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们为了这几个名额,简直挤破了脑袋,托福赵家,所以薛家还算是容易得到了其中的一个名额,当然,赵家既然选择了帮薛家,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
这个世界上,实在是不存在圣人的!
哪怕上面高高在上的那位,被天下人称作是“圣人”,可也不是什么真真儿无私的圣人,反倒看着像是睚眦必报的小人一样,不过因为皇权,并没有人胆敢指摘他罢了。
薛蟠对于自家老爹天马行空的的思维有些跟不上,不过他也算是看出来了,自家老爹这是要干一票大的节奏。
圣寿节这日,京城果然是锣鼓喧天,万民欢庆。
甭说是京城了,只怕全国官员,百姓都沉浸在这种祥和美好的气氛之中,薛老爷站在队伍之中,暗暗地吐槽,自己似乎是走了一步臭棋,自己还是适合闲云野鹤的日子,这种躬着身子,软着膝盖的日子真特么的不是人干的,也不知道这些官员是如何忍受下来的。
当然,权势是个好东西,这一点他一点儿也不否认,自己也正在往这个圈子里挤,简直就是自作自受,活该!
狠狠地唾弃了一番自己的虚伪之后,他总算是觉得这空气也不是那么稀薄了,周围人身上的那股子人渣味儿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
折腾了这么久,薛老爷自然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一个最为低等的空头子民爵罢了,不过仍旧让薛家众人欢喜地直掉眼泪儿,高呼祖宗保佑!
薛老爷一个人在书房沉默了许久,大家也只当他是需要平复心情,并不去打扰便是了。
“公侯伯子男”,薛家得到的便是最为低等的“男爵”,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都在羡慕嫉妒薛家的狗屎运,不过是从洋人手中买了几个土豆回来罢了,竟然就走了狗屎运地发现了这东西的高产量。
凭借这个,薛家竟然能得封“男爵”,圣上果然爱民如子啊,各地万民跪谢的场景实实在在地让皇帝的心情愉快了月余。
哪怕上面有不放权的老爹,中间有不消停的兄弟们,下面还有各色的老狐狸的臣子们,这也无法消弭皇帝的好心情,真心是太爽了!
民心可用!所以皇帝觉得一个最为低等,三代就没的爵位能换来这些,实在是太值了!
薛家也觉得挺值的,不过是几个外藩来的土豆罢了,比起别人家金山银山地送出去,一人高的珊瑚树搁眼前也没见皇帝夸个好不是。
还是自家老爷聪明,不过是几个土豆罢了,哪怕这东西被吹的神乎其乎的,不过薛家人心中还是有些不以为意的。
不过作为首倡者,薛家还是选了几个庄子,专门地种植这玩意儿,据说一同进献上去的还有一本菜谱,也不知道自家老爷想的怎么那么深远?
薛老爷对此笑而不语,对外都直接地推到了那个已经回了国的传教士身上就好。
当然,第二年还真有人进贡了外藩的高产量稻种,这下子,薛家也不是独一份儿了,而且薛家如今的寿礼不过是普通的字画罢了。
尽管也是挺稀罕的,宋徽宗的字画儿也是难得的很,不过相较于高产量的稻种,这就很不够看了。
薛家不是独一份了,大家的目光便转移到了别人的头上,薛家慢慢地也沉寂下来了。
不少人还为薛家惋惜呢,不过唯独朝中的老狐狸们对于薛家的这次抉择狠狠地点点头,薛家的这位家主不简单。
量力而行,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薛蟠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进士,当然如今不用薛蟠跑去金陵考试了,只要在京城即可。
薛蟠的策论并不是多么地高明,不过抓住了皇帝的心思,他如今正为如何地加强自己的权力而苦恼呢,薛蟠的这个策论,提出了设置一个军机处,这并不是很高明,不过恰好地搔到帝王的痒处罢了。
这之后薛家改换门庭成功!
此刻的林家,正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林家的家主林如海撒手人寰,丢下了豆蔻年华的闺女。
想起自己几年前在扬州见过的那个枯槁的面容,薛老爷还假惺惺地感叹了几句官场磨人,不过感叹完毕,丢过不管了。别人家的悲欢离合都是别人家的事儿,自己也没有立场掺和是不是?
薛蟠既然已经算是小有成功了,那么就该成家了。
成家立业,自然是成家要放在前面的,这样大后方稳固,才能毫无顾虑地去拼搏事业,薛老爷觉得老祖宗的智慧简直让人敬佩的不要不要的。
薛蟠成亲之后,薛老爷就要进入退休生活了,他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操心,女儿将来出嫁,薛老爷一辈子的责任就彻底地完成了。
宝钗尽管是个有大志向的,不过这种志向却是无处诉说,薛老爷直接地找了个寒门上进的子弟,给宝钗定下了婚事。
女婿上进就行,当然也要防着凤凰男的情况出现,不过他相信依着自己闺女的智慧,哪怕是拿捏不住一个男人,可是掌控后宅却绝对不是问题。
宝钗从小儿就掌着薛家的后宅,也没有见出些什么岔子不是?
外加上有宫中出身的老嬷嬷帮忙,哪怕自己的闺女被影响成为了黑心肠的(你闺女真心不是白莲花,所以放心吧~),不过只要她不吃亏,薛老爷就权当是不知道好了。
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也没有那个脸去要求自家闺女就是个十全十美的圣人,是不是?
再不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和离这么一说呢,立了女户,依着宝钗的丰厚身家,她完全可以美滋滋地过完一辈子。
这个世界对于女性,尤其是原配正妻的保护可比后世好多了,也恼不得人人都想成为正妻。
站在阳光下,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活着,谁不喜欢?很多时候,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所以薛老爷就是这么一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儿。
他将各种利弊,甚至是日后遇上的各种糟心事儿直接地掰开了,摆在了面上,听的宝钗满脸的苍白之色。
尽管如此,薛老爷仍旧残忍地继续说了下去,哪怕现在痛苦点儿,可比后半辈子一直痛苦强点不是?
宝钗尽管自己震惊的不要不要的,却也知道老爷是为了自己好,是以强忍着羞意听完了老爷之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她会好生努力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让老爷放心。
薛老爷对于宝钗自然是放心的,不过是一颗为父之心罢了……
第235章 薛蟠5
男人和女人绝对是不同的,薛老爷将宝钗日后会遇上的各种糟心事儿,比如说丈夫发迹了,能耐了嫌弃她的出身,要不然呢,自己看走眼了,为宝钗挑了个混账王八羔子,完全就是个不上进的玩意儿,再不然,夫妻相互嫌弃之类的。
总之,他将宝钗可能会遇上的各种事情都告诉给了宝钗,根据各种情况又分析了宝钗该如何地按着当时的情况,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来等等。
宝钗尽管也是知道老爷是为了自己好的,可是这种赤果果的算计,她一个闺阁女子,还真是有些受不住,饶是如此,宝钗表现的也比同龄人好了许多。
接受了老爷的培训之后,宝钗还大病了一场,薛夫人看着圆圆脸的宝钗如今尖着下巴,着实地心疼坏了,每天鱼翅燕窝地给闺女炖着,补着。
不过可惜的是,有了心事的宝钗却是再没有白胖起来,女人以色侍人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过有张好面皮,却也绝对是必须的。
所以如今已经瘦下来的宝钗不愿意再回来原来圆润的局面了,薛夫人的一片好心简直是白瞎了。
薛家如今的日子过的清闲,不过这并不代表别人家也清闲啊,薛蟠去了翰林院当庶吉士熬日子,熬资历,家里的内务直接地从薛夫人(宝钗)手中到了儿媳的手上,薛赵氏尽管嘴上推辞着,不过对于婆家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至于宝钗么,跟着宫里的嬷嬷学习着后宅的手段,当然,还有女人的保养这些东西,忙的也是不亦乐乎,对于家中的事情倒也没有那么上心了。
毕竟不二年,她就要出嫁了,有父母在,哥嫂也不敢委屈了自己便是了。
看着自家嫂子出身高贵,可是嫁人之后不还是得过着这种伏低做小的日子吗?宝钗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就更加地感叹了,还能怎么着?
只能靠着自己努力了,娘家虽然是靠山,可是老爷说的对,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所以人最应该靠的便是自己了。
她本来就不是甘于平庸的女人,自己也聪慧,也是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将来的。
既然老爷已经将自己的前路都铺好了,那么自己就一定得走出个通天大道出来。
薛家日子过的波澜不兴的,不过贾府就不同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薛老爷带来的蝴蝶效应,总之,姑苏林家的族人竟然跑来京城要接了他们林家的姑娘回去,自然要紧的便是老族长留下的百万家产了。
这些族人也不知道从哪儿搜罗来的单子,除了历代主母的嫁妆单子之外,剩下的就是林家历代的老东西了,这种事情本来是大家掖着捂着,然后好好儿商量着来的,是不是?
可谁让贾府格外不同呢?
不和主子们个个儿都是有着其他心思的,单说下人们不把门的嘴,基本上有些什么闲话,第二天满京城就能传遍了。
这京城么,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勋贵圈子里的笑话是文人们最爱看的不是,所以不几时地在翰林院熬日子的薛蟠就绘声绘色地和家里讲述着贾府和林家的撕逼大战了。
薛老爷眼珠子一转,薛蟠晚上带着自己媳妇回岳家去了。
第二日的大朝会上,如今地道的多的多的承恩公赵大人竟然出头了,他是太后的幼弟,小时候亲自抚养过弟弟一阵子的,所以两人感情最好,承恩公的爵位就落在了这位赵大人头上,而不是其他人。
所以他出头了,大家就十分地感兴趣,想要知道这位赵大人能说个什么出来,
不过在听他声泪俱下地说着自己和林如海神交已久,可他这才死了多久呢,一个小闺女就成了这样子的处境,所以心中十分地不落忍,求恳皇帝能不能看在林如海病故任上,所以为小姑娘做主一二,给个恩典,封个县主啥的,也让小姑娘能有个靠山。
皇帝听完,也是动容不已,显然他也是有愧的,林如海是上皇的心腹,自然是被皇帝给生生地熬死在江南的浑水之中的。
再者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心有戚戚然,不免地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好在他们是有偌大的家族的,不过若是哪天自己死了,家族是不是也会落到如此境地呢?
一时之间,众人议论纷纷,御史们跪地求恳,让皇帝施恩功臣之后。
皇帝本来就有些小心,如今听了舅舅之言,又看到朝臣们的态度,他当即就拍板了,
“朕决计不能功臣之后受到薄待,林氏女侧缝娉婷县主,林氏的家产自然是要留给林如海的后人的,将来林氏女若是诞下两子,过继一人为林如海承继香火。”
皇帝这一次也没有想着要和上皇商议了,直接地就拍板了。
朝臣们齐呼“圣人英明”的声音简直不要太迷人,皇帝差点儿就飘飘然了。
朝会结束之后,承恩公被皇帝给留下了,自家舅舅的性子他自然是知道的,决计不是这么不谨慎的性子,所以肯定是有别的缘由的。
承恩公半真半假地和皇帝叙说了自己和太后之间的深厚姐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