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绩,才能让大家打心里真正的服你。
对于李明在公司的地位问题,几个常务董事也都在一次开会的时候,明确的表达过他们的想法,高建国和乔海鹏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李明放心大胆的干,他们和保卫部就是李明的强大后盾。
高建国和乔海鹏在公司的地位很有分量,他们代表了公司军方的声音,也是未来公司武装力量的奠基人,而且他们都和李明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宋涛更直接,一副混不吝的样子,那就是谁要是敢不服李明,他和特战队的兄弟绝对不干,虽然这个想法混了点,可是也表明了宋涛态度,意思就是我只听我大哥的话。
别看宋涛平时是一副二货的形象,可是这家伙也不简单,把特战队捏的死死的,所有特战队的人,只服他和李明两个人。
王和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只是他的意见更理智,那就是至少在公司先期阶段,李明还是不要以公司领导人的形象出现,而是在军方和公司民事部门,都担任常务副手,多积累工作方面的经验,慢慢的树立威信。
李明如果现在就担任公司的领导人,虽然有他和高建国的绝对支持,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绝对会埋下隐患,以后难免会出现麻烦。李明还年轻,他代表了远东公司的未来。
王和的意见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高建国和宋涛的强烈反对,乔海鹏的反应虽然没有那么激烈,但也明确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郭松他们一直没有表态,倒不是他们对李明不支持,只是他们也觉得王和的话有道理,这种的话现在也只有王和才有资格说出来。
他们要是说出这样的话,情况就会变得极为复杂。最重要的一点,李明自始至终都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也捏不准李明的真正想法。
李明当然知道高建国和宋涛、乔海鹏他们是好意,但李明还是觉得王和的话有道理,如果只想自己抱着虫洞去另一时空做个富家翁,或是占山为王做个土皇帝,他何必还要找来这么多人。
李明有自己的理想,他是真的想要在另一时空建立一个新世界。
对于公司有些人的想法,李明早就已经不在意了,人多了就会这样,你不能保证公司所有的员工,都能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这就是现实,人性终归是复杂的,你可以不理解,但是必须接受。
高建国和王和这些人,都是在社会上历经沉浮的人,对这些事情怎么可能没有觉察,所以才会在这样的场合表达出他们的态度。
所以李明在那一次在常务董事的会议上,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赞同王和的意见。而且他还重申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未来的远东公司,永远也不会出现绝对的领导人,而且暂时也不会有绝对的民主,远东公司还是要以少数常务董事,对远东公司进行集体领导。
对于李明的态度,王和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说这一番话之前,也犹豫了很长时间,如果李明因为他的这番话有了别的想法,那他和李明之间,就会在心里出现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但是这话必须要说,远东公司一直在组织结构上非常模糊,李明作为虫洞的拥有者,让大家都无法回避李明的存在,而且还有高建国、宋涛和乔海鹏等一帮保卫部的人,在李明身后的绝对支持。
现在李明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他的态度,王和、郭松等其他的几位常务董事,也都把心放了下来,李明的态度太重要了。所以在那次的常务董事会的会议上,也最终确立了公司的组织结构。
现在公司初建阶段,公司组建常务董事局,董事局的常务董事,暂时由公司的几个发起人担任,远东公司进入正轨以后,下届远东公司的常务董事局的常务董事,就会由现在的公司常务董事局推举,所有董事会成员投票表决,一旦票数超过半数通过,就会组成新一届的常务董事局,继续对远东公司进行集体领导。
第40章 日本劳工
这次反偷袭作战的胜利,李明付出了近乎所有的精力,天天都在凝思苦想,考虑如何提高基地的安全等级,好在他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得到了基地所有人的认可。
两天后的下午,李明正在基地各个哨位巡视,突然他接到了基地通讯室的报告,一号登陆舰传来了消息,他们已经到达海参崴附近海域,将于第二天早上到达金角湾。
李明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心里也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
他骑着越野摩托,疯了似的向先遣队指挥部冲去,一边快速的奔驰,一边通过耳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保卫部的所有军事人员,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是一片欢腾。
李明赶到了基地指挥部的时候,这里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之前他们已经接到了乔海鹏的无线电报,让基地准备出3500人的行军帐篷,还要建立一个类似集中营那样的场地,用来安置这些日本劳工。
3500名日本劳工,公司先期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先遣队各个部门早就望眼欲穿,有了这些劳工的帮助,先遣队的工作进度肯定会大大的加快。
这几天先遣队基地已经把集中营的场地平整了出来,还用围栏圈了起来,连四个负责警戒的哨塔都已经搭建完毕,李明在回现代社会补给物资的时候,带回了200顶军用帐篷,只是还没有支起来。
本来这几天要组织人支帐篷的,可是却发生了基地被袭事件,大家就把这件事给拖了下来。这些倒是好解决,反正鬼子那么多人,让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了。
但随着大量日本劳工进入基地,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么多的人一下子进入基地,饮水、卫生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就要着手解决。
原来先遣队人少,只打了一口简易的水井,供应基地的后勤部门使用,以及基地内大家的洗浴用水。公司员工饮用水还是选择现代社会的桶装矿泉水,临时工每天每人只是提供一军用水壶的开水。
3500名日本劳工的到来,先遣队基地的后勤压力陡然增加,而且过些日子高建国可能也会带回来大量的人口,基地内的一口水井肯定是不够用了。
而且厕所的问题也要解决,李明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才慢慢的让几百名本地的临时工走进厕所,他们原来可没有这样的习惯,就是村里的娘们也是不管身边有没有人,随便找个地方,脱了裤子就来。
后来基地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只要发现他们不去厕所就地方便的话,就会扣除他们的日工资所得的交易品,这才慢慢的让当地人养成了上厕所方便的习惯。
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夏季了,到时候各种卫生问题就会出现,那些日本劳工都在一起居住,一旦出现疟疾等传染性疾病,那肯定会出大乱子。
所以李明也和先遣队各部门开会研究决定,整个基地除了负责基地安全的军事人员,其它的工作全部停止,所有人员全都投入到这次劳工接收的工作中来。
提前启动自来水水源地的开发工作,绝对不能在海参崴任意打井,破坏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水源地的位置已经选好了,是金角湾尽头渔村东面的一条小河,这也是海参崴金角湾附近唯一的一条河,它流经渔村,最后汇入金角湾。
现代社会的海参崴这条小河依然存在,只是和另一时空相比,流量要差上很多。先遣队基建单位首先要在这里挖掘几个深坑建立储水池,然后通过地下管网满足海参崴开发区先期的饮用水和工业供水。
这是公司各部门对海参崴开发区规划的一部分,早已经制定好了,只是现在把这个工作提前了,还有海参崴的地下排水系统的工作,也一起提上了日程。
这些开发区的基础工程,因为工作量太大,光靠一些大型机械,和几百名临时工根本无法开展,现在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而且基地人员的大量增加,所以这些工作也被提前启动。
当然,这个水源地只是暂时的,要想满足海参崴开发区今后的工业用水,光靠这个水源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以后主要还是作为公司饮用水的水源地。现代社会的海参崴,在距离金角湾北部几公里就有一个水库。
海参崴开发区的二期规划,就包括了这个水库的兴建,而且还会在这里建一个水力发电厂,弥补以后海参崴因为大量工业设施的建立,所带来的电力缺口。
先遣队开始行动了起来,四辆军事防化消洗车,并排摆成一列,把淋浴帐篷支起来,洗浴前是这些日本劳工先要进入清理区,剃光他们所有的毛发才能进行消洗,然后是物资分发区,等他们领完物资,就会沿着一条围栏围起来的通道,直接走进集中营。
在那里已经画好的位置,他们将在军事组的指导下,支起一个个可以住20人的军用帐篷,以后他们还会自己建立木屋,但是现在基地各处都是工地,只能到秋天以后再盖了,入冬前他们就能搬进越冬的房子里。
另外原来的厕所并没有准备,说实话就是基地的厕所都是临时搭建的,把一个集装箱埋进土里,然后焊出一个个蹲位,上面铺上一层木板,还弄个抽拉装置。最后用木架搭建起一个棚子,再蒙上一层油毡纸就算是齐活了。
集中营的厕所也大概是这样,但结构就简陋多了,就是挖了个土坑,架上木板盖个棚子,在机械和几百个临时工的努力下,一下午的时间,就在集中营建了一圈的厕所,数量二十个。
另外集中营这里放了两个储水罐,设置在围栏的外面,边上还建了一个食堂,负责日本劳工的伙食,食堂的工作人员由基地的临时工担任。
对于基地的后勤压力,李明也是早有准备,他这几次补给柴油的时候,都拉回了大量的大米白面,以及各种副食品,光是榨菜就拉进来几吨。
总是从现代社会运送粮食也不是办法,李明还进了一批土豆、地瓜,以及萝卜、大白菜的种子,过几天就在附近开出一片土地,公司进了一大批的农用机械,再加上这些日本劳工,开垦出几千亩土地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样在冬天的时候,挖一些菜窖就能储备一些过冬的秋菜,起码可以满足劳工冬季的蔬菜供应,缓解基地一定的后勤压力。
第二天早上,大家很早就来到了临时码头处,等待着一号登陆舰的到来,两艘武装渔船已经先期出了金角湾,去附近海域迎接一号登陆舰的到来。
“呜……呜……”
令人激动的汽笛声突然响了起来,整个码头顿时沸腾了。
当庞大的一号登陆舰,在两艘武装渔船的带领下,缓缓驶入金角湾的时候,大家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
就连渔村的那些汉子们都跟着大声的嘶吼着,他们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远东公司的一份子,原本在他们看来那令人敬畏的巨大铁船,现在也令他们非常的激动。
李明在一号登陆舰即将冲滩的时候发布了命令,让保卫部所有军事人员检查装备,准备接收日本劳工。
当一号登陆舰巨大的舌门开启的时候,一个个平均身高仅有一米六几的鬼子,在一帮保卫部军事人员的喝骂下,挨个颤巍巍走下了登陆舰。他们只穿了一条兜裆布,冻得瑟瑟发抖,用恐怖的眼神,望着岸上的人们。
几个会日语的员工大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