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学堂所能承受的。于是,教育部会同财税部、工务部、农业部一起,这两年接连新建校舍,招募教师,迅速投用了大批学堂,这才勉强满族中等学堂的学生需求。不过今年明年,会有大批的初等学堂学生毕业,看样子,他们有近半都想进入中等学堂,但就算再兴建多的校舍,到秋季开学前,全国的中等学堂最多只能到1200所,按中等学堂的最大容量2000人计算,勉强能招纳240万学生。还有很多成人也想进入中等学堂里面的实业学堂修习技艺,想学有所成有个谋生技能。”
冯云山想了想,开口说道:“程爱卿,成人就不要让他们进入中等学堂里修习了,他们大多没有任何基础,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先去农民教习所等夜校多认点字再说。你们农业部和教育部多多联合一下,把乡野的农民教习所办好,可以不局限于农学之类的,还可以开办其他的技艺类学科,让农闲的农人有另外一条养家糊口的生计。至于中等学堂,尤其是普通中等学堂,要继续加大加快发展,实业中等学堂也是一样。下一个五年计划,目标要再定高一点,直接发展到3500所中等学堂,争取让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初等学堂的学生都能升入中等学堂。特别是实业中等学堂,要大力发展,这个才是我们中华帝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对了,中等学堂里面的专门为初等学堂输送教师的师范类学堂,还有那些专门的女子学堂,必须免费。”
“另外,当初朕说过的,允许民间有心于教育的商贾和乡绅、商会、家族等,将他们私有的私塾、书院捐献出来,或是愿意改造成学堂,只要经过地方官府教育部门的审批,在你们教育部备案,便可以与其他朝廷办的学堂一样,面对社会开放,同等招生,并且,为了鼓励,可让之享受朝廷财税的补贴和官府的奖励。”
李善兰和程焕采等人连忙应承下来。
接着,李善兰继续禀报起高等学堂的事情来:“陛下,目前全国共建有各类高等学堂一共75所。其中大学共32所,独立学院共43所。而大学之中,教育部直属的国立占22所,如圣京的中华帝国大学、中华帝国国防大学、中华帝国第一师范大学、圣京大学,上海的中华帝国铁道大学、工业大学,等,其余3所私立大学和7所省立大学。而43所独立学院中,师范类占主要部分,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以本省命名的师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国立的中华帝国国学学院、中华帝国矿业学院、中华帝国交通学院、中华帝国建筑学院、中华帝国财税学院、中华帝国海洋学院、中华帝国商贸学院、中华帝国纺织学院、中华帝国铁道学院、中华帝国邮电学院、中华帝国机械学院和中华帝国海军军官学校等等,还有3座专门的综合性女子学院。截止去年底,75所高等学堂共有学生37845人。”
冯云山听完叹了口气,他当初设计这些初中高等学堂时,整个教育体系便参照民国时期进行的,因此,高等学堂里面的学生都是千挑万选,择优录取,而不是像后世那样泛滥成灾。再加上在够年龄上高等学堂的人群中,识字率还真的不高,能够资格入学的对象实在是太少,导致所有的高等学堂中,全国来说,学生数量刚刚过万。还是这最近这两年因为中等学堂的前两批学生毕业了,其中部分学生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考入了高等学堂,这才有37845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初刚刚兴办高等学堂时,学堂的教授严重不够,很多都是让原本满清时代的各地府学的教授出任,再夹杂着一些洋技师和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等,根本没能力教授多少学生。也就这两年让教育部突击编出了各类高等学堂的教材,这才敢多少些学生,但也严重缺乏教授,半数时间都是以自学教材为主。
“高等学堂教员短缺的问题解决没有?”冯云山问道。
李善兰躬身回道:“蒙陛下垂问,教员短缺问题,已经大为缓解。国学方面的教员,向来不缺,而前期缺少的主要是西学方面的教员。两年前从西洋雇佣了一大批西洋教员,当初因为语言不通,难以授课,如今这些西洋教员都已经会说汉话,已经可以顺利授课了。而且,对于像纺织类学院的教授,我们教育部直接从纺织厂雇请技师和专家兼任纺织类科目的教授,有效缓解了教员不足问题。再过两年,等学堂里培养的这批学员毕业,其中成绩优异的我们再进行强化深造,不用多久便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员。”
冯云山点点头,对于教育部的办法很是赞赏,道:“教育部在初中高等三个层次的学堂的建立方面,成绩颇大,朕心甚慰!教员是学堂的根本和基础,尔等务必保证学堂教员享有优厚的待遇。朕来问问,如今圣京城外的江宁县县长,薪水几何?”
第884章 小学老师工资是县长的两倍
李善兰脸上一怔,他一直在教育业内,对地方官员的俸禄还真不清楚,也就回答不出来。身后的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连忙出列回答道:“回陛下,江宁县乃是特等县,又是首都,县长级别堪比知府,与其他的县不同,俸禄是每月35圣元。其他的一等县县长,月俸是30圣元,普通二等县长,月俸是25圣元,三等以下县长每月皆为20圣元。”
冯云山频频点头,这些地方官员的薪水不低了,他为了减少官吏的贪污腐败,有意识地提高了官员的俸禄,加上朝廷财政国库充裕,也就没有吝啬,普通官员,养活一个数口人的家庭绰绰有余。
他之所以问县长的俸禄,为的自然是引出下面的话:“教育部的李爱卿、程爱卿,你们高等学堂的教授和普通教员薪水几何?中等学堂和初等学堂的薪水又分别是多少?”
李善兰作为教育部的部长,对此自然清楚,他有数位以前的至交好友都在如今的中华帝国大学和国立帝国国学学院内任教授,自己也曾在黄埔军校任过校长。
连忙回答道:“回陛下,高等学堂教员的月薪,教授为40至60圣元,副教授为25至40圣元,普通教师20至25圣元,助教为15至20圣元。高等学堂的教员薪水平均较高,比县长和知府还高。而中等学堂的教员,按级别月俸分别为15至25圣元不等;初等学堂的教员,月俸在12至20圣元不等。总体算起来,学堂教员的薪水并不比当地的地方官吏低,普通警务所的所长也就月俸10圣元,微臣收到的信息是众位教员对朝廷和陛下的关爱很是满意。”
程焕采也附和道:“陛下,李大人说的是。这个薪水,能让众位学堂的教员衣食无忧,他们都很是满意。”
冯云山却思索片刻,沉声道:“这个薪水太低了。”
见朝堂下的众位大臣面面相觑,冯云山陷入了沉思。
他想的是既然将全国的教育主要机构——高、中、初级学堂参照民国时期,那作为教育实施的最主体,也是最基本的单元——教员,他们的薪水也必须参照民国时期的来实行。冯云山对民国初期的历史还算了解,民国就算在后世被评价有千般不是,但罪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教育体系和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视,是任何时期都难以企及,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为何那般乱世的短暂的民国时期,能出那么多的天纵英才,诸多文豪和国学大师,还有众多的思想家、学者甚至后来的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是民国时期出现或因为在此时期接受教育才有后来的成就。归根到底,就是那个时期的教育真正的做到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整个教育体系相当先进。而这些,自然离不开作为主体的教师的努力,无论是具体教学的实施、还是办学理念的执行,以及塑造学生的观念、培养和发掘人才,都是靠教师来进行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教师能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避免外来的尤其是生活压力的干扰。
冯云山可是知道,当初文学大师树人的工资,直接从教育部列支月薪300大洋,而当初他还只是副教授而已。这是何等之高!要知道,那是民国初期,一个县长也就月俸20大洋而已。而那时候的一个国小老师,却能拿到月薪40大洋的报酬,比县长要高出一倍!试问,这老师能不努力用心地教书么,能不竭尽全力地育人么?
而且,民国的《教育宪法》直接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民国当初的财政是多么的困难,还能如此重视教育,并大放异彩,如今国库还算充盈,也算是颇有财力,难道还不能做到么?
想到这里,冯云山直接斩钉截铁地开口道:“你们教育部要全部提高三级学堂的教师薪水,确保教师比大多数人要过得更好,受人尊敬。这样,初等学堂的教员,从每月12至20圣元提高到平均40圣元,最低不能低于30圣元;中等学堂的教员,月俸从原来的15至25圣元,提高到平均75圣元,最低不能低于50圣元;而高等学堂的教员,平均每月提高到200圣元,好的教授,直接可以400圣元甚至500圣元,最低的助教,也不能低于100圣元。将学堂教师的俸禄重制定出来,提交财税部下个月便照此发放!”
冯云山的这番话一宣布,朝堂下的众位大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都震撼无比。
他们先前听到皇帝说的教员的薪水太低了,知道皇帝要为学堂的教员增加薪水,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增加如此之多。这个月俸,真的太让人震撼了!要知道,朝堂之上的,几乎都是副部长以上的大臣,但他们中间,除去信王罗大纲不算,级别最高的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和总参谋部长左宗棠两人,也就是月俸300圣元而已。其余的部长巡抚副部长布政使们,也就是250圣元或200圣元的月俸。这岂不是说,高等学堂里面的教授副教授,300圣元400圣元甚至500圣元的薪水,居然要远远超过这些部长副部长这样的一省大员?
想想看,一个教授,拿400圣元的月俸,那可以养活多少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养活一个上百人的大家族了。
朝堂下的财税部副部长阎敬铭更是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谏言道:“陛下,这,教员的这俸禄未免也太高了吧?这样一来,岂不是很多人才都纷纷去当学堂的教员了?而且,对于朝廷财政也是极大的负担。”
曾观澜是内阁副总理,见阎敬铭这样说,也出声劝道:“是啊,陛下。学堂的教员原本的俸禄就不低,已经能很好的生活了,陛下恩宠他们,大不了给他们再每月提高5圣元10圣元的也就是了,可用不着直接翻一倍、翻几倍吧?如今教员人数还不多,等日后人数一多起来,得花朝廷多少钱财?”
冯云山一拍龙椅,道:“怎么?国库的钱,难道不是朕的了?还是说朕说的话,不算数了?”
曾观澜和阎敬铭闻言色变,两人连忙双双跪地请罪:“陛下恕罪,陛下金口一开,便是圣旨,臣等自当谨遵圣命。”
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