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河道。……”
一连串的数据从贾琦的嘴里吐出,皇帝和沂王沪王都傻了。
显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贾琦事先肯定做了相当多的功课。皇帝是没有领过工部,也没有领过虞部,但是皇帝看得出来,工部尚书和虞部侍郎对这个数据是服气的。即便这个数据跟真实情况有差距,但是,贾琦能够说得如此清楚明白,可见贾琦会扒开黄河河堤并不是莽撞行事。
皇帝立刻一指贾琦,道:“你,上来细说。”
“臣遵旨。”
贾琦轻轻地挣开了拉着他后背的衣裳的六皇子,走到皇帝面前,在工部尚书的侧后方跪了下来,然后开始说明黄河的各种情况。
贾琦道:“黄河改道、黄河决堤,很少发生在上游,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其中中游又以禹门口到潼关一带,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游荡性河道,而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一丈到一丈六尺不等,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三丈之多,因此形成特殊的‘地上悬河’的奇景。”
皇帝不耐烦地道:“这些朕都知道。”
贾琦道:“黄河的主要泥沙来源,来自于黄土高原。按照盛唐时的记载,大唐盛世的时候,这片土地绿树如茵,可是现在,只见黄土,一片荒芜……”
“你是想说,人事变迁吗?”
“万岁,臣要说的是,黄土高原绿树如茵的时候,黄河不曾泛滥成灾,而黄土高原变成黄沙之后,黄河也跟着泛滥成灾。”
“嗯?”
“臣恳请万岁,在治理黄河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了黄土高原,如果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绿色,对我华夏只有好处。”
“你是想说,让人种树吗?”
“不用种树也可以种草,比方说苜蓿,但是,臣恳请万岁下旨,禁止在黄土高原上养羊,或者,直接对养羊的人家课以重税。”
户部尚书立刻就不依了:“万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贾侍诏……”
“养会连草根都吃掉!越穷地方,百姓就越看不到希望,越看不到希望,他们就越懒!养羊多轻松啊,往外面一赶,晚上羊就吃饱了自己回来了,自家还能够得七八斤的羊奶!羊毛还可以换钱!还可以做褥子!可谁会管,羊会把草根都吃掉!没了草,黄土高原的黄沙都进了黄河,下游的百姓只能去死!”
“那就让黄土高原上的百姓饿死吗?”
“那么,您能让黄土高原的百姓每天爬山去打草回来给羊吃吗?如果不是因为黄土高原上每年都要往黄河里倾泻上千万钧的沙子!这么多沙子,都可以把中下游的百姓全活埋了!黄土高原上现在才多少人!”
“你……”
“钱尚书大人,下官忘了告诉你,去年的时候,下官家里刚刚买下了禹门口到潼关这一段的九十万亩河滩地,就为了泄沙子!”
贾琦的话一落音,内阁一片寂静,原本被贾琦的话刺激得快要爆炸的皇帝都呆住了:
“贾,贾侍诏,你说什么?”
贾琦重新跪好,对皇帝道:“万岁,这就是工部尚书大人选择包庇臣的原因。臣以自己的名义,想户部借了三百万银子,约定十五年后归还,在这十五年内,年息半成。而这三百万两银子,臣以家父的名义,买下了禹门口和潼关这一带的河滩地。自臣的兄长进入工部之后,臣家里就对黄河之事格外上心。这九十万亩地,臣家里就是准备开挖人工湖用来给黄河泄沙子!”
皇帝和沂王沪王都傻了。
皇帝愣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么说来,河南布政使和河南巡抚都是为了这事儿才弹劾你的?”
贺白石立刻磕了一个头,道:“万岁,黄河的泥沙大多从黄土高原而来,黄河泛滥,大半原因还是因为这泥沙。工部和虞部虽然对治理黄河的具体手段有异议,但是,这项认知却是公认的。因此,工部在调查过贾侍诏的行为之后,一致表决,压下了河南布政使和河南巡抚的折子。”
虞部侍郎也跟着表示:贾琏是虞部的人,当初挖开河堤的时候,还是经过虞部指点的。为了让黄河泄出来的沙土河水尽量不闹到别人的田地里去,虞部还专门派了人去禹门口上勘察过。
皇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气了。
他不但不生气,心里反而好了很多。
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贾琦都背上三百万的债务了,皇帝如何不表示。
破天荒的,皇帝决定,给贾琦免税,免去那九十万亩河滩地的田赋。同时,也免去贾琦向户部借银子的利息。
但是贾琦拒绝了。
贾琦是这样说的:“万岁,当初臣向户部借银钱的时候,因为数额巨大,所以钱大人就有迟疑。这利息,便是臣说服尹尚书的条件。条件是臣提出来的,约定已下,就没有更改的必要。同样,按照国法和户部相关条例,滩地算三等地,那片地又是在黄河游荡性河道上,本来就享有朝廷田赋的优惠。所以,每年每亩一百文的田赋,臣会一文不少的交上来。”
听见贾琦这样说,户部尚书钱如令立刻在心中大骂。
这个臭小子,都奸成了鬼了!
谁不知道,万岁盘算着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很久了吗?只是太上皇尚在,朝廷如今又是这么个格局,因此才没有推行而已。这小子现在说,田赋他会一文不少地交上来,可不是把这九万两的田赋投到了皇帝的心窝窝里?!
这小子是会缺这九万两银子的人吗?
沂王也十分惊讶:“你这孩子,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贾琦道:“王爷,下官知道。比起臣接下来要做的,这每年十五万的利息,还有九万的赋税,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嗯?”皇帝好奇了,他跟两个弟弟打了个眼色,沂王就开口了:“你想做什么?”
贾琦道:“王爷,要想真正治理好黄河,就必须分段治理,黄土高原上,要控制羊的数量,要鼓励百姓养殖其他牲畜,而不是任由他们养羊。所以,臣家的纺织作坊会向当地百姓收购兔毛,同时,也会向百姓收购苜蓿等草料。只要能换钱换取钱粮,百姓自然就会注意到苜蓿,然后就会开始包山种草。”
沂王暗暗点了个头,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贾家卖不出去的话,他也可以向皇帝建议,将向林家的作坊购买兔毛织物作为军需。
边关各种军需不足,将士们挨饿受冻,沂王还是清楚的。
“至于中游,就跟禹门口到潼关这一段的河滩地,臣打算用来给黄河泄沙子。因此臣需要大量的钱粮,以雇佣到足够的百姓。”
皇帝这才反应过来:“所以你没钱了,是这样吗?”
贾琦道:“更准确地说,臣有办法弄到足够的银钱,但是,没有万岁,臣不敢挣这银子。”
“嗯?”
皇帝再度跟他的两个弟弟交换了个眼色,道:“那你说说看,你能挣到多少银钱?”
贾琦道:“请问万岁,外头那座大穿衣镜,花费了多少银钱?”
贾琦说的,乃是乾清宫里的那块落地大穿衣镜,西洋水晶玻璃落地穿衣镜,这才是这架镜子的全称,至于银钱,管着宣徽府的沂王立刻道:“这面镜子,是太上皇二十三年的时候添置的,当时花费了四十七万两银子。”
乾清宫的这座玻璃镜子,宽近一丈,高八尺,用的是紫金楠木做的底座,四十七万两银子,那根本就是小意思。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种镜子,别人捧着六十、七十万的银子都未必买得到。
贾琦立刻道:“其实,这种镜子,臣也会做,只是没有这么大而已。王爷,您说,只有两尺或者三尺宽,高五尺,用紫檀木或者黄花梨做了架子,嵌上珠宝,您认为,京里会有多少人乐意买?”
皇帝和沂王沪王都不是那种不知民生的人,尤其是皇帝,做了多年的抄家王爷,对京里的奢靡之气熟悉得很呢。
皇帝立刻道:“文武百官未必拿得出这么多的银钱,但是,如果朕不把这个归入规制之中,那应该会有很多商人会买……”
贾琦立刻道:“不,万岁,您应该将之归入禁制,但是,您只规定大小。这个大小以上的,则是您专享,这个大小以下的,不限臣民,都可以使。同样,也限定装饰用的纹饰。如此一来,豪商们才会对这玻璃镜子趋之若鹜。”
皇帝一愣,继而失笑:“说什么呢,八字没有一撇的事儿。”
贾琦立刻道:“万岁,给臣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时间,臣就能给您弄三百万两银子来,如果再给臣三个月时间,臣能至少给您弄五百万两银子。六个月,也就是半年后,这个镜子的方子,臣也一并送给万岁。”
皇帝傻了。
沪王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王爷,下官当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穿越一场,不弄一下玻璃和镜子,绝对对不起自己。
“王爷,要制作这个镜子,需要玻璃。臣有制作玻璃的方子,只是,没有万岁担保,臣不敢弄这个。可不弄这个,臣就没有足够的银钱治理黄河。万岁,只要三个月的时间,您就可以看到结果。玻璃上,臣愿意以售价的三成作为赋税,再给万岁三成作干股!只要万岁给臣三个月的时间!”
刑部尚书一听,立刻把袖子里折子往暗袋里面一塞。
朝廷有多缺钱,刑部尚书一清二楚。所以,现在绝对不是弹劾贾琦的好时候。如果三个月之后,贾琦并没有弄到三百万银子,他再弹劾也不迟。
眼下是被群臣信誓旦旦说得十分厉害好像马上就要决堤的黄河,背后是空荡荡的可以骑马的国库,手边是各处都要求赈济的折子,皇帝最终还是没能忍受得住诱惑。
“朕,准了!”
等身高的西洋玻璃穿衣镜。
整个京师都惊动了,一场拍卖会,五块等身高的玻璃穿衣镜,很快就在京师里掀起一股风潮。
大魏的官员的俸禄是不多,可大魏的豪商却很多,对于那些豪商们来说,花个七、八十万两银子将家里的花园子推倒仿造某个出名的园林建一个哄自家小妾开心,那都是很平常的事儿。
更何况是玻璃穿衣镜?
在这以前,这可是权贵人家都不一定能够用得上的。就以大观园为例,原著里有林黛玉的三二百万的财产打底,所以贾宝玉的屋子里就有玻璃镜子做的转门,可现在,大观园的总工程款也才八十三万两银子,所以现在的贾宝玉的屋子里并没有那么大的玻璃镜子。
可是,这天底下从来就不缺喜欢斗富、喜欢炫富的人。
这些人,或者是知道这镜子是万岁缺银钱了,这才拿出来卖了,也有不知道,纯粹为了炫富才赶来买的。
反正,第一面镜子也就算了,十万七千两银子成交。
第二面就上升到了十四万九千。
第三面就是十七万五千。
第四面则是十九万两千。
第五面则是二十一万三千。
当然,贾琦让人出售的镜子可不仅仅只有这五面等身高的穿衣镜,还有很多跟书本差不多大的镜子,装在极为精美的紫檀木盒或黄花梨木盒里面。
这些镜子当天也卖出了一百多面。
拍卖会结束的当天,贾琦就把三百一十二万两银子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琉璃厂那边的每旬三块等身高的玻璃镜子,更是才一开始预定就没了。
至于那些跟书本差不多的玻璃镜子,更是每天才开张,不到一个时辰内就卖掉了。
甚至不等三个月满,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了。
这么大的事儿,如何瞒得过王夫人这条贪财的金钱蟒。
王夫人自然就在贾母跟前提起了这件事情:
“老太太,您可知道,我们琦哥儿啊,是越来越能干了呢!他一个人,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轻轻巧巧