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价,由孟达酌情掌握,某只需看到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墙及恢复如初的街铺。”马超乾坤独断,立志要开辟汉末资本雇佣先河:“布告下去,此番参加徭役者,便可登记造册,日后编入扶风郡籍册之中,为我扶风郡人士。”
    “少主这番,这番要耗费不少钱财。”孟达有些苦脸,身为财务总监,从他身上扣钱,不亚于割他的肉。
    张既、孟达、杨阜以及韩枫等人,均皱眉深思,还在考虑其可行性,唯有贾狐狸面笑皮不笑,一脸神秘自知的高人面相。杨阜看到如此,不禁向贾诩问道:“恩师,少主此番所为,意欲为何?”
    “流民呵呵,流民可是一大笔资源,少主眼光深远,这握住了流民之心,日后扶风郡,还会少了劳力吗?更久远来看,这兵事、政事、农事,甚至天下大事,哪一项不跟流民息息相关?”
    杨阜猛然惊醒:这流民可编制入军、可耕种为民、可服徭为役,甚至,还可传美名于天下,果真是一项不可估量的资源
    而马超却是没有考虑这些,他做这件事的初衷,只不过是知道经历黄巾之乱及群雄逐鹿后,人口急剧减少、四海荒芜:这流民,那就是资本,可不能这样白白浪费了!
    

第九十七章 军事要改革
    “善后及流民之事,少主已经解决了。这第三件事儿,便是庞将军及黄将军所提的兵事。”杨阜看了一眼庞德,似乎对庞德这位从刑骑营爬出来、能将兵事理得如此清晰的将军很是敬佩。
    “庞将军已然将兵营之事汇报清晰,主要是战俘问题、募兵问题、编制问题,其战马问题,某听闻少主先前已经解决了?”杨阜之前没去看试验马蹄铁,便试探着问了一句,待得到众人肯定及崇拜目光后,杨阜接着说道:“兵事这三项问题,各有牵连,还望少主定夺。”
    “细说一番吧,能让义山也头疼的兵事,想来也不是那么简单。”马超表了态,众人也都是洗耳恭听的样子,而庞德、丑哥、马岱这三人,更是全神贯注。
    “扶风郡中,原本只有一万郡兵。然主公入郡之后,统领三万铁骑。郡兵与西凉铁骑的编制大不相同,领兵之人,甚至兵不识将、将不认兵,编制改革,将扶风郡兵马融为一军已是当务之急,此乃其一。”
    杨阜说完之后,喝了一口茶,看到众人均在认真听自己诉说,便继续说道:“其二,少主一番深入羌族腹地,又击溃李堪程银贼寇,所获辎重倒是好说,除赏赐部下外,全部充公。然那些战俘,却有两万余人,且其中还有不少青壮。如今光养着他们,对扶风郡来说,实在是一种拖累,此事,也当尽快解决,否则酿成兵变,则是心腹之患;其三,便是扶风郡经历两大战役后,兵源只剩两万余人。为了震慑外族及郡内贼寇,募兵已迫在眉睫。”
    “此上三项,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某不敢擅自决断,但有一些想法,还望少主可做参考。”说完这三个问题后,杨阜似乎对兵事还有自己的见解。
    “哦?义山毋须客气,但管直言。”对于有自己想法和建议的属下,马超是要支持鼓励的。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属下想,若是将那些俘虏编入营中,不仅可以减少募兵费用,而且,那些贼兵或羌人都是上过战场之人,其军事素养也要优于新兵。然就是忠诚与操练问题,某还未有解决之道。或许,这点可在编制改革上得以解决。”杨阜沉吟一下,将自己那还不太成熟的想法同众人说了一下。
    马超及众人均陷入思考当中,对杨阜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很接受的。尤其是孟达,更是在费劲想办法,看样子,是要马超务必将那些贼寇给吸收入兵营:要知道,募兵,还是得从他那里要钱啊!
    些许功夫之后,贾狐狸第一个开腔了:“义山所言有理,上将用兵,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扶风郡内,本就有西凉与郡兵之分,若是再募兵,则会形成西凉军与郡兵相抗之士。纵然少主手下有上将之才,然兵源的地域,已然决定了两者的对抗关系。而若是从俘虏当中挑选精壮之士充作军中,那便再无西凉、扶风郡之分,唯有马家军而已。”
    马超点了点头,尤其是庞德、丑哥及马岱,更是有所触动:若是说指挥西凉铁骑,此三人用之如臂膂,而若说指挥郡兵,这三人却是深感费力。无他,只因郡兵与西凉军的编制不同,而这三人又是外人,郡兵对此多少也会有些意见。而上次守城之战,若非是马腾亲自督战,恐怕那些郡兵还指挥不灵呢。
    “子度,大汉军旅的编制若何?可详细解说一番?”既然还想不出办法,马超便想先了解一下情况。
    而孟达以前便是这支郡兵的首领,对大汉郡兵的编制,更是熟稔,当下便解释起来。
    原来,大汉军旅的编制,大致是部,曲,屯,队,什,伍六级。伍辖五人,设伍长;什辖二伍,共十人,设什长;队辖五什,共五十人,设都伯;屯辖二队,共一百人,设屯将,唤作百人将;曲辖五屯,共五百人,设曲长;部辖二曲,共一千人,设千人督,亦称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
    但是如今各地编制不是太严格,有的封地根本不遵从汉朝的编制,常常不设曲长,直接牙门。有的干脆就撤销了部曲屯,让百人将带5队共250人也有4队200人的,上面直接就叫牙门,军司马,都尉啥的,他们管的也不叫部、或者有时称作部曲。所带的兵士少则。再上面是校尉管的营,营上面自然是将军管的军,营最少1000人,军大概最少2000人。
    听来听去,除了贾诩、杨阜、张既这几人貌似听懂之外,庞德、丑哥、马岱这三人似乎都傻了,而马超也听得稀里糊涂的,只感觉这是啥乱七八糟的?
    而且这还不算,当马超让庞德说了自己老爹弄得那西凉铁骑的编制后,更是感觉脑袋上飞鸟、屁股底下窜鱼,恨不得杀了那些军事白痴马腾。
    原来,马腾以前因为是流动军,部下的人员时多时少。而马腾脑子里也没有太正统的汉代军事系统,便以百人为编制,设百夫长,然后上面就是校尉,再往上就是偏将,至于说一员偏将手下多少,那据庞德说道,有得是打残了,只剩几百人;而有的人混了后勤辎重、及随行俘虏的,竟有五千余人
    依马超的理解,若不是西凉铁骑作风勇悍、只进不退的话,恐怕早就玩儿完了。而敢打敢拼也不全是好事儿,例如血一般的事实就是当初马超在草原腹地,明明麾下只有五千人,却在机动方面仍是不行;非要等到拼光了,那些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嗓门喊叫了,才知道撤退
    想到这些,马超心中甚是在滴血,暗中立誓要改革编制,不再让勇士们的血死得不值、死得冤枉。
    “大兄,大伯虽然给了大兄五千私兵,然而大伯并未说将所有兵权交由大兄。此事,您是不是先同大伯商量一下,若是因此导致父子失和,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马岱年纪尚小,本来也打算多听少说,可现在涉及到这么敏感的话题,也唯有他出口提醒马超才合适。
    而马超听得这番话,心中也是一震:自己那老爹虽然事事都放权,但这是他要是弄得不漂亮,那简直是不亚于架空马腾,由不得不谨慎。
    正感慨马岱小小年纪便有些眼光呢,马超斜眼就看到贾狐狸一幅“孺子可教”的眼神望向马岱:若说贾狐狸没跟马岱串通使眼色,马超是打死不信的!
    不过,贾诩这番作为,也是很对的。毕竟,这算是马家的家事儿,他们这些幕僚,可以建议、可以出主意,但却不能逼马超决定。毕竟众人来马家的时日都短,纵然来得最早的贾诩,又有马岱、马休、马铁、马云璐师傅这一身份,也不好太过明说。唯有马岱是自己的弟弟,年纪又小,开口说出这番话,打断众人的臆想,才是最合适的。
    由此,马超便假装咳嗽了一下,待众人看向自己的时候,才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待某与父亲大人商议之后,再做决断。今日暂且到此,明日在来此商议。”
    “诺!”众人翻身告退,鱼贯而出。
    “嗯,慢着,贾狐狸,汝留下来!”
    

第九十八章 李二的故事
    “少主,可是为汇报主公之事忧心?”贾诩笑眯眯的说道,这段时日,他对于马超直呼自己“狐狸”之名,已经见怪不怪了。事实上,他也看出来了,这位少主性格跳脱,若不是至深至信之人,他还懒得与那人多开玩笑呢。
    而马超留下贾诩,也就是看中了贾诩这股聪明劲儿。若是三国时代谁最聪明,不少人可能认为是诸葛亮或者郭嘉,但马超知道,说最有能力和智慧,或许可能就是前面那两人或者他人。但若说到聪明及洞悉人心,那便非贾诩莫属了。
    历史上,贾诩在“乱武”之后,便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上。名门大阀不敢接受他,而那些小鱼小虾,贾诩又没兴趣。结果,人家贾诩愣是凭着自己的眼光,一步步混到了曹氏公司,并且还一路低调地当上了太尉,位极人臣。
    贾诩当年离开长安以后,先投靠了一个叫段煨的人。也就是董卓手下一个中郎将,段煨对贾诩客客气气,但是贾诩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投靠张绣。当时就有朋友问贾诩了,说我们觉得段将军对先生非常好啊,先生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你们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只看到段将军对我客气,你们没看到段将军他为什么对我客气,他那是怕我,他知道我贾某人的声望和谋略都在他之上,所以他迟早要对我下手,所以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
    并且段将军越是对我客气,就越是证明他对我有戒备,而我离开他之后,他一定喜出望外。因为段将军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外援的,是很孤立的,他看见我到张绣那去以后,便会希望我到张绣那去能帮他的忙,得到一个外援,由此,我走了以后,他对我的家人一定会非常之好。
    而张绣那里没有谋士,所以我如果投奔张绣,张绣也一定对我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我安全了,我家里人也安全了。
    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儿张绣是奉为上宾,执子孙礼,就是把贾诩当长辈来伺候;而段煨呢,对贾诩留在他那儿的家人好得不得了。这件事儿,充分可以看出贾诩的眼光及神机妙算。
    而之后,贾诩用利用张绣摆了曹老板一道,害得曹老板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战死,酿成如此深仇大恨之后,一般人那绝对是不死不休了,可贾诩却劝张绣再度投降曹操。而令人惊奇的是,曹操不但答应了,还对张绣大加封赏。由此,贾诩也便进入了曹氏公司。
    贾诩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
    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些事儿,也都是聪明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