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那篇关于不同时期改革成果的论文得到了学校的看重,下学期多批的五十万经费还没去申领呢,今天要去登记了。多亏了那个从西边移民的小子。
天下英雄入我毂中……当整个世界的人才都向着中华而来,还需要担心这个国家的未来吗?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内容已改。
DDOS指的是黑客攻击的一种手段,用电脑白痴的理解语言说……就是用大量信息一起弄上来阻塞信息通道达到攻击的目的。打个比方就像是用口香糖把水龙头给堵了。虽然这种解释方法很不负责任但是我想这样更容易理解吧……好吧其实刺儿是电白来着。
吴樾,字梦侠,后改孟侠。皖北桐城人。八岁丧母。家有弟兄五人;为其二兄所抚养。后两位兄长病故;迫于家计;奔波于〃凡尘间〃。然自幼好古文;诸子百家之说均有涉猎。犹好古诗文。但极恶八股之术;不愿入仕。20岁又东游浙江沪一带;目睹江南〃开化之风〃。后又由堂叔吴汝纶推荐与1902年入保定高等学堂就读,广阅革命书籍;思想为之一变。由立宪转向光复。并自此广结志士。后加入革命组织〃北方暗杀团〃任支部长;并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
1905年9月24日;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在此前一天;吴樾由随同五大臣一同出国考察卧底的杨笃生那里得知了详细的出行计划;与同志张榕在安徽会馆设宴招待各方友人;席间慷慨悲歌;举止豪放;有人不解其义;问之;云不日将有所图;人皆赞之。庶日怀揣杨笃生事先制好的炸弹离开会馆;留置一信于枕下;详书其此次行动的缘由;并说与会馆众人无关。以便万一事泄;不托累旁人。一大早就在前门车站,八点刚过,送行的人陆续到达。首先到的是徐世昌,接着是绍英、端方、戴鸿慈,最后到的是载泽吴樾穿的是学堂的操衣;被拦不得入内。他急购一套清隶仆役的衣服;蓝布薄棉袍,皂靴,无花陵的红缨帽。混入仆役之中进入车站上了第四列车张榕在他的身后;因送站的人多;被隔在了远处。在试图由第四列车箱进入中间花车五大臣包厢的时侯;被卫兵拦住;因他口音不是北方话;引起了卫士的怀疑;正纠缠间;又上来几个兵卒。吴樾见此就冲进花车;借火车开动之际引爆身上的炸药与五大臣同归与尽。电光闪过;倒退车头接上了车厢,力量猛了些,五节车一齐大震,砰然巨响,车厢顶上开了花,硝烟之中飞起来碎木片、鲜血、断手、断足,哗啦哗啦地落在车厢顶上,好一会才停。共毙伤数十人;内有端方亲属;徐世昌;戴鸿慈因有仆人王是春在前颈受轻伤;顶带花翎皆被削去。绍英受伤较重;载泽用一只受伤的血手,摸着自己的脖子问:“我的脑袋呢?”吴樾;当场殉节!吴之未婚妻得悉夫君殉国;慷慨自刎以殉!
行刺事后,诸友人著诗记之。
赵声:
淮南自古多英杰,山水而今尚有灵。相见尘襟一潇洒,晚风吹雨大行青。
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大好头颅拼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
秋谨;
昆仑一脉传骄子,二百余年汉声死。低头异族胡衣冠,腥膻污人祖宗耻。
忽地西来送警钟,汉人聚哭昆仑东。方知今日豚尾子,不是当年本汉风。
裂眦啮指争传檄,大叫同胞声激烈。积耻从头速洗清,毋令黄胄终沦灭。
大江南北群相和,英雄争挽鲁阳戈。庐梭文笔波兰血,拼把头颅换凯歌。
年年岁月驹驰隙,有汉光复总无策。志士备呼东诲东,胡儿虎踞北京北。
名曰同胞意未同,徒劳流血叹无功。隄防家贼计何酷? 愤起英雄声皖中。
皖中志士名吴樾,百炼刚肠如火热。报仇直以酬祖宗,杀贼计先除羽翼。
爆裂同拼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可怜懵懵天竟瞽,致使英雄志未伸。
电传噩耗风潮耸,同志相顾皆色动。打破从前奴隶关,惊回大地繁华梦。
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令痛哭为招魂。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陈独秀
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蹈虎狼秦。
陈其美
烈士是以起;杀贼红尘里。一击天地崩;余响复振耳。
愤东未及展;武士不暇威。丑类四方窜;血肉风雨飞。
贼胆一已破;君躯一已殒。不惜一士命;惟于戒来轸。
又云
我爱吴夫子;视死忽如归。慷慨赴大义;初阳生光辉。
志士赫然怒;有家且不顾。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幕。
☆、倚天之中华崛起1
少年……阳顶天。
温璞整理着记忆中的那些资料,此时,她是明教的少教主,看似身份很高,而未来也应该是一片大好的形式——等到《倚天屠龙记》剧情发生的时候,多的是人说阳顶天在的时候,六大派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招惹明教。显得阳顶天颇为神气,然而根据身体的记忆来看,事实恐怕还有更多的深层问题。
明教。别忘了这个明教可是起源于波斯,后来的紫衫龙王黛绮丝还是波斯圣女。
从教义到教中高层结构,明教就好像是后来的早期共方。由于吸取外来的思想,共方受到了这个思想之下相对完备的某组织的节制,甚至出现了国家利益和所维护真理的组织的利益相龃龉,造成各种问题的情况,直到后来四次反围剿之后,共方终于开始脱离僵化的苏维埃模式,不选择俄国模式的城市到农村方式,而是走更适合中华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这也造成了共方和原本领导它的国外组织的某种程度上的分裂,失去了国外组织的支持,使得当时共方很多方面陷入低潮。
前事可鉴,温璞自然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在明教。如今正是元朝,明教未来将是决定这个国家走向的重要力量,越强大越能减少对民间的伤害而建立良好的统治基础,而且这个年代,很快就要到十四世纪了,她记得,西边就是这段时间进行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等等诸多事情的?
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做,就像共方要摆脱某国际的强制指导一样。现在还是先摆脱波斯那边才最重要。
还好,阳顶天在教中的地位基本不可动摇,目前明教也没有到未来那样庞大的地步,波斯方面自然不会有什么重视。相对要摆脱波斯也就容易很多。
不管怎么样,和这片土地上大部分汉人一样,明教的教众在很大基础上对元朝的统治不满。取消科举制,完全的种族论,用强力压迫下层民众,游牧式劫掠扩张,而不知经营。这些统治政策之下,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
所以,在一开始称霸江湖的教义之上,温璞抛出了驱逐夷狄,光复大汉的指导思想。在大环境之下,这样的思想自然受到了欢迎。
提出这个思想的少教主,自然受到了尊崇,地位进一步确立。
事实上,不知道明教和波斯有关系的人多得是,下层教众关心的是生活,对这种事情怎么会在意?所以当温璞不动声色地将所谓的圣火令给改了,教中基本没有任何动荡,即使上层有一些异议,却被温璞一句“波斯到底不是炎黄血脉,既然驱逐夷狄,怎可让天下人对我明教自身发生怀疑?”给打了回去。既然要坚持驱逐夷狄的想法,那不管是元朝高层的那些还是波斯的那些,还不是一样?
原本就是明教这边上赶着去波斯认祖归宗,波斯那边也没有对明教多重视。加之来去路途遥远,本来就音讯不畅,即使和那边的联系渐渐断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至于引起原本的阳顶天死亡的成昆和他的师妹?温璞简简单单借用了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就打发了所有人,这个问题自然就没了。
明教想要发展,就一定要面对六大派。少林,武当,昆仑,峨嵋,华山,崆峒。哪一个都不是好易与的。然而,在这个时期,后来成为绝顶高手的灭绝师太,张三丰,空闻大师等等,大都还年轻。
年轻,就意味着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影响。
为了树立明教的好名声,温璞在开始掌权之后就开始张罗起来,让教众屡屡在民间行侠仗义,救助百姓,和当朝作对,如此积累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现在她并没有改变这样的举动,只是稍微设计,让这些六大派中的关键人物多次看见明教的所作所为,崇尚行侠仗义的年轻的高手们自然心生崇敬,对明教好感倍增。即使是年长的张三丰,也未免被影响。
与此同时,为了将来,温璞动手开始改革整个明教的体系。什么左右二使,四大护法,五散人,太过江湖气息,别忘了未来明教可是会转化成为一个政府的,如此松散的体系怎么能成事呢?反正这些人还没成长起来,在这之前,温璞打着恢复古制的旗号,设教主一名,下面丞相统领百事,分诸部,掌管不同的方面。教主是个更加类似于荣誉职位的身份,就像是君主立宪制中的君王,基本当摆设用,最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国民或者说教众,作为精神象征。管事的是丞相,任期是五年,可连任一届。下面的诸多部门也是仿照现代化的部门设置。最重要的是——绝对不以武功论高下。不过,到现在为止温璞比较头痛的问题就在于这一点,她活着的时候,武功自然是最高的那个人,即使有人想要凭借高武力压迫其他人实行独裁或者破坏这个体系,有她在就无法成功,但是未来呢?她死了呢?左思右想,只好建立起另外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部门,直接节制整个统治阶层,这个部门内都是武功绝高者,有温璞传下的各种秘笈作为武力保障。
不过温璞知道,这样的机构一旦成立,本身就是那个最没有节制的存在,如果他们打定主意作乱……
然而,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好办法,也只有这么做了,看看在未来或许会有另外的法子。
虽说武侠世界,武侠本身就是可以推翻现有体制的一把利剑,但这把剑,若不小心,也是会割伤自己的。
温璞想起自己以前做的那些事,留下了多少漏洞呢?如今想起来,能成功还真是运气爆棚。不过,随着那些世界的经验积累,她做起这样的事情来还越来越顺手了。
或许有一天,回到自己的时代去的时候,在那样严密的体系之下,她也能做出很多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章啊……上一章证明了刺儿用台式机的电脑写不出正经东西!其实是作者的号被盗了!(喂你到底在说什么啊)咳,我会改掉的,放心,不过不是今天,没时间了今天。今天还得去写假仙呢,时隔一个学期的更新啊……
开头写了一点共方的历史,不是什么和谐物但是和谐字眼太多口胡!真讨厌。中间那个驱逐夷狄,主要是不好直接用国父的话,大家懂就行。
秋瑾诗词选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