定然能够名震天下,封官拜爵,万世流芳。
    一旁的船大副,也是从小跟到大的书童刘列见了,道:“少爷!这海上的风冷,还是进舱内歇息吧!”
    刘仁轨轻轻的摇了摇头,指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问道:“阿列!你长这般大,可曾见过这等壮美的景致。”
    刘列举目看了看,也有些激动道:“虽然在海上训练了这么多年,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总觉得今天的大海格外的壮美!”
    刘仁轨一笑,道:“这是自然,以前咱们是在适应大海,这一次却在要征服大海,感觉自然不同。”
    “少爷说的有道理。”
    ……

第二十七章 目标:吕宋群岛(第三更)
    第二十七章目标:吕宋群岛(第三更)
    公元七世纪,何人曾想到过,在遥远的东方,南海之上会有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劈波斩浪?
    如今的欧洲还十分蒙昧,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东罗马帝国在大食帝国和萨珊王朝的打击下苟延残喘,同样是动荡不堪。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如今还是荒岛一片,虽然争得了独立,但短暂的独立过后,紧接着的便是连绵不决的战争,在那片荒岛之上,大小邦国林立,一刻都不曾消停过——一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征战纷乱不休。当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的征战不同,欧洲的大战规模是远不及东方的,甚至有一点小家子气,格局太小了一点。
    西方诸国林立,万族争锋,但东方却已经是大唐一家独大,雄立巅峰,虽有宵小作祟,但已难以伤到大唐根基。
    刘仁轨此刻正在船舱之内伏案记录着一些信息,自打出海那一天起,他便开始记录航海日志,每一天的水文气象都要一一记录下来,这都是十分珍贵的航海资料,不但对于自己以后的冒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录进大唐皇家图书馆,作为后来者的学习资料使用——这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古代可不比后世,在古代想出一本书是很难的,除了印刷传播困难之外,更重要的是你既然敢出书,就要做好被同行挑毛病的准备。
    因此在古代,一般的是没有资格出书的,只有一些饱学鸿儒才敢写书,因为他们学问丰富,写一本书可以考虑到方方面面,不怕被人找茬。一般人可不成,但凡你敢用错一个字,便会有一大波的人围上来和你辩论,扰得你烦不胜烦。
    但是航海日志不同,这是属于技术类书籍,而且刘仁轨这应该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在他之前应该是没有人会写航海日志并且传下来的。也就是说刘仁轨的航海日志如果真的有一天被编纂成书籍,那些吃饱了没事闲得慌的人也没有资格找他的麻烦——因为他才是这个行业的开山祖师爷,他才是专业人士,一些书生连海都没有见过,哪有什么资格评论他的书?
    刘仁轨的座舰自然是船队中最大的一艘商船,名字叫做驰骋号,属于纵横级商船的二号舰,也是目前所有生产出来的纵横级商船中性能最好的一艘,刘仁轨作为船队的舰长,当然要坐最好的船。
    “笃!笃!笃!”
    一阵敲门声响起。
    刘仁轨停下笔,道:“进来吧。”
    走进来的正是罗汉生,这可是一位老海客,经验非常丰富,也是整支舰队的领航员,率领着上百号的弟子,可谓是德高望重。
    即便是刘仁轨也不敢给罗汉生一点脸色,而是客气的问道:“罗老,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情吗?”
    罗汉生道:“刘大人,我过来是告诉你一声!如果一路顺利的话,今天傍晚就能到达海图上的那个东沙群岛了!到了东沙群岛,我们的路程差不多就已经走了四分之一了。”
    刘仁轨大喜:“是吗?这可真是太好了,没想到这一次出行会这么顺利!”
    东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北的一组群岛,共有三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东沙岛和东沙礁)、南卫滩环礁(暗礁)及北卫滩环礁(暗礁)。它是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组群岛。
    东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边是大陆,距离香江有一百七十海里,距离汕头更是只有一百四十海里。
    西边是海南岛,相距三百六十海里。
    东北部是台湾岛和澎湖列岛,距离台湾岛有一百四十海里,距离澎湖列岛只有一百三十海里。
    东北部是吕宋群岛,距离也只有四百二十海里罢了。
    大东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算是联通四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只要卡主了这里,就可以扼守住一大半的南海航运咽喉,尤其是在古代,船舶制造技术不发达,海船想要到达更远的地方,就必须寻找岛屿,一步一步的跳过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偏偏刘仁轨的目的地正是吕宋群岛,东沙群岛的地位对他来说更加重要,因为这是方圆几百海里内,唯一的驻足点了——除非你不从越州出发,该从泉州出发,否则去吕宋,就只能经过这里。
    “老天爷保佑啊,海龙王保佑啊,保佑我们一定要顺顺利利的去到吕宋群岛。”罗汉生祈祷道。
    吕宋群岛也就是菲律宾群岛,正是此次刘仁轨的最终目标。其实在选择第一个征服目标的时候,李贞也是纠结了很久的。因为此时大唐已经征服了整个中南半岛,想要去探险,完全可以以马来半岛为起点,完全可以征服周围大部分海域以及海岛,比如婆罗洲,那地方可是有大量的石油的。
    但是仔细想了想,中南半岛那地方毕竟是刚刚征服,而且距离大唐中心太远了,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差错,等大唐接到消息反应过来,那边恐怕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这可不是李贞想要的。因此还是让那里的矿藏先在地下埋一段时间吧,等以后将南洋彻底握在手里的时候再说。
    而吕宋就不同了,吕宋群岛这地方不但距离大唐更近(与台湾岛只隔了一个巴士海峡,就算从越州走,也只需要六百海里罢了,换算成公里才一千公里多一点),矿产资源更是丰富无比,尤其是金属矿产,其中铁矿资源在蕴藏量高达1。4亿吨,足够大唐开采几百年而不用担心枯竭。
    除了铁矿外,吕宋群岛的贵金属矿藏更是丰富的让人发狂,铜矿资源量达到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