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部队从乌江中上游地区登陆,依然要通过古道前往贵阳,这一来二去耗费的时间,肯定比走川黔古道要多。
  而且根据情报部提供的信息,乌江中上游地区的地形地势非常复杂,远不是现代社会那样,就算是和清朝时期都没有可比性,甚至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耽误部队救援贵阳的宝贵时间。
  军委会参谋部经过综合考量,感觉还是走水路还是有些冒险,最后经过研究决定,山地一师还是通过急行军沿着四百余公里的川黔古道前往贵阳。
  而长江舰队在江浙和武昌的内河机帆船、蒸汽甲板驳船,则是尽量装满各种后勤补给物资,组成一个个船队东进陪陵,利用乌江中下游水道入黔。
  尽最大努力打通乌江中上游的水道,将各种后勤物资送到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然后再组织人员通过陆路前往贵州。
  接到命令以后,山地一师师长霍天野感觉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全师官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贵州,对部队绝对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
  山地师的部队官兵,需要背负着数十斤的装备,穿越四百余公里的崇山峻岭,在川黔古道上艰难行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代的川黔古道,从海棠溪到达贵阳,一路要翻过南山、龙岗山、古剑山、九盘山、尧龙山等九座大山,蜿蜒的山区古道,最宽的地方还不到两米,狭窄的古道两旁,常常就是万丈深渊,悬崖峭壁,山高水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
  山地一师的主力过江之后,部队沿着大明的官道,火速向贵阳方向急行军。虽然川黔古道环境恶劣,给部队急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全是官兵依然咬着牙,拼命的向南挺进,翻过了一座座大山,以最快的速度向南挺进。
  好在山地一师这几年训练工作抓得不错,官兵们常年背负几十斤的沙袋石块,在山区丘陵等恶劣环境里,进行远距离行军训练。
  很多时候一进山就是以月来计算,而且山地一师的新兵都是由江南各地的汉族流民和山民组成。这些新兵都是从小在大山里长大,非常适合在山区环境下行军。
  尤其是在部队天天三顿饱饭,而且山地师的伙食标准照一般部队都要高不少,几乎天天都能吃到肉类和鱼类,另外每天供应一定数量的鸡蛋、水果、菌菇和青菜,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训练,所以山地一师官兵们的体力都储备的非常充足。
  山地一师本身还配备了万余匹西南军马,而且在部队动员之前,还在四川各地征用了数千匹西南马,部队的重型志愿武器、弹药等后勤物资,基本都由战马进行驮载。
  部队连一级单位的支援武器,诸如重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极其一个基数的弹药,都由战马负责搭载,极大的缓解了战士们长途行军的压力。
  部队还为战马配备了最新研制的模块化物资携行装具,经过科学合理的分配,让战马携行物资的重量提高了三分之一。而且战斗期间每一匹战马会喂食最新型的野战精饲料,这种野战饲料都是经过科学配置,能极大的提升战马的体力和耐力。
  山地师的官兵也配备了最新型的单兵携行装具,武器弹药、野战食品、生活用品等个人装备,都能合理的进行分配,虽然山地师官兵的携行量,要比其他部队多不少,但是行军期间的负载压力,却比其他部队要低很多。


第1619章 情况很不好
  段阳和战友们在蜿蜒的古道上艰难跋涉,部队过江以后已经走了一天一夜,每天仅仅只睡四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向北挺进。
  官兵们饿了啃上几口压缩饼干,再喝点水,吃上一根能量棒,就算是吃饭了。长时间在崎岖蜿蜒的古道上急行军,使得大家都非常辛苦。
  山地一师每年的训练计划,要求四次山区拉练,所以官兵们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长途行军。只是这一次属于长距离急行军,官兵们耗费的体力,与平时山区拉练要大得多。
  但是常年累月的辛苦训练,再加上伙食标准很高,山地一师的官兵,体力与耐力都储备得不错,还有就是每年四次的山区长途拉练,让官兵们早就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
  部队行军路线的上空,始终有几艘飞艇来回巡弋,负责为部队提供警戒侦察、引领路线和通讯中继等空中支援。
  师部直属的侦察营,已经乘坐飞艇前出至长江以南的纵深地域,提前控制了川黔古道上的綦江、虹关、九盘子、捷阵溪、石虎关、娄山关等险要关隘,尽量保证部队的行军速度。
  另外,军委会从各地抽调来的特种部队,也都纷纷称做飞艇深入敌后,最远的精锐特战小队,甚至已经穿插至贵阳城附近地域,对前线的战况进行侦察,并不断的将各种情报反馈到后方。
  旁晚时分,段阳所在的营,作为先头部队,率先赶到了纂江,此时这里已经被师侦察营的一个排占领了。他们轻松的击溃守城的几十个明军,占领了纂江县城。
  因为川黔古道都是穿城而过,所以侦察排已经打开了纂江县的大门,并组织县城内的百姓,为部队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还烧了热水,纷纷摆在了小镇狭窄的街道上。
  段阳率领排里的战士走进小镇,就看到城内的一帮老百姓,正站在街头两边,满脸惊恐的看着他们。十几名身穿迷彩作战服,脸上也涂抹着花花绿绿油彩的侦察兵,正端着枪在镇内来回巡视。
  侦察排的排长看到了段阳,就笑着迎上来说道:“你们可算是到了,大伙辛苦了,我动员镇子里的居民为大家准备了一口热乎的,赶紧吃两口吧。”
  段阳谢过了那个侦察排长,让身后的战士们赶紧喝上一口热乎的粥。然后自己也从一名百姓的手中接过一碗热粥,趁热喝了下去。
  “你们吃完饭马上和我们换防,现在前面已经有汉人的难民逃过来了,我们得马上去前面看看,别让大批难民把路堵上。”
  段阳一听连忙不顾烫嘴,几口把热粥喝下去,然后放洗碗说道:“那你们快去吧,主力部队马上就上来了。”
  他说完开始催促战士们赶快吃饭,然后冲远处的军士长山田大喊道:“山田,你带着一班、二班去和侦察排的兄弟换防……”
  这条古道本来就崎岖拥挤,若是北逃的难民把路给封住,那可真就耽误大事儿了。
  过了一会儿,主力部队上来了,段阳把情况向营长做了汇报,然后马上带着战士们离开了纂江县。
  段阳带着排里的战士们,一路急行军走到了半夜,来到了一处古道的驿站。现在已经是午夜时分,他看了眼身后满头大汗的战士们,决定今晚在这个驿站留宿。
  这里的几个驿卒看到侦察排杀上来,瞬间一哄而散,只留下了一个留着花白头发的老驿卒没有逃。段阳让山田组织大家休息,布置岗哨。
  然后他一招手把那个老驿卒叫到身边。老驿卒颤颤巍巍的走过来刚想下跪,段阳一瞪眼道:“别跪了,我问你点事儿。这几天从南面套过来的难民多吗?”
  那个老驿卒满嘴的牙都快掉没了,而且本地口音也很重。
  “将爷,从昨天开始就有人逃回来了,听他们说,山上下来的土蛮已经疯了,他们见人就杀,松坎镇已经被土人破了,如今那里到处都是死人。估计明天从南面逃出来的人,就该到这了。”
  段阳皱着眉头,拿出一块压缩饼干塞在老驿卒的手里,然后烦躁的挥了挥手,想把那个老驿卒打发走。
  谁知那个老驿卒苦着脸问了一句道:“将爷,后面还有平叛的大军过来吗?若是再不来,那贵阳、桐梓、遵义和平越的汉人,就得被土蛮杀绝了。当年播州闹得那一次,那人死的啊……唉,我这把老骨头死就死了,可……”
  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转身颤巍巍的走到驿站的院门前坐了下来,拿着段阳塞给他的压缩饼干吃了一小口,然后就把压缩饼干塞进了怀里。
  听了老驿卒的话,段阳再也睡不着了。看来贵阳那边的形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了,作为先遣营的尖刀排,一定要尽量了解前方的情况,为主力部队打开前进通道。
  想到这里,他把岗哨赶回去睡觉,自己亲自放哨。
  战士们只睡了三个小时,就被段阳叫了起来,大家整理好装备,然后用背包绳一个个连在一起,摸着黑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一直走到天亮,段阳赶到一个不大的小镇,这里已经人满为患,沿街正架着大锅熬着热气腾腾的米粥,一帮难民正围在大锅的旁边,满脸忧郁的瞅着锅里翻腾的热粥。
  几名侦察排的战士正守在这里,他们将逃到这里几百名汉人难民收拢了起来,并在镇子里买了些米,煮了几大锅热粥,让这些又累又困的难民吃上一口热乎的。
  看到段阳他们气喘吁吁的赶了上来,一名班长连忙走了过来,焦急地说道:“情况很不好,前方的难民越来越多,我们先走了,去支援排长他们。”
  他说完也不管段阳,转身和几名战士急匆匆的去了。皱着眉头看了一眼他们的背影,段阳想了一下,然后命令一班留下守住这里,不许任何人离开,然后带着其他人继续向南而去。


第1620章 娄山关
  段阳举着手电筒,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因为是连夜赶路,所以他身上绑着背包带和身后的战士连接在一起,全排三十几个战士一个拴着一个,以免发生危险。
  军士长山田则是在队伍的最后面,负责部队的后方,还要协助两匹驮载着一挺四五式气冷重机枪及其两个基数的弹药的西南军马。
  川黔古道不但道路狭窄,而且很多路段极陡,若是遇到一些比较大的陡坡,战士们要四肢并用,才能爬上去,尤其是排里的两匹战马,一路上行进极为艰难。
  过了纂江县以后,从南部逃来的汉族难民逐渐增多,好在前出的侦察营官兵占据了几个驿站和关隘,将北逃的难民收拢了起来,这才没有让难民拥堵在这条崎岖狭窄的古道上。
  段阳率领全排官兵途径篆塘、东溪、赶水等镇,几个镇子聚集着不少的汉族难民,镇门紧闭一副如临大敌之势。
  几个镇子都遭到了附近土蛮的攻击,好在规模不大,镇里的汉民组织起来防御守住了镇子,土蛮只是洗劫了附近地区的几个村子,然后就向南去了。
  侦察营在分别这些镇子部署了一个排,负责管理难民,维护镇子的秩序,并派出小股侦察分队,深入附近的山区地域进行侦察,确保古道两侧的安全。
  经过艰难的跋涉,段阳带领全排官兵终于来到了松坎。松坎镇是川黔古道上著名的古镇、驿站,自古以来便是由川渝入黔的交通要道,这个边陲小镇也是黔北大门的门坎。松坎镇老街的马鞍山绝壁上,有一棵十几人合围的古松,松坎以此而得名。
  此时这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已经弥漫着一片血色,镇内到处尸骸遍地,老街上的铺子都被劫掠一空。很多房子还着起了火,侦察排的官兵正在收敛尸骨、抢救伤员,还组织官兵和镇内的百姓扑灭镇内的大火。
  段阳阴沉着脸,走进了松坎镇,就看到侦察营的营长高战,他连忙走了过去,向对方敬礼报告。
  高战还了一个军礼,然后脸色沉重地说道:“我们来的时候,松坎已经破了,我们在镇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