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东北东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建立大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国营农场,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还能大面积种植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甜菜、烟叶、果木和蔬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
还可以搞大规模、集约化家禽家畜、菌菇木耳、银耳猴头、林蛙河蟹、水稻养鱼等多种养殖产业。以后这个地区将会是远东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粮食、副食品生产基地。
辽东地区的几个农用机械的试点地区,也开始了紧张的秋收工作。各地的农机分队在春播期间表现非常好。但是只有在秋收期间依然能经受住考验,才能证明试点的成功。
李老根开着一辆搭载了玉米收割机的小四轮拖拉机,不断的在广阔的玉米地里来回奔驰。自从有了先进的农用机械,大队春耕期间的农业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十几倍。
如今又到了秋收的季节,也到了他们农机分队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但他还是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生怕在秋收期间,因为农机分队的原因,耽误大队的秋收生产。
为了保障各类农机设备,他在秋收前几乎天天住在了大队部,带领农机分队的驾驶员和维修小组的维修技术员,起早天黑的维护、保养各种设备,尽最大的努力让各种农机设备保持最佳的状态。
而且他还经常召集农机分队的驾驶员、维修技术员,大家凑在一起研究各种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大家集思广益,尽可能的在秋收前摸索出一种正确的高效率工作方式。
通过李老根和农机分队的全体员工的努力,无论是驾驶员、维修技术员,还是各种农机设备,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秋收生产之中。
因为准备的非常充分,李老根带领的农机分队在秋收生产期间,出勤率和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都比其他地区的农机分队高出不少。
而且随着秋收生产的不断进行,农机小队的驾驶员和维修技术员进过大量的事件生产,业务也越来的熟练,出勤率和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李老根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天,身体已经极为疲惫。他满头大汗坐在小四轮拖拉机的后面,一边小心的驾驶,一边不断的回头观察着后面玉米收割机的工作情况。
此时耕地的周围站满了当地的农户,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居家前来看热闹。有的干脆坐在田间地头,有的还拿着家里的桌椅板凳,兴致勃勃的看着田地里的铁牛在玉米地里辛勤的耕耘。
当这些当地的农户,看到玉米收割机惊人的收割效率,全都被震撼得目瞪口呆。很多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户已经彻底的傻掉了,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其中的玄机,最后只能把这种现象当作是仙器正在施仙法。
好在这些老百姓懵逼了几天以后,现在已经彻底麻木了。也不再费尽心思的猜想了,天天带着家人坐在地头就当看戏了。
辽东的农户大都朴实,看着农机分队帮着他们干活,大伙对李老根他们这些农机驾驶员都非常热情。不管他们到那个中队干活,每天三顿饭都有中队的农户们提供,顿顿鱼肉管饱不说,到了晚上还能喝上几盅。
李老根这辈子哪曾有过这样的日子,每天享受着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人围得越多他就越能干。而且从头至尾都是一副满脸认真的表情。
虽说李老根平日里不善言辞,为人也实在淳朴,但是深埋在他骨子里,可能连他都没有意识到的那股子装逼属性依然存在。
反正这段时间李老根过得很爽,每天起早贪黑的坐在小四轮拖拉机上,一遍遍的在玉米地里来回的折腾。别人都是两个人替换着干,可他这辆小四轮拖拉机基本都是他一个人开,除了累得直不起腰了,才让人替换一会。
第1374章 秋收(二)
李老根领导下的大队农机中队,在此次秋收生产中的表现非常抢眼,还得到了支队领导和地区领导的通报表扬。
其他大队的农机中队的农机驾驶员和维修技术员,也纷纷组团来到李老根所在的农机中队取经,并进行实地观摩。
李老根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当上官,而且貌似自己干得还不错。不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深受大队、支队领导的器重。现在他带领的大队农机中队,更是成了整个支队技术推广示范单位的带头人。
他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荣誉啊,从其他大队来了那么多的人,来到中队进行学习观摩,天天都有人虚心的向他求教,把李老根弄得都有些飘飘然了。
在今年的秋收生产中,辽东地区的几个农机推广试点地区,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执行春耕、秋收两次大规模农业生产任务时,无论是机械还是操作机械的驾驶员,都经受住了考验,为公司在各个控制区进一步推广普及动力机械奠定了基础。
当然,即便公司的各种动力机械设备的质量,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想要在公司大面积推广普及动力机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想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普及动力机械,面对的困难就更多了。首先,以目前公司在辽东各地广大农村的情况,就并不适合推广普及动力机械。
公司在接收流民的初期阶段,因为当时缺乏基层管理干部,还存在着交通等问题的制约,流民安置的地区都集中辽沈地区的各个城镇附近。
虽然随着流民的不断增多,安置地去逐渐向东部延伸,但是为了方便管理,还要考虑交通等问题,流民安置点基本都集中在主要河流的沿岸或是铁路沿线的附近。
这也使得各个安置点非常密集,每户的耕地面积都不大,只有几亩左右。而各个大队的农机中队当然不能总是无偿为广大农户服务,必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各个农机分队机械的日常维护和燃料配件的支出。
各地的广大农户,虽然知道这些“铁牛”比耕牛能干活,耕地、翻地、收割的速度也很快。可要让他们每年拿出一定的粮食支付雇佣“铁牛”的费用,估计没有一个农户愿意。他们宁可多花点力气,起早贪黑的赶着自家耕牛干活。
而且每个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的试点支队,配备的农机数量和支队拥有的耕地相比,比例还是太高,根本发挥不出来农用机械的优势,反而增加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
所以想要在辽东的广大农村推广普及农用机械,就必须增加农户现有的耕地面积,然后选择一些地区逐步开展家庭农场试点,最终实现农用动力机械的推广和普及。
当然,想要完成这个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的去实现。所以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能这个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初步实现。
但是公司在辽东广大农村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秋收以后,辽东各个农机试点地区附近的几个支队,就要开始积极的为迁徙做准备了。
所有迁徙到其他地区安置的支队,公司会为每个迁徙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做好他们的安置工作,而且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会增加几倍。而且所有迁徙的支队,还会在各个基层大队建立农机分队,在支队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
今年冬天各个准备迁徙的支队,就将在支队中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选拔一些人进入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并在明年春耕期间,去临近的农机试点的支队进行实习,跟随李老根他们这一批已经基本具备农机驾驶经验的人进行实践。
公司农林部也开始大幅度增加维修技术员的培训规模,培训结束后也将下到各个基层的农机试点单位,跟随有经验的维修技术员进行实地学习,尽快掌握农机维修养护的知识。
辽东的各个农机试点地区的支队,也将消化附近几个迁徙支队的耕地,使得每个农户的耕地也相应的提高几倍,达到在支队普及农用动力机械的目的。
普及了农机动力机械的基层支队,农户们的耕地不但比以前扩大了几倍,从原来的七八亩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亩,不但主要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还可以增加诸如大豆、花生、烟草、向日葵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种植面积。
而且劳动力还得到了解放,农户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专心进行家禽家畜、鱼塘林蛙、菌菇木耳养殖,或是进行蔬菜、果木等种植,既能丰富广大农村的副食结构,还能增加农户们的收入。
随着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的基层单位越来越多,辽东各地的迁徙到外地的支队,也会逐年增多,规模也将越来越大,最后达成在辽东、外东北地区全面实现普及农机动力机械的任务。
海参崴汽车集团公司,也将不断的扩建厂房和生产线,培训合格的产业工人,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产能,保障公司在辽东、外东北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
公司还将进一步增强基层农机分队的力量,而且还要在每年冬天农闲期间培训基层农户的农机驾驶,以及农机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
公司在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的同时,还会在广大农村推广普及农机驾驶技术和基本的农机维护保养技术,争取让所有农户逐步掌握驾驶农机动力机械的能力。
未来辽东、外东北等地区的农机分队,也将不在常设专业农机驾驶员,而是在各个中队培养大批的临时驾驶员,最后实现农用机械走进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
届时,辽东、外东北的农业生产力将会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也将呈几何形增长,成为公司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农业推广示范区,为远东公司全面推广普及农用动力机械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1375章 秋收(三)
辽东、外东北各个地区的秋收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印度、南洋、中南半岛和吕宋等地区的秋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随着公司逐年加大移民的数量,如今中原流民已经在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虽然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辽东、外东北,但是移民的安置工作却丝毫不差,甚至有些地区安置条件还要比辽东、外东北高不少。
公司农林部也在不断的向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凭借良好的气候条件,中南半岛、印度、南洋和吕宋地区,基本都能保证一年收获三季甚至四季,农业发展潜力比东北、外东北等地区要优越得多,未来粮食产量必然要超过辽东外东北,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
和公司其他控制区相比,河套和中原地区今年的年景虽然无法和远东公司其他控制区相比,但是相比几年前,也算是不错了。
尤其是河套地区,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黄河大规模开发引黄灌溉工程。海参崴汽车制造集团公司,动力机械的产能不断加大,河套地区也接收了相当数量的动力机械。
这也让河套地区的引黄灌溉工程大大的加快了,再加上大马力蒸汽动力拖拉机的不断到来,河套地区的耕地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虽然大批动力机械不断被送到河套地区,但是公司这两年却并没有向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而是在这里建立了几个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争取利用几年的时间,把河套地区变成真正的“塞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