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60章 对印政策
  冯云山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众爱卿平身!此次大捷,不过是因为对方骄傲过头,对我军毫无防备,又缺少补给和欧洲的援助,加上帝国的武器的确比对方精良很多,又有孟加拉叛军的缘故,才有此次大捷。众卿切莫骄傲自大,论整体国力,我们与英国还有不小差距。你们可知道,以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该国的工业化水平上,城市化率上,而这些方面,中华帝国与英国还相差势若鸿沟一般。如今彼方的本土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而我们中华帝国连7%尚未达到,工业化水平亦是如此。这一点,朕会同曾爱卿好好说说。”
  毛奇点点头,奏报道:“陛下所言极是!莫说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英国相比,我中华帝国便是与传统的农业国普鲁士王国和沙俄相比,也相差甚远。不过陛下,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如今中华帝国在陛下的率领下,已经猛然崛起。工业化几乎从零开始,到如今几乎每县都有工厂,以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为代表的军事工业已经蓬勃发展,而另外还有帝国克虏伯钢铁公司这样的超级军火公司,还有朝廷控股以及民间资本的各大船厂、钢铁厂、纺织厂、化肥厂等各类轻重工业企业,都已经开始发展。不论平均普及率,单单以绝对数量和资本的雄厚程度来看,我中华帝国的各类工业,已经超出沙俄和普鲁士王国这样的欧洲国家,可能仅次于英国和法国。”
  冯云山闻言,点点头,笑道:“毛爱卿对工业和经济也有如此研究,莫非不想当将军,而想成为帝国内阁的工务部部长不成?好了,朕只是勉励众爱卿不要骄傲大意。如今既已基本平定印度,下一步对印度该如何处置,众卿可有主意?”
  罗大纲立刻接话禀报道:“陛下,海军方面,由印度洋舰队镇守印度一带海域,应当能保证印度洋的利益。只是微臣担心,那英夷号称世界第一强国,更是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此次我中华帝国对其宣战,并且抢占对方最为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他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则可能会对我中华帝国威胁一番,通过谈判的手段,付出一些代价,让我中华帝国退兵,并再次占领印度。而且,等其国力恢复,积蓄了足够的海军兵力便会报。二来,则会直接阻止兵力前来报复。因此,微臣建议将印度洋舰队的基地设立在加尔各答,而南洋舰队的基地也从广州移至星加坡,这样印度洋一带便有两支舰队南北相互呼应。”
  冯云山赞道:“信忠王所言有理!海军部便下达命令,着印度洋舰队韦俊、南洋舰队谭体元照此办理。不过,广州和马尼拉等港口仍需南洋舰队的分舰队驻守,以确保贸易安全。”
  毛奇却思索着皱眉道:“陛下,陆军方面,对于印度的政策,微臣认为最好不要像英国一样直接强行占领,而是挑选重点的地方和港口城市选择性地占据。”
  左宗棠奇怪地看了眼毛奇,道:“陛下,微臣只能部分赞同毛大人的说法。微臣以为,我中华帝国与英夷不同,英夷本土人口只有三千来万,而我中华帝国却有4亿之众。而英夷本土与印度相隔何止万里之遥,而我中华帝国与印度却相距不远,海路从麻六甲海峡到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不过二千公里,而陆路更为相近,藏南甚至与其几乎接壤,而其他的西疆、云南距离印度西部和东部也仅仅分别只有个锡克王国和缅甸王国相隔,都在数百公里以内,又都是中华帝国的属国,想要直接派兵控制,并不是不可能。虽然前期或许兵力有些捉襟见肘,但若是分些地区给锡克王国和缅甸王国,甚至还有尼泊尔王国和孟加拉苏丹国以及众多的印度王公,来占领大部分的印度斯坦各地区,是可能的!”
  毛奇却有些反驳:“左大人,您说的这些的确是我中华帝国的优势。但您想过没有,印度人本身的人口众多,而且大部分信仰的都是印度教,与我中华帝国完全不同,要想直接占领他们的故土,势必会得罪那些印度王公,他们就会煽动印度人起来反抗。根据初步估算,印度的人群之中,信仰印度教的主要是印度斯坦族、达罗毗荼、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纳拉族等等,大概有一亿一千万人口,而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是孟加拉族,大概有二千四百万人口,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锡克族,也有四五百万人口,其他还有零星一些势力,但总的来说,除非将这些印度人斩杀一半以上,否则,如此多的人口,想要直接统治,千难万难,搞不好,便会拖垮原本已经崛起的中华帝国。倒不如按照最当初的英国人的方式,只是将印度作为任其自治的初始殖民地。”
  冯云山听完两人的建议,也开始纠结起来。说实话,他对印度人没多少好感,但若按照左宗棠或者毛奇的说法,直接占领印度,将印度各邦变成中华帝国的领地,则势必要镇压不断反抗的印度人,直接间接地少说也得斩杀数百万人,这是他所不愿意的。
  稍稍思索了一下,冯云山还是决定采纳毛奇的建议,但也不仅仅限于毛奇这点,他觉得毛奇的想法太过保守,而左宗棠的又太过冲动,也不知道这次为何左宗棠会如此。
  在冯云山看来,印度和其他的类似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缅甸、吕宋甚至爪哇等不同,这些地方,总人口并不多,而且早有华人遍布其中,就算是当地人,也历来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华人的统治并不会有太过强烈的反对,甚至像倭族人这样,还想着以能加入华族为荣。而其他的,沙俄的西伯利亚、俄美公司占领的北美地区,墨西哥北部地区,婆罗洲岛,甚至澳大利亚等地,这些都是地广人稀之地,不存在当地土著的激烈反抗问题,占了直接开发便是。
  而印度完全不同,这块地方虽然向来没有统一,但人口众多,中华帝国要想长久地占据下来,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将大部分的印度人都赶尽杀绝,再移民过来,这种一来难以做到,二来冯云山本身也不愿意;第二个办法便是直接移民过来,慢慢将印度本地人都同化过来,就像后世慢慢同化其他的民族一样,但冯云山自觉难以做到,毕竟,这些印度人信仰与华夏的信仰完全不同,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同化,简直被消灭他们更为艰难。
  冯云山能想到的是,必须要借助这次机会,从印度获取巨大的财富和利益,否则,简直对不住那些被击败的英国人。再次,则是绝不能像后世那种情况出现,让印度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出现,甚至在局部地方威胁日后中华帝国的边防。
  这样的话,不管如何,都要将后世的印度,分而治之。不过如今的印度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数以百计的王公势力纵横交错着,即便是英国经营了上百年,还是无法消除,即便是后世,其实仍旧是各自有王公势力在,只不过慢慢被英国人消磨得没了实权而已。
  因此,冯云山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王公势力继续保持各自为政,让他们相互之间摩擦不断,相互仇视,而对于其中一些势力强悍者,则要逐步打压,弱化其势力,最终达到均衡。
  想到这里,冯云山开口道:“对于印度,朕决定,采取以印治印,分而治之。”


第1061章 兵力单薄的澳大利亚
  冯云山的对印做法其实就是综合了左宗棠和毛奇两者的建议,但更多的偏向稍微保守一些。
  具体来说,便是主要将这片印度大陆分为几大势力。最大的几股势力,自然是西北部以及部分北部地区的锡克王国、东北部的孟加拉苏丹国、北部的尼泊尔王国、西部的巴罗达土邦和浦那土邦、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土邦等,而其余的弱小一些的印度王公土邦,则多如牛毛。冯云山准备直接命令韦俊为中华帝国驻印度特使,全权负责处理印度事务。而事实上,这个全权特使与英国的总督并没区别,只不过换种叫法,让那些土邦王公们更容易接受而已。
  当即冯云山让傅善祥草拟了一份密旨给韦俊,要求他慎重对待印度事宜。其中特意交代,有意识地培养势力较弱的印度土邦王公势力,接受他们的投靠,同时,鼓励南洋、东洋公司等进行贸易,掠夺搜刮印度土邦的财富。
  而对于势力较强的锡克王国,因为其信仰锡克教,危害较小,锡克人口也不多,加上锡克国王目前对自己还算忠诚,暂时不特意打压,但督促其向西方的爱乌罕、波斯等地发展进攻,无论是爱乌罕还是波斯人,都是好战的民族,正好可以遏制锡克王国的壮大。
  对于孟加拉苏丹国,让其余与东部的缅甸王国以及北面的尼泊尔王国这两个信佛国度产生摩擦,事实上,这些势力只要一接壤,韦俊那边稍稍推波助澜,自然能让对方斗得你死我活。而坐收渔利的,自然是中华帝国。
  至于尼泊尔王国,其人口数量少,并不存在多大的威胁,反而,冯云山有意识地要扶持对方,后世为英国人效命的廓尔喀雇佣兵,可是比锡克人还要优秀的兵源。冯云山可是准备将其和倭人一样,当成中华帝国的一大特色雇佣兵。
  西部的巴罗达土邦和浦那土邦、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土邦等,冯云山却有些难以理会了,他只能交代韦俊,让其找机会慢慢消耗其兵力,扶持旁边的印度土邦发展壮大,与此作对。总体来说,只要这个政策能坚持下去,印度将永不可能成为向后世一样,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迅速、凶狠地从印度攫取财富。冯云山想到自然是取代英国人,用当初东印度公司的那种手段,将印度变成中华帝国这架新开的工业机器上的煤炭燃料,从印度汲取养分,便是工业所需要的资金,而将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倾销到印度这个人口众多的巨大市场。通过这些土邦王公们和其他势力控制印度人,为中华帝国种植廉价的棉花、黄麻、稻米等农作物,而同样地,通过这些地方势力的代理,将中华帝国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等工业品输往印度市场。
  一句话,冯云山就是要将印度彻底变成中华帝国的工业和贸易的殖民地,将印度完整地变成中华帝国的投资场所、廉价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让印度社会分化,让那些王公贵族们更加的富裕,让普通印度人了更加的贫穷,使得众多的印度土邦更加的落后,无法翻身强大。
  同时,冯云山还准备利用印度人,特别是锡克人和廓尔喀人充当雇佣兵,出兵波斯,内志和奥斯曼帝国附庸国的中东等地区,等中华帝国的资本抢占中东的石油产地之后,便可以通过扶持当地势力控制这后世最为重要的资源。
  处理完印度的事情,冯云山又让傅善祥取来地图,叫过左宗棠、毛奇和罗大纲三人,道:“海军部和总参谋部有没有制订好出兵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罗大纲点头禀报道:“陛下,海军部已经做好出兵澳大利亚的准备,只等出征印度的南洋舰队主力回归。因为英夷在澳大利亚的殖民地据点不多,集中在几个沿海的海湾一带,而且,英夷在澳大利亚的这些殖民地并没有派驻多少兵力,只有原本属于各殖民地政府的类似警察性质的自卫队总共不到一万人的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