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济瞅准这一点,只需四五百人乔装装扮成匈奴迅骑劫掠一处村庄之后。立时让那些从不知军令为何物的匈奴迅骑纷纷效仿,三万匈奴迅骑随即由马家正义之师化为噬人野兽,他们阵阵怪叫伴随着雷鸣般的蹄声隆隆而来,所过之处,黑烟袅袅、村庄焚毁,即将长成的庄稼惨遭践踏,正在劳作的百姓惨遭屠杀。
    无数善良的大汉子民在匈奴蛮夷的铁蹄下呻吟,可怜而又善良的大汉子民们,原以为连马家军和曹军都不再来祸害他们,今年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没想到变起骤尔、祸起东墙,一夜之间,又杀出了这群凶残的豺狼。
    犯下累累兽行的匈奴迅骑全然不觉的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在北方草原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干的,不但劫掠羌族、鲜卑人的部落,有时候也会南下劫掠汉人的村落和城镇。
    在野蛮而又愚昧的匈奴人眼中,人类跟自然界的野兽没什么区别,强大的吞并掉弱小的部落,抢夺女人和财物,杀死壮丁,就跟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一样,天经地义!从来就没有人觉的狼吃羊有什么不对——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不过,打破他们这一逻辑,是一向惫懒无害的法正和庞德的大刀。在事件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庞德便下令追杀处理所有胆敢劫掠汉民的匈奴迅骑。而法正则摆下宴席,在那些匈奴头目前来诉冤的时候,一举将那些不服马家军令的头目尽数斩杀。那个温润惫懒的少年,在那场宴会之上,在鲜血淋淋的场景之下,始终没有露出半分激愤的神情,从始至终和风细雨向那些匈奴头目解释马家军令。
    匈奴就是那样的民族,他们信奉人与自然的法则,更崇尚强者,在冀州大地上,他们只有三万兵力,根本不是马家军的对手。而在法正舌灿莲花的勾勒当中,他们也明白,假如此时背叛马家,那他们北方草原以及部落当中的老幼妇孺将会得到怎样的报复。
    曹操不可能给匈奴人一个承诺,而马家可以。所以,权衡利弊之后的匈奴人,当即顺应了他们的内心,选择了追随强者。
    之后,法正的反击开始了。他在此之前便绵里藏针、持续不断散播着曹军缺粮的信息,平定匈奴之乱后,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罗列着甚至是造谣着曹军兵粮即将告罄的消息。而这种无耻而又防不胜防的手段,很快逼得曹军不得不加大供应兵士的饭食,使得曹军高层完全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无论毛玠、任峻还是主管大局的荀彧,都在这些时日愁眉不展,焦虑仿若热锅上的蚂蚁。
    法正和蒋济不分先后的用计,结束了两家正面厮杀的战局。事实上,对于此点,马超也早有预料,他知道正面厮杀这种方式,不可能在马家和曹氏之间存在很久。事实上,也不可能在大汉任何诸侯的战役当中上演。
    打仗是双方士兵排成整齐的方阵互相攻击么?
    错,那不是打仗,那是打架!只有罗马人才那么干。
    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我们认为,打仗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艺术性的东西,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人文各个方面。就算只说在战场军事,我们还有三十六计,还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十六字游击战法,还有远远的用弩弓射完转身就走的骚扰,还有火攻、水攻、绝粮、坚壁清野种种手段。
    聪明的中国人,从来不用那种低智商的手段。马家和曹氏之所以刚开始采用正面接触的厮杀,完全就跟两个人打架前,先碰一下拳试试对方的力量一个意思。所以,马超在入河东之前,便已经提前将手中的所有策士全都派去了各军各部。
    果然,两家接下来的战役完全陷入了不同的风格,他们遇山绝水相逼、遇谷埋伏伺服、遇水更是不用多说,假如不会冲毁良田,决堤放水更是常事。此外,即便是正面战场上,他们也将冲杀演绎到了一种极致。无论是兵种的配合,还是布阵的方式,甚至是投入部队的先后顺序层次,都将整个战役打出了史无前例的巅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兵力虽然众多——马家有四十万大军,曹军受降袁绍不少兵马后,也有二十五万余大军——但两家一直都打得相当克制,在马超看来,他们一次次精妙算计和巧妙布局之下,最大只能击溃五、七千敌军,实在有些白瞎他们的智慧了。
    烽火狼烟、遍地战场之下,一场战役之下,躺下双方最多五千尸体,已经是破天荒大战了: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两家领导人都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才是最基本的资源。在这个战场上浪费完,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曹操只想看到,他们有没有机会染指幽州。而马超需要的,就是撑到自己完全占领幽州——当然,这两个混不吝的家伙,彼此都还背后藏了一手,在暗处都准备好了刀子——所以,冀州战场上,不需要太多无辜的性命葬送在那里。
    真不值当。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马家和曹操两家的例外,就只体现在一个地方:文定城。
    城头上的太史慈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赵云和田豫带着刘和北上幽州之后,夏侯渊的大军第二天就赶了过来——他这次,带来了五万大军!
    第一天的攻城,夏侯渊就几乎把城突破了,刘晔既为军师又当霹雳车指挥官。铺天盖地的石块和箭雨犹如漫天黑云一般铺盖了整个文定小城。太史慈拼死抗击,带着马家轻骑突纵几次,捣毁二十架霹雳车才守住了城池。那一天,文定城上放出去了几十万支箭,整个文定城门外就是一片血的海洋,层层叠叠的尸体看得荀攸那个见惯血雨的名谋都有些眼晕。
    双方这样的攻击整整三天,随着马家外援大军的到来,太史慈的压力才小了一些。最危急的时候,荀攸甚至都制定了焚毁文定城在幽州边界与曹军打游击战的计划。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曹军的弩箭
    太史慈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攻城,是在夏侯渊第三日的全力猛攻上。
    那一天,夏侯渊已经不再是那个迅疾千里的神速将军,而完全变成了一个疯魔。他红着眼睛,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气怒之下,还会纵马带着执法队奔骤在战场前线,来去如风,用铁血无情的手段,将手下的兵士全都送上文定城那座绞肉机器面前。
    一个时辰过去之后,双方便已经都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城头上与城下都躺着无数的尸体,血与火涂满了整个文定城。而夏侯渊仍旧没有半分放弃的意思,在前一轮攻城勇士溃退下来之后,他又轮换了一批精力充沛的预备队继续进攻,而太史慈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极限,士兵们完全凭借着求生的本能在作战。
    马家军意志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当意志的顶峰过去,又经历了三天三夜不休不眠的煎熬。取而代之的就是**和意志的相继崩溃,假若这种煎熬一直撑至心理和生理的极限,可以想象,文定城中马家军的末日也就要到了。
    有的马家军一边面对敌人挥舞着长矛一边倒了下去,再也没能爬起来;有的士兵则已经连弩机也无法扳动,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就这么被冲上来的敌人砍掉了脑袋。文定城的大门已经被曹军突破,而马家军军的意志和生命,还有那火红色的旗帜也差不多燃烧一空了。
    看起来,文定城的失守,已经不可逆转。
    又是一排箭飞过来,数十名马家军士兵哀嚎着倒在太史慈的身边。两侧的弩手立刻向前跨进一步,对着飞箭的方向一起射击。这些精锐的马家军弩士还在尽自己最后的责任,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曹军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才能够冲上文定城来。
    “将军,快突围吧,这是最后的机会!”
    目前在太史慈手下担任副将的李驰,此时脸上都留着血,头盔也不知道掉去了哪里,他一边拿着盾牌挡着曹军的流矢,一边回头叫道。
    几十名卫兵结成一道人墙挡在城垛口,让曹军暂时无法过来。
    而太史慈死死用双戟撑住身体,可以说这个时候他完全就是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身体较劲。这三天之内,他不眠不休带着马家轻骑来回突纵了不下十次,有一次还差点被夏侯渊的虎豹骑彻底围杀在阵中。
    看似浑身无伤的他,早已被夏侯渊长枪破袭一击下受了内伤。只不过,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让自己兵士看到主将已经快要不行了。
    当听到李驰那句话的时候,太史慈当时陡然升起的念头,就是怒斥李驰然后激励兵士挺下去!而太史慈也确实正准备那样做,只不过,他在开口之时,猛然看到了李驰盾牌上那些与前日不太一样的箭支,出口的话就变成了:“李驰!你……你不觉得这些箭支很是蹊跷?”
    李驰的眼光当即涣散了一瞬,他的思想在那时没有跟上太史慈的节奏。只不过当他真的注意到那已经深深刺入盾牌上的箭支上之后,他才惊愕大叫道:“这,这是?!”
    靠近太史慈身侧,躲入太史慈亲卫的保护当中。李驰才有那么半分的时间来释放他的震惊,他费力将一直箭拔出来,不可思议地说道:“这是马家床弩上所用的弩箭!”
    那支弩箭长二尺五寸,硬木为杆,雁翎为簇。这样的规格,与马家攻城床弩所用的弩箭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恍然之间,两人也同时回想到,不知何时,敌人在城下已经可以和城上的他们相互对射了!
    要知道,文定城上已经装备了可以射程在二百外的摧山弩。文定城虽不高,但敌军要是想将弓箭射上来,怎么也需要二百三十步以外的距离——之前两人以为是战况激烈,突破而来的敌军射来了弩箭,可现在看来,敌人已经在开始用弩箭来压制文定城的守城优势,并掩护他们顺利抢夺文定城了!
    猛然发觉如此巨大的军事转变,太史慈和李驰的大脑都“轰”的一下炸了起来。虽然马超已经提过马家弓弩、战骑之利很快不会成为马家军的心理倚仗。
    但这个转变来得如此迅速,而且还是在最不该出现的时机出现,这是在让太史慈和李驰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荀攸弯着腰跑过来,满脸尘土,手里攥着太史慈的帅印。他把帅印塞到太史慈手里,甚至冒着一定的生命危险,暗中搀扶了太史慈一把。
    “将军!我们该准备巷战了!”
    荀攸的这一声厉叫立时让太史慈恢复了神智和指挥官应有的责任,他在荀攸的努力下,艰难地看了战场一眼。荀攸这位参军已经聚集了三千到四千左右的马家军,组成一个突进阵型开始向着城下旋转而去。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还有马家军军加入。当这个突进阵抵达城楼口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将近六千人的规模。理所当然的,曹军的注意力也逐渐集中到这里。
    太史慈明显知道荀攸在有意间在他神智有些不清的情况下,替他做出了一个很正确的决断。当即太史慈感激地看了荀攸一眼,随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开声嘶吼道:“突破下去,隐蔽于街巷当中作战!马家军威武,荣誉所在,我等死而无怨!”
    “荣誉所在,死而无怨!”拼杀当中的马家军,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仍旧记住了身为马家军军人的荣耀。在他们的主将需要他们付出生命的时候,他们没有半分犹豫为什么!
    李驰当时也反应过来,扶住太史慈想退回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