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这种东西,也只能在士气丧尽的时候拿出来。只要有几支火箭或兵士齐心,就可以将那斜长的木板毁坏。可现在城墙现在已经捉襟见肘,只能任由那些马家军如潮水一般涌入城墙!
很快,投石和床弩的掩护停止了。因为此时城头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屠杀。韩浩目眦欲裂,却无奈被亲兵拖着拉下了城墙——他还要回郡守府镇守,至于能坚持多长时间,那就完全看天意了
然而,就在韩浩精神恍惚的时候,他路过一间民房。这个时候,身后传来震天的欢呼声,回头一看,韩浩看到,安邑的城门,已然被攻破了。无数如白蚁一般的马家军,拥堵在狭窄的城墙那里,飞速散开席卷起整个外城。
就是此时,韩浩突然感到有一阵怪风袭来,他想还击制服那人,却不想被那人抱了个结实。此时韩浩身边已经没了亲兵,一番滚打连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那间民房当中。房中端坐着一位文士,正浅笑着望着韩浩。
“先生,你怎么在这里?”韩浩眼中一喜,他认得这个人,给予他强弩和献出峡谷截敌妙计的,就是面前这位先生。
“我乃曹公手下靖安曹功曹戏志才,韩将军跟我走吧。”说罢,戏志才一掀灶台,铁釜之下,竟然是一条黝黑的通道。
“先生已知我身份?”韩浩一惊,有些警惕地望着戏志才。
“若不知先生身份,先前典将军已经杀了你了。”戏志才微微一笑,又补充了一句:“放心,郡守府内,已经为将军办好了后事……”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乌巢遭遇
乌巢位于白马城的西南方,夹在延津与阳武二城之间,是酸枣县的治所之在。在它的南边有一大片大泽,叫做乌巢泽,地名因此而得。乌巢大泽里水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地势十分复杂,是水贼盗匪们最好的藏身之处,是个著名的贼窝——不过袁曹开战以来,那些乌巢贼都销声匿迹了——大佬儿相争,最先倒霉的,永远是虾兵蟹将。
于禁此时大吼一声,手中大刀雪亮,一抹便闪过两名袁军的兵士的脖颈,飞起的脑袋掉入乌巢泽当中,激起两团水花。在他身旁,三十余名曹军正在浴血奋战,与数倍于己的敌人相持。
这里是乌巢大泽内的一处偏僻水域,数个奇形怪状的无人小岛把水面切割得支离破碎,宛如老人的掌纹,此时大约有十几条小船正围攻着曹军的三条舢板——于禁陷在这里,可以说是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
他接到的任务,一就是偷袭邺城外野的营盘,顺利掩护曹军的渡河扎营。而另一个,就是在乌巢与袁军遭遇,并且打上一战,无论输赢都可。而于禁在完成第一项任务之后,按照曹公的吩咐,自主行动,特意导演了几场好戏,才在今日特意来乌巢侦察一番。
期间为了使袁军过早注意到乌巢这个地方,于禁思考出一个抓住老虎尾巴的办法,牵制住了袁绍大军,顺利吸引了袁军的吸引力。
于禁的抓尾巴的办法,是在袁绍也渡过黄河之后,依次绕到黄河自东向西的白马津、延津、杜氏津三个主要渡口,攻打袁绍内腹这三个渡口,使得袁绍大军首尾不能连,腹背受敌,极度难受。如今袁绍的主力已全数渡河,沿着南岸的白马、延津一线徐徐展开,对曹军的官渡阵线形成全面的压制。可想在延津渡口北岸打于禁,却连人影都不见,而于禁却在打他尾巴,神出鬼没,逍遥自在。
袁绍厌烦北岸这只苍蝇,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北岸去打于禁。可于禁这时候一万兵士便分散开来,利用地形隐蔽跟敌人打游击,完全是敌后武工队的打法,搞得袁绍刚有起色的战役,又陷入进退不得的地步。
只不过,随着时日一久,于禁手中兵士的干粮已然食尽。不得不退回南岸,正巧,先锋赶至乌巢侦查时,遇到了袁家的小股游哨——只能说,于禁的运气很好,在他还没有想到如何完成曹公第二项命令的时候,袁公就已经帮他完成了。
于禁这时三只舢板上的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于禁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兵士。他们身披甲胄,手持木盾与长桨分列在舢板两侧,总有一半人在划船,另外一半人则挥舞着木桨,不让敌人靠近。相比之下,这番前来巡逻的袁军游哨只在数量上占优势,他们连续冲击了五六次,跳上船的人不是被乱桨砸下水,就是被于禁大刀砍掉了脑袋。
“再坚持一阵,援军马上就到了。”
领军的那个袁军队长似乎看到硬攻是没有效果的,索性下令不再强行冲击,将于禁的三只简易的舢船团团包住,围而不打。远处的袁军兵士纷纷拿起手中的弩机,开始远程射箭制造骚扰。只不过,大多被于禁手上兵士的木盾轻轻挡住,也没造成很大的成果。
于禁听到这名游哨队长的呼喊,嘴角不由浮现出一抹冷笑: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他便派另一只舢板回去报信了。也就是说,袁绍援军到来之时,他那一万兵马也差不多会到来。届时,于禁只需要看一眼形势,无论选择进或退,曹公交代他的两项任务,便会完美达成了。
果然,这里相持又有半个时辰的时候,远处响起了令人兴奋到战栗的呼号声。于禁侧眼一望,神色登时大变:远处密密麻麻,至少有七八万袁家兵士,陡然涌现在他的眼前,那犹如浪潮一般的兵甲上空,更多的战旗招风招展,而更惹眼的就是,位于队伍最前方的那两战将旗。
那两面旗帜上,描绘着可以说是河北最后的骄傲,一个“张”字,一个“高”字——河北四庭柱最后的两庭,张郃和高览!同时,于禁也看到更远处他那一万兵士的到来。只可惜,在张郃和高览的兵势压迫下,他那一万大军,此时犹如一稚嫩童子向一成年壮汉耀武扬威一般,令人望之气馁。
“这怎么可能?!”于禁方才一直若有若无的冷笑顿时凝固在嘴边,再也绽放不出来,疑惑和震惊在他那张刚毅的脸庞上徘徊着——这个时候,他已经不用思考是战是退了。他现在需要思考的,是自己如何顺利返回大军当中,顺利摆脱张郃和高览的扑击!
三只舢板的精锐在此景之下,也不由得一滞,纷纷瞪大了双眼,看着那密密麻麻,如洪流一般卷来的袁氏大军。而反观那些袁家游哨,士气却是大振。他们纷纷齐声大吼一声,震得水面的波纹都为之一荡。数条大船同时调转船身,把侧舷对准舢板的狭窄船头。
如此一来,这些游哨就能以最多的兵力,向最少的敌人发起进攻。与此同时,两侧的数船甲板上抛起抓钩,一下子抠住了舢板的船边,控制住了它的行进:冷兵器作战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在士气高昂的时候,奇思妙想总会随之出现,一举改变整个战场的格局。
很快于禁三条小舢板再度陷入重围,岌岌可危。于禁大急之下,战意反而更加浓厚,他伸出大手,抓住一只抓钩,双臂猛一用力,竟把整条舢板朝着大船拽去。当二船接近之时,他松开抓钩,身先士卒跳上甲板,手里的一把大刀只是简单地横扫、横扫再横扫,就让甲板上的袁军死伤枕籍。他身后的兵士被于禁突发的神威激励,也争先恐后地扑上来,俨然要夺下这一条船。
这个时候,于禁已经冲到了这支游哨的队长面前,他一脚踢去一捆解散的帆绳,游哨队长先被于禁的气势镇住,又被绳子一绊,登时倒在地上,露出脑后的大片破绽。下一刻,于禁飞身而上,大刀直接将那名队长的身子砍成两半儿。凄厉的惨嚎声响起,惊起远处不明真相的乌鸦铺天盖地飞了起来。
“快!向我们的大军划去!”于禁大吼,也不顾血腥恶心,一把拎起那还未死透队长的上半身,展现给那些还在进攻自家兵士的袁军看。
被腰斩的队长上半身最是血肉模糊,鲜血和肠子都滴答往下掉落。痛极至晕的队长惨状,使得所有还在战斗的袁家无不被吓得魂飞魄散,甚至有几位,直接吓得眼珠都凸出来,一时不注意,就被曹军砍了脑袋。
乌巢泽的遭遇战就这样恐怖结束,然而于禁知道,接下来的逃亡战,才是最考验他运气的时候:张郃和高览,可不是如这名游哨队长那般好对付。曹公言明自己可逃,是不是他早就知道,袁绍会派来如此强大的后援?
第一千零六十章 军人的天职
“于禁与张郃、高览在乌巢遭遇,被张郃、高览七万大军击溃,逃之夭夭?”马超颇有兴趣地念出这份军报:如今得来袁氏的军报,已经非常不易。这份军报还是从荀谌那里得来,到达马超手上,恐怕已经延迟有五六天有余了。
“由此情报看来,这应是于禁当机立断、急速撤走的原因。否则的话,一万大军对上张郃、高览这两员河北庭柱,唯有被彻底剿杀的结果。”已经从河东归来的张辽,听完这军报,暗赞于禁一句道:“于禁果有大将之才,身陷敌军身后,在打得袁绍怒火攻心之机,还能领至少五千兵马归营,实令属下汗颜。”
“文远不必妄自菲薄,我军堪比于禁之将,比比皆是,文远更为个中翘楚。待灭袁一战大开,诸将定有大放异彩之时。”听张辽那么说,马超真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些历史名将,毕竟,在他无以伦比的光芒之下,这些大将虽然已经各统一军,征战建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光芒,始终环绕在自己周旁,有些黯然失色。
不过,现在却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张辽从这封战报当中看出了于禁的用兵之能,可马超和一些狐狸,却从中嗅出了阴谋的味道:“奉孝,有此一战,想必袁绍已然将粮草尽数囤积在乌巢当中了吧?”
郭嘉将地图撤过来,在上头拿颀长的指头一比画:“袁军此前在魏郡、阳平两场败北——虽然袁绍嘴上吧说,但袁绍和他那些幕僚心中都很清楚——而如今终在乌巢小胜了一场。若文远将军是袁绍,会如何做?”
张辽看了眼地图,思忖片刻,答道:“若我是袁绍,会先控制乌巢,再以此为基点全线压上。”郭嘉道:“官渡一线,有东、西两个要点:东边乌巢,西边阳武。阳武地势开阔,正适合用兵,远比乌巢大泽要便当得多,袁绍为何非要走乌巢?”
张辽奇道:“奉孝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你适才也说了,袁军在魏郡、阳平两郡那方战败,在乌巢却小胜一场。换了谁做主帅,自然都会趋利避难,借着胜势先取下易与之地,何必去坚城下拼个头破血流?”
这个时候,郭嘉的手里握了一枚药丸,合着酒喝下去之后,微微一笑:“不错,袁绍也正是这么想的。这乌巢,就是一枚药丸。你逼着别人吃,别人心中必然生疑。倘若你摆出有意窥夺的姿势却力有未逮,他们反倒以为是什么仙丹妙药,迫不及待一口吞下了。”
张辽的大手一下子压住地图,一脸惊讶。郭嘉缓缓点了一下头,对众人道:“曹公处心积虑,示敌以弱,正是为了让袁绍心甘情愿地取道乌巢,进攻官渡。同时,乌巢此处又是天然屯粮之所,袁绍在此小胜一场,心中定然暗喜不已,绝对会将粮草囤积此处。因为,除了心理期盼之外,他还会认为乌巢对于曹公来说,已经是灯下黑。可孰不知,一切都是曹公一步步精心布下的大局!”
“可……可即便袁绍选择乌巢,曹军又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