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杨嗣昌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觉得自己低估了郑勋睿。

本来以为靠着强大的舆论以及读书人固有的思想,能够约束郑勋睿的行为,想不到人家根本不管那些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竟然采取了非常的手段控制了湖广和四川等地。

杨嗣昌和郑勋睿之间的接触不是很多,但印象很深刻,实话实说,郑勋睿的能力方面,是强于皇上的,不过郑勋睿是读书人,而且是殿试状元,应该是效忠皇上的,哪怕是有着顶天的能力,也是要规规矩矩做好臣子的。

内心里面,杨嗣昌觉得郑勋睿不能够长久,只要他能够在短时间稳定北方的局势,就一定能够想到对付郑勋睿的办法,至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郑勋睿不敢公开造反。

肆掠北直隶的后金鞑子,杨嗣昌也看出来了,他们也就是在北直隶一带肆掠之后,就会离开关内回到辽东去的,毕竟山海关被朝廷牢牢的把握,不能够拿下山海关,后金鞑子就不敢在北直隶扎根。

朝廷目前没有办法对付后金鞑子,那就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肆掠,如此情况之下,朝廷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护卫京城的安全。

流寇李自成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拿下了山西太原府城之后,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传闻达到了百万人之多,这个数字杨嗣昌是不相信的,要知道维持百万人的开销,那可不是小数目,河南与山西两地,多年遭受自然灾害,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想要养活百万的军队,几乎没有可能。

不过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数目,至少在五十万人以上,这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了,若是没有任何的准备,仓促的应战,杨嗣昌知道自己的结局与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一样。

所以杨嗣昌要做出完备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达到目标。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嗣昌上任之后,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稳定内阁。

内阁早就被首辅钱士升把控,其他人几乎插不进去,不过杨嗣昌不用特别的担心,毕竟他的背后有皇上强有力的支持。

在接下来采取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行动之中,杨嗣昌不需要征求内阁首辅钱士升的意见,也不需要征询其他内阁成员的意见,可以独断专行,可以采取一切认为有必要的措施,一旦杨嗣昌做出了决定,钱士升也是要遵照执行的。

杨嗣昌首先决定的就是稳定京城的局势。

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依旧在保定府一带劫掠,制造出来人心惶惶的局面,京城更是不得安宁,不过阿巴泰看样子没有进攻京城的意思,这也让杨嗣昌稍稍安心一些。

北直隶尚有近十五万朝廷大军,不管是从战斗力还是士气方面来说,根本无法与后金鞑子抗衡,暂时统领大军的内阁首辅钱士升也没有这个打算,杨嗣昌同样没有这个打算。

他做出了具体的部署,重点稳固几个点,第一个点是京城,这是重点防御的地方,驻扎在外城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加上京城大营的军士,以及锦衣卫等等,总兵力接近十万人,这十万人严防死守,足够护卫京城,第二个点是宣府,这里放置两万人,他们避免与后金鞑子直接作战,但无论如何不能够让后金鞑子完全占领宣府,第三个点是永平府,这里驻守的军队为一万人,联合山海关的驻军,保卫山海关的安全,也防止后金鞑子前后夹击山海关。

在做好这三个点防御的基础之上,另外放置一万人,在通州、顺义、昌平和房州一带活动,这一代是京城的外围,这一万大军同样避免与后金鞑子面对面作战,但要起到牵制后金鞑子的作用。

杨嗣昌的这个安排,还是经过了仔细的思索,他放弃了北直隶大部分的府州县,以被动防御的方式,守住最为主要的地方,等待后金鞑子的撤离。

这样的安排部署,已经向后金鞑子示弱。

要做出这样的安排部署,杨嗣昌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和勇气,否则给事中和监察御史要将杨嗣昌骂的体无完肤,让其根本无法下达命令。

杨嗣昌的这个安排,让不少人想到了被斩首示众的原内阁次辅陈新甲,陈新甲当初不过是建议与后金鞑子议和,就被内阁首辅钱士升牢牢抓住不放,以至于最终丧命了。

被动防御的安排,与当初陈新甲建议与皇太极议和的决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含义是差不多的,再说杨嗣昌与陈新甲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难不成杨嗣昌准备走陈新甲的老路。

杨嗣昌可没有想那么多,大刀阔斧的开始下达命令。

第七百九十七章李自成的变迁

北直隶、辽东、四川以及湖广出现的诸多事情,李自成都是清楚的,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的抱负,打打杀杀的日子虽然习惯了,可稳定下来的心思却是越来越强烈。

在占领了河南开封府城以及山西太原府城,且控制了大量的府州县之后,李自成想到了割据,虽说他对其中的道理不是特别明白,但在占据的这些地方之内称王称霸、说话算数这样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造反十多年了,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李自成认为自己也应该熬出来了,张献忠被郑家军剿灭之后,李自成变得更加的小心,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时时刻刻注意郑家军的动向,他自身的实力远远强于张献忠,而且他麾下的义军基本都是在北方活动,很少进入南方,进入南方以及四川的惨痛经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郑家军在剿灭张献忠之后,停止了一切的行动,就连后金鞑子在北直隶劫掠,郑家军都没有出动,这让李自成认为郑家军短时间之内不会进入北方征伐,也就是说他认为郑勋睿以及郑家军,其实和他的想法一样,都是要控制地方割据的。

有地盘和没有地盘的区别,那是天地之别,这一点李自成有着切身的感受。

刚开始造反的时候,李自成是跟随闯王高迎祥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那么多,能够吃饱饭活下去就不错了,后来高迎祥阵亡,李自成被推荐为闯王,成为了义军之中的第一人,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注意到地盘的重要性。义军依旧是流动性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直到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加入到义军之中,这些读书人让李自成明白了地盘的重要。

尽管李岩等人悉数投靠朝廷去了,但掌控地盘、壮大实力的思想,已经在李自成的脑海里面扎根了。他开始尝试着在河南等地占据一定的地盘,有效的壮大自身实力。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最为正确的,也正是因为长期占据了河南的南阳府等地,让李自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稳步的壮大实力,依托地盘的支持,李自成几次打败了朝廷大军,其威名更大,投奔的老百姓更多。

攻下了开封府城和太原府城。李自成的实力几乎达到了巅峰,他麾下义军的人数超过五十万人,对外号称百万人,而且他开始在河南以及山西等地征收赋税,用来补充义军的开销。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需要名分了,这不是自封的名分,而是大明朝廷承认的名分。

李自成在义军之中被称之为闯王。自封的名号就更多了,攻下开封府城之后自封为“奉天倡议文武大元帅”。攻下太原府城之后自封为“大顺王”,不过这些称呼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那都是自封的,若是得到了大明皇帝敕封的王位,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李自成写给皇上的奏折如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反响。

这激怒了李自成,他准备率领大军进攻北直隶,甚至想着直接拿下京城,到时候自己也能够做皇帝了。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顾君恩阻止了,无他,后金鞑子正在北直隶肆掠,这个时候义军进入北直隶,必定和后金鞑子产生厮杀,后金鞑子可不是朝廷大军,战斗力异常的强悍,义军与后金鞑子厮杀,损失肯定巨大,就算是勉强战胜了后金鞑子,得到好处的也是朝廷,要是朝廷大军趁着义军遭受损失的时候进攻,还不知道结局如何。

李自成听从了顾君恩的劝阻,决定在河南以及山西两地扎根,观察北直隶以及南直隶等地的局势,找寻对自身最为有利的时机出击。

李自成请顾君恩分析大明之局势,他已经有了远见,将麾下的义军当作了重要力量,与朝廷大军、后金鞑子以及郑家军平起平坐,如何在这几股势力的搏杀之中取得最大的好处,是他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要求顾君恩分析形势的同时,李自成自身也在琢磨,毕竟他是义军之中硕果仅存的力量,当年造反的几十个义军首领,如今都殒命了,强悍的张献忠也被郑家军斩杀,所谓大浪淘沙,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往往都是力量最为强悍的,也就是能够做成大事情的。

太原府城,巡抚衙门。

这里已经成为李自成的府邸和办公的地方。

李自成在厢房等候,不一会,顾君恩急匆匆的走进了厢房。

顾君恩很是忙碌,李自成委托他处理日常的事物,牵涉到山西与河南两地的稳定,加之义军的诸多将领随意性太强,做事情不讲究规矩,故而很多的事情需要操心,需要谨慎处理。

看见顾君恩进来,李自成开口了。

“顾先生,这么长时间过去,你很是辛苦。”

“闯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顾君恩对李自成的称呼没有变化,李自成也不在意,尽管李自成如今已经是大顺王。

“顾先生,现如今的形势不是特别的明了,请你帮助我分析分析,看看义军下一步究竟该如何的做。”

李自成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关键,他相信顾君恩早就思考过了。

果然,顾君恩几乎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很快开口了。

“闯王,我认为大明目前有三股势力,随时都能够威胁到朝廷,第一股势力是南京的郑勋睿和郑家军,他们也是实力最为强悍的,张献忠已经被郑家军彻底剿灭,这足以证明郑家军的实力非同一般。”

“第二股势力是后金鞑子,有关他们的情况闯王都是知道的,现在他们正在北直隶劫掠,朝廷没有丝毫的办法。”

“第三股势力就是闯王了。”

“我的分析是,闯王目前按兵不动,埋头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后金鞑子正在北直隶肆掠,朝廷一心想着稳定京城的局面,避免遭到后金鞑子的威胁,故而抽不出兵力来和闯王作战,至于说郑家军,从南京传来的消息看,郑勋睿正在大规模的清理大运河,他也没有进入河南以及山西的意思,郑家军之所以对付张献忠,是因为张献忠的势力侵袭到了湖广和四川等地,这些地方基本属于南方或者是南北交界的地方,被郑勋睿认为是自身的势力范围。”

“从下一步的发展局势来看,郑家军与后金鞑子厮杀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就要看在北直隶肆掠的后金鞑子是不是真正威胁到京城了。”

“当然,闯王也要做好一切的准备,一旦后金鞑子撤离北直隶,回到辽东去,那么朝廷的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闯王的身上。”

“朝廷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实力,松山大败,朝廷精锐的大军几乎毁于一旦,紧接着是后金鞑子劫掠北直隶,朝廷疲于应对,无暇他顾。”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湖广和四川两地的变化,我看郑勋睿已经有了谋反的心思,可朝廷根本没有动作,眼睁睁看着一切的发生。”

“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让郑家军、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