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余天前,谭绍光率领的甲九师,在经过势如破竹般连续攻占东阳、新昌、嵊县、奉化后,终于抵达宁波城外的奉化江畔。
而此时,陆顺德亲自率领甲十师的第七、第八主力团,驾驶着6艘在上海缴获的西洋军舰,以及十余艘普通战船组成的联合舰队,一举击破舟山镇总兵本标标营,在占领了舟山岛上的定海县城后,趁夜摸黑绕过招宝山上的威远炮台,进入奉化江内。
舟山岛的沿海处,原本从乾隆朝以来,便设置有青垒山、岑港、沈家门和南道头、五奎山等五处炮台,配备红夷巨炮10门,配兵100名,由一名千总把守。但经过十余年前的鸦片战争以后,这五处炮台均被洋人炸毁。后面,满清割地赔款,且上海与宁波两地均被强行开放为通商口岸,此处炮台,在洋人的要求下,便未再设立。
满清朝廷其实是想重新修建炮台的,但赔款以后,国库空虚,加上后来的太平军开始举事,不了了之,一直拖到现在,却被陆顺德捡了个便宜,轻而易举地便冲到定海城下,占领了整个舟山。
同样的,镇海县的奉化江入海口处,伫立着一座小山,名为招宝山。招宝山顶上,早在明嘉靖年间,便修筑了威远城,用于海防,置铁发贡炮4门。等待满清康熙年间,又在威远城的东西北三面各筑炮台1座,每座置铁发贡炮2门。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满清急匆匆地在招宝山腰的镇海县城东首,修筑了北面拦江炮台一座,设了前膛铁炮7门;在江南泥湾修筑了南面拦江炮台一座,设了前膛铁炮6门。但不幸的是,这些炮台都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军舰炸毁。
也算招宝山炮台的地位实在是过于重要,战后不久,满清朝廷便下令在招宝山上的威远城重建炮台,但却不拨付银两,于是,缺钱的地方官,只好糊弄上面,随便架了四门铁炮放在原本被毁的炮台上,并且,还未在奉化江口设置拦江铁链。
当然,也是因为宁波被辟为通商口岸,洋人的轮船来往不绝,自然不好设置拦江的铁链了。
于是乎,早就清楚招宝山所谓威远城炮台底细的甲十师,趁夜闯入了奉化江内,也不攻占镇海城,直接冲向上游的宁波府城,先是占领梅墟镇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便抵达宁波的三江口。
而第二天,驻守在招宝山脚的镇海水师营,才发现有一支庞大的舰队闯入了内河,连忙驾驶二十余艘小型哨船来查,经过梅墟后,便被留守的二艘西洋兵舰及五艘普通战船一阵炮轰,炸毁二艘,余者,抱头鼠窜,逃回威远城严防死守起来。
谭绍光率领的甲九师万余将士,联系上了陆顺德,正好双方水陆合兵一处。
驻守宁波城外的宁波协清军,早得到警报,见讨虏军声势浩大,不敢回城,直接逃往四明山区躲藏起来。而宁波城内的城守清兵,连忙闭门紧守。
停泊于奉化江外滩侧的英法两国三艘兵舰上的百余名洋人,更是十分惊慌。他们想不到讨虏军来的如此之快,想想上海的遭遇,再看看那耀武扬威的军舰,都是从己方手中缴获过去的,便连忙竖起白旗,表示不参与战争。
英国领事驻宁波夏礼福、法国驻宁波领事欧勃拉两人,亲自跑到陆顺德的旗舰上,看着这艘从美国人手中缴获的四级军舰,不由苦笑,同时心里也异常的憋屈:要不是克里米亚战争,自己这方早就出兵教训这嚣张的叛军一番。
他们向陆顺德表明态度,要求不侵犯他们。
对于洋人的这种要求,陆顺德并没有反对。
他只是宣布宁波也正式成为圣国的领地,将会设立圣国的宁波海关,并重申圣国的政策,英法美等国从事的贸易,都必须经过圣国海关的许可,缴纳足额的关税,才被允许,否则,予以没收!
英法两国连忙挂着白旗,将商船和兵舰开至陆顺德指定的梅墟镇躲避战乱,等宁波的战事结束,再回宁波。
宁波府城自明朝修葺完整,出于防倭需要,城墙修建远比一半府城牢固。墙高2。5丈,基宽2。2丈,上宽1。5丈,周长2215丈,延袤18里;有6道城门,东有灵桥门、东渡门,南有长春门,西有望京门,北有永丰门,东北有和义门,设吊桥于西、南2门。城上有楼46座,雉垛近四千,警铺六十余个,单轮城防,实在是严密无比。
可惜的是,城内的满清官员和清军将领,见洋人都急匆匆地跑路,而整个浙江除杭州绍兴外已经大部分都被讨虏军攻陷,心知宁波城就算再坚固,也迟早要破,早没了死守之心。
宁绍台道员兼宁波知府张景渠、兵马提督陈世章和鄞县县令刘国观于当天深夜,不约而同地分别从西面城墙处缒城出走,逃入四明山中。
次日,城内的清军发现主将和知府不在了,顿时大惊,更加没有了对抗的心思,在游击将军布兴有的率领下,打开灵桥门和东渡门,迎接讨虏军进城。
原本城高墙厚的宁波城,犹如儿戏般,几乎没发一枪一炮,便被圣国收入囊中。
谭绍光又帅了甲九师六千将士,出兵集仕港、古林一线和鄞江百梁桥一线,分头袭击驻扎在那的四明山乡勇,分别击溃不知死活,还盘踞在大岚的吴方临、大雷的汪孝镐、樟村的李锷和应廷璋这三股人数过千的团练武装,三天时间,将宁波周边清理一遍,再无敢反抗的乡勇。
而宁波城内乡绅富户无数,纷纷逃入早已人去楼空的江北英法租界区里,三江口边的两座教堂内,更是人满为患。
陆顺德得知后,命甲十师中参谋出面,宣讲圣国的政策,又张贴《圣国田亩制度》等相关文告,惩处城内混混恶棍,严肃军纪,一时间城中百姓开始安定下来,甚至开始期待。
攻占宁波城后,陆顺德和谭绍光领着讨虏军四处征讨,从陆路相继攻克慈禧、镇海两县。
可怜的镇海城郊的招宝山威远城的炮台,号称浙江第一炮台,声名威远,炮口对准奉化江的入海口,可此次未曾发射一炮,便落入讨虏军手中。
谭绍光占领镇海城后,来到招宝山顶的威远城,看见最大的一门大炮竟然锈迹斑斑,谭绍光抚摸着这门几乎可以塞下自己脑袋大的大炮口,心中感叹,如此雄伟的火炮,竟然沦落至此,毫无无用武之地,也是满清无人了,否则,不致于这么轻松地攻陷。
只是,他永远不可能想到,就是他抚摸的这门生锈的大炮,在一百六十年后的一个五一假日里,突然发了一炮,将他最为崇拜的圣王,送到了这个时代。
第510章 虚伪的绍兴知府
六月下旬,浙江一带的天气开始炎热起来。
宁绍平原的浙东运河上,白帆蔽江,整条不宽的运河上都挤满了西行的船只。太平圣国的甲九师和乙四师合计二万余人,乘坐四处搜集的民船渔船,浩浩荡荡从从上虞出发,沿运河赶往绍兴府城。
攻占宁波府城后,陆顺德便率领西洋军舰再往舟山岛,扫清那里的参与清兵。而甲九师河后面赶到的乙四师两部,在谭绍光和李观龙两人的率领下,迅速占领慈溪和余姚两县,但一进入绍兴府境内,便开始遭遇了阻力。
余姚和慈溪的攻占几乎没费吹灰之力。
慈溪紧贴在宁波府城旁边,一听攻占宁波府城的讨虏军多达数万,便直接投降。
而余姚这边,则听说南方的讨虏军打来了,一群佃农们在一名叫黄春生的汉子带领下,发动起义,直接便占领了县城,通知讨虏军前来接收余姚城。
原来,余姚一带,去年本就遭灾,众多收成大减的佃户,生活陷入困境,便向地主官绅提出减租,但遭到地主们的反对,要求他们仍按原来的租额收租。于是,佃户们奋起抗租,在黄春生的率领下,他们以庙社为单位,联合起来抗租。
但当地的官绅和地主向官府求救,官府便派兵镇压。没想到,不镇压倒还好,一镇压,犯了众怒,黄春生将他们都组织起来,发动周边庙社十八处,手执兵器将前来镇压的官兵杀个落花流水。顿时,声势一下浩大起来,单单余姚一地的佃户和贫苦百姓,参加义军的便达万余人。而上虞、慈溪、鄞县等地也有数千佃户前来响应追随。
恰恰这时,宁波方向传来消息,南边的圣国派来强大的军队攻占了宁波府城。于是,义军顿时热闹起来,他们看到了一条出路,纷纷要求响应讨虏军。
在众人的要求下,黄春生将这一万五千多名佃户组成的起义军召集起来,攻打余姚县城,出乎意料的,余姚城内的三百清军和千余团练一下便被上万声势惊人的义军吓坏了,义军一举便攻占了余姚城。
谭绍光接到信使的禀报,说是余姚乡民黄春生,率领一万五千攻占了余姚城,并准备投靠讨虏军,一时惊住了。继而大喜过望!当即表示愿意向圣王和总参谋部推举黄春生为余姚县长,负责余姚一地的民生治理。
不过,黄春生舍不得解散这支上万人的大军,倒是希望能成为讨虏军的一员,谭绍光不由有些为难了,他只得向圣王禀报,让圣王来裁决,暂时,便让黄春生成为这支义军的头领,让其协助讨虏军的乙十四旅等地方驻兵,维护宁波府等地的治安。
接着,讨虏军接着大胜之威,平推上虞、曹娥市等地,又击破东关驿,来到绍兴府城南面。
这时,绍兴知府缪梓在地方甚有威望,而且忠于满清,他宣称粤贼与长毛贼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凡地主乡绅家有钱财及田地者,会被粤贼全部洗劫一空。
一时间,众多的乡绅豪杰都惊惧起来,纷纷出钱出人,组建团勇前往府城帮助官府守城。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绍兴府诸暨县的枫桥前畈村人何文庆,他接到官府的求救通告后,便立即率领三千团勇,准备前往府城抵抗讨虏军。
不过,何文庆的团勇还未抵达绍兴城,便听到粤贼已经攻占绍兴府城的消息。
却是绍兴城远不及宁波城高大,谭绍光用些简易的云梯,经过两次猛攻,便一举攻克绍兴城,绍兴知府缪梓早在破城之前,便逃入山阴县的乡下。
这下,何文庆才认识到这位信誓旦旦地说要与绍兴城共存亡的父母官真是嘴脸。他失望之余,碰到迎面而来的大批逃难的乡绅和百姓。
他打听到,粤贼并没像官府说的那样,烧杀抢掠,而是军纪严明,除了城内抵抗的官绅和满清官员、清兵,被讨虏军俘虏外,其余的乡绅和百姓都没遭受损失,更别说被杀人放火抄没家产了。
何文庆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绍兴知府缪梓给骗了。他将信将疑的时候,半路却突然碰到了从绍兴城内逃出的知府老爷缪梓和一名游击将军,率领四百余官兵家丁,浑身是血,人人提着沉甸甸的包裹,急匆匆地往诸暨方向赶路。
何文庆不由疑惑了,不是说知府老爷都马上逃走了吗,怎么身边的官兵好像拼杀得很凶一样,浑身是血,可却没人受伤的样子?真是奇怪!
绍兴知府缪梓一见何文庆率领三千团勇大喜,便命他分出一千团勇,护卫其赶往诸暨,又给了何文庆十余个包裹,说是赏给他的,命令他率剩余的两千团勇,在官道上挡住追来的粤贼兵。说完,不让何文庆拒绝,便带领一千团勇护卫着,匆匆往西而去。
何文庆傻乎乎地率领二千团勇,继续往前赶,忽见前面一处集镇,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