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喜之外,还有对许攸擅自出言的不满:每当有事发生之前,属下之人总是吵吵不停。仿佛不吵吵,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聪明一般。
    “明公,某认为此事不可为。现明公虽镇抚冀州,兵‘精’粮足。然北有公孙瓒渗透,西有黑山黄巾军侵扰,南有青州并作‘乱’,东有匈奴、张杨掣肘。如此形势,怎能贸然出兵长安?”审配是袁绍众谋士当中最具军略眼光的人,他的这番话,算是将袁绍的处境分析透彻。
    “不然,正因冀州四周群雄虎视眈眈,明公才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长安,‘荡’平叛军,以固名望,震慑群贼!若真救得天子回冀州,四方群雄何足惧哉?”厅下又出一人,袁绍看出是逢纪开口。
    按说,逢纪说得也不错,天子是个金字招牌,假如刘协真被袁绍迎回冀州,那么,那些人再敢侵扰冀州,可就是不是领土纷争了,而是叛国大罪,人人得而诛之!
    “若东迎不回天子,冀州又被群贼侵扰,又当如何?”郭图此时又出言,看样子,接下来他还有话要说,却被袁绍的怒喝制止:
    “够了!诸君各自有理,竟无一人为冀州所谋乎?”袁绍实在忍受不了这些谋士,似乎在他们眼中,自己以及冀州,只是他们展示谋略的平台而已,根本不考虑自己及冀州的存亡。
    最后,袁绍忍不住还愤愤加了一句:“马孟起火烧堳坞之时,可挟持天子;联合羌族大举叩关时,长安已然沦陷,可他又未曾如此。难道诸公以为,马孟起手下的谋士,都是酒囊饭袋尔?!”
    众谋士不语,这个时候,他们谁也不敢反驳袁绍。回首四望之后,蓦然才想到:原来,那位耿直刚硬、屡屡与袁绍争锋相对的田别驾不在这一想法在心中萌发之后,众谋士看向袁绍的眼神,便多了一丝畏惧。
    不过,这点可以说,是袁绍手下的那些谋士,冤枉袁绍了。田丰虽是冀州本地人,但谋略丝毫不亚于冀州第一智囊的沮授。他曾是韩馥属下,因正直不得志。袁绍领冀州后,闻田丰才名,屈尊谦辞聘请,任为别驾;别驾乃是州牧的左膀右臂,由此官职可见,袁绍对田丰非常器重。
    正直之士往往直言犯谏,会让领导很不爽,但历史光留下了袁绍对田丰的气愤,却无人想到,田丰为何能屡屡直言犯谏?也由此,袁绍的宽宏气度最后居然成了刚愎自用。
    至于让田丰出使雍州,更是众人对袁绍的误解。田丰出使雍州,正如曹“操”派郭嘉一般,俱是因为曹袁二人,看出了马家的不凡,派得力手下前去领略汇报,从而制定相应战略的。可惜,曹袁二人,均未想到,马超的厚颜无耻
    袁绍乃当之无愧的一代豪雄,在弹压住这些人心高气傲谋士们的喧嚣后,他最后还梳理一下这些人的观点,发现竟然只是出兵与不出兵的问题。无奈叹了一口气之后,知晓事情还需解决。
    只不过,见田丰不在,他才不禁又开口向沮授道:“公与,汝向来通达,依汝之见,此事某当出兵否?”
    沮授也冀州第一谋士之称,当初在韩馥手下,沮授曾力劝韩馥抗拒袁绍。然韩馥不是雄才大略之人,最后还是将冀州让给了袁绍。而袁绍也有识人之明,不但对沮授既往不咎,更是引为智囊。
    “明公,诸公所言,俱皆有理,然成败之事,一来看天,二来则看是否值得。”沮授鞠了一躬,才慢慢将自己的观点讲出。
    “哦?此话怎讲?”袁绍脑中已经有了那两个鲜明的观点,而迟迟未决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此刻沮授一言,恰好说中袁绍的心事儿。
    “属下以为,长援长安,纵然有利,亦有风险;固守冀州,纵可缓图,却无尺进。明公,此事可为可不为,但看明公如何抉择罢了。”说完这些,沮授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一般,提醒袁绍道:“明公与匈奴,向来仇宿,如今洛阳一地,已非当初授随明公入长安那般容易明公不可不察。”
    沮授这番说,算是将大帐内的所有声音做了总结。所言道理,虽然笼统,却也符合情状,众人纵然有不认可之意,却也无争辩之心。而袁绍听后,最终开口下了决定:“静观其变,若是长安沦陷,也是某等之福音矣!”
    

第五百一十五章 风云涌动 三
    “明公,如此默默无为,恐让世人小觑。”沮授虽然同意袁绍的大方略,但在小细节上,又谏言道:“不若如马家一般,出兵冀州,佯装勤王救驾,纵然只是做戏,却也可让世人晓得主公忠君爱国之意”
    “然!公与所言有理。”袁绍静静思索了片刻,才做出了抉择:“高干!”
    “令你率一万轻骑出兵河内,打出勤王救驾的名头,若河内郡守张杨放尔过去,则见机行事。若张杨不放尔等过去,哼哼汝可明白该如何做?”
    “属下明白。”高干领命而去,身为袁绍外甥的他,岂能不知道袁绍这手儿假道伐虢之计?
    厅内众谋士此时才惊醒过来,纷纷赞贺袁绍。而袁绍信然跪坐在正座上,才舒服地眯起了眼睛,尽显贵族慵懒之风姿。
    可袁绍如此舒坦,却有一人竟涕泪长流。
    平原县衙当中,刘备负手立于台阶之上,仰望着天上的明月。一滴英雄泪,不知何时已滑落在了脸庞。
    “兄长何故如此感伤?”关羽自认为自己不是心细之人,然刘备此刻的情绪,竟让关羽这样一位铁血之人也有了触动。
    刘备喟然长叹,自将张种抚慰山东,求助群雄的事迹说与了关羽、张飞二人——如刘备只是一介平原县县令的身份,还不够格接到朝廷的诏书。
    “哥哥,这,这……”听完刘备声泪俱下的诉说,张飞竟浑身‘激’动起来,其兴奋之意,溢于言表:“如此这不正好?哥哥心中记挂汉室,关东群雄若是再度联盟,则某等三人,又有建功立业之机啊!”
    然心高气傲但腹有智略的关羽此刻却默然无语,开口打灭了张飞不切实际的幻想:“三弟,平原郡不过两千兵马,且各大诸侯早已非比从前,心怀鬼胎。此次张种抚慰山东,恐怕会失望而归。估计也就是因此,兄长才会深夜长叹”
    不错,刘备此时无名无望,在天下群雄当中,更是如一粒微尘般毫不显眼。更可悲的是,如关羽所说,刘备此时手下不过两千兵马,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如此境遇,怎能不让英雄落泪?
    “哥哥,既然如此,那某等就便舍了这县令之职。纵然只有两千兵马,也能杀他个够本儿!”张飞绝不是演义当中那种鲁莽无谋之人,相反,他不仅有勇有谋,更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人。如同此时,他虽然心绪气愤,却仍能一语说出关键之处。
    本来嘛,人生就是快意恩仇,战死沙场。刘备此时纠结的,不过是不能匡扶汉室罢了,而张飞却直接说出了解决办法,虽然不甚完美,但绝不负英雄之志。这一点,刘备和关羽都不如张飞那种直线条犀利的思维。
    然而刘备似乎没有心情回答张飞,双眼仰望着幽州着天上的星辰,似乎在寻找那暗淡的汉室帝星。
    “兄长,三弟所言,可有决断?”关羽问询刘备,渴望得到刘备确认的回答。
    刘备此时可能已然平复好情绪,深叹一口气说道:“汉室倾颓,诸侯纷‘乱’。此正是某等匡扶社稷之时,某身为汉室宗亲,岂可置身事外?纵然天下不知有备,备亦当粉身碎骨相报!”
    “兄长所言极是,某定当追随左右!”关羽、张飞同时言道,他们追随刘备的原因,不正是因为刘备这份心怀天下的忠义吗?
    不过,随后刘备又是喟叹一句,谨慎说道:“三弟所言,虽合我意,然只是莽夫之举。平原无兵,备准备去公孙大人那里相借几千人马北海孔融、徐州陶谦,也是忠君爱国之人,备借到或借不到,自当戮力为国!”
    关羽与张飞听后,对视一眼,不禁感叹刘备的忠义有谋,对刘备的追随之意,更加坚定。因为,他们为忠义走到一起,便不会半途而废。
    然片刻之后,刘备似乎又想起什么一般,开口向关羽问道:“子龙前些时日来信,说是已借故兄死守孝,离开了公孙帐下。算算时日,子龙也当到平原了吧?”
    “兄长,此时正要向您汇报。”关羽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刘备说道:“子龙又得师命,‘欲’做一件大事。事毕后,便来平原。”
    “子龙忠义,言出必行,某等静待佳音便是。”刘备看完信后,看出连赵云也不知道是何师命后,却仍然点头说道。因为,他自信自己的忠义之心,也信赵云的忠义之为。
    忠义,有时候是无往不利的利器,但有的人,从不将忠义当作一种品德。
    南阳的袁术,从不认为忠义是种武器,相反,更认为那是虚伪的矫作。
    “主公,为何将诏书掷于地上?”杨弘捡起那绢布诏书,擦拭好上面的泥印。仔细看下,原来那泥印竟还是袁术的鞋印……
    “将亡之人,居然还有脸下诏?”袁术坐回胡‘床’懒懒道:“我袁氏乃名‘门’望族,‘春’秋陈国大夫辕涛涂之后,舜之苗裔也。《‘春’秋谶》中有记载,‘代汉者,当涂高’,这个‘涂’正应了孤之名讳,况舜乃土德,孤即土德之后。大汉是火德,五德流转中的火生土,此为朝代更迭之序,可见早有定数,天命所归,如今汉室凋零,某当取而代之,何需受他那黄‘毛’小子诏令?”
    这些图谶预言之术,便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一种学术,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借天象的变化来预测人间的事情。王莽篡汉时,便有谶言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后来果然光武帝“荡”平四海,安定天下,使得代表火德的大汉延续至今。所以自光武中兴以降,上至皇家下至百姓无不大力钻研此术。
    况且,袁术要应谶称帝代汉,自然要找一些理论依据。由此,他说出这番话来,实则在杨弘的意料之中。不过,未待杨弘回复,袁术便继续说道:“汉室天下,不过一天大幌子而已。某家身负名望,从来觉得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
    正这话毕,却见一英姿小将虎步入内。这小将年纪不大,也就十七八岁: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柔和而又分明的轮廓,无一不是完美无缺,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帅气得无可挑剔。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瞳仁是奇异的墨绿“色”,柔和里藏着锋利,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摇。
    袁术见此小将入内,竟会心一笑,开口道:“伯符归来,想必丹阳一郡,已然攻陷?”
    “回禀主公,策正是来汇报此事。仰仗主公虎威,丹阳郡已为主公治下!”孙策跪地抱拳回道,语气之中,金戈铁马之意,“荡”然而出。
    听到孙策果然打下了丹阳郡,袁术颇有风度地举起酒瓢笑道:“伯符,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金银珠宝也好,醇酒美人才好,即便是某心爱之人,某也决不吝惜。只要你对孤忠心不贰,孤保你在这人间乐土享尽荣华富贵。”
    这一点,孙策心中自然不疑。自从父亲孙坚战死、自己率部下归顺了袁术之后。袁术对自己宠耀无边,居处金壁辉煌,里面的诸般装饰用器,竟然和袁术自己用的一模一样!更有美“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