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府知府洪观也陪在后首,连忙说道:“是啊,曾大人,谭大人最近三个月时间,便在我们永平府呆了将近二个月,悉心指导我们永平府和滦州将这直隶铁厂开办起来,截止今天傍晚为止,一切都已经就绪,今晚边点火开炉,就等明日正式开工出铁水了!正好,我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曾大人已经指点帝国多处大型铁厂的兴办,是此种行家里手,正好帮助我们直隶铁厂把把脉,多多指教一番。”
  曾玉珩这才明白,这个谭廷襄为何领着自己歇息两天,却原来是拖延时间,等待那个新建的直隶铁厂正好可以开炉出铁水,就是想通过这个成绩来讨好自己,进而通过自己来讨好陛下和朝廷。
  这个谭廷襄啊!
  对于谭廷襄,曾玉珩还是很清楚其底细的。此人曾经做过多年的满清地方官员,从这个永平府知府,到天津知府和顺天知府等,单是这直隶的三大重要知府都做过,不过这顺天知府可直接是一方大员了,也就是说,当初这个谭廷襄还在满清为官的时候,就已经是地方大员了,在满清被中华帝国灭亡之后,他跟随其他众多的官员一道归顺了中华帝国,因为求官心切,他还自愿参加中华帝国的新开科举试,成为前几名,并被陛下亲自任命重任,成为直隶布政使兼北京知府。
  不过此人虽然热衷仕途,功利性较强,却颇为勤政,而且一切都按照朝廷的政策办事,不打一丝折扣,就任地方官之后,不但将北京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协助原来的直隶巡抚周胜坤将直隶一带发展得不错。
  这不,前阵子工务部按照陛下要求,代表内阁朝廷发布了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的通知,各省虽然纷纷响应,但有些省这个时候才临了去勘探铁矿,做些筹备工作,而直隶省却不一样,在此之前便已经着手开采了数十个铁矿和上百个煤矿,特别是前阵子报到工务部的这个位于永平府滦州境内的唐家庄煤矿和司家营铁矿,都是储量巨大、产量也巨大,而且又是两矿相距不是太遥远的煤铁双矿,对于冶炼钢铁十分有利。因此,当即曾玉珩让工务部上报内阁委员会,指示直隶省重视滦州境内的煤炭铁矿开采,筹建冶炼铁矿的钢铁厂,不想,这新任的直隶巡抚谭廷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竟然直接就已经将铁厂筹办成了,只等自己到来便开工投产。
  虽然曾玉珩知道此人有些卖弄显摆政绩的嫌疑,但对于曾玉珩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坏事情,他自然会如实上报。而且,目前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帝国工业来说,怕的思想守旧不愿意发展,而不是怕像谭廷襄这种显摆,有时候,显摆反而能促进其他各省的工业加速发展。何况,滦州境内的这两个矿场,实在是储量和产量都十分惊人,若不是地方上报的有虚假,这已经是帝国境内最大的铁矿了。而且地理位置和条件好得出奇,可以想象,在建的这个直隶铁厂必定成为帝国的钢铁厂的旗帜和先锋。而正是因为这个考虑,曾玉珩亲自赶来,在此之前,工务部便从原本的帝国第一大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厂调派了十余名工程师和技师前来滦州指导建立铁厂,如今正是要看看效果如何。
  次日一早,一行人便乘坐马车沿官道马路来到滦河下游的河湾处,直隶铁厂位置。
  曾玉珩看见,河湾的一片山谷之中,方圆数里的地方,沿着河岸边已经竖立了数个大烟囱,还有众多的平房和高炉已经建了起来,河岸边,长达两里的货运简易码头也已经建好。而在一处高炉面前,围着数百人在那里,敲锣打鼓,旌旗招展,显然,这是上头提前安排的,准备趁自己在,搞什么开工出铁水的仪式了。
  “曾大人,直隶铁厂已经建好了。前些天便已经点炉开工,只等大人今日到来,亲自开炉出铁水!”谭廷襄一脸激动,朝曾玉珩表功道。
  曾玉珩虽然对这种形式主义有些反感,但毕竟谭廷襄地位不比他低,也做了大量的事情,单单对煤矿和铁矿的开采、铁厂的发展就高度重视,可谓煤铁小能手了,不能损伤其积极性,因此也不多说什么,点点头表示答应。
  从远处,他已经看到,似乎这个新建的直隶铁厂有3个高炉的样子,其中数百人围着的那台高炉,正是其中最大的一处,看外表形状,似乎容量不小,加上谭廷襄说的前段时间便开始筹备点火开炉,加上此人喜欢政绩,似乎此炉出铁水的产量不会低。
  因此,曾玉珩满怀兴趣,他倒要看看,一脸激动筹划许久的谭廷襄到底能搞出多大的名堂。


第1250章 6万吨的年生铁产量
  直隶永平府滦州境内的滦河边上,新建的直隶铁厂1号炼铁高炉旁,中华帝国工务部部长曾玉珩、直隶巡抚谭廷襄、永平府知府洪观以及直隶省工务厅厅长、直隶各地知府、县长都齐聚在一起,共同见证这直隶新建的最大铁厂的投产!
  除了这些官员以外,还有工务部、工务厅以及各地工务局的官员和技术工程师,都来到高炉现场,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曾玉珩作为工务部部长,虽然是从广西大山之中的一名秀才出身,但如今经历过圣国、帝国无数次钢铁厂的建立和开工之后,已经俨然成为一名专家,对于这高炉炼铁,已经摸清楚了门道。他早在几年前,便认识到钢铁生产对于帝国工业体系的搭建有极大的意义,便专门组织普鲁士和其他西洋国家的技术工程师编写了高炉炼铁的教程和标准,虽然比较粗劣,但起码有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全国各地纷纷新建的炼铁厂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因为这高炉炼铁是最为传统的将铁矿石炼制为铁水的冶炼方式,不怕被国外或者其他势力偷窃技术,几乎人人都懂,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不过是将以前的煤炭改为焦炭,将冷风为热风鼓吹,但这些本身都是从西洋引进的技术,因此,这具体的教程上,编写得清清楚楚,完全不怕流失出去。
  此刻,打开炉腔,隔得老远,便是一片炙热,透过观察孔,谭廷襄献宝似的领着曾玉珩等人,看高炉内的铁水情况。
  几名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帽的炼铁工匠,拿着长长的钢钎在炉前不时拨动着铁水,炉腔内一片通红明亮,滚滚铁水在里面翻腾。
  曾玉珩看了一眼,面前便是一阵炙热扑来,他连忙避开,其他众人也都纷纷学他一眼避开,没任何防护,虽然相隔较远,还是热浪袭人得有些受不了。
  不过,就这么一会功夫,曾玉珩已经看清了炉内的大致情况。这座高炉大概有上百立方,应该日产量非常可观,可偏偏这样的高炉,还有2座,虽然小了一号,但这直隶铁厂,短短时间能能快速地建三座高炉,也是非常了得。
  想到这里,曾玉珩朝身旁的谭廷襄道:“谭大人,这座高炉容积多少,设计的产量多少?”
  谭廷襄看来对于炼铁还真有些了解,他作为一省巡抚,可不是只负责工业方面的事情,作为北方的大省,直隶人口众多,农业、教育、交通等方面也都是重点,但此刻,谭廷襄没有让别人来解释,而是亲自回答:“回部堂大人,幸亏卑职提前做了功课,对于这直隶铁厂还算了解。这是直隶铁厂的1号高炉,也是最大的一座,另外还有2座高炉,都稍稍小一号。这1号高炉,容积为248立方米,设计的日产量为100吨铁水。2号和3号高炉,容积都为180立方米,设计的日产量都是70吨铁水。合计起来,整个3座高炉的设计日产量是240吨,年产量若是按照250天计算,也就是6万吨的生铁产量。”
  听到这里,曾玉珩倒吸一口冷气!当初工务部的工程师向工务部总部禀报说,直隶的滦州境内那座铁厂条件优越,能建成北方最大的炼铁厂,继而,随着往后的继续发展,在以此铁厂的基础上,还能发展成北方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为北方的重镇天津、以及帝国的四大船政局——登州船政局提供钢铁等原材料。
  而这些,都还只是规划而已。可没想到,这谭廷襄随手一建的为了奔些功劳政绩的直隶铁厂,竟然是如此规模。
  “谭大人以及各位直隶永平府的大人们,辛苦了!朝廷不会忘记你们为整个帝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曾玉珩不由动容勉励几句,这些漂亮的话,一下让谭廷襄和其他所有的直隶官员,尤其是永平府知府洪观和滦州州长裴应庚两人面色潮红,激动不已,而其他直隶各地的官员眼神羡慕,也是让裴应庚以及工务部门一系的官员得意不已。
  “曾大人,还是先出铁水吧,验证一下这一炉铁水的大致产量。”谭廷襄提议道。
  “对,对,先出铁水,曾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直隶省的最为轰动的大事了!”曾玉珩赞叹道:“这是一座年产量达6万吨的铁厂!太好了,谭大人执行朝廷的决策如此得力,必定会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嘉奖!对了,我听说这里新勘探发现的铁矿已经进行了开采,而且储量很大对吧?”
  谭廷襄有几分得色,道:“是的曾大人。不瞒您说,我们直隶的矿产工业将会迎来大发展!光是煤矿和铁矿,便发现多处,光是这滦州境内,便有不少的铁矿和煤矿,这座直隶铁厂之所以建在这里,便是因为前段时间在这滦河旁边新发现的唐家庄煤矿和距离这里不远的司家营铁矿的缘故。司家营铁矿分南北矿区,根据贵部和直隶工务厅的探测人员勘探结果,保守估计,南区资源储量为2亿吨以上,北区铁矿资源储量为1。5亿吨以上,这还是初步探测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组织直隶工务厅对这一带,乃至整个永平府境内的疑似铁矿地区,进一步详细勘探,将会将储量彻底探明!而这北矿区中的研山铁矿埋得很浅,就在表层,可以直接露天开采,品味又不低,因此前段时间我们便组织大批矿工进行了开采,形势十分喜人!每天可开采60%左右的精铁矿1100吨左右,开采的2个多月来,已经囤积了7万吨精选过的铁矿,预计年产同样品质的精选铁矿将超过30万吨!曾大人,今天这座高炉中冶炼的铁矿石,都是由滦河上游的研山铁矿开采囤积的铁矿石中提供的,每天用专门运输铁矿石的货船直流而下运到这直隶铁厂的码头,再组织劳工和牲畜装运到高炉之上,虽然有些费力,但相比较直隶其他的炼铁厂,还算运输方便了。”
  “储量如此之大?”曾玉珩不禁动容!
  在他工务部掌握的数据之中,整个帝国如今储量最大的铁矿不过是太平府的当涂县境内一处名叫马鞍山的大型铁矿区,那还是工务部矿产司按照陛下的旨意在那一带仔细勘察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储量颇为惊人,达到了将近2亿吨。不过,那还是一大片矿区,十来个矿场加起来的储量,其中有些以如今的人工水平并不是太容易开采,为此,工务部还特意组织各地的机器厂开发研制专门用来采矿破土的以蒸汽机带动的大型矿产机器,以便帮助开发矿产。
  没想到,这个北方的偏远之地,铁矿储量惊人如此之大。
  曾玉珩不禁看了一眼谭廷襄,见后者面无表情,不由暗自想道,照理说如此大的矿产储量,肯定上报给自己和工务部知晓了,怎么会已经开采了却一直不报?莫非,这谭廷襄已经摸清了朝廷接下来的大动向,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然后这才故意压制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